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强调,政治课不但要重视学习的结果,而且要重视学习的过程,要研究和关注学生在什么样的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政治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学生全方位参与的课堂。
一、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
首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课前准备和预习参与、课中的学习参与、课后的作业参与和评价参与),教师的参与和学生参与真正体现“教”和“学”的双向互动,尤其对学生参与更为详细具体,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其次,变过去重知识传授为重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光是要传授文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学习、接受和掌握文本知识。因此,“参与式的活动教学”就是教师重在参与“导”,学生重在参与“学”。
再次,“政治课参与式的活动教学法”注重学生学习政治课的过程及学习的方法,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中,理解知识,促进思维,提高能力;在长期的潜移默化、逐步内化中形成一整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行之有效的独特的思维形式,从而终生受益。
最后,政治课参与式的活动教学,师生参与互动,教师以“知”促“能”,学生以“智”提“能”。在学生知识能力提升的同时,势必带动学生的“情、意、行”。这样,以本导情,以智力因素带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提升;反过来,非智力因素的提高又能促进智力因素的提升,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用新课标的话说,就是既要重视知识能力,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课前学生准备的参与
从心理学角度看,有意注意往往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率,集中思想,专注注意点,效率一般比较高。为此,在教学某一节课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好导学提纲,有时要进行资料的收集,有时要进行小品的演练等。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纲可依,有事可做,有的放矢,从而提高预习的效果;否则学生在预习时只能浏览一下课文,不作深入,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个环节比较重要,它往往决定着课堂教学的速度和深度,教师除了要作好指导外,还要花时间强化的行为训练,使学生知行统一。
三、学生在活动中合作探究
课堂活动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参与和教师的导,学生在参与中的学是关键,教师的导是契机,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动起来,要授之于渔,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这一方面一定要强化。“政治的参与式的活动教学法”体现了这一点,在课堂活动教学中注重了三个层面的对话关系: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这样的多重对话,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以学生个体为主体与文本直接对话为中心的关系,其他的对话都只是为了給学生的个体“动”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在对话中注意师生共评、合作探究、双向互动。当然教师的设计(预设)也尤其重要,要设计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入了解课文的知识,进行探究、认知、践行。从而理解全文的要旨,展示自我,明辨是非,提高智慧,达到政治课的目的。
四、课后学生延伸拓展(践行)
课堂教学中往往也要注意延伸拓展,但是课后的作业也要注意这一方面,许多教师的作业都是机械性的,而“政治课堂参与式教学法”的课后作业,一面让学生参与作业的设计,一面要体现思维性,要把作业看作既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功过,又要把它当作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践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学习《理解与宽容》一文后,笔者布置了这样的一道课外践行作业:“我思我行”要求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人中选取三五个对象采取你认为适当的沟通方式去理解他们。通过你的理解和相应的行动,使你和他们的关系得到改善。
通过让学生课外的实践活动进行前后的对比思考和评价,把课本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检验实践活动的努力效果,懂得评价自己与他人相处和沟通的方式是否适当,从而学会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以实现互相理解,增进人际感情,改善人际关系。不过,这样的作业有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是这样的布置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
五、“参与式”教学的意义
“政治参与式的活动教学法”,体现了“教”和“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的环节,实质就是体现了“教师是学习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尤其是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凸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一切依靠学生”。
当然,“政治参与式的活动教学法”也有其实践的经验积累,从我们教师自身的经历来说,宝贵的教学经验正是自身参与的结果。从我们的一些优秀的学生来讲,他们成功正是靠自主、探究学习得来的。所以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这样说:接受间接经验要有一定的直接经验做基础,如果知识传授得不到个体经验的认同,便不能在个体的心理生根,开花,结果。
政治参与式的活动教学,让学生真正在活动中参与教与学,可以这么说:有了学生的参与,才有课堂的精彩。放开手脚,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一起参与,让鲜活生命之花绽放在互动开放的课堂,使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更精彩。
一、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
首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课前准备和预习参与、课中的学习参与、课后的作业参与和评价参与),教师的参与和学生参与真正体现“教”和“学”的双向互动,尤其对学生参与更为详细具体,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其次,变过去重知识传授为重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光是要传授文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学习、接受和掌握文本知识。因此,“参与式的活动教学”就是教师重在参与“导”,学生重在参与“学”。
再次,“政治课参与式的活动教学法”注重学生学习政治课的过程及学习的方法,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中,理解知识,促进思维,提高能力;在长期的潜移默化、逐步内化中形成一整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行之有效的独特的思维形式,从而终生受益。
最后,政治课参与式的活动教学,师生参与互动,教师以“知”促“能”,学生以“智”提“能”。在学生知识能力提升的同时,势必带动学生的“情、意、行”。这样,以本导情,以智力因素带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提升;反过来,非智力因素的提高又能促进智力因素的提升,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用新课标的话说,就是既要重视知识能力,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课前学生准备的参与
从心理学角度看,有意注意往往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率,集中思想,专注注意点,效率一般比较高。为此,在教学某一节课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好导学提纲,有时要进行资料的收集,有时要进行小品的演练等。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纲可依,有事可做,有的放矢,从而提高预习的效果;否则学生在预习时只能浏览一下课文,不作深入,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个环节比较重要,它往往决定着课堂教学的速度和深度,教师除了要作好指导外,还要花时间强化的行为训练,使学生知行统一。
三、学生在活动中合作探究
课堂活动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参与和教师的导,学生在参与中的学是关键,教师的导是契机,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动起来,要授之于渔,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这一方面一定要强化。“政治的参与式的活动教学法”体现了这一点,在课堂活动教学中注重了三个层面的对话关系: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这样的多重对话,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以学生个体为主体与文本直接对话为中心的关系,其他的对话都只是为了給学生的个体“动”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在对话中注意师生共评、合作探究、双向互动。当然教师的设计(预设)也尤其重要,要设计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入了解课文的知识,进行探究、认知、践行。从而理解全文的要旨,展示自我,明辨是非,提高智慧,达到政治课的目的。
四、课后学生延伸拓展(践行)
课堂教学中往往也要注意延伸拓展,但是课后的作业也要注意这一方面,许多教师的作业都是机械性的,而“政治课堂参与式教学法”的课后作业,一面让学生参与作业的设计,一面要体现思维性,要把作业看作既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功过,又要把它当作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践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学习《理解与宽容》一文后,笔者布置了这样的一道课外践行作业:“我思我行”要求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人中选取三五个对象采取你认为适当的沟通方式去理解他们。通过你的理解和相应的行动,使你和他们的关系得到改善。
通过让学生课外的实践活动进行前后的对比思考和评价,把课本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检验实践活动的努力效果,懂得评价自己与他人相处和沟通的方式是否适当,从而学会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以实现互相理解,增进人际感情,改善人际关系。不过,这样的作业有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是这样的布置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
五、“参与式”教学的意义
“政治参与式的活动教学法”,体现了“教”和“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的环节,实质就是体现了“教师是学习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尤其是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凸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一切依靠学生”。
当然,“政治参与式的活动教学法”也有其实践的经验积累,从我们教师自身的经历来说,宝贵的教学经验正是自身参与的结果。从我们的一些优秀的学生来讲,他们成功正是靠自主、探究学习得来的。所以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这样说:接受间接经验要有一定的直接经验做基础,如果知识传授得不到个体经验的认同,便不能在个体的心理生根,开花,结果。
政治参与式的活动教学,让学生真正在活动中参与教与学,可以这么说:有了学生的参与,才有课堂的精彩。放开手脚,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一起参与,让鲜活生命之花绽放在互动开放的课堂,使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