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生活的扩展,心理健康愈来愈受到重视。语文课本中蕴含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教育教学过程中,也会经常遇到适合心理辅导的情境,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有责任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健康”是指人对外部的各种环境能够通过不同形式去适应、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个体顺利实现社会功能的前提条件之一,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对社会成员提出的基本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学生的心理面临着极大的压力与挑战,必须让他们从小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正确地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健康的心理可以促进学生智力与个性的和谐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当前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简析
国内曾有学者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过调查,调查结果极不乐观——在我国初中学生中,心理有异常倾向的比例为15.2%,3.9%的学生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在初中生中较为普遍,其主要表现有:学习压力过大,不适应学校生活,经常出现学习焦虑和过渡焦虑性;不善与人交往,人际关系不和谐,与父母、老师、同学之间相处不融洽;常有对抗思想或思想绝对化(非黑即白)。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点想法
1、以学生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笔者在刚刚参加工作时,曾努力塑造自己的“严师”形象,不肯放下架子,认为应该在学生面前保持“尊严”。时间久了,发现学生有了对立情绪,甚至产生了疑惧心理。有一次在课间,一位同事来找笔者,笔者对他笑了一下,突然听见下面有位学生说:“老师会笑。”这句话引来其他同学的笑声,也有的同学小声说:“老师从来没对我们笑过。”这些话深深地触动了笔者,使笔者深深感悟到,在教育教学中,应当用积极的情感去投入,树立“动之以情、以情育人”的观念,以学生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这样不仅能够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能使学生用书中健康的情感充实自己的情感,丰富情感体验,从而有利于心理健康的发展。
2、利用写作引导学生认识自我
心理咨询研究证明,许多心理问题都是由于心中堆积的情感不能及时排解而产生的,笔者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写日记、周记、话题作文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排解不良情绪,并以此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一次批改学生周记时,一位顽皮的男生吐露了自己的心声,他说自己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把他寄养在爷爷奶奶家里,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无力给予他更多的关照,因此他以“调皮捣蛋”的方式想赢得大家的关注,却引来了同学们对他的孤立和老师的批评。了解到这种情况,在之后的工作中,笔者给予这位男生偏多的关注,积极地肯定他,并发动同学们团结他,帮助他。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的学习成绩直线上升,“劣迹”逐渐消失。
3、利用丰富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笔者比较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每天早上,利用十五分钟的时间向同学们讲述历史典故,介绍名言警句,并推荐给他们一些适合阅读的刊物,增加同学们的知识储备量,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同学们在语文课外实践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笔者还经常在所带班级中或各个班级之间开展语文知识竞赛、作文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争,以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赛后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和评价自己,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促使自己的心理健康发展。
4、丰富生命教育的情感,唤醒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当前,中小学生轻生的新闻越来越多,生命教育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讲授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时,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里,笔者要求学生用毛巾遮住眼睛听课,以体验作者的处境,并在课后让他们在日记中谈自己的感想。真切的体验使学生深深感受到拥有健康和生命是多么重要,从而唤起了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综上,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其方式也多种多样,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选择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为他们将来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李超,教师,现居山东沂水。
一.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健康”是指人对外部的各种环境能够通过不同形式去适应、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个体顺利实现社会功能的前提条件之一,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对社会成员提出的基本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学生的心理面临着极大的压力与挑战,必须让他们从小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正确地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健康的心理可以促进学生智力与个性的和谐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当前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简析
国内曾有学者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过调查,调查结果极不乐观——在我国初中学生中,心理有异常倾向的比例为15.2%,3.9%的学生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在初中生中较为普遍,其主要表现有:学习压力过大,不适应学校生活,经常出现学习焦虑和过渡焦虑性;不善与人交往,人际关系不和谐,与父母、老师、同学之间相处不融洽;常有对抗思想或思想绝对化(非黑即白)。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点想法
1、以学生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笔者在刚刚参加工作时,曾努力塑造自己的“严师”形象,不肯放下架子,认为应该在学生面前保持“尊严”。时间久了,发现学生有了对立情绪,甚至产生了疑惧心理。有一次在课间,一位同事来找笔者,笔者对他笑了一下,突然听见下面有位学生说:“老师会笑。”这句话引来其他同学的笑声,也有的同学小声说:“老师从来没对我们笑过。”这些话深深地触动了笔者,使笔者深深感悟到,在教育教学中,应当用积极的情感去投入,树立“动之以情、以情育人”的观念,以学生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这样不仅能够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能使学生用书中健康的情感充实自己的情感,丰富情感体验,从而有利于心理健康的发展。
2、利用写作引导学生认识自我
心理咨询研究证明,许多心理问题都是由于心中堆积的情感不能及时排解而产生的,笔者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写日记、周记、话题作文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排解不良情绪,并以此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一次批改学生周记时,一位顽皮的男生吐露了自己的心声,他说自己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把他寄养在爷爷奶奶家里,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无力给予他更多的关照,因此他以“调皮捣蛋”的方式想赢得大家的关注,却引来了同学们对他的孤立和老师的批评。了解到这种情况,在之后的工作中,笔者给予这位男生偏多的关注,积极地肯定他,并发动同学们团结他,帮助他。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的学习成绩直线上升,“劣迹”逐渐消失。
3、利用丰富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笔者比较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每天早上,利用十五分钟的时间向同学们讲述历史典故,介绍名言警句,并推荐给他们一些适合阅读的刊物,增加同学们的知识储备量,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同学们在语文课外实践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笔者还经常在所带班级中或各个班级之间开展语文知识竞赛、作文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争,以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赛后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和评价自己,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促使自己的心理健康发展。
4、丰富生命教育的情感,唤醒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当前,中小学生轻生的新闻越来越多,生命教育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讲授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时,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里,笔者要求学生用毛巾遮住眼睛听课,以体验作者的处境,并在课后让他们在日记中谈自己的感想。真切的体验使学生深深感受到拥有健康和生命是多么重要,从而唤起了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综上,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其方式也多种多样,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选择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为他们将来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李超,教师,现居山东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