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创设条件引导学生探究。课堂上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激励每一个学生独立去探索,达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创新意识;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198-01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托兰斯认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必须遵循以下5条原则:(1)尊重学生提出的古怪问题;(2)尊重学生的想象性和别出心裁的念头;(3)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观念是有价值的;(4)间或让学生做些事,但仅仅是为了练习,而不进行评价;(5)从因果关系上展开评价。
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创设条件引导学生探究。课堂上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激励每一个学生独立去探索,达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目的。
1诱导学生自主探索,在探究发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素材、指明自主探索的方向。诱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在探究发现活动中学习,从而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思考、质疑、发现、求证的过程,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发挥,数学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如教学“通分”时,为了让学生比较3/4与5/6的大小,教师可事先不作暗示,放手先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学生的思考策略趋于多样化而富有个性:(1)化成小数比较;(2)用折纸比较;(3)化成同分母的分数比较;(4)化成同分子的分数比较;(5)借助1进行比较等。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交流、比较、小结,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形成的个性经验就能在交流中上升为智慧经验,进而学会创造,促进自身个性的发展。
2诱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
学生在探索学习过程中,由于原有认知水平不同,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和思维方式也不同,因此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也不一样,只有通过合作交流,才能互相启发,共同进步。参与小组讨论,倾听同学发言,接受别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加上老师适时的点拨和评价,有利于开阔思路,启迪思维。例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让学生同桌合作:用自己喜欢的学具摆出一些图画,让对方编应用题,看谁摆的图画能难倒对方。学生为了表现自己,都积极参与,摆出不同的图画和编出不同的加、减法应用题。与此同时,我还请了5位男同学和4位女同学出来,让学生思考:能编出几道应用题?通过小组讨论,学生编出了:①有9个同学做游戏,其中5个是男同学,女同学有几个?②有9个同学做游戏,其中4个是女同学,男同学有几个?③有9个同学,走了3个,还剩几个?④教室里有9个同学,走了6个,现在有多少?⑤有5个男同学,4个女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学?……等应用题。
3在操作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
学生参与实际操作,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亲自操作的过程,是使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的重要过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探索的机会,不仅让学生动眼、动耳,而且还要动手、动脑、动口,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已做、自己想、自已说进行积极探索,体验成功。因此,诱导学生操作,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获取新知,使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猜想、验证等活动有机地结合,使学生不仅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所发展。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在教学了1/2这个分数后,让学生大胆的猜想生活中还存在哪些分数,学生说出了1/4、2/4、3/4、2/8、5/8等。我就适时让学生动手用手中的长方形纸折一折、画一画,小组讨论得出1/4、2/4、3/4的意义,教学效果表明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对抽象的意义有了形象的理解,记忆深刻,而且对2/8、5/8,甚至3/17等都能进行很好的表述。这堂课还有学生提出了独特的问题:“我们学的分数都是分子比分母小,有没有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呢?”学生在操作中,“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又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工具。”同时,学生又实现了自我创新,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4在体现生活性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活动中做数学。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自主探索问题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数学应用意识、数学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和发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产生与发展既要依赖于扎实的丰富的基础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技巧,同时还要懂得一些思维方法。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深刻领会新大纲精神实质,深入钻研教材;当好组织者、合作者与引导者这一角色,才能依据“课标”理念和教材这一线索,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
参考文献
[1]周春荔.数学创新意识培养与智力开发.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3]马芯兰.小学数学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创新意识;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198-01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托兰斯认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必须遵循以下5条原则:(1)尊重学生提出的古怪问题;(2)尊重学生的想象性和别出心裁的念头;(3)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观念是有价值的;(4)间或让学生做些事,但仅仅是为了练习,而不进行评价;(5)从因果关系上展开评价。
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创设条件引导学生探究。课堂上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激励每一个学生独立去探索,达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目的。
1诱导学生自主探索,在探究发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素材、指明自主探索的方向。诱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在探究发现活动中学习,从而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思考、质疑、发现、求证的过程,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发挥,数学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如教学“通分”时,为了让学生比较3/4与5/6的大小,教师可事先不作暗示,放手先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学生的思考策略趋于多样化而富有个性:(1)化成小数比较;(2)用折纸比较;(3)化成同分母的分数比较;(4)化成同分子的分数比较;(5)借助1进行比较等。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交流、比较、小结,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形成的个性经验就能在交流中上升为智慧经验,进而学会创造,促进自身个性的发展。
2诱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
学生在探索学习过程中,由于原有认知水平不同,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和思维方式也不同,因此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也不一样,只有通过合作交流,才能互相启发,共同进步。参与小组讨论,倾听同学发言,接受别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加上老师适时的点拨和评价,有利于开阔思路,启迪思维。例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让学生同桌合作:用自己喜欢的学具摆出一些图画,让对方编应用题,看谁摆的图画能难倒对方。学生为了表现自己,都积极参与,摆出不同的图画和编出不同的加、减法应用题。与此同时,我还请了5位男同学和4位女同学出来,让学生思考:能编出几道应用题?通过小组讨论,学生编出了:①有9个同学做游戏,其中5个是男同学,女同学有几个?②有9个同学做游戏,其中4个是女同学,男同学有几个?③有9个同学,走了3个,还剩几个?④教室里有9个同学,走了6个,现在有多少?⑤有5个男同学,4个女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学?……等应用题。
3在操作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
学生参与实际操作,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亲自操作的过程,是使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的重要过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探索的机会,不仅让学生动眼、动耳,而且还要动手、动脑、动口,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已做、自己想、自已说进行积极探索,体验成功。因此,诱导学生操作,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获取新知,使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猜想、验证等活动有机地结合,使学生不仅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所发展。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在教学了1/2这个分数后,让学生大胆的猜想生活中还存在哪些分数,学生说出了1/4、2/4、3/4、2/8、5/8等。我就适时让学生动手用手中的长方形纸折一折、画一画,小组讨论得出1/4、2/4、3/4的意义,教学效果表明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对抽象的意义有了形象的理解,记忆深刻,而且对2/8、5/8,甚至3/17等都能进行很好的表述。这堂课还有学生提出了独特的问题:“我们学的分数都是分子比分母小,有没有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呢?”学生在操作中,“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又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工具。”同时,学生又实现了自我创新,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4在体现生活性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活动中做数学。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自主探索问题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数学应用意识、数学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和发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产生与发展既要依赖于扎实的丰富的基础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技巧,同时还要懂得一些思维方法。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深刻领会新大纲精神实质,深入钻研教材;当好组织者、合作者与引导者这一角色,才能依据“课标”理念和教材这一线索,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
参考文献
[1]周春荔.数学创新意识培养与智力开发.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3]马芯兰.小学数学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