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主张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教师应以积极的目光期待和赏识学生。随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逐渐推广和重视,以往较为常见的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已经鲜见,但是,另一种校园隐性惩罚行为,教育冷暴力行为正呈上升态势。教育冷暴力,也称学校冷暴力,是一种隐形惩罚行为,是指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使用讽刺性、污辱性、蔑视性、过激性、恐吓性、污秽性的语言或使用其他非暴力手段,有意对学生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嘲讽、漠不关心,以达到其教育目的,造成学生精神和心理受到侵犯和伤害的行为。当前在中小学校园普遍存在的教育冷暴力行为不仅没有唤起学生的积极性,反而是对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一种压制,基础教育在整个国家系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中小学生是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因此,这种行为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1中小学校园教育冷暴力的消极影响
(1)对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和整个教育系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和标志,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素养,为他们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其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培养人才水平的高低对我们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我国提出实施素质教育的口号,强调要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素质教育是一种过程性教育,它注重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是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是塑造品质和培养能力的教育。教师的教育冷暴力是一种不科学不理性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其对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起着阻碍作用。如果任教育冷暴力在中小学校园存在发展下去,我们教师和学生的质量都会大幅降低,教师的光辉形象会在整个社会大打折扣,学校基本的教学任务不能有效完成,长此以往,甚至整个国家的教育系统都会深受其害。
(2)导致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目前,学校有形的皮鞭已经少见,但高高扬扬起的无形的皮鞭不在少数,有形的皮鞭伤害了学生的肉体,而无形的皮鞭却深深伤害了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和公平对待学生是教师为人师的前提,也是教师为人师表的根本。诚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适度惩罚是必要的,可以督促学生努力学习,但是这种惩罚必须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而绝不能是对学生讽刺挖苦的冷暴力行为。很多教师对中学生实施冷暴力.其本意是想让学生认识到其所犯错误,对于纪律和道德规范的有所认知,让学生从中得到教训,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但是他们这种行为的结果非但不能使学生的内心产生负疚与自责,反而会使学生在面对教师时产生畏惧感,不敢与教师交流,甚至产生怨恨对抗情绪。这就使教师与学生关系不和谐,不利于以后教学活动的展开,也达不到教师想达到的教育目的。
(3)导致学生不良性格的形成,引发学生心理疾病。教育冷暴力对学生是一种非理智的精神上的惩罚,其不仅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还会在学生心里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引发他们的心理疾病。俗语说,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中小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生理心理正日趋成熟,其内心对各种事物都非常敏感,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都会影响他们对自己和对整个世界的看法。这个时期的教育对其一生都非常重要。教育心理学专家李百珍是天津第一中心医院青少年心理健康门诊的医生,多年负责心理咨询和指导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她认为,教育冷暴力比体罚更加伤害学生,冷暴力对学生会造成长期的性格影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退缩性人格”,即学生在高压下往往回避问题,不敢与人交流;另外一种是“爆发性人格”,即学生性格变得暴躁,内心充满了攻击性,对他人和社会在言行上采取过激行为。冷暴力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如果不加控制甚至发展成社会隐患。
2中小学校园教育冷暴力产生的原因分析
2.1传统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影响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我国教育一贯遵循高效率和标准化教育价值取向,在这样的价值取向下,我们的教育实际上异化为一种“应试教育”,在这个指挥棒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他们要做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考试中重现知识,完全没有主动性和自主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模式化的标准化的教学程序和统一的教学方法,为了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标准化的考试中达标,教师用冷暴力惩罚学生以期达到其教育目的也就不足为奇了。我国传统教育向来遵循“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过”等古训,这里面的“严”往往被解读为“责罚”二字,所以中国传统杜会几千年以来的教育都默认甚至是提倡体罚这一手段,因此,很多教师对学生的惩罚可以说只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随着教育民主化观念的深入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体罚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如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第八章“教师法律责任”规定“对于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教师要给予行政处分或解聘;教师体罚学生,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相关法律的制约下,用暴力手段体罚学生的现象已经罕见。但是随之而来的教育冷暴力问题却日益严重。这主要是因为目前的法律法规在对待教师对学生的冷暴力上显得很是无力。
2.2教师队伍自身的原因以及学校管理方面的疏漏
教师职业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等特征,他们的工作经常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他们也承担着更大的职业压力,尤其在升学压力大的中小学校园中表现更甚,这使得中小学教师成为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组曾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这一工具,由心理学专业人士对教师实行的检测表明,6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另外,忌妒情绪明显,焦虑水平偏高等也是较突出问题。。如果教师的心理压力过大或者教师心理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下,很容易引起教师说出一些恶性话语或做出伤害学生心理的冷暴力行为。教育冷暴力的发生还有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由于一些学校管理者片面追求高升学率,以升学率、奖项等作为对教师奖惩的依据,一些教师在这样的压力下,急功近利,容易对学习差的学生或他们认为不听话的学生使用冷暴力。同时,我国目前的学校平时也疏于对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与测量,同时也疏于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监测,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很容易滋生出教育冷暴力以及造成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困扰。
2.3中小学生自身的各种原因
中小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注意力难集中、逆反心理严重、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对周围事物过度敏感、普遍早熟、胆大贪玩,需要教师经常监督教育,对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久而久之,教师对其也会失去恒心和耐性。此外,家庭教育的误区也容易导致中小学生的各种不良性格的形成,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溺爱及期望值过高,家长过于重视孩子的考试成 绩、升学情况,不注重孩子的品德发展、交往能力、个性培养以及社会行为规范的培养等,都会造成学生的行为失范以及心理不健康等问题。
3针对教育冷暴力的消极影响和产生原因,提出相应对策
(1)完善国家的相关法规建设,建立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加大对教育教学的监管力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明确提出了体罚和变相体罚是一种违法行为。教育冷暴力从其实质和危害性上来说也是一种违法行为,但对其进行规范的相应的法律法规仍未出台。因此,国家必须加快步伐,用明确且具有可行性的法律法规来遏制教育冷暴力现象的发生,加强法律法规对教育事业的监督和保障作用,确保教师职业的纯洁性。从教师自身而言,必须不断加深对国家法律法规的学习理解,树立法律观念,用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指导本职工作,坚持依法执教。杜绝教育冷暴力的发生,根本上是要转变教育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切实改变以升学率为唯一的教育评价机制,减轻师生升学压力,使教师不再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好坏学生的唯一标准。
(2)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加强教师的职业责任感,树立教师正确的育人观。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直接关系着学生能力发展的质量和方向。政府、社会和学校也应当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大对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增长教师专业知识和增强教师教学和管理能力的力度,为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和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和现实环境。当我们在为那些冷暴力的受害者鸣不平的时候,也应考虑到,教师承担的心理压力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应该建立健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现代教育要求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施素质教育,因此教师的育人观也应转变。教师应该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认识到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生动活泼的成长,塑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即使学生犯下错误,需要接受处罚的话,也应该把处罚的出发点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和自尊的基础上,只有真心的出于关心和帮助学生的训导,学生才会从内心真正接受,也才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教师意见并努力改进。
(3)加强对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现代中小学生的复杂心理,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更要注重学生的健康心理塑造和思想道德培养,应该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方面的课程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采用科学和专业的方法,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去系统化、规范化地进行。对中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密切配合,要充分发挥家庭及社会对学生教育的重要协助作用。作为家长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好榜样示范教育;作为孩子成长的社会以及为孩子树立职业形象的各行各业,都要从关心祖国下一代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努力创设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社会发展风貌,尽力配合学校及家长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健康心理,尽量减少或避免各种消极的因素对孩子的不良影响;作为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会适应环境,用快乐的心情面对他人,当自己遭遇教育冷暴力时,应学会保护自己。及时向家长或学校反映,寻求解决办法。
教育冷暴力行为对学生、对教师、对整个社会都是不利的,需要全社会都对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也需要政府部门和各级机关的重视。唯有如此,国家才有可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从源头上对其进行控制。只要国家、社会、学校、教师都能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关注中学生,培养中学生的主体性,那么教育冷暴力在不久的将来也会随体罚一样淡出人们视野,中学生也能在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校园健康成长。
1中小学校园教育冷暴力的消极影响
(1)对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和整个教育系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和标志,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素养,为他们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其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培养人才水平的高低对我们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我国提出实施素质教育的口号,强调要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素质教育是一种过程性教育,它注重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是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是塑造品质和培养能力的教育。教师的教育冷暴力是一种不科学不理性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其对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起着阻碍作用。如果任教育冷暴力在中小学校园存在发展下去,我们教师和学生的质量都会大幅降低,教师的光辉形象会在整个社会大打折扣,学校基本的教学任务不能有效完成,长此以往,甚至整个国家的教育系统都会深受其害。
(2)导致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目前,学校有形的皮鞭已经少见,但高高扬扬起的无形的皮鞭不在少数,有形的皮鞭伤害了学生的肉体,而无形的皮鞭却深深伤害了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和公平对待学生是教师为人师的前提,也是教师为人师表的根本。诚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适度惩罚是必要的,可以督促学生努力学习,但是这种惩罚必须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而绝不能是对学生讽刺挖苦的冷暴力行为。很多教师对中学生实施冷暴力.其本意是想让学生认识到其所犯错误,对于纪律和道德规范的有所认知,让学生从中得到教训,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但是他们这种行为的结果非但不能使学生的内心产生负疚与自责,反而会使学生在面对教师时产生畏惧感,不敢与教师交流,甚至产生怨恨对抗情绪。这就使教师与学生关系不和谐,不利于以后教学活动的展开,也达不到教师想达到的教育目的。
(3)导致学生不良性格的形成,引发学生心理疾病。教育冷暴力对学生是一种非理智的精神上的惩罚,其不仅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还会在学生心里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引发他们的心理疾病。俗语说,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中小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生理心理正日趋成熟,其内心对各种事物都非常敏感,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都会影响他们对自己和对整个世界的看法。这个时期的教育对其一生都非常重要。教育心理学专家李百珍是天津第一中心医院青少年心理健康门诊的医生,多年负责心理咨询和指导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她认为,教育冷暴力比体罚更加伤害学生,冷暴力对学生会造成长期的性格影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退缩性人格”,即学生在高压下往往回避问题,不敢与人交流;另外一种是“爆发性人格”,即学生性格变得暴躁,内心充满了攻击性,对他人和社会在言行上采取过激行为。冷暴力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如果不加控制甚至发展成社会隐患。
2中小学校园教育冷暴力产生的原因分析
2.1传统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影响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我国教育一贯遵循高效率和标准化教育价值取向,在这样的价值取向下,我们的教育实际上异化为一种“应试教育”,在这个指挥棒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他们要做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考试中重现知识,完全没有主动性和自主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模式化的标准化的教学程序和统一的教学方法,为了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标准化的考试中达标,教师用冷暴力惩罚学生以期达到其教育目的也就不足为奇了。我国传统教育向来遵循“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过”等古训,这里面的“严”往往被解读为“责罚”二字,所以中国传统杜会几千年以来的教育都默认甚至是提倡体罚这一手段,因此,很多教师对学生的惩罚可以说只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随着教育民主化观念的深入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体罚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如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第八章“教师法律责任”规定“对于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教师要给予行政处分或解聘;教师体罚学生,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相关法律的制约下,用暴力手段体罚学生的现象已经罕见。但是随之而来的教育冷暴力问题却日益严重。这主要是因为目前的法律法规在对待教师对学生的冷暴力上显得很是无力。
2.2教师队伍自身的原因以及学校管理方面的疏漏
教师职业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等特征,他们的工作经常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他们也承担着更大的职业压力,尤其在升学压力大的中小学校园中表现更甚,这使得中小学教师成为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组曾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这一工具,由心理学专业人士对教师实行的检测表明,6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另外,忌妒情绪明显,焦虑水平偏高等也是较突出问题。。如果教师的心理压力过大或者教师心理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下,很容易引起教师说出一些恶性话语或做出伤害学生心理的冷暴力行为。教育冷暴力的发生还有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由于一些学校管理者片面追求高升学率,以升学率、奖项等作为对教师奖惩的依据,一些教师在这样的压力下,急功近利,容易对学习差的学生或他们认为不听话的学生使用冷暴力。同时,我国目前的学校平时也疏于对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与测量,同时也疏于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监测,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很容易滋生出教育冷暴力以及造成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困扰。
2.3中小学生自身的各种原因
中小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注意力难集中、逆反心理严重、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对周围事物过度敏感、普遍早熟、胆大贪玩,需要教师经常监督教育,对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久而久之,教师对其也会失去恒心和耐性。此外,家庭教育的误区也容易导致中小学生的各种不良性格的形成,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溺爱及期望值过高,家长过于重视孩子的考试成 绩、升学情况,不注重孩子的品德发展、交往能力、个性培养以及社会行为规范的培养等,都会造成学生的行为失范以及心理不健康等问题。
3针对教育冷暴力的消极影响和产生原因,提出相应对策
(1)完善国家的相关法规建设,建立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加大对教育教学的监管力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明确提出了体罚和变相体罚是一种违法行为。教育冷暴力从其实质和危害性上来说也是一种违法行为,但对其进行规范的相应的法律法规仍未出台。因此,国家必须加快步伐,用明确且具有可行性的法律法规来遏制教育冷暴力现象的发生,加强法律法规对教育事业的监督和保障作用,确保教师职业的纯洁性。从教师自身而言,必须不断加深对国家法律法规的学习理解,树立法律观念,用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指导本职工作,坚持依法执教。杜绝教育冷暴力的发生,根本上是要转变教育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切实改变以升学率为唯一的教育评价机制,减轻师生升学压力,使教师不再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好坏学生的唯一标准。
(2)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加强教师的职业责任感,树立教师正确的育人观。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直接关系着学生能力发展的质量和方向。政府、社会和学校也应当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大对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增长教师专业知识和增强教师教学和管理能力的力度,为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和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和现实环境。当我们在为那些冷暴力的受害者鸣不平的时候,也应考虑到,教师承担的心理压力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应该建立健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现代教育要求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施素质教育,因此教师的育人观也应转变。教师应该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认识到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生动活泼的成长,塑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即使学生犯下错误,需要接受处罚的话,也应该把处罚的出发点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和自尊的基础上,只有真心的出于关心和帮助学生的训导,学生才会从内心真正接受,也才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教师意见并努力改进。
(3)加强对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现代中小学生的复杂心理,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更要注重学生的健康心理塑造和思想道德培养,应该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方面的课程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采用科学和专业的方法,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去系统化、规范化地进行。对中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密切配合,要充分发挥家庭及社会对学生教育的重要协助作用。作为家长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好榜样示范教育;作为孩子成长的社会以及为孩子树立职业形象的各行各业,都要从关心祖国下一代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努力创设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社会发展风貌,尽力配合学校及家长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健康心理,尽量减少或避免各种消极的因素对孩子的不良影响;作为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会适应环境,用快乐的心情面对他人,当自己遭遇教育冷暴力时,应学会保护自己。及时向家长或学校反映,寻求解决办法。
教育冷暴力行为对学生、对教师、对整个社会都是不利的,需要全社会都对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也需要政府部门和各级机关的重视。唯有如此,国家才有可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从源头上对其进行控制。只要国家、社会、学校、教师都能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关注中学生,培养中学生的主体性,那么教育冷暴力在不久的将来也会随体罚一样淡出人们视野,中学生也能在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校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