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玩游戏。循序渐进,读通课文
1.上节课,我们读了一个故事,题目叫——《北风和小鱼》(注意纠正“北”和“风”的读音)。
2.瞧,小鱼来了,它们吐了好多小泡泡,你认识吗?
(1)(出示:颜色梧桐树躲进浮出水面知道)
(2)啊,这儿有两个大泡泡,谁认识?(出示:猛吹一口气鹅毛大雪)(指名读)
(3)你见过“鹅毛大雪”吗?想不想看一看?(视频映示:大雪飘飞)谁来读一读这个词语,让我们感觉雪下得好大呀!
(4)(出示:北风气极了,猛吹一口气,鹅毛大雪飘落在河面上,河水结冰了。)这两个词语泡泡躲进了句子里,你还会读吗?
3.大家能不能把这篇课文读通顺?(学生自读课文)
二、扮演角色,走进故事,读懂内容
1.寒冷的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播放北风呼啸的音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2.读后你有什么感觉?(学生联系生活,感受冬天的严寒,进行交流)
(1)草地。(出示插图和文字:“它向草地吹一吹,青草变了颜色。”)瞧,小草变成什么样了?看一看图,读一渎句子,再想一想。你觉得北风这时候心里怎么样?(觉得自己了不起,本领高强。)能把这句话读好吗?(指名读)北风认为还有谁怕它?
(2)梧桐树。(出示插图和文字:“它向梧桐树吹一吹,梧秃秃”一词以及相关的图画,让学生认读)(指名读句子)北风,你心里在想些什么呢?(学生扮演北风,想象它的得意洋洋)教师指导读句子。
(3)鸟儿。(出示插图和文字:“它向鸟儿吹一吹,鸟儿躲进了窝。”)小鸟,你们为什么躲进窝呢?(学生扮作小鸟,想象着说)教师指导读句子
(4)难怪北风认为大家都怕它。(出示:北风得意地说:“哈哈,大家都怕我。”(学生扮演北风,做出动作,教师指导读句子)
(5)好一个洋洋得意的北风啊,它觉得大家都怕它。让我们再读读课文第1~2自然段,想象画面。
3.大家真的都怕它吗?看,谁来了!(出示北风和小鱼图)现在,我们的教室就是这条小河,你们就是可爱的小鱼。我们一起来渎:“小鱼听了——”(出示:小鱼听了浮出水面,鼓起圆圆的眼睛说:“我们就不怕。”)小鱼们,到底怕不怕?谁再来读句子。
4.听了小鱼的话,北风气极了。(出示:“北风气极了,猛吹一口气,鹅毛大雪飘落在河面上,河水结冰了。”)什么叫“气极了”?看看图画,北风什么样?(学生观察图画交流:北风生气的时候瞪大眼珠,挑起眉毛,皱着鼻子,拼命在吹气)你们看北风这副模样,这时它心里会怎么想呢?(播放北风呼啸的声音)(学生想象北风发怒的样子和它的心理活动)小鱼,你竟敢不怕我?哼,让你尝尝我的厉害!(引读:于是它——猛吹一口气……)
5.小鱼们,你们怕不怕?引读:北风看不见小鱼了——(非常得意),它哪里知道——(小鱼正在水底捉迷藏呢)。
6.北风为什么“非常得意”呢?你觉得北风怎么样?(盲目自大、很可笑)
7.齐读课文。
三、积累句式,联系生活。练习表达
1.除了小鱼,还有谁不怕北风?
2.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出示)小鱼不怕北风,在水底捉迷藏。____不怕北风,____。
(出示相关图画:梅花不怕北风,在寒冬腊月开放;松树不怕北风,在风雪中挺立;小朋友不怕北风,在雪地里玩耍,有的跳绳,有的溜冰,有的打雪仗)
四、比较异同,自我发现,趣味识写
1.学习“知、和、树、面”四个生字的书写。
(1)出示:知、和、树、面这四个字的笔顺是什么?一边看课本,一边用小手画一画,等会儿请你来当小老师。(学生自学笔顺)
(2)(出示:知 和)这两个字,看看有点像,哪儿像?复习“口”的笔顺。“知”与“和”比比,你发现哪儿不一样了?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写“知”左半边的笔顺。(指名书空)“和”的左半边呢?(指名书空)
(3)“树”和“面”的笔顺,你记住了吗?(全班书空)小游戏:看谁反应快,最先说出“树”的第六笔是什么?“面”的第五笔呢?
(4)仔细看看田字格里的“知、和、树、面”四个字,想一想怎样写才漂亮?(学生读帖)
(5)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①“知”与“和”都是左右结构,要写得左边大右边小,而且“口”要写在右半格的中间。②“树”这个字,笔画比较多,要写得紧凑一点儿。(教师范写,边写边指导)③教师范写“面”。学生一边看一边想:要想把这个字写漂亮,什么地方要特别注意?你能像老师这样编个小口诀吗?(横下一撇不能长,下半部分扁而宽)
2.学生描红,仿影练写。
【反思】
从课堂教学实践看,这一课时的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掌握了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对“知、和、树、面”几个生字,能按照笔顺规则书写,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阅读走进语境,进入角色,想象北风“吹一吹”时的得意,体会小鱼们“就不怕”的勇敢和“捉迷藏”的快乐;感受北风自以为了不起和“哪里知道”的背后的可笑,并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想象、体会和感受;学生能从文本出发,联想现实生活中像小鱼一样勇敢的蜡梅、青松、小朋友们的快乐,并学习课文中的句式,练习表达。
这一课教学之所以能取得令人欣喜的效果,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从备课的角度来说,以下两点尤为突出,应予坚持。
其一,一节课究竟应该引领学生“学会”些什么?教师应坚持“语文”的立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立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任务和重点。譬如,《北风和小鱼》这一课,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已经认识生字词,能读通课文,了解了主要内容。但由于学生读书遇到生字新词还得借助拼音,而对课文中北风的自大与可笑,小鱼的勇敢和快乐又感受不深,所以,朗读难以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教师就应针对这种情况,确立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在读书上狠下工夫,着力促进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其二,怎样让学生“学会”呢?教师应站在学生主场,顺应“儿童天性”,尊重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从课文的实际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语文学习,主动经历学习过程,在语言实践中体会、感受,悟得方法、获得发展。譬如,在这一课时中,复习字词,是让学生玩“小鱼泡泡”游戏;阅读课文,是让学生扮演角色,进入故事情境;教师还恰当运用了图画、录音、视频、语言描述等手段,把识字、写字与阅读,把“读”与“听”“说”“写”紧密结合起来,将“观察”“思考”“想象”“表演”“体验”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之中。无疑,这样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会”知识、发展能力,而且会促使他们越来越“会学”语文,“乐学”语文。
(作者单位:南京市秦淮区教师进修学校)
1.上节课,我们读了一个故事,题目叫——《北风和小鱼》(注意纠正“北”和“风”的读音)。
2.瞧,小鱼来了,它们吐了好多小泡泡,你认识吗?
(1)(出示:颜色梧桐树躲进浮出水面知道)
(2)啊,这儿有两个大泡泡,谁认识?(出示:猛吹一口气鹅毛大雪)(指名读)
(3)你见过“鹅毛大雪”吗?想不想看一看?(视频映示:大雪飘飞)谁来读一读这个词语,让我们感觉雪下得好大呀!
(4)(出示:北风气极了,猛吹一口气,鹅毛大雪飘落在河面上,河水结冰了。)这两个词语泡泡躲进了句子里,你还会读吗?
3.大家能不能把这篇课文读通顺?(学生自读课文)
二、扮演角色,走进故事,读懂内容
1.寒冷的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播放北风呼啸的音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2.读后你有什么感觉?(学生联系生活,感受冬天的严寒,进行交流)
(1)草地。(出示插图和文字:“它向草地吹一吹,青草变了颜色。”)瞧,小草变成什么样了?看一看图,读一渎句子,再想一想。你觉得北风这时候心里怎么样?(觉得自己了不起,本领高强。)能把这句话读好吗?(指名读)北风认为还有谁怕它?
(2)梧桐树。(出示插图和文字:“它向梧桐树吹一吹,梧秃秃”一词以及相关的图画,让学生认读)(指名读句子)北风,你心里在想些什么呢?(学生扮演北风,想象它的得意洋洋)教师指导读句子。
(3)鸟儿。(出示插图和文字:“它向鸟儿吹一吹,鸟儿躲进了窝。”)小鸟,你们为什么躲进窝呢?(学生扮作小鸟,想象着说)教师指导读句子
(4)难怪北风认为大家都怕它。(出示:北风得意地说:“哈哈,大家都怕我。”(学生扮演北风,做出动作,教师指导读句子)
(5)好一个洋洋得意的北风啊,它觉得大家都怕它。让我们再读读课文第1~2自然段,想象画面。
3.大家真的都怕它吗?看,谁来了!(出示北风和小鱼图)现在,我们的教室就是这条小河,你们就是可爱的小鱼。我们一起来渎:“小鱼听了——”(出示:小鱼听了浮出水面,鼓起圆圆的眼睛说:“我们就不怕。”)小鱼们,到底怕不怕?谁再来读句子。
4.听了小鱼的话,北风气极了。(出示:“北风气极了,猛吹一口气,鹅毛大雪飘落在河面上,河水结冰了。”)什么叫“气极了”?看看图画,北风什么样?(学生观察图画交流:北风生气的时候瞪大眼珠,挑起眉毛,皱着鼻子,拼命在吹气)你们看北风这副模样,这时它心里会怎么想呢?(播放北风呼啸的声音)(学生想象北风发怒的样子和它的心理活动)小鱼,你竟敢不怕我?哼,让你尝尝我的厉害!(引读:于是它——猛吹一口气……)
5.小鱼们,你们怕不怕?引读:北风看不见小鱼了——(非常得意),它哪里知道——(小鱼正在水底捉迷藏呢)。
6.北风为什么“非常得意”呢?你觉得北风怎么样?(盲目自大、很可笑)
7.齐读课文。
三、积累句式,联系生活。练习表达
1.除了小鱼,还有谁不怕北风?
2.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出示)小鱼不怕北风,在水底捉迷藏。____不怕北风,____。
(出示相关图画:梅花不怕北风,在寒冬腊月开放;松树不怕北风,在风雪中挺立;小朋友不怕北风,在雪地里玩耍,有的跳绳,有的溜冰,有的打雪仗)
四、比较异同,自我发现,趣味识写
1.学习“知、和、树、面”四个生字的书写。
(1)出示:知、和、树、面这四个字的笔顺是什么?一边看课本,一边用小手画一画,等会儿请你来当小老师。(学生自学笔顺)
(2)(出示:知 和)这两个字,看看有点像,哪儿像?复习“口”的笔顺。“知”与“和”比比,你发现哪儿不一样了?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写“知”左半边的笔顺。(指名书空)“和”的左半边呢?(指名书空)
(3)“树”和“面”的笔顺,你记住了吗?(全班书空)小游戏:看谁反应快,最先说出“树”的第六笔是什么?“面”的第五笔呢?
(4)仔细看看田字格里的“知、和、树、面”四个字,想一想怎样写才漂亮?(学生读帖)
(5)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①“知”与“和”都是左右结构,要写得左边大右边小,而且“口”要写在右半格的中间。②“树”这个字,笔画比较多,要写得紧凑一点儿。(教师范写,边写边指导)③教师范写“面”。学生一边看一边想:要想把这个字写漂亮,什么地方要特别注意?你能像老师这样编个小口诀吗?(横下一撇不能长,下半部分扁而宽)
2.学生描红,仿影练写。
【反思】
从课堂教学实践看,这一课时的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掌握了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对“知、和、树、面”几个生字,能按照笔顺规则书写,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阅读走进语境,进入角色,想象北风“吹一吹”时的得意,体会小鱼们“就不怕”的勇敢和“捉迷藏”的快乐;感受北风自以为了不起和“哪里知道”的背后的可笑,并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想象、体会和感受;学生能从文本出发,联想现实生活中像小鱼一样勇敢的蜡梅、青松、小朋友们的快乐,并学习课文中的句式,练习表达。
这一课教学之所以能取得令人欣喜的效果,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从备课的角度来说,以下两点尤为突出,应予坚持。
其一,一节课究竟应该引领学生“学会”些什么?教师应坚持“语文”的立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立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任务和重点。譬如,《北风和小鱼》这一课,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已经认识生字词,能读通课文,了解了主要内容。但由于学生读书遇到生字新词还得借助拼音,而对课文中北风的自大与可笑,小鱼的勇敢和快乐又感受不深,所以,朗读难以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教师就应针对这种情况,确立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在读书上狠下工夫,着力促进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其二,怎样让学生“学会”呢?教师应站在学生主场,顺应“儿童天性”,尊重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从课文的实际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语文学习,主动经历学习过程,在语言实践中体会、感受,悟得方法、获得发展。譬如,在这一课时中,复习字词,是让学生玩“小鱼泡泡”游戏;阅读课文,是让学生扮演角色,进入故事情境;教师还恰当运用了图画、录音、视频、语言描述等手段,把识字、写字与阅读,把“读”与“听”“说”“写”紧密结合起来,将“观察”“思考”“想象”“表演”“体验”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之中。无疑,这样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会”知识、发展能力,而且会促使他们越来越“会学”语文,“乐学”语文。
(作者单位:南京市秦淮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