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国家越来越注重人才教育的培养工作。但是,由于云南处于我国西南的边陲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很多人一直延续着用地方语言进行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的习惯,因此,汉语的普及程度并不高。而对于一些较为偏远的贫困地区,更由于缺乏汉语方面的教学,使得学生对于汉语一直处在陌生的阶段,这就给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造成了一定困难。文章主要结合当前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同时针对优化改革举措为语文授课质量的提升所带来的积极意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云南地区;高中阶段;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云南地区是我国聚居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不同的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语言上的差异。随着人们对于教育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很多少数民族的孩子都想通过接受高等教育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未来。但是,一些少数民族的学生由于受到地方母语的影响,以及语言环境因素的制约,普通话的听说水平较为薄弱。而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更加的注重学生灵活应用语言、文字方面的能力,学生要在熟练字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之上,提升对现代文以及古代文言文的深度赏析的本领,这就给少数民族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知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打破文化、语言上的障碍,加强以汉语为基础的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就成了语文老师工作的重点内容。
一、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阻碍
(一)老师在语文课堂上过于重教而轻学
很多高中老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重授课的环节。再加上一些少数民族的学生本身在汉语的应用方面还较为欠缺,所以在语文课堂上与老师的互动较少。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下,老师更喜欢放慢讲课的速度,来增加知识内容的清晰度,引导高中生的思路,但这样就很难做到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计划的授课内容。因此,很多老师就会去掉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环节,以节省上课的时间。
(二)学生较为缺乏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语文的学习是知识点长期积累的一个过程,而对于少数民族的学生而言,汉语水平较低。而语文作为汉语基础之上的拓展学科,少数民族学生很难在语文学科中找到学习上的成就感。本来在老师讲课的过程中,对于部分内容的理解就存在一定的难度,课下又不会花费过多的时间去复习令人头疼的语文学科。对于一些意志力较为薄弱的学生而言,诸多的阻碍条件较容易让学生失去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
(三)缺乏良好的高中语文教学环境
云南处于我国的少数民族边陲地区,因此,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匮乏等是造成云南地区教学环境差的主要原因。此外,相比较于大多数的内陆地区而言,云南地区的教学水平较为落后,同样也是直接导致当地少数民族高中生语文教学质量不高的诱发因素之一。
(四)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严重
高中正处于一个学习较为敏感、紧张的阶段,无论是老师还是高中生都要承受高考所带来的巨大压力。这就使得语文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更加侧重于考点的讲解,学生也只把考点的学习作为语文学习的首要位置。对于少数民族的学生,语文老师常常忽略培养学生欣赏文字美感的能力,使得学生缺乏语文学习的动力。
二、提高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质量的应对措施
(一)采用双语教学的方式打破语言障碍
很多少数民族的高中生抗拒语文课的学习,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汉语水平较低,听课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所致。因此,在老师上课的时候,应该在学生普遍难理解的地方,适当的用地方语言进行辅助性的说明,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加深对于内容的理解。另外,在授课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进一步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将民族情怀引入到语文课教学当中
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的学生较为熟悉的部分,因此,可以结合语文课所学习的内容,适当的引入少数民族文化元素来增加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五册中,讲到第四单元《中国建筑的特征》时,可以让同学们分别介绍一下自己本民族的建筑特点,并结合民族的生活习惯来说明这种特殊的建筑结构能够带来哪些便利。通过学生的参与来提升对于语文科目的学习热情。
(三)学校应不断完善师资以教学设备的建设
少数民族中学应该尽量保证基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配备,积极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鼓励老师采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语文的教学,并利用课余时间做好教师多媒体教学方面的相关培训工作。
例如,在每一册人教版语文教材的最后部分都会设有名著导读的部分,像《巴黎圣母院》《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名著,都有根据原版文章所编排的影视剧,老师可以适当的为学生播放其中部分精彩的片段,来帮助学生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
(四)将文字表达的美感贯穿于语文教学的过程
语文是一门富有文字魅力的学科,古人可以用诗歌以及文言文来表达民族气节,现代人也可以用文章来表露内心的情感,文字是情感抒发的最好表现形式。只有引导少数民族的学生发现语文的美感,才能抓住高中语文教学的精髓。
三、适当优化教学模式对于提升语文授课质量的意义
在云南地区实施语文教学形式的优化调整,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适当的改革授课模式能够在语文课堂上为学生尽可能多的创造汉语的学习环境,逐渐的帮助学生打破汉语语言上所存在的障碍,将语文的学习应用到更加实际的地方。
五、结论
少数民族的学生虽然缺乏汉语的语言环境,但并不会对高中语文科目的学习造成巨大的影響。反而从小在少数民族文化氛围的熏陶之下,铸就了少数民族孩子热情爽朗的性格,这在欣赏语言文字美感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高中老师应该更多的结合少数民族的特点来开展语文科目的教学,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谢玮.如何面向少数民族学生开展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以《中国小说欣赏》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3).
[2]赵燕.关于少数民族地区语文双语教学的双重性思考[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2).
(编辑:李艳松)
【关键词】云南地区;高中阶段;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云南地区是我国聚居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不同的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语言上的差异。随着人们对于教育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很多少数民族的孩子都想通过接受高等教育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未来。但是,一些少数民族的学生由于受到地方母语的影响,以及语言环境因素的制约,普通话的听说水平较为薄弱。而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更加的注重学生灵活应用语言、文字方面的能力,学生要在熟练字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之上,提升对现代文以及古代文言文的深度赏析的本领,这就给少数民族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知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打破文化、语言上的障碍,加强以汉语为基础的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就成了语文老师工作的重点内容。
一、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阻碍
(一)老师在语文课堂上过于重教而轻学
很多高中老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重授课的环节。再加上一些少数民族的学生本身在汉语的应用方面还较为欠缺,所以在语文课堂上与老师的互动较少。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下,老师更喜欢放慢讲课的速度,来增加知识内容的清晰度,引导高中生的思路,但这样就很难做到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计划的授课内容。因此,很多老师就会去掉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环节,以节省上课的时间。
(二)学生较为缺乏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语文的学习是知识点长期积累的一个过程,而对于少数民族的学生而言,汉语水平较低。而语文作为汉语基础之上的拓展学科,少数民族学生很难在语文学科中找到学习上的成就感。本来在老师讲课的过程中,对于部分内容的理解就存在一定的难度,课下又不会花费过多的时间去复习令人头疼的语文学科。对于一些意志力较为薄弱的学生而言,诸多的阻碍条件较容易让学生失去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
(三)缺乏良好的高中语文教学环境
云南处于我国的少数民族边陲地区,因此,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匮乏等是造成云南地区教学环境差的主要原因。此外,相比较于大多数的内陆地区而言,云南地区的教学水平较为落后,同样也是直接导致当地少数民族高中生语文教学质量不高的诱发因素之一。
(四)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严重
高中正处于一个学习较为敏感、紧张的阶段,无论是老师还是高中生都要承受高考所带来的巨大压力。这就使得语文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更加侧重于考点的讲解,学生也只把考点的学习作为语文学习的首要位置。对于少数民族的学生,语文老师常常忽略培养学生欣赏文字美感的能力,使得学生缺乏语文学习的动力。
二、提高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质量的应对措施
(一)采用双语教学的方式打破语言障碍
很多少数民族的高中生抗拒语文课的学习,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汉语水平较低,听课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所致。因此,在老师上课的时候,应该在学生普遍难理解的地方,适当的用地方语言进行辅助性的说明,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加深对于内容的理解。另外,在授课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进一步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将民族情怀引入到语文课教学当中
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的学生较为熟悉的部分,因此,可以结合语文课所学习的内容,适当的引入少数民族文化元素来增加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五册中,讲到第四单元《中国建筑的特征》时,可以让同学们分别介绍一下自己本民族的建筑特点,并结合民族的生活习惯来说明这种特殊的建筑结构能够带来哪些便利。通过学生的参与来提升对于语文科目的学习热情。
(三)学校应不断完善师资以教学设备的建设
少数民族中学应该尽量保证基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配备,积极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鼓励老师采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语文的教学,并利用课余时间做好教师多媒体教学方面的相关培训工作。
例如,在每一册人教版语文教材的最后部分都会设有名著导读的部分,像《巴黎圣母院》《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名著,都有根据原版文章所编排的影视剧,老师可以适当的为学生播放其中部分精彩的片段,来帮助学生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
(四)将文字表达的美感贯穿于语文教学的过程
语文是一门富有文字魅力的学科,古人可以用诗歌以及文言文来表达民族气节,现代人也可以用文章来表露内心的情感,文字是情感抒发的最好表现形式。只有引导少数民族的学生发现语文的美感,才能抓住高中语文教学的精髓。
三、适当优化教学模式对于提升语文授课质量的意义
在云南地区实施语文教学形式的优化调整,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适当的改革授课模式能够在语文课堂上为学生尽可能多的创造汉语的学习环境,逐渐的帮助学生打破汉语语言上所存在的障碍,将语文的学习应用到更加实际的地方。
五、结论
少数民族的学生虽然缺乏汉语的语言环境,但并不会对高中语文科目的学习造成巨大的影響。反而从小在少数民族文化氛围的熏陶之下,铸就了少数民族孩子热情爽朗的性格,这在欣赏语言文字美感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高中老师应该更多的结合少数民族的特点来开展语文科目的教学,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谢玮.如何面向少数民族学生开展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以《中国小说欣赏》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3).
[2]赵燕.关于少数民族地区语文双语教学的双重性思考[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2).
(编辑:李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