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we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生活的扩展,心理健康愈来愈受到重视。语文课本中蕴含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教育教学过程中,也会经常遇到适合心理辅导的情境,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有责任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健康”是指人对外部的各种环境能够通过不同形式去适应、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个体顺利实现社会功能的前提条件之一,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对社会成员提出的基本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学生的心理面临着极大的压力与挑战,必须让他们从小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正确地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健康的心理可以促进学生智力与个性的和谐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当前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简析
  国内曾有学者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过调查,调查结果极不乐观——在我国初中学生中,心理有异常倾向的比例为15.2%,3.9%的学生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在初中生中较为普遍,其主要表现有:学习压力过大,不适应学校生活,经常出现学习焦虑和过渡焦虑性;不善与人交往,人际关系不和谐,与父母、老师、同学之间相处不融洽;常有对抗思想或思想绝对化(非黑即白)。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点想法
  1、以学生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笔者在刚刚参加工作时,曾努力塑造自己的“严师”形象,不肯放下架子,认为应该在学生面前保持“尊严”。时间久了,发现学生有了对立情绪,甚至产生了疑惧心理。有一次在课间,一位同事来找笔者,笔者对他笑了一下,突然听见下面有位学生说:“老师会笑。”这句话引来其他同学的笑声,也有的同学小声说:“老师从来没对我们笑过。”这些话深深地触动了笔者,使笔者深深感悟到,在教育教学中,应当用积极的情感去投入,树立“动之以情、以情育人”的观念,以学生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这样不仅能够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能使学生用书中健康的情感充实自己的情感,丰富情感体验,从而有利于心理健康的发展。
  2、利用写作引导学生认识自我
  心理咨询研究证明,许多心理问题都是由于心中堆积的情感不能及时排解而产生的,笔者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写日记、周记、话题作文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排解不良情绪,并以此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一次批改学生周记时,一位顽皮的男生吐露了自己的心声,他说自己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把他寄养在爷爷奶奶家里,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无力给予他更多的关照,因此他以“调皮捣蛋”的方式想赢得大家的关注,却引来了同学们对他的孤立和老师的批评。了解到这种情况,在之后的工作中,笔者给予这位男生偏多的关注,积极地肯定他,并发动同学们团结他,帮助他。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的学习成绩直线上升,“劣迹”逐渐消失。
  3、利用丰富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笔者比较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每天早上,利用十五分钟的时间向同学们讲述历史典故,介绍名言警句,并推荐给他们一些适合阅读的刊物,增加同学们的知识储备量,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同学们在语文课外实践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笔者还经常在所带班级中或各个班级之间开展语文知识竞赛、作文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争,以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赛后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和评价自己,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促使自己的心理健康发展。
  4、丰富生命教育的情感,唤醒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当前,中小学生轻生的新闻越来越多,生命教育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讲授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时,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里,笔者要求学生用毛巾遮住眼睛听课,以体验作者的处境,并在课后让他们在日记中谈自己的感想。真切的体验使学生深深感受到拥有健康和生命是多么重要,从而唤起了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综上,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其方式也多种多样,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选择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为他们将来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李超,教师,现居山东沂水。
其他文献
在中学的各门课程中,语文课程与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是一个客观存在,是在中学各学科教育中实现人文精神的最重要也是最有力量的承担者。  一.网络信息环境为语文教学实现人文精神提供了优势  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网络信息环境提供了许多的优势:  1、网络环境能提供虚拟现实的环境,支持“实践”想象和创造的自由。学生在虚拟时空中,可以“实现”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或不可能
期刊
Teacher: Kevin, why are you late?rnKevin: Please sir, I hurt two fingers while knock?ing in a nail at home.
期刊
要想使学生爱上语文课,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让学生认为他有能力学好语文,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就要求老师全心投入,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创设一个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形象不是单纯的外表形象,而是教学态度、教学风格、课外风范和外表形象的结合。一位僵硬呆板,或刻薄恶毒的教师,即使外表形象很好,也很难让学生产生愉悦心理。相反一个教态严谨,教学风格轻松自然、平易近人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也就是两大块:课内和课外。课本是理所当然的基本课程资源。那么怎么创造性地利用好这个资源,让语文教学真正回归生活呢?  一.根据生活实际合理整合教材,活用教材  《课标》在《教学建议》一章中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对这个“创造性”,我的理解是灵活,是不能把教材当《圣经》来教,可以灵活变通。比如我们学校每年在11月份都有“小星星科学
合唱,既是一种表演形式,也是一种表现力极为丰富的“声乐交响”音乐体裁。从浩如烟海的中外合唱音乐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她为人类社会记述了历史的真实,呈示了心灵的企望,表
高中生正直青春期,心理和生理的变化总会对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加之高中阶段学习任务的繁重,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学生的心理很容易在这样的重负之下变得扭曲,变得闭塞、偏激、冲动等等,甚至出现轻生的想法。对于高中语文来说,其蕴含了丰富而又积极的心理教育因素,对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有着特殊的积极作用,本文将对高中语文教学渗入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浅谈。  一.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个人因素:所谓,内因
“阅读教学不是告诉,更不是简单的告诉”。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传统的古诗教学只是逐字逐词逐句的讲解分析,让学生死记诗句大意,应付考试。而通过教学真正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玩味其中。这样,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将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下面主要以杜甫《绝句》一诗的教学为例,谈小学语文古
小学生和小学语文两“小”无猜,有着灵犀互启的天然优势。师者疾徐有致地引领学生习得有效性学习策略,悉心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我们力掘清新之源,盘活语文课程;燃情智之辉,创生优效模式,丰实语文教学的优雅,让小学生与小学语文在两情相悦中,化育一地春。  一.清新之源——开发学习指导教材  1、依标遵序,草拟初稿  2007年4月,我们策划并成立了课题研究组,经历了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新课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这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年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起步阶段,要认真落实“四个加强”,为今后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知识的综合运用  语文知识包括哪些内容?狭义的包括字、词、句、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