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文主要从变“替学”为“让学”、变“善说”为“善听”、变“保守”为“开放”三方面阐述如何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让学;开放;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1-076-1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给多少,学生学多少,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头脑里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有意识地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从“学会”上升为“会学”。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以下做法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一、变“替学”为“让学”
“让学”就是把课堂的时间、机会等尽可能让位给学生的学习,也就是教师放手尽可能让学生自己主动、深入地学习数学。这种教学考虑的是学生发展了多少,提高了多少,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让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最大的展现。
例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时,我先用PPT呈现“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一共有多少种围法?”紧接着出示学习要求:
1.同桌两人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围法;
2.每找到一种围法,就把相应的长方形的长和宽记录在表格中;
学生自己分析题意,根据学习任务要求完成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完全放手给学生,没有任何的搀扶。只有把学习责任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才能让学生自觉地担负起数学学习责任。
二、变“善说”为“善听”
数学课堂上,经常出现老师说,学生听的现象,或是学生回答的疙疙瘩瘩,而老师又急于完成教学任务,于是就不断打断学生的回答,亦或是学生的答案与老师所想要的相去甚远,老师就直接把正确的答案告知学生,学生得到的是“鱼”而非“渔”。
听学生的发言,可以从中了解学生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的方法,知道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掌握,在哪些方面还需要老师有针对性地适时加以点拨和评价。
例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一课,指名交流计算方法时。我先展示写出两种计算方法的作业纸,并请被选中的学生说说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再请比该生方法多的学生进行补充。这样的交流方式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学生都有好胜心,当第一位学生在交流时,下面的学生就会认真听,看他的做法是否跟自己一样,如果不一样就可以展示自己的做法。通过生与生的较量中找到多种解法,比老师直接告知更有效。
数学学习要重视解题思路,这就需要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话语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大胆说出自己的思路,才能全面反应学生的思想,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从而有利于教师掌握准确的反馈信息,有利于课堂资源的动态生成。
三、变“保守”为“开放”
教师应开放知识结构和问题的探索过程,精心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获取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例如:教学小数成小数一课,练习中出现了“2.87×1.06”。这题列竖式计算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把1×7得到的7写在0的下面。我怕学生出现这种现象,就先出了一题类似的进行讲解,再让学生独立完成该题,可效果并不明显。在另外一个班,我就直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把学生典型的错例进行全班讲解,效果显著。究其原因,只有先让学生经历思考的过程,他才会知道自己解决该题的能力有几分,明确哪里还没有把握,当老师把跟自己一样的错例拿来讲解时就会认真听,弄清到底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
其实,有时我们不应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学生,认为这样设计学生会做,换种提问方式他们就不会做,我们应该相信学生存在的潜力,尽量创造学习机会来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例如:“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一课中,教材上有道练习题:
王大叔农场中午供应的荤菜有3种,素菜有4种(如下图)。
如果选择1种荤菜和1种素菜,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
炒青菜
红烧鱼 烧茄子
炸鸡腿 拌黄瓜
牛 排 炒包菜
鱼鱼鱼鱼
青菜茄子黄瓜包菜
实际上解决该题并不一定要列表,这样的设计我觉得把学生的思维框死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只给学生题目,把表格删去了,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解答。结果学生的方法出现以下几种:
1.用写文字进行搭配:鱼和青菜、鱼和茄子……
2.先在每种菜旁标上序号(红烧鱼1、炸鸡腿2、依次下去),再写序号进行搭配:1和4、1和5……
3.列表
4.連线
5.列了一个算式:3×4=12或4×3=12。
交流反馈时,学生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正因为对练习题进行合理的改编,使题目变得开放,学习过程也就开放了,学生都能以发现者的心态去探索,去寻求独创性的解题策略,所以远比靠老师讲解获取知识的效果要好的多。开放学习过程,学生兴趣盎然,知识的获得印象更深刻,更为可贵的是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各种能力都得到和谐发展。
关键词:让学;开放;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1-076-1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给多少,学生学多少,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头脑里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有意识地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从“学会”上升为“会学”。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以下做法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一、变“替学”为“让学”
“让学”就是把课堂的时间、机会等尽可能让位给学生的学习,也就是教师放手尽可能让学生自己主动、深入地学习数学。这种教学考虑的是学生发展了多少,提高了多少,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让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最大的展现。
例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时,我先用PPT呈现“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一共有多少种围法?”紧接着出示学习要求:
1.同桌两人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围法;
2.每找到一种围法,就把相应的长方形的长和宽记录在表格中;
学生自己分析题意,根据学习任务要求完成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完全放手给学生,没有任何的搀扶。只有把学习责任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才能让学生自觉地担负起数学学习责任。
二、变“善说”为“善听”
数学课堂上,经常出现老师说,学生听的现象,或是学生回答的疙疙瘩瘩,而老师又急于完成教学任务,于是就不断打断学生的回答,亦或是学生的答案与老师所想要的相去甚远,老师就直接把正确的答案告知学生,学生得到的是“鱼”而非“渔”。
听学生的发言,可以从中了解学生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的方法,知道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掌握,在哪些方面还需要老师有针对性地适时加以点拨和评价。
例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一课,指名交流计算方法时。我先展示写出两种计算方法的作业纸,并请被选中的学生说说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再请比该生方法多的学生进行补充。这样的交流方式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学生都有好胜心,当第一位学生在交流时,下面的学生就会认真听,看他的做法是否跟自己一样,如果不一样就可以展示自己的做法。通过生与生的较量中找到多种解法,比老师直接告知更有效。
数学学习要重视解题思路,这就需要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话语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大胆说出自己的思路,才能全面反应学生的思想,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从而有利于教师掌握准确的反馈信息,有利于课堂资源的动态生成。
三、变“保守”为“开放”
教师应开放知识结构和问题的探索过程,精心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获取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例如:教学小数成小数一课,练习中出现了“2.87×1.06”。这题列竖式计算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把1×7得到的7写在0的下面。我怕学生出现这种现象,就先出了一题类似的进行讲解,再让学生独立完成该题,可效果并不明显。在另外一个班,我就直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把学生典型的错例进行全班讲解,效果显著。究其原因,只有先让学生经历思考的过程,他才会知道自己解决该题的能力有几分,明确哪里还没有把握,当老师把跟自己一样的错例拿来讲解时就会认真听,弄清到底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
其实,有时我们不应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学生,认为这样设计学生会做,换种提问方式他们就不会做,我们应该相信学生存在的潜力,尽量创造学习机会来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例如:“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一课中,教材上有道练习题:
王大叔农场中午供应的荤菜有3种,素菜有4种(如下图)。
如果选择1种荤菜和1种素菜,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
炒青菜
红烧鱼 烧茄子
炸鸡腿 拌黄瓜
牛 排 炒包菜
鱼鱼鱼鱼
青菜茄子黄瓜包菜
实际上解决该题并不一定要列表,这样的设计我觉得把学生的思维框死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只给学生题目,把表格删去了,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解答。结果学生的方法出现以下几种:
1.用写文字进行搭配:鱼和青菜、鱼和茄子……
2.先在每种菜旁标上序号(红烧鱼1、炸鸡腿2、依次下去),再写序号进行搭配:1和4、1和5……
3.列表
4.連线
5.列了一个算式:3×4=12或4×3=12。
交流反馈时,学生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正因为对练习题进行合理的改编,使题目变得开放,学习过程也就开放了,学生都能以发现者的心态去探索,去寻求独创性的解题策略,所以远比靠老师讲解获取知识的效果要好的多。开放学习过程,学生兴趣盎然,知识的获得印象更深刻,更为可贵的是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各种能力都得到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