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美育教育就是对幼儿教育进行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过程。经多年的幼教工作,现就培养孩子的审美有以下见解,与同行共勉。
一、幼儿教育审美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幼儿审美教育可有可无
大部分教师都认为幼儿园的孩子太小,不需要懂得如何审美,只要会画画就可以了。教师在幼儿园也只教一些简单的绘画技能。
问题二:幼儿审美素质教育只停留在课堂上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的正规活动。对教师来说,比较容易在计划工作中渗透审美活动的有关内容,但对于没有事先计划的幼儿教育,教师往往不能带领幼儿进行。
问题三:将幼儿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等同起来
这是一种把幼儿美育局限于艺术教育的狭隘做法。艺术教育是幼儿美育的一种途径,幼儿美育作为与体、智、德并列的一个教育方面,它渗透于健康、科学、艺术、数学各个领域。
三、幼儿审美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 、加强早期的审美教育。孩子在2~3岁甚至咿呀学语时,家长就应把粗浅的审美教育输送到孩子的感官,让他们在娱乐中由浅入深地接受审美教育。 (二)、通过认识“丑”,提高审美能力。艺术的美妙只能培养孩子对美的赞叹和向往。如果孩子缺乏对丑的增恶,往往会显得对美的理解肤浅、淡薄。因而让孩子认识自然和社会生活中丑陋之处也是审美教育的手段之一。 (三)、审美教育应注意时代性,随时代的发展而提高。孩子审美教育的重心应倾向现在,应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突出现时代所需要的审美观念、情趣、规范等;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应根据孩子特点,循序渐进。
四、 幼儿审美教育的特点
(一) 大多注意审美对象的外形美,对那些鲜艳、活动、富有儿童情趣的审美对象易产生美感幼儿喜欢美丽的色彩,喜欢有趣的,特别是以小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故事和节奏感强烈的儿歌。在文学欣赏中,他们喜欢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艺术形象。幼儿故事中的小羊不能是呆板地站着,而是咩咩地叫着:小熊是吧嗒、吧嗒地走过来的,小花猫是喵喵地叫着跑过来的……。可见幼儿对作为审美媒介的文艺作品的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色彩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要求。
(二) 情感强烈、外露、不稳定是幼儿审美的又一特点。审美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活动,情感是构成审美心理的要素。幼儿在审美过程中,情感活动十分强烈。孩子来到野外,看见花呀、草呀、小动物呀,会高兴得又蹦又跳,甚至在草地上打滚,表现出极大的审美愉悦。孩子在听故事时听到伤心处会掉眼泪。
(三) 审美想象日渐丰富,且带有幻想色彩。在审美活动中,幼儿的想象是大胆而又奇特的。孩子编的故事怪诞离奇,会令人目瞪口呆。游戏中的想象更为丰富,树叶、瓦片、小草,在他们眼中简直是世界上最美的餐具和佳肴;儿童的画往往是造型夸张、构图出格、想象奇特,鱼可以游到天上,太阳、小鸟、云朵却画在地上。同时,幼儿的审美想象又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他们把自己强烈的感情直接注入审美对象,审美想象则随着自己的感情而变化。如妈妈让孩子画一只小鸭子,可孩子画了四只。妈妈问他为何不按要求画,孩子却说,“一只小鸭子多孤单呀!许多小鸭子在一起玩才有意思。”孩子的回答说明他在画画时注入了自己的感情。
(四)审美评价愿望强烈,标准简单,且有两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丰富,在审美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急于对各种事物做出审美评价的强烈愿望。如孩子在看电视、听故事时,总是急于分辨谁是好人,谁是坏蛋。这故事是好听还是不好听,充分显示情感的两极性(爱与憎、乐与悲、好与坏)特点。
五、如何培养幼儿的审美素质
(一)引导孩子去发现美
日常生活、自然界、艺术作品中蕴涵着各种美的事物和现象,要经常借助它们引导幼儿去发现美,让幼儿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是培养幼儿具有良好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的前提。
(二)为发展孩子美感和审美能力提供条件
孩子天天生活在家庭环境之中,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情趣和习惯。家庭环境美,最基本的标志就是干净、卫生、整洁、明亮。父母把家里布置得井然有序,家具摆设合理,疏密适度,门窗明亮,干净的家庭环境给人以愉悦的感受,会使孩子感到舒适愉快,形成一种明快的美,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爱整洁、爱干净的情感和美的习惯。若是把屋里的东西摆得杂乱无章,装饰庸俗土气,没有一块儿孩子玩耍的空间,这些都不利于对孩子进行美的熏陶。
(三)、培养孩子广泛的艺术兴趣
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挑选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与孩子一起赏析。比如欣赏风景画时,可问孩子:你在画看到了什么?有什么联想?你认为画中什么最重要?为什么?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你认为画家在作画时有什么感觉?他们为什么要画这个景色、这个物体?假如让你画,你会怎样画?会添上什么?舍去什么?家长要细心倾听孩子回答,肯定他们说得对的地方,必要时给予指正,从而使孩子逐步提高审美能力。父母应借助于艺术的手段,培养孩子广泛的艺术兴趣,丰富孩子的生活,培养孩子高尚的情操,这对发展孩子通过艺术的美来提高审美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对孩子来说,文学作品、音乐、舞蹈和工艺美术等都有巨大的感染力,并且富有形象性、直观可感性等特点。如音乐可以陶冶孩子的情趣,优美的旋律能培养孩子的音乐听觉,歌声进入幼小的心灵,起着潜移默化、发展智力和想象力的作用。
(四)、重视孩子观察力的培养
审美的过程离不开生动丰富的感性材料,因此要重视观察力的培养,哪怕是一束花的放置、一幅图画的悬挂、一个装饰品的陈设,都应具有美感。可以从形状、色彩、结构,以及平衡、对称、变化、统一等方面引导孩子仔细观赏。另外,还可通过欣赏图画、电视节目、工艺品、生活用品等活动,获得造型美的粗浅知识。
(五)、引导孩子领略自然美
父母应利用大自然的美好对孩子进行美的熏陶,如带孩子到郊外野游,到公园做游戏,到动物园观赏动物等。有意识地让孩子到大自然中亲身体验自然形态中各种美的景象。那潺潺的流水,鲜艳的花朵,婉转的鸟鸣,茂密的树林,都将给孩子带来美的乐趣和遐想,激励着孩子对美的追求。在欣赏时,家长最好把简练的语言和眼前的风景融合在一起,进一步启发孩子的灵感和想象力,加深对大自然美的领会,把孩子的思想感情带到优美的境界中去。
总之,审美教育应注意时代性,随时代的发展而提高。孩子审美教育的重心应倾向现在,应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突出时代所需要的审美观念、情趣、规范等。
一、幼儿教育审美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幼儿审美教育可有可无
大部分教师都认为幼儿园的孩子太小,不需要懂得如何审美,只要会画画就可以了。教师在幼儿园也只教一些简单的绘画技能。
问题二:幼儿审美素质教育只停留在课堂上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的正规活动。对教师来说,比较容易在计划工作中渗透审美活动的有关内容,但对于没有事先计划的幼儿教育,教师往往不能带领幼儿进行。
问题三:将幼儿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等同起来
这是一种把幼儿美育局限于艺术教育的狭隘做法。艺术教育是幼儿美育的一种途径,幼儿美育作为与体、智、德并列的一个教育方面,它渗透于健康、科学、艺术、数学各个领域。
三、幼儿审美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 、加强早期的审美教育。孩子在2~3岁甚至咿呀学语时,家长就应把粗浅的审美教育输送到孩子的感官,让他们在娱乐中由浅入深地接受审美教育。 (二)、通过认识“丑”,提高审美能力。艺术的美妙只能培养孩子对美的赞叹和向往。如果孩子缺乏对丑的增恶,往往会显得对美的理解肤浅、淡薄。因而让孩子认识自然和社会生活中丑陋之处也是审美教育的手段之一。 (三)、审美教育应注意时代性,随时代的发展而提高。孩子审美教育的重心应倾向现在,应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突出现时代所需要的审美观念、情趣、规范等;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应根据孩子特点,循序渐进。
四、 幼儿审美教育的特点
(一) 大多注意审美对象的外形美,对那些鲜艳、活动、富有儿童情趣的审美对象易产生美感幼儿喜欢美丽的色彩,喜欢有趣的,特别是以小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故事和节奏感强烈的儿歌。在文学欣赏中,他们喜欢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艺术形象。幼儿故事中的小羊不能是呆板地站着,而是咩咩地叫着:小熊是吧嗒、吧嗒地走过来的,小花猫是喵喵地叫着跑过来的……。可见幼儿对作为审美媒介的文艺作品的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色彩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要求。
(二) 情感强烈、外露、不稳定是幼儿审美的又一特点。审美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活动,情感是构成审美心理的要素。幼儿在审美过程中,情感活动十分强烈。孩子来到野外,看见花呀、草呀、小动物呀,会高兴得又蹦又跳,甚至在草地上打滚,表现出极大的审美愉悦。孩子在听故事时听到伤心处会掉眼泪。
(三) 审美想象日渐丰富,且带有幻想色彩。在审美活动中,幼儿的想象是大胆而又奇特的。孩子编的故事怪诞离奇,会令人目瞪口呆。游戏中的想象更为丰富,树叶、瓦片、小草,在他们眼中简直是世界上最美的餐具和佳肴;儿童的画往往是造型夸张、构图出格、想象奇特,鱼可以游到天上,太阳、小鸟、云朵却画在地上。同时,幼儿的审美想象又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他们把自己强烈的感情直接注入审美对象,审美想象则随着自己的感情而变化。如妈妈让孩子画一只小鸭子,可孩子画了四只。妈妈问他为何不按要求画,孩子却说,“一只小鸭子多孤单呀!许多小鸭子在一起玩才有意思。”孩子的回答说明他在画画时注入了自己的感情。
(四)审美评价愿望强烈,标准简单,且有两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丰富,在审美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急于对各种事物做出审美评价的强烈愿望。如孩子在看电视、听故事时,总是急于分辨谁是好人,谁是坏蛋。这故事是好听还是不好听,充分显示情感的两极性(爱与憎、乐与悲、好与坏)特点。
五、如何培养幼儿的审美素质
(一)引导孩子去发现美
日常生活、自然界、艺术作品中蕴涵着各种美的事物和现象,要经常借助它们引导幼儿去发现美,让幼儿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是培养幼儿具有良好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的前提。
(二)为发展孩子美感和审美能力提供条件
孩子天天生活在家庭环境之中,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情趣和习惯。家庭环境美,最基本的标志就是干净、卫生、整洁、明亮。父母把家里布置得井然有序,家具摆设合理,疏密适度,门窗明亮,干净的家庭环境给人以愉悦的感受,会使孩子感到舒适愉快,形成一种明快的美,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爱整洁、爱干净的情感和美的习惯。若是把屋里的东西摆得杂乱无章,装饰庸俗土气,没有一块儿孩子玩耍的空间,这些都不利于对孩子进行美的熏陶。
(三)、培养孩子广泛的艺术兴趣
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挑选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与孩子一起赏析。比如欣赏风景画时,可问孩子:你在画看到了什么?有什么联想?你认为画中什么最重要?为什么?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你认为画家在作画时有什么感觉?他们为什么要画这个景色、这个物体?假如让你画,你会怎样画?会添上什么?舍去什么?家长要细心倾听孩子回答,肯定他们说得对的地方,必要时给予指正,从而使孩子逐步提高审美能力。父母应借助于艺术的手段,培养孩子广泛的艺术兴趣,丰富孩子的生活,培养孩子高尚的情操,这对发展孩子通过艺术的美来提高审美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对孩子来说,文学作品、音乐、舞蹈和工艺美术等都有巨大的感染力,并且富有形象性、直观可感性等特点。如音乐可以陶冶孩子的情趣,优美的旋律能培养孩子的音乐听觉,歌声进入幼小的心灵,起着潜移默化、发展智力和想象力的作用。
(四)、重视孩子观察力的培养
审美的过程离不开生动丰富的感性材料,因此要重视观察力的培养,哪怕是一束花的放置、一幅图画的悬挂、一个装饰品的陈设,都应具有美感。可以从形状、色彩、结构,以及平衡、对称、变化、统一等方面引导孩子仔细观赏。另外,还可通过欣赏图画、电视节目、工艺品、生活用品等活动,获得造型美的粗浅知识。
(五)、引导孩子领略自然美
父母应利用大自然的美好对孩子进行美的熏陶,如带孩子到郊外野游,到公园做游戏,到动物园观赏动物等。有意识地让孩子到大自然中亲身体验自然形态中各种美的景象。那潺潺的流水,鲜艳的花朵,婉转的鸟鸣,茂密的树林,都将给孩子带来美的乐趣和遐想,激励着孩子对美的追求。在欣赏时,家长最好把简练的语言和眼前的风景融合在一起,进一步启发孩子的灵感和想象力,加深对大自然美的领会,把孩子的思想感情带到优美的境界中去。
总之,审美教育应注意时代性,随时代的发展而提高。孩子审美教育的重心应倾向现在,应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突出时代所需要的审美观念、情趣、规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