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 读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对于亲人,特别是父母,我们总是心存无限的感激。我们还小,知道孝,但还不真正懂得孝,我们的父母还在我们的身边,所以我们不容易体会上面两句话的含义。而对于有孝心,但由于种种原因又没能很好尽孝的儿女,他们内心的痛和遗憾才是一生都无法释怀的。著名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他80岁生日晚会上,发表了一篇感人肺腑、情真意切的致词。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催人泪下的美文。天下怀念母亲的文章多矣,而袁氏之作让我们看到了这位了不起的科学家内心最柔软的一面,还让我们知道,这位科学巨人是站在谁的肩上,才成长得如此伟岸。看了此文,相信你一定能从中受到感染,得到启发,更好地尊重和孝敬父母。
妈妈,稻子熟了
○袁隆平
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本来想一个人静静地陪您说会话,安江的乡亲们实在是太热情了,天这么热,他们还一直陪着,谢谢他们了。
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还记得吗?1957年,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安江是我的一切,我却忘了,对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可是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哪,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试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
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劈波斩浪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我的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您熟悉的欢笑?隔着21年的时光啊,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毕剥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味道。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选自《读者》2011年7月下)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参加工作50多年以来,不畏艰辛,执著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域领先世界水平,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袁隆平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十多项国家和省级奖励,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十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当选“科学中国人(2002)年度人物”“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获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美国“世界粮食奖”等十多项国际大奖。
1.一口气读完了这篇文章,让人感慨良多。说说全文表达了作者对妈妈的哪几方面的感情?
2.将文章的题目换成“我的妈妈”或“怀念妈妈”之类,好不好?为什么?请说说理由。
3.为何作者要特意选“稻子熟了”的时候看妈妈?
4.妈妈给当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安江的儿子所说的话,透露出怎样的信息?你对此举动作怎样的评价?
5.作者写道:“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一个“拖”字,让我们看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作者为未能见母亲最后一面而深表惋惜,他所说的“后悔”“糊涂”与他所从事的事业矛盾吗?你怎样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7.为什么人们评价袁隆平“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而他却说“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不超过100字)
8.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抒情散文,尤其是文章的最后一段,催人泪下。谈谈你对这一段的理解。
1.一是亏欠、不安,二是无限的思念与热爱、赞美之情。
2.不好。一篇文章用什么题目,要根据所写内容及所要表达的感情来确定。就此文而言,主要是写妈妈为了作者的事业,放弃大城市优裕的生活,跟作者来到偏远的小山村——安江,适应了她本不适应的生活。作为研究杂交水稻的袁隆平,稻子就是他的事业,甚至是他的生命,而他的成功离不开妈妈,是与妈妈息息相关的。“稻子熟了”倾注着作者对妈妈的无限感激之情,以“妈妈,稻子熟了”为题饱含了作者的深情与心声。而“我的妈妈”只突出所写人物,很平淡,“怀念妈妈”只突出了“怀念”的感情,两个题目都不足以反映或表达以上的内容。
3.水稻是作者毕生的事业,他的事业与母亲的教导、支持、帮助是密不可分的,作者选这个时候看妈妈,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4.要干事业,取得一定的成就,就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和努力。这是经历了人生磨砺的母亲对儿子的忠告。
5.作者深深的自责和愧疚之情。
6.不矛盾。作者的“后悔”“糊涂”是他真情的自然流露。可以看出他对母亲是多么的敬重,感情是多么的深厚,而他对自己所从事的崇高而伟大的事业,更是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他深深地明白,妈妈对他的事业有着怎样的理解和支持,爱母亲和爱事业是一致的,是不矛盾的。只是作为儿子的袁隆平,真的觉得亏欠妈妈的太多,才有了如此深切自责的语言。假若让作者再作一次选择,相信他依然会一如既往,这就是一个科学巨匠的伟大与高尚。
7.因为妈妈是对他影响最深的人。妈妈的英语启蒙,让他用英语阅读世界科学文献,寻访大师;妈妈的执著和鼓励,让他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妈妈讲伟大哲人尼采的故事,让他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
8.妈妈走了,虽然相隔21年,但对作者而言,一切仍如在眼前。他的内心翻滚着一个个清晰的画面,流淌着儿子对母亲的一片深情,他多么愿意与母亲促膝相谈,告诉他的收获与成就,让母亲分享丰收的喜悦。然而,这一切如今只能存留在作者的心中,永远永远……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对于亲人,特别是父母,我们总是心存无限的感激。我们还小,知道孝,但还不真正懂得孝,我们的父母还在我们的身边,所以我们不容易体会上面两句话的含义。而对于有孝心,但由于种种原因又没能很好尽孝的儿女,他们内心的痛和遗憾才是一生都无法释怀的。著名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他80岁生日晚会上,发表了一篇感人肺腑、情真意切的致词。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催人泪下的美文。天下怀念母亲的文章多矣,而袁氏之作让我们看到了这位了不起的科学家内心最柔软的一面,还让我们知道,这位科学巨人是站在谁的肩上,才成长得如此伟岸。看了此文,相信你一定能从中受到感染,得到启发,更好地尊重和孝敬父母。
妈妈,稻子熟了
○袁隆平
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本来想一个人静静地陪您说会话,安江的乡亲们实在是太热情了,天这么热,他们还一直陪着,谢谢他们了。
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还记得吗?1957年,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安江是我的一切,我却忘了,对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可是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哪,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试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
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劈波斩浪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我的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您熟悉的欢笑?隔着21年的时光啊,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毕剥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味道。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选自《读者》2011年7月下)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参加工作50多年以来,不畏艰辛,执著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域领先世界水平,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袁隆平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十多项国家和省级奖励,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十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当选“科学中国人(2002)年度人物”“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获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美国“世界粮食奖”等十多项国际大奖。
1.一口气读完了这篇文章,让人感慨良多。说说全文表达了作者对妈妈的哪几方面的感情?
2.将文章的题目换成“我的妈妈”或“怀念妈妈”之类,好不好?为什么?请说说理由。
3.为何作者要特意选“稻子熟了”的时候看妈妈?
4.妈妈给当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安江的儿子所说的话,透露出怎样的信息?你对此举动作怎样的评价?
5.作者写道:“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一个“拖”字,让我们看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作者为未能见母亲最后一面而深表惋惜,他所说的“后悔”“糊涂”与他所从事的事业矛盾吗?你怎样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7.为什么人们评价袁隆平“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而他却说“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不超过100字)
8.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抒情散文,尤其是文章的最后一段,催人泪下。谈谈你对这一段的理解。
1.一是亏欠、不安,二是无限的思念与热爱、赞美之情。
2.不好。一篇文章用什么题目,要根据所写内容及所要表达的感情来确定。就此文而言,主要是写妈妈为了作者的事业,放弃大城市优裕的生活,跟作者来到偏远的小山村——安江,适应了她本不适应的生活。作为研究杂交水稻的袁隆平,稻子就是他的事业,甚至是他的生命,而他的成功离不开妈妈,是与妈妈息息相关的。“稻子熟了”倾注着作者对妈妈的无限感激之情,以“妈妈,稻子熟了”为题饱含了作者的深情与心声。而“我的妈妈”只突出所写人物,很平淡,“怀念妈妈”只突出了“怀念”的感情,两个题目都不足以反映或表达以上的内容。
3.水稻是作者毕生的事业,他的事业与母亲的教导、支持、帮助是密不可分的,作者选这个时候看妈妈,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4.要干事业,取得一定的成就,就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和努力。这是经历了人生磨砺的母亲对儿子的忠告。
5.作者深深的自责和愧疚之情。
6.不矛盾。作者的“后悔”“糊涂”是他真情的自然流露。可以看出他对母亲是多么的敬重,感情是多么的深厚,而他对自己所从事的崇高而伟大的事业,更是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他深深地明白,妈妈对他的事业有着怎样的理解和支持,爱母亲和爱事业是一致的,是不矛盾的。只是作为儿子的袁隆平,真的觉得亏欠妈妈的太多,才有了如此深切自责的语言。假若让作者再作一次选择,相信他依然会一如既往,这就是一个科学巨匠的伟大与高尚。
7.因为妈妈是对他影响最深的人。妈妈的英语启蒙,让他用英语阅读世界科学文献,寻访大师;妈妈的执著和鼓励,让他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妈妈讲伟大哲人尼采的故事,让他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
8.妈妈走了,虽然相隔21年,但对作者而言,一切仍如在眼前。他的内心翻滚着一个个清晰的画面,流淌着儿子对母亲的一片深情,他多么愿意与母亲促膝相谈,告诉他的收获与成就,让母亲分享丰收的喜悦。然而,这一切如今只能存留在作者的心中,永远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