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郎口名师徐立峰曾经说过:“评价不是万能的,但没有评价是万万不能的。”统观我们的课改实践,这句话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重积分、重评价的班级,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学习积极主动;不重积分、不重评价的班级课堂沉闷,学生学习被动。课改做得好的教师,“缺什么,评什么”“评什么,有什么”,在他们的课堂上,学生总是那么活跃、积极。其实,这种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人人都有被尊重、被肯定的渴望,更何况是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呢!所以,我们一定要因势利导,利用好学生渴望被肯定的心理,在课堂上,重视课堂评价,用好课堂评价,这样,就一定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课改实践,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评常规,达目标
为了实现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我们就要对课堂流程的每一环节进行评价,如独学是否主动认真,对学是否诚恳细致,群学是否会讲、会听、会质疑等。对课堂流程的评价一定要全面,否则就会出现没有评价的环节效果不好的情况。我以前的课堂只注重评价学生的展示环节,从板书到讲解、补充等都有具体的评价办法,所以学生都做得很好,回答问题、补充都很积极主动。但是,对于对学群学,我就缺乏相应的评价,从而导致这一环节效果不佳,甚至形同虚设。针对这种情况,后来我就把对学群学也纳入了课堂评价范围,评速度、评状态、评效果。这样一来,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的积极性增强了,对子之间、小组之内讲解、质疑的声音响亮了,学习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由此可见,有无课堂评价,结果截然不同,在课堂流程的每一环节,评价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评重点,引方向
我们除了要做好课堂的常规评价之外,还要根据当堂课的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的评价重点,以便把学生引导到我们预设的方向,从而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杜郎口名师徐立峰在上《肖像描写》的习作示范课时,就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如在学生无准备,师生不熟悉、现场人数多等情况下,确立了当堂课的评价重点为评价“参与率”,以发言人数的多少来评定各小组的优劣。在“参与率”这根指挥棒的指引下,各小组都把提高参与率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到半节课的时候,徐老师统计了一次各组的总参与人数,结果有两三个小组暂时落后,距离自己刚上课时确立的“争取第一”的目标差距很大。这时,徐老师叫各小组再次召开小组会议,研究对策,设法提高参与率。到后半节课,原来落后的两三个小组的同学发言更积极了,参与率也提高了。这节课虽然面对的是诸多不确定因素,但是徐老师能够抓住评价的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充分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最终他向我们展现了一堂非常成功的写作示范课。由此看来,我们要按照所确立的目标,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要什么”,然后“评什么”,这样,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评结果,促过程
小组学习的形式是新课改的优势,怎样把这样的优势转变成现实,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的目的,这确实值得我们去探讨。其中采用评价激励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具体做法是:全班结对帮扶学困生,以最近一次考试成绩作为参照分,到下一次考试,学困生每进步一分,结对双方均获得加0.5分的课改积分。以此类推,原来不及格者得到及格的,再加5分。同时,为了激励优秀生,原来优秀的继续保持者,加5分。但是,结对双方一定要有帮扶行动才能加分,师生做全程监督。有了这样的激励机制,优秀生就会去帮助学困生,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督促他们按时完成作业、遵守课堂纪律等。这样,通过评价机制,实现了学生之间结对帮扶,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评纪律,稳秩序
小组学习的形式,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共同解决疑难问题,但是也容易给学生提供说小话的机会,出现该安静时不安静的现象,甚至还成了一个大问题。这时就有必要把课堂纪律纳入评价范围。比如,有一次晚自修,班上很多学生在讲小话,我就宣布对课堂纪律进行评分,有同学讲话的小组就要被扣分,等到自修下课,没有被扣分的小组每人加2分,同时要求每组的正副组长管好本组的同学。这样一来,课堂纪律马上有了明显好转,教室变得安静多了。等到两节自修结束,除了有两个组因为有个别同学讲话被扣分之外,其他组的同学都得到了加分。由此可知,在课堂评价中,根据班级的纪律情况,把“评纪律”也纳入课堂评价范围,不失为一个维持班级良好秩序的好办法。
总之,我们要让课堂一直充满活力,就一定要重视课堂评价的运用,既要做到全面评价,又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评价的重点,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让学生一直充满新鲜感。这样,我们的课堂就一定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激情的课堂。
一、评常规,达目标
为了实现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我们就要对课堂流程的每一环节进行评价,如独学是否主动认真,对学是否诚恳细致,群学是否会讲、会听、会质疑等。对课堂流程的评价一定要全面,否则就会出现没有评价的环节效果不好的情况。我以前的课堂只注重评价学生的展示环节,从板书到讲解、补充等都有具体的评价办法,所以学生都做得很好,回答问题、补充都很积极主动。但是,对于对学群学,我就缺乏相应的评价,从而导致这一环节效果不佳,甚至形同虚设。针对这种情况,后来我就把对学群学也纳入了课堂评价范围,评速度、评状态、评效果。这样一来,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的积极性增强了,对子之间、小组之内讲解、质疑的声音响亮了,学习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由此可见,有无课堂评价,结果截然不同,在课堂流程的每一环节,评价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评重点,引方向
我们除了要做好课堂的常规评价之外,还要根据当堂课的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的评价重点,以便把学生引导到我们预设的方向,从而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杜郎口名师徐立峰在上《肖像描写》的习作示范课时,就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如在学生无准备,师生不熟悉、现场人数多等情况下,确立了当堂课的评价重点为评价“参与率”,以发言人数的多少来评定各小组的优劣。在“参与率”这根指挥棒的指引下,各小组都把提高参与率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到半节课的时候,徐老师统计了一次各组的总参与人数,结果有两三个小组暂时落后,距离自己刚上课时确立的“争取第一”的目标差距很大。这时,徐老师叫各小组再次召开小组会议,研究对策,设法提高参与率。到后半节课,原来落后的两三个小组的同学发言更积极了,参与率也提高了。这节课虽然面对的是诸多不确定因素,但是徐老师能够抓住评价的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充分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最终他向我们展现了一堂非常成功的写作示范课。由此看来,我们要按照所确立的目标,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要什么”,然后“评什么”,这样,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评结果,促过程
小组学习的形式是新课改的优势,怎样把这样的优势转变成现实,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的目的,这确实值得我们去探讨。其中采用评价激励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具体做法是:全班结对帮扶学困生,以最近一次考试成绩作为参照分,到下一次考试,学困生每进步一分,结对双方均获得加0.5分的课改积分。以此类推,原来不及格者得到及格的,再加5分。同时,为了激励优秀生,原来优秀的继续保持者,加5分。但是,结对双方一定要有帮扶行动才能加分,师生做全程监督。有了这样的激励机制,优秀生就会去帮助学困生,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督促他们按时完成作业、遵守课堂纪律等。这样,通过评价机制,实现了学生之间结对帮扶,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评纪律,稳秩序
小组学习的形式,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共同解决疑难问题,但是也容易给学生提供说小话的机会,出现该安静时不安静的现象,甚至还成了一个大问题。这时就有必要把课堂纪律纳入评价范围。比如,有一次晚自修,班上很多学生在讲小话,我就宣布对课堂纪律进行评分,有同学讲话的小组就要被扣分,等到自修下课,没有被扣分的小组每人加2分,同时要求每组的正副组长管好本组的同学。这样一来,课堂纪律马上有了明显好转,教室变得安静多了。等到两节自修结束,除了有两个组因为有个别同学讲话被扣分之外,其他组的同学都得到了加分。由此可知,在课堂评价中,根据班级的纪律情况,把“评纪律”也纳入课堂评价范围,不失为一个维持班级良好秩序的好办法。
总之,我们要让课堂一直充满活力,就一定要重视课堂评价的运用,既要做到全面评价,又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评价的重点,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让学生一直充满新鲜感。这样,我们的课堂就一定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激情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