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岁卖花姑娘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a1803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忧愁”无关的花姑娘
  49岁的格桑曲珍家住堆龙德庆县桑木村,她有两个妹妹:二妹巴桑46岁,三妹米玛40岁。姐妹三人“不约而同”地都没有结婚,住在一个大大的藏式院子里,院子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开满各种鲜花。
  春天,她们不仅在土地里种下青稞、麦子和土豆,还在院子旁边的地里洒下花的种子。每年的6—8月,花开了,格桑曲珍就每天坐18路公交车到八廓街四周的小巷里卖花,她是西藏版的“卖花姑娘”。
  上世纪70年代风靡一时的朝鲜电影《卖花姑娘》,曾经打动过无数中国观众的心。主人公花妮、顺姬姐妹坎坷的命运和优美歌声曾让许多人流下热泪,电影院门口扎堆儿卖手绢,也成为当年的一道奇景。甚至一句“卖花哟,有蔷薇,还有金达莱……”的台词,都成为父辈们的共同记忆。随口一提,便共鸣十足。
  40多年前,朝鲜版的卖花姑娘凄婉感人;40多年后的今天,西藏版的卖花姑娘幸福淡然。电影中的姐妹俩历经坎坷,卖花只是迫于生计,沉浸在痛苦的生活中,再娇艳的花朵她们也都无心欣赏。而格桑曲珍姐妹三人不单单凭借卖花补贴家用,更在种花、护花、扮花的过程中收获快乐与满足,并将这份喜悦通过一束束亲手培植的美丽花朵传递开来。
  家已经很好
  堆龙德庆县的桑木村是拉萨市的传统种花之地,早在1986年,就有人开始靠卖花赚钱了。在桑木,几乎每家每户多多少少都种了些花,而卖花的活计全被村子里的女人们揽下来了。格桑曲珍三姐妹也加入到卖花女人的行列。三个都没有结婚的中年女人一直生活在一起,日子一天一天平淡又充实地延续着。
  格桑曲珍姐妹之间的感情从小就很好,大姐管家,负责跟外面交流;二妹种地,三妹做家务,但分工并不是很明确,遇到事情,姐妹三人都会商量,互相帮助,相互信任。生活过得其乐融融。
  姐妹三人都没什么文化,却深谙“知足常乐”的生活哲学。她们从不艳羡别人,也从不抱怨,在她们看来生活不就是这样嘛,生为哪里的人,就要一辈子守着那片土地,本本分分地生活。青藏铁路就从村子里经过。虽然每天听着尖锐而悠长的火车鸣笛音,姐妹三人却从未坐过火车,也没有想坐火车的愿望。家已经很好了,外面的世界就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劳作即是享受
  守着院旁地里那一簇一簇繁盛花朵,生活就已经很美好。在格桑曲珍家里,院里院外都开满了各种各样颜色各异的鲜花,叫人看了就心生愉悦。在这样的环境下,劳作仿佛也成了一种享受。对于种田的庄稼人来说,秋天才是收获的季节,而对于种花的三姐妹来说,每年的6—8月,鲜花盛开的夏天同样也是收获的季节。
  那段时间每天下午三四点钟,格桑曲珍和二妹巴桑就开始采花,还要不时捕捉花上的害虫。这种害虫不仅吃叶子,也吃花蕊。格桑曲珍和巴桑每次发现,都捉起来扔得老远。
  花采回来之后,就要捆扎成束。格桑曲珍介绍说,捆扎花束用的草叶,藏语名叫“芷麻”。每年七八月份她们都会上山去采收这种草叶,拿回来晒干备用,需要的时候用水浸泡舒展即可。捆扎花束也是有讲究的,姐妹三人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将各种颜色的花搭配好,使每束花看起来都五彩缤纷。每束花要捆扎两次才能绑结实。姐妹三人平时话都不多,一起干活时也只是偶尔聊聊天。
  捆扎成束的花根据花束大小和花的种类分别有3元、5元、10元的不同定价。最贵的那种花藏语名字叫“知玛梅朵”,它需要特别保鲜,得用塑料纸包起来才能让开放时间维持得长一些。最常见的那种黄色小花藏语名字叫“古贡木”,其实就是金盏菊(也叫金盏花)。不过,格桑曲珍把两种花都叫做“格桑梅朵”。
  当所有的鲜花都捆扎完毕之后,它们要被插在水里保鲜。一束束花整整齐齐地堆叠起来,就是一个繁盛的世界。
  格桑曲珍弯下腰张开手臂,揽住浸泡在水桶里的花,将略有些歪斜零乱的花束整理一下,那姿态就像是在拥抱花一样的生活。一天的工作到此结束,所有的花朵都静静地“待字闺中”,不知道明天会被何人带回家中。
  八廓街的卖花姑娘们
  早上5点多钟,格桑曲珍就起床了,把前一天整理好的花用大口袋装好。此时,二妹和三妹也起床做好了早餐:酥油茶和饼子。吃过早饭,天刚蒙蒙亮,看看时间,6点半,格桑曲珍背着装好的花束走出家门,与村里的其他同伴在路口会合。然后,她们一起在青藏公路边的公交站台等18路车,准备去往拉萨市区。每一天,最早的一班18路车上,多数是上学的孩子和卖花的女人,车上摆着一捆捆鲜花。而每次坐上公交车,格桑曲珍都会有些茫然:不知道今天的花好不好卖?
  40分钟后,公交车驶达目的地, 女人们背着鲜花,走在八廓街的老巷子里,行色匆匆。她们各自选好一个地方,摆上鲜花,生意就做起来了。
  不善言谈的格桑曲珍也不叫卖,只是站在花旁边安静地等待。没有客人的时候,她就轻声和同伴聊聊天。直到8点10分,摆摊摆了半个多小时之后,格桑曲珍才迎来第一位买花的客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八廓街上的人群渐渐熙攘,来格桑曲珍的摊位前买花的客人也渐渐多了起来。中午11点左右,格桑曲珍卖出最后一束花,总共收入180多元钱。在同伴中她算是比较快卖完的。她找了一个小茶馆喝茶,等同伴卖完了花之后,大家再一起坐公交回家。对于西藏版的“卖花姑娘”格桑曲珍,这样的生活,要一直持续到每年10月花季过后。
  又是一年春天,风在摇花的种子,草在扎它的根,时间慢,是真慢。
  从一粒粒种子,到满园的盛开,再到手中的绽放,这是生命中美好的过程。借由格桑曲珍们的辛勤劳作和精心呵护,让更多的人遇见了这样的生命之美。
其他文献
【摘 要】以浙江省名师网络工作室为代表的网络教研新形式,对提升教师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网络教研组织者在具体实施中,运用“基于活动主题,细化研讨方向”“提供学习资料,扫清理论障碍”“结合实践录像,进行微格分析”“设立研讨主持,把控交流方向”“及时总结提炼,促进专业发展”等策略,发挥网络延伸现场教研的作用,助力教师成长。  【关键词】名师网络工作室;网络教研;实施策略  教研活
在地铁里把乔治夏勒(George B. Schaller)的《西藏生灵》一口气看完。恰好这个世界最著名的生物学家也是藏羚羊的痴迷者,20年来他11次进入西藏的羌塘,在那里寻找藏羚羊和其他濒危动物的足迹。书中动人的笔触和美丽的图片几乎把我带到那个神秘的地方:“这才是真正的旅行,不是关在车里,而是任凭风吹日晒,慢慢地移步换景。”     一片广袤的僻壤,狂风激荡的原野,贫瘠的荒地上冰峰高耸,这就是藏北
当我们着手开始关于西藏农村变迁的采访工作时,正值拉萨河谷广大农村“春耕”仪式举行,西藏的泥土开始复苏,进入又一年对农作物的滋养孕育。在以大陆性干旱气候为主的西藏大部分地区,农业仍然在这里呈现出蓬勃的图景。在晚春的雨水与阳光中,不久之后,将是“5·12”大地震一周年,参加到西藏农业劳作的汉族就有众多勤劳可敬的四川人,他们把内地的蔬菜引种到这里,丰富了这里的农产品品种与田野图景。  我们是在后期编辑工
1944——1949 画家与边疆    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由于抗战的爆发,国民党迁都重庆,大量的文化人到了四川,离藏区非常接近。这时国家意识的抬头,促使文化人关注西藏这个边疆,他们去写生,回来在重庆、成都、上海办边疆画展。边疆概念成为1940年代艺术界的核心词之一。  著名艺术家张大千较早在青海接触到藏族。日本军队占领了北平,张大千从重庆去敦煌研究艺术,发现自己传统中国山水画的东西没法用来临摹
上一期里我们曾对林芝松茸的特性和松茸美食有过基本的介绍。这一次,我们的记者专门在松茸季来到林芝松茸的主要产区。跟随藏族同胞体验松茸的采摘过程。同时,记者还采访了专业人士,通过对林芝松茸和意大利阿尔巴白松露的有趣对比,让大家了解更多有关林芝松茸的知识以及东西方美食文化的异同。    松茸季节——采摘初体验    米林县雅鲁藏布大峡谷上游的林巴村,这里平均海拔3700米,居住的村民多为工布藏族、门巴族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养欣赏文字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与城市相较,农村学校和学生受客观条件限制,阅读环境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阅读量不足。据《城乡少年阅读状况白皮书》显示,有50%左右的农村学生年阅读量
【摘要】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第一学段的重要目标。教师通过“活用教材,唤起规则意识”“强化体验,认同规则价值”“链接生活,促进规则践行”等策略的实施,促使学生完成对规则意义的建构,并将规则内化、落实于日常行为,实现刚性规则的柔性落地。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规则意识;培养策略  培养规则意识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第一学段的重要目标。在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就包含许多有关规则意识
【摘 要】拓展性课程是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的开放性课程。就其开发和实施而言,只有紧紧抓住目标定位,真正把学生发展、学习兴趣、教学环境、拓展功能四合为一,才能实现课程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最终实现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拓展性课程 学生发展 学习兴趣 教学环境 拓展功能  拓展性课程是为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
从《毛主席派人来》到《冰佛》的溶化
2009年8月,阿来的新作《格萨尔王》出版,同年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举行了全球首发式。该书是重庆出版社出版的“重述神话”系列之一,成书约30万字,历时3年完成。2009年,英、德、法、意、日、韩6种语言的《格萨尔王》翻译工作已经完成,井在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签订了版权协议。  阿来是在四川阿坝嘉绒藏区一个被原始乡土包围的偏僻村寨里成长的,他说:“我是藏族人,从小就听过格萨尔王的故事。虽然童年正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