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注重“生活化”教学,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才能真正调动起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 数学魅力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71-01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一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注重“生活化”教学,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的注意问题中,特别强调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学生切实体会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如何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数学语言生活化,理解数学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交往中,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教师的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识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绪。
如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富有童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区分。
又如把教学长度单位改成“长长短短”;把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把比大小说成“排排队”等等。学生对这些生活味十足的课题知识感到非常好奇,觉得学习数学很有趣。
二、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在此,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如在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时,教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
师:小朋友,你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风景区吗?
生1:大龙湖
生2:大明山
师:这个星期天,学校准备组织我们小朋友去大龙湖玩呢!怎么去呢?
生:可以坐车去。
师:现在,有三辆车,大客车45座,中客车30座,小轿车3座。
我们班的小朋友坐哪两辆车去合适呢?
从而引出45+30,45+3。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会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本班有46人,教师充分利用这一实际情境,从中发现数学问题,这样可以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课堂真正
成为了生活化的课堂。
三、数学情境生活化,体验数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提供这样的思维环境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在课堂上学习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数学问题一样,需要大家一起来实践解决,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集体的共同研究,最终得出学习结论。
四、数学作业生活化,运用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由于课堂时间短暂,所以作业成了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成了创新的广阔天地。
如学习长度单位,可以测自己和父母的身高,从家到学校的路程;认识了人民币可以用自己零用钱买所需要的东西,学习了统计知识和百分比应用题,可以去统计本校学生的人数以及男女生比例,会计算圆形面积可以自己算一算自己家里的面积,所用瓷砖的块数等。
再如布置学生“观察你家中的物品,找出几道乘法算式”,“你家一天的生活费用是多少,记录下来,制成表格,再进行计算。”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地交流中,学得积极、主动,思维随之展开,兴趣随之激起。
“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才能真正调动起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 数学魅力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71-01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一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注重“生活化”教学,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的注意问题中,特别强调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学生切实体会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如何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数学语言生活化,理解数学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交往中,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教师的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识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绪。
如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富有童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区分。
又如把教学长度单位改成“长长短短”;把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把比大小说成“排排队”等等。学生对这些生活味十足的课题知识感到非常好奇,觉得学习数学很有趣。
二、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在此,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如在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时,教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
师:小朋友,你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风景区吗?
生1:大龙湖
生2:大明山
师:这个星期天,学校准备组织我们小朋友去大龙湖玩呢!怎么去呢?
生:可以坐车去。
师:现在,有三辆车,大客车45座,中客车30座,小轿车3座。
我们班的小朋友坐哪两辆车去合适呢?
从而引出45+30,45+3。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会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本班有46人,教师充分利用这一实际情境,从中发现数学问题,这样可以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课堂真正
成为了生活化的课堂。
三、数学情境生活化,体验数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提供这样的思维环境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在课堂上学习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数学问题一样,需要大家一起来实践解决,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集体的共同研究,最终得出学习结论。
四、数学作业生活化,运用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由于课堂时间短暂,所以作业成了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成了创新的广阔天地。
如学习长度单位,可以测自己和父母的身高,从家到学校的路程;认识了人民币可以用自己零用钱买所需要的东西,学习了统计知识和百分比应用题,可以去统计本校学生的人数以及男女生比例,会计算圆形面积可以自己算一算自己家里的面积,所用瓷砖的块数等。
再如布置学生“观察你家中的物品,找出几道乘法算式”,“你家一天的生活费用是多少,记录下来,制成表格,再进行计算。”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地交流中,学得积极、主动,思维随之展开,兴趣随之激起。
“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才能真正调动起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