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iao1981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提出:“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的习惯。”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实践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会使学生终生受益。现我结合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激“趣”——使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由于他们年龄小,缺乏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读书的动机模糊,阅读的盲目性大。因此,教师指导阅读时首先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动机。
  1.指导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
  阅读的目的就是要在阅读中学习什么。阅读目的定得合理、明确,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动机。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认知水平,提出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实践证明,阅读的要求越具体,学生对阅读的目的就越明确。学生一旦有了确定目的的能力,就能够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个人的目的。
  2.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1)调动情感激发兴趣。对学生阅读情感的调动,是形成正确阅读动机的重要一环。阅读教学过程是情感交流、活动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入情入境、以情动情,要善于将自己的教学情感、教材的创作情感、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合而为一,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斯卡特金说过: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固然也能使他们学到知识和技能,但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不可能使他们始终如一地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可见,利用情感的力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动机,使他们乐于读书,是有重要意义的。
  (2)开展比赛激发兴趣。学生进行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同学和家长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可在阅读实践中开展多种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组织“阅读大王知识竞赛”、“读书心得征文”、“故事大王演讲赛”、“读书经验交流会”等,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的信心与热情,其阅读的兴趣日趋浓厚。
  二、指导——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掌握“三读”法。
  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方法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如:对于书本上的必读课文或名家名篇就用精读法,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对于童话、故事、小说类的文章就采用略读法,快速阅读文章(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对于一些报刊、杂志就采用浏览法,有些甚至只读标题就行了。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使用,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量会大大提高,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做到厚积薄发。
  2.会作读书笔记。
  为了使学生能“读”以致用,我要求他们学会做读书笔记:摘录文中优美的或让他们感动的词句及名言警句,每周写一篇读后感。
  三、寓教于乐——使学生好读书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仅仅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最好的办法就是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索取知识,掌握知识。
  1.巧设导语,激情引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阅读一篇课文也是一样。为了让学生带着满腔的兴趣阅读课文,我注意设计每篇课文的导入。如:北师大版第六册第十二单元“走进森林”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到过东北的小兴安岭吗?那可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你们想去吗?在美丽富饶的祖国各地,有数不尽的壮丽河山。我国东北边陲就有一片连绵千里的山岭,那里物产丰富,树种齐全,景色奇特,美不胜收。你们想看一看吗?现在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走进那令人心旷神怡的美丽的小兴安岭吧。学生由此用心地读书。
  2.形式多样,调动积极性。
  小学生爱表扬、好胜心强,根据他们的这一年龄特点,我常鼓励学生课前到图书室或网上收集有关资料,课后整理;利用班会、队会进行讲故事比赛,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会课外读书的乐趣。此外,我还注意让学生多观察、多积累,有时让他们将写得好的片段抄下来,让他们在班上朗读,让大家欣赏和学习。因此,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学习语文阅读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这句名言,形象地说明了书籍对推动人类文明的作用。一个爱读书的人,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人;一个爱读书的民族,也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民族。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终生的宝贵财富,也是他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如果我们要实现心中的教育理想,使学生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而且学得比我们强,我想,我们需要并且能够做到的,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从热爱读书和主动读书开始,从小就做一名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的新时代少年。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葡萄球菌超抗原基因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指导该地区有效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对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包
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能创设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能为教师顺利进行语文教学创造积极的条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探究知识,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思维等,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见仁见智,不少同仁在理论和实践中进行了有益探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看法。下面是我在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课题研究中获得的肤浅体会。  一、以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之火 
K优402是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用粳质讪型新质源抗病不育系K17A,与从湖南引进的早熟恢复系402组配的杂交早稻新组合,IWe年4月通过四);;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产量表
夏谷新品种冀谷12号冀谷12号是沧州市农林科学院经有性杂交多代选育而成的一个夏谷新品种。1994年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冀谷12号。突出特点是:高产、稳产,抗病、抗倒,绿叶成熟
学理论要精、要管用,这是邓小平同志一贯倡导的学风。“要管用”,极普通的三个字却包容着极深刻的哲理。其一,这是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几十年经验教训深刻总结后得出的真理
科学研究表明,人一生中近八成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获取的,热爱阅读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根据这一理论,阅读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之一,阅读能力的培养能使学生受益终身。那么,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二十年来的教学实践,让我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一、 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孩子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一种以母猪繁殖障碍及仔猪呼吸道症状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自1987年首次在美国出现以来,一直是世界养猪业防控的难题。而在我国白200
书是心灵鸡汤,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捧读一本好书,感闻书香,细细品读,徜徉在文字的世界里,怎能不说是美事一桩?我们欣欣然向往着,在每个孩子的心田种下一颗阅读的种子,
摘 要: 在新时代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渐渐凸显了重要性,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好地融入人文教育值得我们每一位小学教师思考。本文主要以甘肃某农村小学为例,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加强语文教育中人文理念培养的措施。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人文理念 培养策略  一、人文精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本。进行人文精神培养,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
摘 要: 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学习、生活需要教师多加引导。教学质量关系着学生的学习生活,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因此,教师要注重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真正的知识。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质量 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  一、教师要在上课前备好课  有些小学语文教师把教书看得太容易,认为小学语文教学简单轻松,不用在课前花费心思,这种看法显然是错误的。小学语文的知识点相对教师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