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命力的课堂应该生成更多问题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h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教学:
  一、复习铺垫
  出示5道小数乘法口算题,让学生口答,选择有代表性的2题让学生说一说算法.
  二、精讲点拨
  选择容易出错的小数乘法当作例题,学生尝试练习,然后老师结合学生练习情况讲解计算要点,最后师生总结容易出错的地方让学生注意.
  三、巩固练习
  把书上要求完成的习题通过板演、讨论等方法逐一完成,并结合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错,形成正确算法.
  四、总结质疑
  老师:今天主要练习了什么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回答,如有疑问就及时帮学生解决. )
  五、布置作业(略)
  通过这堂课的练习,学生掌握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教学目的基本达成. 按理说,教学目的达到了,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 问题解决了,课当然也就结束了. 但我总感觉这样的课上得不尽如人意,问题出在哪儿,我一时又说不清楚. 直到我看到了这样一个案例:
  一个美国科学教育代表团到上海市访问,希望听一堂中学的科学教育的公开课. 接待人员安排了一所很有名的重点中学为他们上了一堂高中一年级的物理课. 任课教师是一位优秀的特级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方法灵活,有理论、有实验;教学过程活跃,教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师生互动,气氛热烈;教师语言准确简练,教学时间安排精当,当老师说“这堂课就上到这里”的时候,下课的铃声正好响起,掌声雷动. 可是,5位美国客人却没有表情. 第二天当接待者请他们谈谈他们的观感时,他们的回答出乎我们的意料. 他们反问:这堂课老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既然老师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这堂课还上它干什么?
  是的,我们的课堂教学暂且不说学生是否带着问题走进教室,但肯定是没有问题走出教室,是“去问题教育”. 而在美国人看来,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和疑问的,他们走进教室的时候,带着满脑子的问题,教师在回答他们问题的过程中,应有意通过情景、故事、疑问、破绽等激发学生更多的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于是就有了第二次教学:
  一、游戏铺垫
  准备4张数字卡和一张小数点卡片. 让5名学生每人拿一张卡片站到讲台前排成一列. 这5张卡片就构成一个小数,其他同学当裁判,让游戏的学生通过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完成指令:扩大(缩小)10倍、100倍……在这个游戏中巩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为下面的计算做铺垫.
  二、引出猜想
  (1)读句子:(出示若干句回文诗). 问:数学上是否也有这种现象呢?
  (2)让学生计算:① 3.2 × 4.6和6.4 × 2.3 ② 2.1 × 4.8和8.4 × 1.2. 然后集体订正.
  三、探索规律
  (1)观察上面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2)任意写一个算式,看是否也有上面的现象?比如:7.5 × 2.6是否和6.2 × 5.7相等?
  (3)讨论:符合上面现象的算式有什么样的规律?再用你发现的规律,试着写一组算式,通过计算验证,你总结的规律是否正确.
  ……
  这堂课从探索规律开始,学生就进入了“总结规律——应用规律——验证规律”的循环过程中,一直到下课,同学们也没总结出一个经得起大家验证的规律!
  用一般的标准看,这堂课很不成功,因为问题没有解决. 成功与否,我也不知该怎么评价自己的这堂课. 但随后的两个星期,学生们一有空闲就在那或独自演算,或三五个一起演算、讨论、甚至争论得面红耳赤,都希望自己能发现规律或说服别人相信自己的发现……学生的探索一直没有结束!这让我确信,这堂课是成功的:不是计算的目标早已达成,而是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他们对问题的深度思考,特别是学生已经形成“问题解决不是最终目的,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才是最终目的”的思维!
其他文献
【摘要】对于标准的平面几何题,可以用解析法解决,向量也是解决几何问题的有力工具;而新课标中《几何证明选讲》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和高考考试的范围.由此,需要教师在紧扣教材的同时能够提炼升华,最终达到“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境界!  关键词平面几何;解析法;向量法;同一法  如右图,延长BA至F′点,使AF′=3,则△BEF′为等边三角形,  连接CF′交AE于点P′,由AB=58BF,EC=58BE,
【摘要】高中数学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学习是第一位的,离开了自主学习,就无须谈探究、合作.因此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广大数学教师迫切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学习;途径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具有能动学习知识、积极探索真理的特征.高中数学新课标指
【摘要】 结合全新数学课程标准对比审视,教师必须尽快摆脱以往信息传播、讲授和知识体系构建者等角色,同时不断完善个人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并朝着知识的促进者方向快速过渡扭转. 具体就是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创建多元化的生活和问题引导情景,时刻维持学生高亢且积极的学习欲望,使得初中数学课堂长期维持应有的和谐愉悦氛围. 至于我的任务,便是探讨初中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激趣情景,来开启更高等级层次的学习智慧,为
小学生在刚接触数学学习的时候,就面临着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程,这样就造成学生较大的心理反差,有的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数学的时候没有进行积极的引导的话,就很容易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逆反心理,长期下去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因此教师就需要将赏识教育引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一直得到教师的激励反馈,这样就能够使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培养学生对数
小学数学与小学其他学科不同,它逻辑性强,内容抽象. 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不能囿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否则会让许多学生感觉学习数学知识比较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厌学的不良情绪.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更加有趣,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可以尝试运用情趣交融的教学方法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得课堂氛围能够高潮迭起,焕发出课堂教学的活力,进而提升课堂
【摘要】 以往小学数学教学中所采取的传统教学模式,由于过度注重教学统一,消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仅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间的差异性. 因此,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提出了面向全体、分层施教的主题,具体阐述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关键词】 分层教学;小学数学;面向全体  所谓分层教学法主要是指老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性格特点、生活习惯、心理素质等实际情况,有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提倡的重要教学方法,它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通过设置情景或小组讨论的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找出结论.从实践经验上来看,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满足中小学教学,在大学数学课程中也能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1.改革背景  竞赛数学是一门特殊的数学学科.它涉及数学竞赛的内容、思想和方法.也涉及数学竞赛教育和数学课外教育的本质、方法、规律和途径问题,课外学习与课内学习的关系问题,
一、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导入:他有一个外号叫“小巨人”,他曾效力于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的休斯顿火箭队.  生1:老师,我确定他就是姚明.  师:很好,这位体坛的巨星就是姚明,你们了解姚明吗?  生2:我知道他的身高是2.26米,我知道他现在是上海大鲨鱼队的老板.  师:同学们真的是太棒了,了解这么多关于姚明的信息,证明大家都很热爱体育.  启示:巧妙地运用学生感兴趣的体育名
【摘要】  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已颇具成效,本文以营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了学院数字化校园的发展进程,同时也总结了高等数学教学资源库建设上出现的问题.并针对省内评价体系,给出了学院今后在教学资源库建设方面的前进方向,对学院的数字化校园的发展给出了宝贵意见.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高等数学;资源库建设  近年来,国内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我校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并在全
【摘要】 “新课标”中有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 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的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数学与生活是独立又紧密联系的,而模型思想就在其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关键词】 计算;模型;桥梁  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模型,主要的是确定性数学模型,广义地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