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将尊重教育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教学主体——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倍数和约数”一课为例,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个性选择、思维特点等几方面,分别达成教学目标、师生情感、教学流程的和谐统一,从而构建和谐课堂的美好境界。
关键词:尊重学生;和谐课堂;认知规律;个性选择;思维特点
和谐课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教与学的和谐是实施和谐教育的核心,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才能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发展。笔者在教授苏教版四年级“倍数和因数”一课时感触颇深。
一、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完善教学目标的和谐
“在教与学上首先是完善教育目标的和谐”。“因数和倍数”一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它是本节课要继续达成下一个教学目标的基础。“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是概念教学,学生首次接触,讲解要清晰准确,训练要扎实到位,新概念才会扎根在学生的头脑中,这节内容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基石。
(1)在乘法里找倍数因数。①出示:4×3=12。师示范。②出示:6×2=12。师带着生讨论。③出示:12×1=12。学生自己说。④自己写一道乘法算式。同学互相讨论。⑤全班交流。
(2)在除法算式里找倍数和因数。
(3)不借助乘除法算式讲两个数的倍数因数关系。出示3,4,15和36。从中选两个数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4)讲解倍数因数是相对的概念。本教学片段,经过了四个教学环节,通过教师的讲解,师生的互动,学生经历了听老师示范—让老师带着讨论—自己试着说—同学互相讨论—同班交流说—变化着说、抽象讨论的过程,从“抚”到“放”,循序渐进,课堂气氛和谐,训练扎实有效。通过四个教学环节的层层递进,由表及内,顺应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顺利达成本节课重点教学目标,构建了继续教与进一步学的和谐课堂体系。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注重师生情感的和谐
课堂教学中主体与客体的和谐,是和谐课堂的显性特点。如果我们的课堂能放得开,收得拢,解放学生的身心,必定能营造出一片“绿色”空间,使教学环境和谐统一,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本课研究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的方法时,进行了以下师生交流。
电脑显示:36的因数有 。
师生交流:老师把每一位同学的答案都记录下来。
师小结:不管是借助乘法算式,还是除法算式,都能一对一对地找出36的因数。你们喜欢用哪种方法找?
生齐:除法。
师:听你们的,下面我们就进一步研究用除法找一个数的因数。
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所得,肯定学生的思考价值,让学生获得愉悦的心境。同时给学生充分说的主动权,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三、尊重学生思维特点,达成教学流程的和谐
课堂教学各环节之间的和谐统一是和谐课堂的一个基本要素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学流程的安排,必须从学生的思维出发,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合理调度。
教材中安排本节课有三个教学内容,顺序依次是因数、倍数的意义,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教学重点:倍数和因数的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教学难点: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而找一个数的倍数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如:求6的4倍是多少?学生会用6×4来解决,在这样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学生学习“找一个数的倍数”就不难理解和掌握。如果根据教材安排顺序,让学生学习完前两个知识点,再解决教学难点“找一个数的因数”时,容易错过课堂里学生的最佳思考时段,而且教学没有主次。这样教学不能分出主次,相同的教学方式,讲解两个知识点,学生易疲劳,影响注意力的持久性,思维没有跳跃,找不着思考的兴奋点,课堂极易处在低效沉闷的状态中。教学中把“找一个数的因数”这一环节前置,与“找一个数的倍数”交换顺序,师生集中精力,能在最佳时段解决难点。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学习“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稍加点拨,就会水到渠成。
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尊重孩子,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把教师的教真真切切地转变为学生的学,成为学生一同成长的共同体时,我们追寻的和谐课堂一定能呈现出美好的景观。(注:文中所讲的“倍数和因数”一课获盐城市2010年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实验小学)
关键词:尊重学生;和谐课堂;认知规律;个性选择;思维特点
和谐课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教与学的和谐是实施和谐教育的核心,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才能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发展。笔者在教授苏教版四年级“倍数和因数”一课时感触颇深。
一、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完善教学目标的和谐
“在教与学上首先是完善教育目标的和谐”。“因数和倍数”一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它是本节课要继续达成下一个教学目标的基础。“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是概念教学,学生首次接触,讲解要清晰准确,训练要扎实到位,新概念才会扎根在学生的头脑中,这节内容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基石。
(1)在乘法里找倍数因数。①出示:4×3=12。师示范。②出示:6×2=12。师带着生讨论。③出示:12×1=12。学生自己说。④自己写一道乘法算式。同学互相讨论。⑤全班交流。
(2)在除法算式里找倍数和因数。
(3)不借助乘除法算式讲两个数的倍数因数关系。出示3,4,15和36。从中选两个数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4)讲解倍数因数是相对的概念。本教学片段,经过了四个教学环节,通过教师的讲解,师生的互动,学生经历了听老师示范—让老师带着讨论—自己试着说—同学互相讨论—同班交流说—变化着说、抽象讨论的过程,从“抚”到“放”,循序渐进,课堂气氛和谐,训练扎实有效。通过四个教学环节的层层递进,由表及内,顺应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顺利达成本节课重点教学目标,构建了继续教与进一步学的和谐课堂体系。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注重师生情感的和谐
课堂教学中主体与客体的和谐,是和谐课堂的显性特点。如果我们的课堂能放得开,收得拢,解放学生的身心,必定能营造出一片“绿色”空间,使教学环境和谐统一,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本课研究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的方法时,进行了以下师生交流。
电脑显示:36的因数有 。
师生交流:老师把每一位同学的答案都记录下来。
师小结:不管是借助乘法算式,还是除法算式,都能一对一对地找出36的因数。你们喜欢用哪种方法找?
生齐:除法。
师:听你们的,下面我们就进一步研究用除法找一个数的因数。
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所得,肯定学生的思考价值,让学生获得愉悦的心境。同时给学生充分说的主动权,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三、尊重学生思维特点,达成教学流程的和谐
课堂教学各环节之间的和谐统一是和谐课堂的一个基本要素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学流程的安排,必须从学生的思维出发,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合理调度。
教材中安排本节课有三个教学内容,顺序依次是因数、倍数的意义,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教学重点:倍数和因数的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教学难点: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而找一个数的倍数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如:求6的4倍是多少?学生会用6×4来解决,在这样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学生学习“找一个数的倍数”就不难理解和掌握。如果根据教材安排顺序,让学生学习完前两个知识点,再解决教学难点“找一个数的因数”时,容易错过课堂里学生的最佳思考时段,而且教学没有主次。这样教学不能分出主次,相同的教学方式,讲解两个知识点,学生易疲劳,影响注意力的持久性,思维没有跳跃,找不着思考的兴奋点,课堂极易处在低效沉闷的状态中。教学中把“找一个数的因数”这一环节前置,与“找一个数的倍数”交换顺序,师生集中精力,能在最佳时段解决难点。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学习“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稍加点拨,就会水到渠成。
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尊重孩子,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把教师的教真真切切地转变为学生的学,成为学生一同成长的共同体时,我们追寻的和谐课堂一定能呈现出美好的景观。(注:文中所讲的“倍数和因数”一课获盐城市2010年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