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3月,著名维新志士谭嗣同诞辰一百五十周年。由贾维、谭志宏二先生辑校的《谭继洵集》将由岳麓书社出版,这是一件非常值得庆贺的好事,也是对学界进一步深入研究谭氏父子和浏阳谭氏家族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谭氏是清代浏阳第一望族,谭氏故居“大夫第”至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谭氏的祖先原居江南西路洪州新建县。北宋靖康末年,谭孝成为避战乱,率族由江西新建迁往福建路汀州长汀县,谭孝成也就是谭氏迁鄞江的始祖。三传至谭承新,又迁居清流县,谭氏又为福建清流人。南宋至元,谭氏皆为闽西普通农耕之家,未成望族。明代初年,第十一世祖谭如嵩“宦游北平”,官燕山右护卫副千户。其子谭渊,字溥泉,号时庵,继承父职,跟随燕王朱棣征战。他身躯修长,膂力过人,骁勇善战,引两石弓,射无不中,以功累进都指挥同知。后在夹河之役中阵亡,而追封崇安侯,入《明史》列传。其子谭忠,随明成祖朱棣攻南京,力战有功,封新宁伯,其后历代世袭。嘉靖年间,十六世祖谭宗纶,佩平蛮将军印,充总兵,镇守湖广。故谭氏“以武功著望于有明,二百余年间,位侯伯者九世十人”。
谭宗纶的第四个儿子谭功安,后来迁居长沙府长沙县,立宅于四方塘,他便是谭氏迁湖南之祖。至天启年间,谭功安的重孙——第二十世祖谭逢琪、逢琳、逢琅、逢玓四兄弟和逢梧之子谭世贤,先后由长沙迁往浏阳定居,是为谭氏迁浏之祖。谭逢琪为明末诸生,谭氏家族亦自逢琪始弃武习文就儒业。其子谭世昌(号濬轩)为府学生,“始以诗礼启厥家”。父子俩创修族谱,为家族创著家训八则、家戒四则、家规十则,为谭氏家族的人才成长制定了行为准则,并明确提出了要走耕读起家的道路。后来谭嗣同作《濬轩府君家传》评价说:“其学盖出程、朱,故训辞深厚”,“率是而吾族乃有问学之士,则府君教泽深远焉。”
至逢琪公房世系第十派的谭继洵是重振家族雄风的重要人物。谭继洵(1823—1900),字子实,号敬甫。其祖父谭文明是县学附生,宁静淡泊,很有文人气概。他“笃学固穷,文行有斐,所居深山,人问绵隔,荣垂不翦,箪瓢宴如。阶下植松一,出入抚弄,遂署楹曰:‘数间茅屋蔽风雨,一个松兜傲雪霜。’”谭继洵的父亲谭学琴,虽未能成为一个有功名的读书人,而是在县衙做了一名管理簿记的小吏,“久之,家渐裕”,但他仍然自奉俭约,独喜儒术,常与读书人往来,并留下遗言:“勿令儿子废学。”谭继洵虽六岁而孤,但幸有长兄继升能“愤而弃学”,“养亲当大事,佽诸弟诵读,完婚姻,遣嫁诸妹”。谭继升还为弟继洵延师授课,促其学成。
谭继洵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考入县学,二十九年中举,咸丰九年(1859)成进士,次年补殿试,授户部主事。同治十三年(1874)官户部员外郎,次年转户部郎中,简放监督坐粮厅,驻通州。他主办验收漕粮、催督转运等“天庾正供”事务,“秉明廉之姿,治之以至正无私,由是涓滴归公,举向日积习为之一新”。
光绪三年(1877)因谭钟麟荐于左宗棠,谭继洵得由京官外放,补授甘肃巩秦阶道,加二品衔。谭继洵西行治甘肃,“下车即以整饬吏治为本,叼爽侮者黜之,夙夜浚明者扬之”,并“躬亲种植,以率官民勒为蚕桑”,加之以工代恤、以工代赈,故“陇南居民赖以生活者亿万计”。当时左宗棠为陕甘总督,最看重谭继洵的实心为民,尝谓人曰:“敬甫天性严重,胸中纯是爱民之忱。”故密疏推荐谭继洵,说他“器识闳深,吏畏民怀”。光绪九年,谭继洵改任甘肃按察使。十年,升任甘肃布政使,“掌一省行政,总全省之钱谷出纳,并承宣政令,考核所属州县”。
光绪十五年,谭继洵升任湖北巡抚,总理一省民政。他“量时度宜,勤求教养之方,用人行政之要。首撰《告诫》十六条,反复详究,至为亲切。廉得胥役之尤蠹民者,尽法治之。时时使人密侦州县,何者当兴,何者当革,一符之下,牧令肃然,相惊以神明”。(谭传赞《敬甫公传》)光绪十九年十月,谭继洵奉上谕驰驿前往成都查办四川总督刘秉璋等人贪腐案,“严密详查,一秉大公,罢苛政,禁非刑,劾文武之贪酷不职者,自监司、镇将至州县数十员弁,刘公亦获罪革职”。该案之查处,获得当时舆论好评。刘人熙读谭氏复奏后,称“庶几不欺矣,大吏中之翘楚也”;但因此案,谭继洵也得罪了朝中权贵,此后的仕途受到影响。光绪二十年,谭继洵回湖北巡抚任,后因张之洞改署两江总督,而以继洵兼护湖广总督。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形势日趋紧张,维新变法思潮激荡,一生“办事唯谨”的谭继洵则显得思想偏于保守,以致与锐意维新的儿子谭嗣同之间也多有意见不合。如谭嗣同和唐才常倡导变法,计划在浏阳设立算学馆推广新学,唐才常与刘善涵曾婉请谭继洵出名首倡,借以号召变革科举。谭继洵本拟疏请,由其子嗣同草拟奏章,稿已定,既而却以“守老氏之宝,不欲为天下先,迟回未发”。后张之洞复任湖广总督,条陈新政,谭继洵也不予会衔。因而“百日维新”期间,曾被山东道监察御史杨深秀参劾“守旧迂拘,虽人尚无他,要非能奉行新政者。此等即不逢裁缺,亦当分别罢斥,或优之,听其告休”。戊戌政变发生后,谭嗣同遇害,谭继洵被连坐革职,勒令回籍浏阳,交地方官管束。谭氏回故里府邸后,闭门谢客,隐居度日,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九月病卒,终年七十八岁。
谭继洵自幼服膺礼教,推崇程朱理学,为人谨慎,任职勤勉,却也颇富文才,与“浏阳三先生”欧阳中鹄、刘人熙、涂启先是至交好友,与当时一大批湘籍官员、士人始终保持联系,这些都对随侍左右的儿子谭嗣同之成长影响很大。谭继洵所作诗联虽存世不多,但吉光片羽亦足见其文采。如兰州西关萃英门内的甘肃贡院,系光绪七年陕甘总督左宗棠所建,时任甘肃布政使的谭继洵撰题联曰:“边塞起风云,喜紫气东来,会有轩随雁度;苍生盼霖雨,问黄河远上,此中多少化龙才。”上联歌颂朝廷,赞扬左宗棠经略西北之功,为朝廷即将在甘肃开科取士叫好。下联着重提出左宗棠建贡院,灌溉一方,深合民望,将在西北边塞涌现出多少一登龙门的治国之才。联语气象开阔,文句典雅,其爱国忧民思想与对考生的激励、爱护之情溢于言表。他还题兰州西园内的蔬香馆云:“几树棠甘,荫少难胜分陕任;一溪烟扑,飞花时起望湘心。”上联以德政自勉,下联发思乡之情,全联借景抒情,清健质朴,尤以“望湘心”对“分陕任”,烘托其治陇的责任心,十分得体。
谭继洵作为近代杰出思想家、戊戌维新志士谭嗣同之父,及其为代表的谭氏家族,是谭嗣同成长和思想变化的重要背景。要深入研究谭嗣同,就不能不了解谭继洵及其家族。因此,系统整理出版谭继洵的文集,是深入研究谭嗣同及其维新运动的当务之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谭嗣同研究著名学者贾维博士〔1〕有鉴于此,自1996年湖南谭嗣同研究会成立起,就与谭继洵第五代孙、湖南省政协委员、现任国信中联汽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谭嗣同爱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的谭志宏先生一道,系统搜集整理谭继洵及其谭氏家族的资料。历经十八年的努力,终于辑校编成了这部约五十万字的《谭继洵集》交岳麓书社出版,并问序于我。我认为这是纪念谭嗣同诞辰一百五十周年最好的礼物,也是对谭烈士父子最虔诚的祭奠,它必将促进谭嗣同生平及其思想研究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我作为一名一直心系家乡且对谭烈士伟大人格无比敬仰的浏阳人,难辞二位之请,谨述浏阳谭氏宗族和谭继洵生平事功梗概于卷首,以充序言并祝贺该书的整理出版。
注释:
〔1〕贾维博士系浏阳谭氏姻亲之后,其母谭吟瑞女士为谭嗣同孙女,年近百岁犹精神爽健;父贾亦斌先生(1912—2012)为谭烈士孙女婿,原民革中央副主席、名誉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贾维君兼为湖南谭嗣同研究会理事,一直潜心致力于谭嗣同研究和中华民国史研究,出版有《谭嗣同与晚清士人交往研究》、《谭嗣同研究著作述要》、《三民主义青年团史稿》、《十年内战史话》等著作嘉惠学林。
谭氏是清代浏阳第一望族,谭氏故居“大夫第”至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谭氏的祖先原居江南西路洪州新建县。北宋靖康末年,谭孝成为避战乱,率族由江西新建迁往福建路汀州长汀县,谭孝成也就是谭氏迁鄞江的始祖。三传至谭承新,又迁居清流县,谭氏又为福建清流人。南宋至元,谭氏皆为闽西普通农耕之家,未成望族。明代初年,第十一世祖谭如嵩“宦游北平”,官燕山右护卫副千户。其子谭渊,字溥泉,号时庵,继承父职,跟随燕王朱棣征战。他身躯修长,膂力过人,骁勇善战,引两石弓,射无不中,以功累进都指挥同知。后在夹河之役中阵亡,而追封崇安侯,入《明史》列传。其子谭忠,随明成祖朱棣攻南京,力战有功,封新宁伯,其后历代世袭。嘉靖年间,十六世祖谭宗纶,佩平蛮将军印,充总兵,镇守湖广。故谭氏“以武功著望于有明,二百余年间,位侯伯者九世十人”。
谭宗纶的第四个儿子谭功安,后来迁居长沙府长沙县,立宅于四方塘,他便是谭氏迁湖南之祖。至天启年间,谭功安的重孙——第二十世祖谭逢琪、逢琳、逢琅、逢玓四兄弟和逢梧之子谭世贤,先后由长沙迁往浏阳定居,是为谭氏迁浏之祖。谭逢琪为明末诸生,谭氏家族亦自逢琪始弃武习文就儒业。其子谭世昌(号濬轩)为府学生,“始以诗礼启厥家”。父子俩创修族谱,为家族创著家训八则、家戒四则、家规十则,为谭氏家族的人才成长制定了行为准则,并明确提出了要走耕读起家的道路。后来谭嗣同作《濬轩府君家传》评价说:“其学盖出程、朱,故训辞深厚”,“率是而吾族乃有问学之士,则府君教泽深远焉。”
至逢琪公房世系第十派的谭继洵是重振家族雄风的重要人物。谭继洵(1823—1900),字子实,号敬甫。其祖父谭文明是县学附生,宁静淡泊,很有文人气概。他“笃学固穷,文行有斐,所居深山,人问绵隔,荣垂不翦,箪瓢宴如。阶下植松一,出入抚弄,遂署楹曰:‘数间茅屋蔽风雨,一个松兜傲雪霜。’”谭继洵的父亲谭学琴,虽未能成为一个有功名的读书人,而是在县衙做了一名管理簿记的小吏,“久之,家渐裕”,但他仍然自奉俭约,独喜儒术,常与读书人往来,并留下遗言:“勿令儿子废学。”谭继洵虽六岁而孤,但幸有长兄继升能“愤而弃学”,“养亲当大事,佽诸弟诵读,完婚姻,遣嫁诸妹”。谭继升还为弟继洵延师授课,促其学成。
谭继洵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考入县学,二十九年中举,咸丰九年(1859)成进士,次年补殿试,授户部主事。同治十三年(1874)官户部员外郎,次年转户部郎中,简放监督坐粮厅,驻通州。他主办验收漕粮、催督转运等“天庾正供”事务,“秉明廉之姿,治之以至正无私,由是涓滴归公,举向日积习为之一新”。
光绪三年(1877)因谭钟麟荐于左宗棠,谭继洵得由京官外放,补授甘肃巩秦阶道,加二品衔。谭继洵西行治甘肃,“下车即以整饬吏治为本,叼爽侮者黜之,夙夜浚明者扬之”,并“躬亲种植,以率官民勒为蚕桑”,加之以工代恤、以工代赈,故“陇南居民赖以生活者亿万计”。当时左宗棠为陕甘总督,最看重谭继洵的实心为民,尝谓人曰:“敬甫天性严重,胸中纯是爱民之忱。”故密疏推荐谭继洵,说他“器识闳深,吏畏民怀”。光绪九年,谭继洵改任甘肃按察使。十年,升任甘肃布政使,“掌一省行政,总全省之钱谷出纳,并承宣政令,考核所属州县”。
光绪十五年,谭继洵升任湖北巡抚,总理一省民政。他“量时度宜,勤求教养之方,用人行政之要。首撰《告诫》十六条,反复详究,至为亲切。廉得胥役之尤蠹民者,尽法治之。时时使人密侦州县,何者当兴,何者当革,一符之下,牧令肃然,相惊以神明”。(谭传赞《敬甫公传》)光绪十九年十月,谭继洵奉上谕驰驿前往成都查办四川总督刘秉璋等人贪腐案,“严密详查,一秉大公,罢苛政,禁非刑,劾文武之贪酷不职者,自监司、镇将至州县数十员弁,刘公亦获罪革职”。该案之查处,获得当时舆论好评。刘人熙读谭氏复奏后,称“庶几不欺矣,大吏中之翘楚也”;但因此案,谭继洵也得罪了朝中权贵,此后的仕途受到影响。光绪二十年,谭继洵回湖北巡抚任,后因张之洞改署两江总督,而以继洵兼护湖广总督。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形势日趋紧张,维新变法思潮激荡,一生“办事唯谨”的谭继洵则显得思想偏于保守,以致与锐意维新的儿子谭嗣同之间也多有意见不合。如谭嗣同和唐才常倡导变法,计划在浏阳设立算学馆推广新学,唐才常与刘善涵曾婉请谭继洵出名首倡,借以号召变革科举。谭继洵本拟疏请,由其子嗣同草拟奏章,稿已定,既而却以“守老氏之宝,不欲为天下先,迟回未发”。后张之洞复任湖广总督,条陈新政,谭继洵也不予会衔。因而“百日维新”期间,曾被山东道监察御史杨深秀参劾“守旧迂拘,虽人尚无他,要非能奉行新政者。此等即不逢裁缺,亦当分别罢斥,或优之,听其告休”。戊戌政变发生后,谭嗣同遇害,谭继洵被连坐革职,勒令回籍浏阳,交地方官管束。谭氏回故里府邸后,闭门谢客,隐居度日,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九月病卒,终年七十八岁。
谭继洵自幼服膺礼教,推崇程朱理学,为人谨慎,任职勤勉,却也颇富文才,与“浏阳三先生”欧阳中鹄、刘人熙、涂启先是至交好友,与当时一大批湘籍官员、士人始终保持联系,这些都对随侍左右的儿子谭嗣同之成长影响很大。谭继洵所作诗联虽存世不多,但吉光片羽亦足见其文采。如兰州西关萃英门内的甘肃贡院,系光绪七年陕甘总督左宗棠所建,时任甘肃布政使的谭继洵撰题联曰:“边塞起风云,喜紫气东来,会有轩随雁度;苍生盼霖雨,问黄河远上,此中多少化龙才。”上联歌颂朝廷,赞扬左宗棠经略西北之功,为朝廷即将在甘肃开科取士叫好。下联着重提出左宗棠建贡院,灌溉一方,深合民望,将在西北边塞涌现出多少一登龙门的治国之才。联语气象开阔,文句典雅,其爱国忧民思想与对考生的激励、爱护之情溢于言表。他还题兰州西园内的蔬香馆云:“几树棠甘,荫少难胜分陕任;一溪烟扑,飞花时起望湘心。”上联以德政自勉,下联发思乡之情,全联借景抒情,清健质朴,尤以“望湘心”对“分陕任”,烘托其治陇的责任心,十分得体。
谭继洵作为近代杰出思想家、戊戌维新志士谭嗣同之父,及其为代表的谭氏家族,是谭嗣同成长和思想变化的重要背景。要深入研究谭嗣同,就不能不了解谭继洵及其家族。因此,系统整理出版谭继洵的文集,是深入研究谭嗣同及其维新运动的当务之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谭嗣同研究著名学者贾维博士〔1〕有鉴于此,自1996年湖南谭嗣同研究会成立起,就与谭继洵第五代孙、湖南省政协委员、现任国信中联汽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谭嗣同爱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的谭志宏先生一道,系统搜集整理谭继洵及其谭氏家族的资料。历经十八年的努力,终于辑校编成了这部约五十万字的《谭继洵集》交岳麓书社出版,并问序于我。我认为这是纪念谭嗣同诞辰一百五十周年最好的礼物,也是对谭烈士父子最虔诚的祭奠,它必将促进谭嗣同生平及其思想研究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我作为一名一直心系家乡且对谭烈士伟大人格无比敬仰的浏阳人,难辞二位之请,谨述浏阳谭氏宗族和谭继洵生平事功梗概于卷首,以充序言并祝贺该书的整理出版。
注释:
〔1〕贾维博士系浏阳谭氏姻亲之后,其母谭吟瑞女士为谭嗣同孙女,年近百岁犹精神爽健;父贾亦斌先生(1912—2012)为谭烈士孙女婿,原民革中央副主席、名誉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贾维君兼为湖南谭嗣同研究会理事,一直潜心致力于谭嗣同研究和中华民国史研究,出版有《谭嗣同与晚清士人交往研究》、《谭嗣同研究著作述要》、《三民主义青年团史稿》、《十年内战史话》等著作嘉惠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