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殹”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s245324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秦律十八种》出现频次较高的“殹”,在秦简中多释作“也”。本文论及“殹为也之证”的同时,追本溯源,探讨殹的本义。
  【关键词】睡虎地秦简;殹;也
  【中图分类号】K877.5 【文献标识码】A
  《秦律十八种》(以下简称《十八种》)较为详细地记录了秦律,虽为乱简,内容却相当广泛。。秦朝因严刑峻法而颇受后人指责,其律法严苛,由此可见一斑。尤其重徭役,重刑罚,连坐制度也相当残暴。单从《十八种》刑罚名称的多样性足见其残酷。在《秦律十八种》中,“殹”出现的频次较高,常置于句末,多解作“也”,而于其本义,却知之甚少。
  一、“殹”之本义溯源
  清人段玉裁在其《说文解字注》中解“殹”字指明:“此字本义未见”又《字诂》云:“自是古今语异,又为借义所夺,故后人遂迷其本训。”“殹”字从“殳”部,“殳”为古代的一种武器,用竹木做成,有棱无刃。《说文》云:“以杸殊人也。《礼记》:“殳以积竹,八觚,长丈二尺,建于兵车,车旅贲以先驱。从又几声。凡殳之属皆从殳。市朱切。”段注云“杖殊人也。杖各本作杸。”谓之以武器投向敌人。从“殳”之字举例:(《说文解字》)
  (一)役
  “戍边也,从殳从彳。古文役从人。营只切。”
  (二)殴
  “捶击物也。从殳区声。乌后切。”
  (三)杸
  “军中士所持殳也。从木从殳。《司马法》曰:‘执羽从杸。市朱切’。”
  (四)?
  “下击上也。从殳冘声。知朕切。”
  (五)殽
  “相杂錯也。从殳肴声。胡茅切。”
  (六)?
  “大剛卯也。以逐精鬼。从殳亥声。”[1]
  (一)《字诂》云
  “也,羊者切,语已辞也。古通用殹,于计切。集韵于上声,年里切,收也。自此即从殹之转声也。”[5]
  (二)《金薤琳琅》
  “郑渔仲谓是秦篆,因其以殹为也,见于秦斤,以丞为?,见于秦权。……余按易书经文无也字,则知古转用殹。”[6]
  (三)《古诗纪》
  “殹,王曰古也字,见诅楚文,杨云音繄。”[7]
  (四《正字通》
  “殹,见石鼓文,王云即也字。……又借语词,石鼓文汧殹汧殹沞沞。按,经史,语助通用,也字笺谓,古皆用殹,今改用也,意皆开元天宝文字之变。……凡也字必用殹。”
  (五)《籀经堂类稿》卷十五跋考
  “法曰也殹,石鼓文以也为殹,秦斤同曰也。匜六书正伪也,古匜字借为语助辞,助辞之用既多,故加匚为匜以别之,实一字也。”[8]
  至明、清时期,对“殹”的解读便逐渐深入,呈现出多元、多层次的样态。笔者将其粗略概括如下:
  由上,“殹”与“也”存在多层关系:第一,“殹”与“也”为古今之别,古为殹,今作也,见于诅楚文;第二,“殹”与“也”有通转的关系,殹与也通,也转用殹;第三,殹、兮、也三者相通,殹与兮同,兮与也古通,故殹与也同;第四,殹音繄,繄与殹同为语助义,下文将详述;第五,古“殹”今为“也”,秦斤皆用作“也”,古“也”借为语助词,使用频次增加,加匚为匜,将其与今之“也”区别开来。故,可证“殹”为“也”。
  四、殹与兮、耶(邪)之辨
  (一)殹与兮之辨
  石鼓文“殹”同“兮”。见《石鼓笺注》第六鼓汧殹:该鼓文记述捕鱼之事,现录其首句:“汧殹沔沔,丞彼淖渊。鰋鲤处之,君子渔之。”[9]此处的殹为语气助词,略相当于“兮”。首句大意为:河水涨到快要溢出来了呀,注满了周边的那些泥潭,鰋鱼、鲤鱼游走在池中,(正是)捕鱼的好时机。兮,《说文》释其为:“语所稽也。从丂,八象气越亏也。凡兮之属皆从兮。胡鸡切。”又段注曰:“语所稽也,兮稽叠韵。稽部曰,畱,止也,语于此少驻也。
  此与哉言之间也相似。”《字诂》云:“兮,歌之曳声也。凡风雅颂多曳声,于句末。”“殹”与“兮”,二者同为语助,表某种语气,皆可置于句末。
  简文中的“殹”不同于“兮”之处在于,兮表示语气稍作停顿之意,可置于句末,也可置于句中。而“殹”,多置于句末,表示判断与陈述,为停止意,而并非停顿之意,且前述五例皆不可将“殹”替换作“兮”,二者不可等同。   (二)殹与耶之辨
  简文中的“殹”不同于“耶”之处在于耶为文言疑问词,表反问语气。《汉语大词典》释“耶”:“同‘邪’,古地名。”《说文》释“邪”:“琅邪郡。从邑牙声,以遮切。”段注:“邪,古书用为衺正字,又用为辞助。如乾坤其易之门邪,乾坤其易之缊邪,是也。今人文字,邪为疑辞,也为決辞,古书则多不分别。如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当作邪是也。又邪也二字古多两句并用者。如《汉书·龚遂传》: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韩愈文: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皆也与邪同。”[10]上文述及“殹”与“也”同,故殹与耶同。但耶“为疑辞”,侧重于疑问语气。又王力《同源字典》论及“耶”(邪),王力先生指出,“欤与耶实同一源,读音小异。可能是方言不同,也可能是词义小异。诗书没有欤也没有耶……‘邪’语气较重,而且常用于反诘。”[11] “殹”与“耶”的主要差别在于“辞气”,即语气的不同。“耶”为表示反问语气的助词,而《十八种》为秦律,“殹”为陈述、判断的语气,二者存在明显不同。
  五、“殹”与繄、醫之辨
  (一)“殹”与醫
  《方言·卷十二》:“殹,音醫,幕也,谓蒙幕也。”[12]秦器、秦简中多为“殹”。又《字诂》中论及“也字,音夜……方言如此,未知唐人作此呼耶,抑宋人自作此呼耶。”此处“耶”疑为唐时方言,因而“殹”也可能是在地域环境影响下的方言词。此义尚无定论。
  《方言笺疏》:“殹音醫。笺疏:《说文》:‘帷在上曰幕,覆食案亦曰幕,上文幕,覆也。’又云,蒙,覆也。是蒙幕犹言覆蔽也。”[13]“醫”与“殹”同音,“蒙幕”之义为覆盖、遮蔽。又《周礼传》:“醫、意、殹同声,故各谐之,文异而义一。”《正字通》进一步强调:“又醫训殹。”因此,“殹”与“醫”音、义皆通。
  醫,《说文》释之曰:“治病工也。殹,恶姿也,醫之性然,得酒而使从酉。王育说,一曰殹,病声,酒所以治病也。《周礼》有醫酒。古者巫彭初作醫,于其切。”《重修广韵》云:“醫,疗也,亦官名。”[14]醫之本义为治疗、治病的人,即医生。《康熙字典》释曰:“《唐韵》、《韵会》:于其切,《正韵》:于宜切,并音翳。《礼》、《曲礼》:醫,不三世,不服其药。《扁鹊传》为醫,或在齐,或在赵。又官名,《周礼 天官》:醫师注,醫师,众醫之长疏,掌醫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又集韵或作毉。后汉郭王传,毉之为言意也。”[15]此即醫师作为官名掌管医药之事。《陈氏礼记集说》进一步阐释:“吕氏曰:醫,三世治人,多用物熟矣。功已试而无疑,然后服之亦谨,疾之道也。”[16]醫师有一定的行医经验,对药物的习性很熟稔。因此,醫可制治病之酒,意为 药酒。也作普通的醪糟,《仪礼集编》:“醫,酏糟。注云:糟,醫酏不泲者,后致饮无醴,醫酏不清者。”此外,醫与巫筮相关,“巫彭初作醫。”《墨子》有云:“此者可知成败吉凶,举巫醫卜有所长,具药宫之善,为舍巫必近公社,必敬神之巫卜以请守,守独智,知同巫卜望之气,请而已。”由此,“醫”与巫卜之术相关,可知吉凶。又“醫”与“毉”同。《吕氏春秋》云:“巫彭作醫,巫咸作筮,著筮此二十官者,圣人之所以治天下也。”“醫”与“巫”常并举,如《汉书》:“为置醫巫以救疾病,以修祭祀,男女有昬。”要之,“醫”有三义:一为医生,二为巫筮之术,三为酒,药酒或醪糟。
  “醫”与“也”常对举,多出现于《诗经》时代,见于《诗经》注疏中:
  1.“虺蜴,一名蝾螈,蜴也,或谓之蛇醫,如蜥蜴。”(《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2.“辨之以为有四种,蛇醫,一也;龙子,二也;蜥蜴,三也;蝘蜓,四也。(《毛诗稽古编》)
  3.“或谓之蛇醫,守宫祝,蜓在野者也。”(《毛诗名物解》)
  由上,“醫”与“也”对举,处于相同的语法位置,置于判断句中,表示陈述语气。又上文已证“殹为也”,故“醫”与“殹”通。
  (二)“殹”与“繄”
  繄,《汉书》:“师古曰:醫,是也。”《毛诗注疏》:“笺云:怀安也,伊当作醫,醫犹是也。……伊训为维,毛为语助也,郑唯以伊字为异义,势同也。…… 伊有义为醫者。”又:“服虔注云:醫,发声也。”《毛诗》卷十二有云:“笺云:伊读当为繄,繄犹是也。”又《方言疏证》:“醫,乌鸡反,?,乌苟反。《玉篇》云:毉,袼?也,即小兒,?衣也。本之此文及注,毉与醫同,声故用之。”又《春秋左传正义》云:“尔有母遗,醫我独无。醫,语助。”又有《高僧传》云:“不醫赖民命何全?”此处义为依、依赖。由此,繄有四义:一谓是,系词;二为伊,语助词;三谓唯,常用于宾语前置中;四谓依,动词。又繄可作发语词,与“毉”声同,与“伊”义通。而前述“醫”与“毉”同,又“殹”与“醫”同,故“殹”与“毉”同,而“繄”与“毉”通,则“殹”与“繄”同。
  六、余论
  “殹”常见于秦简中,置于句末,为语气助词,表判断义,然其本义却为敲击之声,可见“殹”的本义与表助词之义的“殹”无关。后秦人假借其为“语词”,周秦之人普遍将“殹”视为“也”,其义亦同。实则,“殹”有古今之别,且具有相对性,古为“殹”,今为“也”。而古“也”借为语助词,使用频次增加,加匚为匜,将其与今之“也”区别开来。故“殹”与“也”同,为同一字处于历时平面上的不同形式。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87:43,66,101,135.
  [2]张自烈.正字通(卷五),清康熙二十四年清畏堂刻本.
  [3]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0(9):173,181,202,206,214.
  [4]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19-120.
  [5]黄生.字诂.清指海本.
  [6]纪昀.清文渊阁四库全书?金薤琳琅(卷一、卷八).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纪昀.清文渊阁四库全书?金薤琳琅(卷一、卷八).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陈庆镛.籀经堂类稿(卷十五跋考).清光绪九年刻本.
  [9] 鲍汉祖. 石鼓笺释.商务印书馆,2007(11):50-59.
  [10]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19-120.
  [11] 王力.同源字典.商務印书馆,1982(10):161-162.
  [12] 纪昀.钦定四库全书·经部方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1):157.
  作者简介:刘冰清(1991-),女,汉,江西省九江市,研究生在读,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汉语语法史及古代汉语语法。
其他文献
【摘要】土特产包装设计可以起到传播地区文化、地区特色的作用,因此,如何将本土地域性特色应用在土特产包装设计中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以徐州土特产小孩酥糖为例,探讨了土特产包装设计与徐州地域性文化特色的关系,同时从包装材料、包装结构、包装装潢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关键词】徐州地域性特色;土特产包装设计;小孩酥糖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一、徐州地域特色与土特产包装设计
【摘要】藏品是博物馆的基础,对藏品进行科学保护,充分发挥藏品的作用,挖掘藏品的价值、内涵,是博物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做好藏品的保护工作,特别是预防性保护工作,是博物馆管理中首要考虑的问题。本文拟以泉州市博物馆的藏品预防性保护项目为例,探讨如何更科学、规范地做好中小型博物馆藏品的预防性保护工作,并对中小型博物馆藏品的预防性保护提出几点建议,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中小型博物馆;藏
【摘要】对于精神文化现象的艺术探索人们一直在路上,将艺术与哲学结合同步探讨来得到理论层面的拔高和学术见解的深入是提升艺术修养的基点。随着信息图像思潮的到来,人们对于隶属上层建筑的审美活动越发重视。从艺术生活里寻找灵感,针对酒文化来反映地域文化与设计理念碰撞的火花,问题之一在于白酒类型颇多,导致人们审美疲劳,如何在保证白酒质量的同时,提升审美客体对审美主体的视觉刺激。本文将物质载体酒品牌融入保定地域
【摘要】舞蹈这门艺术与人类社会共同产生共同发展,它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文化生活,反映着人民大众的精神面貌。本文选取唐代、新中国“十七年”和“文革”几个时期的群众舞蹈进行分析,旨在从文化的角度出发探索群众舞蹈在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表现的主题和内容,它们有什么特点,发挥何种功能,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研究得出的结论能够对现在的群众舞蹈发展能有一些微薄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群众舞蹈;文化参与  【中图分
【摘要】襄武秧歌是兴起于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和武乡县的秧歌艺术,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于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襄武秧歌既具有山西民间艺术朴实、慷慨的艺术特点,又表现出独具地域性的艺术特征和审美倾向。本文以襄武秧歌为基点,从语音语调特点和修辞手法两方面探析秧歌艺术的平民化艺术特点与地域性的文化审美品格。  【关键词】襄武秧歌;地域化;语调;修辞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
办校时间是民国十九年(1930年)7月,地点在信丰县黄泥排周坪黄家祠。办了十几天以后,就搬迁到西牛庙里,历时20多天。快要毕业的时候,又迁移到信丰县城天主堂。  当时陈毅是红二十二军的军长,兼任红军干部学校校长。张扬是政治委员。毛泽覃曾到过学校讲课。学生的来源是信丰、南康等县的青年骨干,有100多人(当时只要地方苏维埃政府写个介绍信,就可以到学校去报名参加学习)。课程有军事课、政治课、娱乐课。每天
【摘要】编写讲解词是一个专业讲解员从事社会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讲解词是否精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讲解的成败,一篇生动的讲解词可以为讲解增色不少。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以鸦片战争博物馆《鸦片战争》基本陈列为例,探讨讲解词的写作特点与技巧。此外,撰写讲解词还需要通过一套完善的讲解评估体系检验衡量讲解词是否专业,以便更快、更好地不断地完善提升博物馆的讲解服务。  【关键词】博物馆;讲解词  【中图分类号】G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劳动与智慧的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的民族之魂,承载着我们民族延绵不绝、生息繁衍的基因密码。截至到2017年7月,云南已拥有172项省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的就有35项,省级也有多达123项,开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早已成为当代中国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复兴与弘扬中华文明的核心环节。  【关键词】非遗文化;保护与传
【摘要】姑恶鸟是主要生活在南方的一种水鸟,在中国古代民间,关于它的化生流传之说非常之广。随着苏轼、陆游和范成大等为代表的一批宋人分别将“姑恶”这一意象纳入自己的诗歌创作范畴以来,“姑恶”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母题,其意象主旨大多不离姑婆关系。陆游《剑南诗稿》所存“姑恶诗”十四首,除了被公认为与唐婉被逐的原因有关之外,在陆游诗歌中,“姑恶”所体现的思想内涵也是随着具体的客观环境和诗人的心态等方面的变化而
【摘要】因为网络聚合作用不停产生出新媒体的生态环境,用“微内容”的传送、线上以及线下结合的微营销形式由于新媒体环境而受到推广。腾讯设计的基于智能手机的实时通讯软件“微信”的飞快推广综合微营销的概念,给微信广告的推广提供了机会。文章整合微信的传播性质以及传播优点,对微信广告的发展价值以及潜质做了深化解析,来推动微信广告使用的研究。  【关键词】新媒体;广告推广;微信  【中图分类号】G51 【文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