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教育中数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数学是一门训练思维逻辑能力的课程,也是小学教学的核心课程。为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必须加大力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本文主要探讨和研究了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 问题解决能力 ;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216-01
我国现阶段小学数学教育的形式单一,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教学质量是每个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主要探究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策略。
1.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
1.1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对于数学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教学方式单一,老师只是作为知识的灌输者,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使得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再加以引导和鼓励学生,使学生对教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1.2有利于促进师生知识交流,提高学习效率
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大多是不苟言笑、严肃认真的,很多小学生都会对老师产生恐惧的心理,而在恐惧的情绪下,是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专心学习的,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敢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就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有助于师生进行良好的学习互动,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2.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策略
2.1教师应精心备课,灵活运用教材,深度解析教材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课本,要精心备课,找到教材知识点与实际生活中事物的联系,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结合实际生活,灵活地运用教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另外,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深度解析教材,教师在解析教材的过程中要做到前后联系,一定要明确教材的真正意图。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解读教材内容的深刻性,教材呈现了不同的数学活动,各项活动的目标也不相同,对于简单的,可以一笔带过,对于难懂的知识点,多加讲解,连贯教学,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
2.2设置课堂教学练习,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老师在设置课堂练习时,可以围绕课本知识内容,从易到难,有序增加问题的难度,让学生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技巧。例如,给学生讲解比较大小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先从简单的例子引导,在1-10以内,任意找出两个数字让学生进行比较大小,这个是最简单的。然后逐步加大问题难度,扩大数字范围,百位数内,找出任意两个数字比较大小,或者更多的数字进行比较,使学生在课堂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创设教学情境,丰富课堂形式
情境教学有利于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直观化。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对具体的事物更容易接受,一旦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是抽象,他们就会觉得很难理解。结合小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创设与学生认知水平相符的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与情景教学相结合,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了解,原来所学的知识并没有那么复杂,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冰激凌模型来进行圆锥体表面积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也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圆锥体的表面积是由侧面积加上圆形的面积得来的。然后教师再进行问题延伸,引导学生利用同样的原理,找出身边与梯形结构类似的实物或者创建梯形模型,让学生自己探索得出梯形的表面积组成或公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索答案的过程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2.4组建学习兴趣小组,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不尽相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根据学生的兴趣、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各小组给定一个题目或观点,让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和分析,然后再叫小组成员派出一个代表对问题答案进行最后的阐述,在学生阐述的过程中,应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错误的地方及时纠正,另外引导学生多倾听其他組的观点,最后老师再对各小组的答案进行一个有效的总结。组建学习兴趣小组,有利于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团体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班级学生共同进步。
2.5拓展练习,引导学生多进行逆向思考,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深层次的探索,拓展练习有助于帮助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能有效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假设制造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考,问题假设还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出各种问题,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或与他人探讨等,促进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新知识,同时学会自主学习的技能。通过提问的方式,也为学生将来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結语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整合教学资源、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方法,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灵活运用教材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出问题的答案,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翟慧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自主”与“互动”[J].中国校外教育,2013,(04):10.
[2]陈金女.浅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4,(17).
[3]王淑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的几个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6,13(17):33-34.
【关键词】小学数学 ; 问题解决能力 ;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216-01
我国现阶段小学数学教育的形式单一,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教学质量是每个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主要探究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策略。
1.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
1.1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对于数学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教学方式单一,老师只是作为知识的灌输者,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使得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再加以引导和鼓励学生,使学生对教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1.2有利于促进师生知识交流,提高学习效率
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大多是不苟言笑、严肃认真的,很多小学生都会对老师产生恐惧的心理,而在恐惧的情绪下,是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专心学习的,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敢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就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有助于师生进行良好的学习互动,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2.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策略
2.1教师应精心备课,灵活运用教材,深度解析教材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课本,要精心备课,找到教材知识点与实际生活中事物的联系,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结合实际生活,灵活地运用教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另外,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深度解析教材,教师在解析教材的过程中要做到前后联系,一定要明确教材的真正意图。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解读教材内容的深刻性,教材呈现了不同的数学活动,各项活动的目标也不相同,对于简单的,可以一笔带过,对于难懂的知识点,多加讲解,连贯教学,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
2.2设置课堂教学练习,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老师在设置课堂练习时,可以围绕课本知识内容,从易到难,有序增加问题的难度,让学生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技巧。例如,给学生讲解比较大小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先从简单的例子引导,在1-10以内,任意找出两个数字让学生进行比较大小,这个是最简单的。然后逐步加大问题难度,扩大数字范围,百位数内,找出任意两个数字比较大小,或者更多的数字进行比较,使学生在课堂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创设教学情境,丰富课堂形式
情境教学有利于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直观化。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对具体的事物更容易接受,一旦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是抽象,他们就会觉得很难理解。结合小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创设与学生认知水平相符的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与情景教学相结合,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了解,原来所学的知识并没有那么复杂,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冰激凌模型来进行圆锥体表面积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也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圆锥体的表面积是由侧面积加上圆形的面积得来的。然后教师再进行问题延伸,引导学生利用同样的原理,找出身边与梯形结构类似的实物或者创建梯形模型,让学生自己探索得出梯形的表面积组成或公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索答案的过程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2.4组建学习兴趣小组,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不尽相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根据学生的兴趣、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各小组给定一个题目或观点,让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和分析,然后再叫小组成员派出一个代表对问题答案进行最后的阐述,在学生阐述的过程中,应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错误的地方及时纠正,另外引导学生多倾听其他組的观点,最后老师再对各小组的答案进行一个有效的总结。组建学习兴趣小组,有利于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团体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班级学生共同进步。
2.5拓展练习,引导学生多进行逆向思考,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深层次的探索,拓展练习有助于帮助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能有效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假设制造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考,问题假设还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出各种问题,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或与他人探讨等,促进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新知识,同时学会自主学习的技能。通过提问的方式,也为学生将来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結语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整合教学资源、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方法,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灵活运用教材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出问题的答案,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翟慧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自主”与“互动”[J].中国校外教育,2013,(04):10.
[2]陈金女.浅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4,(17).
[3]王淑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的几个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6,13(17):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