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作,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轻松爱上习作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在教学工作中,不断钻研、探索……
一、在教学设计中,精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每个阶段,学生的兴趣取向都不同。小学三年级,学生对神话、童话故事很着迷,那么,这一阶段,教师就要多给学生讲这類型的故事。首先,要让孩子爱上这些故事;然后,鼓励学生复述故事、编简单的故事,并将自己编好的神话、童话故事讲给家长、伙伴听;最后,将故事用流畅的语言写下来。
到了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我认知能力,他们学会了观察,并能对事物进行简单评价。这时,教师就应多让孩子写观察类的文章。比如:观察一幅漫画、一种昆虫、一个熟悉的人物等。
就拿观察昆虫来说吧,一次习作课,我带着孩子走进学校库房,近距离地观察墙角的蜘蛛。看着蜘蛛网,学生问我蜘蛛吃什么呀,它为什么织网呀等,在我的一番讲解过后,学生自己就对蜘蛛产生了很大的兴趣,通过仔细观察才能在写作过程中胸有成竹,写出好的文章。
总之,教师应分阶段,选择适合学生“口味”的话题让学生去写,做到循序渐进,让孩子轻松爱上习作。
二、在游戏中学会习作
这是我最为赞赏的一种习作技巧。“经历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的确如此,一件事只有亲身经历了,你才会有所感悟。
有幸听了一位名牌老师的作文课后,我更加坚定了这一观点——游戏在写作中的必要性。
刚上课,她便提出问题:“你如何看待盲人?”“你听到盲人这个词想说什么?”学生有的哄堂大笑;有的脱口而出瞎子;有的三五成群地讨论起了盲人。李老师没有马上引导孩子改变对盲人的看法,而是问学生:“你们要不要体验一回盲人呢?”学生争先恐后地大喊着:“我要,我要……”接着李老师拿出一条毛巾,让学生甲体验盲人,学生乙带路引导其从教室走到楼道,再由楼道向左直走到楼道尽头。当学生甲被蒙上的那一刻,李老师不紧不慢地问:“你现在什么感觉?”学生回答:“感觉一片黑,有些害怕,不敢动。”李老师让学生乙带路,用语言提示学生甲,体验为其设计好的“盲人之路”,并要求其他同学跟在其后,认真观察“盲人”走路时的神情、动作以及步调。老师发出指令,“盲人”体验开始。学生甲在引路人的指引下扭捏地走着,只见他东倒西歪,双臂不停地摸索着,好像在找救命稻草。围观的学生哄笑着,甚至恶搞来误导“盲人”。体验结束后,学生甲回到教室接受老师的“采访”。老师问:“你现在的感受是什么?做了一回盲人你现在想说些什么?”学生甲长出一口气说:“平时觉得很短很直的一条楼道,当了‘盲人’后变得又长又弯,当撞墙后不敢相信别人的帮助,觉得每迈一步都可能再次撞墙。”
随后,李老师让每位学生都体验了一次“盲人之路”,在采访中每个学生的感受都不同,有的说蒙上眼睛后伸手不见五指,感觉一不小心就会撞墙;有的说行走时不敢相信别人,只能靠着感觉走;有的说在体验过程中,觉得时间过得很慢,仿佛过了一个世纪。总之通过体验,学生都对盲人多了一份认识——盲人的生活很不方便。
体验结束了,李老师对这次活动作出小结,并要求学生以“盲人之路”为话题写一篇600字的作文。同学们在短短40分钟的时间内全部完成。单看题目就特别吸引人的眼球:《“盲人”》《当了一回盲人》《盲人游戏》《黑暗一分钟》《盲人的世界》……再看内容,
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观察、亲身体验都写出了他们对盲人的认识,由课前对盲人的嘲笑讽刺到同情理解。我知道这是成功的一节课。这堂课之所以这么成功是因为老师让课堂活了起来,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而有了写作思路,习作当然就轻而易举了。
听了李老师的作文课后,我感触颇深,在自己的作文课上借鉴了她的方法,那一次我记忆犹新,是因为习作很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学生写得好,更重要的是,通过那次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自我习作的兴趣。在一次课外活动课上,我发现很多孩子在玩“撕名牌”游戏,(这是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里淘汰赛中的一个游戏。)于是我突发奇想,组织孩子们进行了一场游戏。
游戏精彩、有序而激烈。游戏后,我趁热打铁,立马要求学生以撕名牌游戏为话题进行习作。习作中的一个小时,我在期待与紧张中度过,当我看了孩子们交来的一篇篇习作时,我激动万分,孩子们的文章,不论从题目、内容,还是游戏感悟,写得都很有味道,都有让我感叹的地方。他们在游戏中的角色不同,所以站的角度也不同,当然写下来的感悟也就不同了。我不禁感叹道:“真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啊!”
通过游戏,我和孩子们在习作方面都收获了不少,何乐而不为呢?
三、在体验成功中恋上习作
在每次习作后,我都会让优秀文章的学生在课堂上朗诵自己的成果。这样做的效果一举两得:一是表扬该同学,让其在全班同学面前体会成功后的快乐;二是激励班里其他学生,让每个有上进心的学生都恋上习作。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才会有真正的、内在的、高层次的愉悦,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
当然了,要想让自己的文章鲜味十足,还要多读书、多思考、多积累。书读得多了,词汇量自然就大了,再加上平时的积累,想写好文章就不难了。
我想,关于习作的技巧还有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会一如既往地探究,努力帮孩子们解决掉语文学科中的这一难点,让孩子们真正爱上习作!
参考文献:
杨艳.开放习作:给孩子爱上作文的理由[J].新教育,2014(7).
编辑 薛直艳
一、在教学设计中,精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每个阶段,学生的兴趣取向都不同。小学三年级,学生对神话、童话故事很着迷,那么,这一阶段,教师就要多给学生讲这類型的故事。首先,要让孩子爱上这些故事;然后,鼓励学生复述故事、编简单的故事,并将自己编好的神话、童话故事讲给家长、伙伴听;最后,将故事用流畅的语言写下来。
到了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我认知能力,他们学会了观察,并能对事物进行简单评价。这时,教师就应多让孩子写观察类的文章。比如:观察一幅漫画、一种昆虫、一个熟悉的人物等。
就拿观察昆虫来说吧,一次习作课,我带着孩子走进学校库房,近距离地观察墙角的蜘蛛。看着蜘蛛网,学生问我蜘蛛吃什么呀,它为什么织网呀等,在我的一番讲解过后,学生自己就对蜘蛛产生了很大的兴趣,通过仔细观察才能在写作过程中胸有成竹,写出好的文章。
总之,教师应分阶段,选择适合学生“口味”的话题让学生去写,做到循序渐进,让孩子轻松爱上习作。
二、在游戏中学会习作
这是我最为赞赏的一种习作技巧。“经历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的确如此,一件事只有亲身经历了,你才会有所感悟。
有幸听了一位名牌老师的作文课后,我更加坚定了这一观点——游戏在写作中的必要性。
刚上课,她便提出问题:“你如何看待盲人?”“你听到盲人这个词想说什么?”学生有的哄堂大笑;有的脱口而出瞎子;有的三五成群地讨论起了盲人。李老师没有马上引导孩子改变对盲人的看法,而是问学生:“你们要不要体验一回盲人呢?”学生争先恐后地大喊着:“我要,我要……”接着李老师拿出一条毛巾,让学生甲体验盲人,学生乙带路引导其从教室走到楼道,再由楼道向左直走到楼道尽头。当学生甲被蒙上的那一刻,李老师不紧不慢地问:“你现在什么感觉?”学生回答:“感觉一片黑,有些害怕,不敢动。”李老师让学生乙带路,用语言提示学生甲,体验为其设计好的“盲人之路”,并要求其他同学跟在其后,认真观察“盲人”走路时的神情、动作以及步调。老师发出指令,“盲人”体验开始。学生甲在引路人的指引下扭捏地走着,只见他东倒西歪,双臂不停地摸索着,好像在找救命稻草。围观的学生哄笑着,甚至恶搞来误导“盲人”。体验结束后,学生甲回到教室接受老师的“采访”。老师问:“你现在的感受是什么?做了一回盲人你现在想说些什么?”学生甲长出一口气说:“平时觉得很短很直的一条楼道,当了‘盲人’后变得又长又弯,当撞墙后不敢相信别人的帮助,觉得每迈一步都可能再次撞墙。”
随后,李老师让每位学生都体验了一次“盲人之路”,在采访中每个学生的感受都不同,有的说蒙上眼睛后伸手不见五指,感觉一不小心就会撞墙;有的说行走时不敢相信别人,只能靠着感觉走;有的说在体验过程中,觉得时间过得很慢,仿佛过了一个世纪。总之通过体验,学生都对盲人多了一份认识——盲人的生活很不方便。
体验结束了,李老师对这次活动作出小结,并要求学生以“盲人之路”为话题写一篇600字的作文。同学们在短短40分钟的时间内全部完成。单看题目就特别吸引人的眼球:《“盲人”》《当了一回盲人》《盲人游戏》《黑暗一分钟》《盲人的世界》……再看内容,
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观察、亲身体验都写出了他们对盲人的认识,由课前对盲人的嘲笑讽刺到同情理解。我知道这是成功的一节课。这堂课之所以这么成功是因为老师让课堂活了起来,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而有了写作思路,习作当然就轻而易举了。
听了李老师的作文课后,我感触颇深,在自己的作文课上借鉴了她的方法,那一次我记忆犹新,是因为习作很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学生写得好,更重要的是,通过那次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自我习作的兴趣。在一次课外活动课上,我发现很多孩子在玩“撕名牌”游戏,(这是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里淘汰赛中的一个游戏。)于是我突发奇想,组织孩子们进行了一场游戏。
游戏精彩、有序而激烈。游戏后,我趁热打铁,立马要求学生以撕名牌游戏为话题进行习作。习作中的一个小时,我在期待与紧张中度过,当我看了孩子们交来的一篇篇习作时,我激动万分,孩子们的文章,不论从题目、内容,还是游戏感悟,写得都很有味道,都有让我感叹的地方。他们在游戏中的角色不同,所以站的角度也不同,当然写下来的感悟也就不同了。我不禁感叹道:“真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啊!”
通过游戏,我和孩子们在习作方面都收获了不少,何乐而不为呢?
三、在体验成功中恋上习作
在每次习作后,我都会让优秀文章的学生在课堂上朗诵自己的成果。这样做的效果一举两得:一是表扬该同学,让其在全班同学面前体会成功后的快乐;二是激励班里其他学生,让每个有上进心的学生都恋上习作。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才会有真正的、内在的、高层次的愉悦,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
当然了,要想让自己的文章鲜味十足,还要多读书、多思考、多积累。书读得多了,词汇量自然就大了,再加上平时的积累,想写好文章就不难了。
我想,关于习作的技巧还有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会一如既往地探究,努力帮孩子们解决掉语文学科中的这一难点,让孩子们真正爱上习作!
参考文献:
杨艳.开放习作:给孩子爱上作文的理由[J].新教育,2014(7).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