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别观察Vγ9Vδ2T细胞在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治疗后、健康人群中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外周血和胸腔积液中的Vγ9Vδ2T细胞在体外实验中,对于不同刺激物如PMA、HMBPP与PPD刺激时,Vγ9Vδ2T产生细胞因子的效应。初步探索Vγ9Vδ2T细胞在结核病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和作用,探讨肺结核患者体内Vγ9Vδ2T细胞的变化与临床转归之间的相关性,将会为结核病的检测及获得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法开辟新的思路。
方法:22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包括8例结核治疗后病例),6例健康人分别作为结核组,对照组。结核患者于入院当天,治疗后于1月-3月门诊随访时,在清晨取实验对象外周血5-10ml,采用EDTA抗凝管保存,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EDTA抗凝的外周血液样本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胸腔积液沉淀细胞标本采用胸腔穿刺抽液术或闭式胸腔引流术留取胸腔积液标本20-50ml,均于采集当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即刻进行细胞计数。计数完成后将细胞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直接用于流式染色检测Vγ9Vδ2T细胞数量;另一部分10%胎牛血清-RPMI1640(10%FCS-RPMI1640)重悬后分别设置为对照组、PMA/Ionomycin组、HMBPP组、PPD组,分别加入相应刺激物后,放置于5%CO2恒温培养箱孵育1小时后,在加入高尔基阻断剂孵育5小时,随后取出细胞进行流式染色。除了对Vγ9Vδ2T细胞表型的检测外还要对其进行破膜、固定,以便对胞内细胞因子IL-22/IFN-γ表达进行检测。所有指标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⑴结核患者,其外周血Vγ9Vδ2T细胞占CD3+T细胞百分比在结核治疗后有明显增加,相对于正常人外周血偏低;结核患者,其胸腔积液中Vγ9Vδ2T细胞比例高于外周血中,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对于结核患者来说,其外周血中IL-22+Vγ9Vδ2T细胞在PMA刺激下明显多于HMBPP组,PPD刺激下明显多于HMBPP组,患者外周血的IFN-γ+Vγ9Vδ2T细胞在PMA,HMBPP刺激下均明显增多,PMA,HMBPP组,PPD组依次减少,患者外周血Vγ9Vδ2T细胞在空白组,PPD组IL-22+Vγ9Vδ2T细胞多于IFN-γ+Vγ9Vδ2T细胞。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结核治疗一月后其外周血IFN-γ+Vγ9Vδ2T细胞在PMA,HMBPP刺激下均明显增多,PMA,HMBPP组,PPD组依次减少,IFN-γ+Vγ9Vδ2T细胞在PMA,HMBPP组多于其相应的IL-22+Vγ9Vδ2T细胞,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⑷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IFN-γ+Vγ9Vδ2T细胞在PMA,HMBPP刺激下均明显增多,PMA,HMBPP组,PPD组依次减少,IFN-γ+Vγ9Vδ2T细胞在PMA,HMBPP组多于其相应的IL-22+Vγ9Vδ2T细胞,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⑸结核患者其外周血相对于结核治疗一月后和健康人,IL-22+Vγ9Vδ2T细胞明显增多,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⑹结核患者其外周血相对于健康人IFN-γ+Vγ9Vδ2T细胞在PMA组明显减少,结核患者治疗后外周血相对于健康人群产生IFN-γ+Vγ9Vδ2T细胞在HMBPP组明显减少,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⑺结核患者胸腔积液标本中IFN-γ+Vγ9Vδ2T细胞在各种刺激条件下PMA/HMBPP/PPD组多于其相应的分泌IL-22+Vγ9Vδ2T细胞,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⑻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外周血IFN-γ+Vγ9Vδ2T细胞明显少于相应标本的胸腔积液中分泌IFN-γ+Vγ9Vδ2T细胞,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Vγ9Vδ2T细胞在结核性胸腔积液发生、发展的免疫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全身性及局灶性免疫应答中可能尚有不同。体内的Vγ9Vδ2T细胞主要发挥Th1型细胞免疫效应,同时兼具IL-22的产生,在结核分支杆菌感染中起到清除病原菌,参与组织增生修复等保护性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