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种深层次的,全方位的变革。课程评价作为基础教育课程内的一个重大主题,不只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制度保障,其本身就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方向。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构成环节,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育手段。它关注让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种机会。通过评定形成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堂评价学习策略自我教育教学双赢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种深层次的,全方位的变革。课程评价作为基础教育课程内的一个重大主题,不只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制度保障,其本身就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方向。
新的课程评价把评定看作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构成环节,它同样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育手段。评定不是为了评出学生在主体中所处位置,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它关注让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种机会。通过评定形成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
一、评价实施过程的日常化
从单纯通过考试对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作鉴定,转变为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过程评价。给予多次评价机会,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在时间上,不再仅仅是期末和期中,更体现在学期的每一周,每一课,甚至包括课前、课后。
1、课前预习
新的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的预习和自主学习能力。将《优质课堂》前的知识网络作为学生预习的内容,不仅将预习成果部分书面化,还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掌握。
2、课堂思考
课堂问题包括导言提问,课文中的思考题及教师采摘的以拓展学生思维为目的思考题,有利于学生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3、课后作业和练习
这些练习在内容上既包括教学内容中应掌握的识记部分,又包括能力训练、方法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态度、合作能力等多方面评价。
二、评价内容的多样化
新的评价不再只是单纯考察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更多的包括对学生在方法掌握、情感与价值观、学习态度、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变化与进步进行考察。评价不再仅仅是期末或期中的考试,也包括平时的问答、作业、小论文、课堂表演、故事演讲等等。
案例1:创设情境提问
试问: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战国末期秦国的战士,商鞅变法以后你的生活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战国末期秦国的农民,商鞅变法以后你的生活又会发生哪些变化?
案例2:叙写故事
相对大清王朝的子民来说,大清王朝是个庞然的王朝,王权至高无上。辛亥革命前谁也没有想到清王朝会败孙中山这群小人物手里,而且败得非常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就这样消失了。这不但震惊了中国人,也震惊了世界。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有识之士,结合辛亥革命的影响,谈谈你的所见所闻。
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互动化
评价的参与者不仅是教师,也包括同学、甚至学生本人,方式 上也拓展为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关注对评价结果的认同。
案例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材料一: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服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得出抗日救亡运动的八项主张。———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将士书》(1936年12月16日)
材料二:12月16日,國民政府颁布讨伐令:“张学良背党叛国,劫持统帅,业经夺本兼各职……乃犹不自悔悟,……反将所部集中西安,负隅抗命……全国人民,同深愤慨政府……不得不明令讨伐,着讨逆军总司令何应钦迅速指挥国军,扫荡叛道,以靖凶氛,而维国本。”
———《南京中央日报》(1936年12月17日)
材料三:中央诸人于真相未全明了之前,遽于数小时内决定张学良之处罚……然余个人实未敢苟同,因此立下决心,愿竭我全力以求不流血的和平与迅速之解决。——宋美龄《西安事娈回忆录》
材料四:12月17日,周恩来等乘张学良的飞机抵达西安后,立即与张学良杨虎城进行沟通,阐明了中工共方面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看法,并商谈了与南京方面进行和谈的条件。
评价目标: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即:张学良、杨虎城军队,以何应钦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的家属,中国共产党,评判小组,进行角色演绎。
评价过程:前四个小组根据上面提供的材料和确定的身份,阐述自己对西安事变解决的理由。评判小组对每个小组陈述的理由加以评判,标准为:探究问题(6分),语言表达(2分),参与活动(2分),教师对参与的小组也按上述要求打分。最后师生共同对讨论进行评价总结。评价总结: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小结,分角色进行讨论,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了合作精神和学生自评,教师与学生共评的作用。
四、建立评价机制
根据评价内容的不同,分别采取积分制和评语式两种评价方式。
评价机制的建立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及时的建设的反馈,对进一步的历史教学提供了指导。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堂评价学习策略自我教育教学双赢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种深层次的,全方位的变革。课程评价作为基础教育课程内的一个重大主题,不只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制度保障,其本身就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方向。
新的课程评价把评定看作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构成环节,它同样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育手段。评定不是为了评出学生在主体中所处位置,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它关注让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种机会。通过评定形成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
一、评价实施过程的日常化
从单纯通过考试对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作鉴定,转变为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过程评价。给予多次评价机会,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在时间上,不再仅仅是期末和期中,更体现在学期的每一周,每一课,甚至包括课前、课后。
1、课前预习
新的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的预习和自主学习能力。将《优质课堂》前的知识网络作为学生预习的内容,不仅将预习成果部分书面化,还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掌握。
2、课堂思考
课堂问题包括导言提问,课文中的思考题及教师采摘的以拓展学生思维为目的思考题,有利于学生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3、课后作业和练习
这些练习在内容上既包括教学内容中应掌握的识记部分,又包括能力训练、方法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态度、合作能力等多方面评价。
二、评价内容的多样化
新的评价不再只是单纯考察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更多的包括对学生在方法掌握、情感与价值观、学习态度、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变化与进步进行考察。评价不再仅仅是期末或期中的考试,也包括平时的问答、作业、小论文、课堂表演、故事演讲等等。
案例1:创设情境提问
试问: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战国末期秦国的战士,商鞅变法以后你的生活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战国末期秦国的农民,商鞅变法以后你的生活又会发生哪些变化?
案例2:叙写故事
相对大清王朝的子民来说,大清王朝是个庞然的王朝,王权至高无上。辛亥革命前谁也没有想到清王朝会败孙中山这群小人物手里,而且败得非常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就这样消失了。这不但震惊了中国人,也震惊了世界。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有识之士,结合辛亥革命的影响,谈谈你的所见所闻。
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互动化
评价的参与者不仅是教师,也包括同学、甚至学生本人,方式 上也拓展为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关注对评价结果的认同。
案例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材料一: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服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得出抗日救亡运动的八项主张。———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将士书》(1936年12月16日)
材料二:12月16日,國民政府颁布讨伐令:“张学良背党叛国,劫持统帅,业经夺本兼各职……乃犹不自悔悟,……反将所部集中西安,负隅抗命……全国人民,同深愤慨政府……不得不明令讨伐,着讨逆军总司令何应钦迅速指挥国军,扫荡叛道,以靖凶氛,而维国本。”
———《南京中央日报》(1936年12月17日)
材料三:中央诸人于真相未全明了之前,遽于数小时内决定张学良之处罚……然余个人实未敢苟同,因此立下决心,愿竭我全力以求不流血的和平与迅速之解决。——宋美龄《西安事娈回忆录》
材料四:12月17日,周恩来等乘张学良的飞机抵达西安后,立即与张学良杨虎城进行沟通,阐明了中工共方面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看法,并商谈了与南京方面进行和谈的条件。
评价目标: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即:张学良、杨虎城军队,以何应钦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的家属,中国共产党,评判小组,进行角色演绎。
评价过程:前四个小组根据上面提供的材料和确定的身份,阐述自己对西安事变解决的理由。评判小组对每个小组陈述的理由加以评判,标准为:探究问题(6分),语言表达(2分),参与活动(2分),教师对参与的小组也按上述要求打分。最后师生共同对讨论进行评价总结。评价总结: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小结,分角色进行讨论,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了合作精神和学生自评,教师与学生共评的作用。
四、建立评价机制
根据评价内容的不同,分别采取积分制和评语式两种评价方式。
评价机制的建立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及时的建设的反馈,对进一步的历史教学提供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