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是一种艺术、一种情感艺术,它需要教育工作者从内心去尊重理解学生。高金英老师,一位中学物理老师,她从《北风与太阳》这则寓言中感悟出“阳光味道”,感悟出教育的智慧,她的所作所为令人敬佩。高金英老师对寓言中“太阳公公”全新的理解让作者很有感触,也深深改变了作者的教育行为。
【关键词】阳光味道;高金英;尊重;欣赏;包容;享受
有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太阳之争,它们议定,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下来,就算谁的威力大。北风使出浑身的力气,刮得天地间飞沙走石,一片昏暗。但风越大,越是寒冷,行人的大衣就裹得越紧。北风刮累了,就让位给太阳。太阳不声不响地将阳光洒满大地,使天地间温暖而明亮。行人渐渐感到热了,就解开大衣的扣子。太阳越晒越猛,行人热得难受,就把衣裳脱光,跳到附近的河里洗澡去了。
每每读到这,总不禁为太阳公公的智慧而掩卷偷笑,文中的北风也经常被我想象成一莽撞大汉,傻傻的,令人忍俊不禁。
我曾听过高金英老师的讲座,高金英老师,一位中学物理老师,她从《北风与太阳》这则寓言中感悟出“阳光味道”,感悟出教育智慧,确实令人深思。
一、“阳光味道”,照进心灵
高金英很会讲故事,小故事信手拈来,语言幽默生动。北风和太阳,两种不同的处事方式,换来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一个让人越来越封闭、恐惧甚至躲避,一个却让人痛痛快快、心甘情愿、毫无怨言地接受了教育。高老师把故事中的太阳精神演绎为“阳光味道”。“阳光味道”,一种人情味,一种温情脉脉的关注。再读故事,细细品味,我似乎又有了新的感悟。
讲座中,高老师问我们:“假如有一位学生举着一只手指急匆匆地跑进办公室告诉老师他的手指被划破流血了,面对小男孩,你会怎样处理?”划破一点皮而已,按一般情况,我通常采取“坚强教育”,让他自个儿到校医务室抹点碘酒。可高老师说:“不行,对自己的子女可以这样,对学生不妥。他举着手指来,就说明想得到你的关心和重视,‘小伤口大感情’,你得马上捧起手指,吹一吹,心疼地亲自为他贴上创可贴,孩子在乎老师的关注。”高老师的话给我敲起一个警钟:“坚强教育”只会让学生和老师的距离越拉越远。
曾经有一个小孩,中午睡觉起床从不叠被子,把被子弄成一个面团堆在床上,几次提醒批评都无济于事。这天中午,孩子又没叠被子。情急之中,我把被子搬到办公室,请来当事人跟老师学习叠被子,叠好后我让他亲自把被子搬回宿舍。对比高老师的做法,我感到愧疚。我一直以为我很爱我的学生,正直无私,宽容有度,但高老师的“阳光味道”让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我不就像那不动脑的北风只会猛吹,让孩子离我越来越远了吗?为什么我不再给他多一次改正机会?为什么我要让一个孩子抱着被子跑上跑下?为什么我不能再耐心教他叠好被子……我自责,我惭愧!我这是在教育孩子吗?我这是在爱孩子吗?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以理服人;但它更是一门艺术,需要以情感人,需要我们从他人的角度去感受,去思考,用智慧去爱。
二、拥抱“阳光”,春风化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一个小男孩成长的故事。一个叫巴甫里克的学生,入学的时候,他活泼好动,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热情。可是不久,他变得沉默寡言,上课一言不发,整天只是呆坐在教室。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他的女老师经常斥责他,严格地要求他遵守规矩,甚至过分地把他定为“思维迟钝的儿童”。一直到小巴甫里克小学四年级毕业时也没有好转。上了中学以后,一位植物学老师发现了小巴甫里克,他看到了小巴甫里克与众不同的才能,并不断激励。长大以后,巴甫里克成为一位农艺师。假如小巴甫里克一入学就能遇到一位善解人意的老师,就能受到公正的待遇,他的潜能也就能得到开发,也许他还有可能成为大科学家……
從高老师的讲座中,从教育家所举的实例中,我们确实感觉到老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阳光的味道”,是一种温暖人心的味道、一种神奇充满力量的味道,“阳光味道”更应该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是一种虚怀若谷的胸怀。
教育思想的转变是一瞬间的事,但真正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我努力要求自己,让自己更有人情味——学生迟到了,我会让他把早餐吃完再回座位,尽管他还在重复昨天迟到的理由;作业没有完成,我只是询问学生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让他赶紧把作业补上;上课学生插嘴,我会笑着等他把话讲完,然后告诉他应该经过老师允许发言才有礼貌……我不再像以前那样遇到问题就追究责任,不顾一切坚持原则。我想,只要我坚持不懈,暖风长吹,只要我真心关切,循循善诱,教室里就不会有阳光照不到的角落。
三、追求“阳光”,心怀感恩
听了高老师的讲座以后,我一直谨记高老师的教诲,要像太阳一样宽厚博大,要像阳光一般温暖灿烂,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去理解他们,善待他们。我坚持写教学反思,坚持写工作日记,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渐渐地,我感觉我的内心越来越平和,“阳光味道”,让我和孩子们越走越近。
追求“阳光”,首先要尊重理解每一个学生,不急不躁,站在对方的角度多去想一想。阳光,温暖、明亮、无私、大方、普照每一寸土地……我们要学会像太阳一样博大普照,尊重理解每一个学生,怀着平静的心态认真倾听学生的话。学生只有得到尊重,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诉班主任。那个不愿叠被子的小男孩,如果换个角度理解他,也就释然了:可能时间太急了?可能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老师心平气和地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就不会生气急躁了。
追求“阳光”,还要学会欣赏我们的学生,寻找他们身上可贵的闪光点。一个经常得到老师赏识关注的学生怎能不自信,不热爱学习呢?班上有个小孩,叫李想,活泼顽皮,贪玩好斗。第一次见面,我就记住了他。他讲话直着脖子,仰着头喊。听他妈妈说,因为脾气臭,说话喜欢喊叫,把嗓子给弄坏了。我试着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欣赏他。虽然他调皮捣蛋,喜欢捉弄人,但他大方幽默,灵气可爱;虽然作业没有完成,但他虚心接受意见,能马上改正;虽然上课讲闲话,但他思维活跃,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记得三年级第一次习作课上,李想的文章通篇没有标点符号,让人找不到一句话的开始和结束。但我发现,这孩子写作喜欢讲真话,充满童真童趣,而且挺幽默的。课堂上,我朗读了李想的文章,他的小脸红扑扑的,眼睛里满是得意。就在我一次又一次的赞许和肯定中,李想变了。 追求“阳光”,更要学会包容、体谅、等待。对学生的错误要区别对待,严慈相济,讲究方法。不要以为孩子难受了,害怕了,就不敢犯错误了。北风和太阳,谁优谁劣,一辨即明。可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容易着急,容易狂风骤雨,容易伤害学生。所以,追求“阳光”是修身养性,是品格锻造,是历练情操。孩子的成长不会一帆风顺,谁不是一边犯错一边长大?谁的童年没有个乐事趣事闹事?只要不是太过分,不影响不伤害同学,就不要穷追猛打,非把黑白是非辨个清楚。刚刚孩子们还在互相指责推拉拽顶,可不到一分钟,你会发现那两个孩子已经手拉手又玩在一起了……所以对孩子,我们不能真生气,就是生气也要装着生气,否则得不偿失,既伤害了学生,又烦恼了自己。
还是说说那调皮可爱的李想吧。有一次班干竞选,他想当劳动委员,我笑着让他试一试。第一天,李想叉着腰神气地指挥同学;第二天,他拿着扫把边聊天边扫地;第三天,他背着书包下去打乒乓球了!就这样,一个星期不到,“劳动委员”被同学们撤职下岗了。我也不找他谈话,他顽劣的个性不是靠老师批评教育能改正过来的,现在需要的是等待。又是一次写作——“你最欣赏的同学”,没想到有好几个学生写李想,而且是写他挂职劳动委员的事。我精心挑选了一篇,请学生在全班面前朗诵。李想瞪着大眼睛,歪着小脑袋,细心聆听,那眼里难以置信的神情让我忍俊不禁。受到鼓励后,接下来李想一学期的值日再没有让同学提醒了。看,阳光——照到了李想身上,也照亮了全班同学的心。
这学期大队干部竞选,李想报名参加,演讲稿的题目是“因为我调皮,所以我来竞选大队干!”多么张狂,多么自信!虽然我和同学们知道這次结果可能和上次劳动委员一样命运坎坷,但全班同学依然全力支持,为他鼓掌喝彩。现在,他自认为是全班的写作天才,无人能比!
四、享受“阳光”,享受教育
李想真的变了,与其说是我的信任和鼓励使他进步,倒不如说是他的进步鼓励了我,使我对教育更加充满信心。孩子是成长中的花朵,离不开阳光的温暖,老师就是孩子成长中的那束阳光,能给孩子以希望和动力。“阳光味道”,一种暖暖的人情味,让爱看得见,让爱更亲切。我愿意一生追求——做一名“阳光老师”。
【参考文献】
[1]刘徽教学的锦囊妙计——读《给教师的建议》(下)[J].现代教学,2013(11):75-77.
[2]周长军.从兴趣出发,让学生动起来——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有感[J].黄河之声,2011(05):58-59.
[3]李妍霖.教师评价素养的结构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7(19): 11-15.
[4]刘冬岩.实践智慧:一种可能的教学价值[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阳光味道;高金英;尊重;欣赏;包容;享受
有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太阳之争,它们议定,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下来,就算谁的威力大。北风使出浑身的力气,刮得天地间飞沙走石,一片昏暗。但风越大,越是寒冷,行人的大衣就裹得越紧。北风刮累了,就让位给太阳。太阳不声不响地将阳光洒满大地,使天地间温暖而明亮。行人渐渐感到热了,就解开大衣的扣子。太阳越晒越猛,行人热得难受,就把衣裳脱光,跳到附近的河里洗澡去了。
每每读到这,总不禁为太阳公公的智慧而掩卷偷笑,文中的北风也经常被我想象成一莽撞大汉,傻傻的,令人忍俊不禁。
我曾听过高金英老师的讲座,高金英老师,一位中学物理老师,她从《北风与太阳》这则寓言中感悟出“阳光味道”,感悟出教育智慧,确实令人深思。
一、“阳光味道”,照进心灵
高金英很会讲故事,小故事信手拈来,语言幽默生动。北风和太阳,两种不同的处事方式,换来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一个让人越来越封闭、恐惧甚至躲避,一个却让人痛痛快快、心甘情愿、毫无怨言地接受了教育。高老师把故事中的太阳精神演绎为“阳光味道”。“阳光味道”,一种人情味,一种温情脉脉的关注。再读故事,细细品味,我似乎又有了新的感悟。
讲座中,高老师问我们:“假如有一位学生举着一只手指急匆匆地跑进办公室告诉老师他的手指被划破流血了,面对小男孩,你会怎样处理?”划破一点皮而已,按一般情况,我通常采取“坚强教育”,让他自个儿到校医务室抹点碘酒。可高老师说:“不行,对自己的子女可以这样,对学生不妥。他举着手指来,就说明想得到你的关心和重视,‘小伤口大感情’,你得马上捧起手指,吹一吹,心疼地亲自为他贴上创可贴,孩子在乎老师的关注。”高老师的话给我敲起一个警钟:“坚强教育”只会让学生和老师的距离越拉越远。
曾经有一个小孩,中午睡觉起床从不叠被子,把被子弄成一个面团堆在床上,几次提醒批评都无济于事。这天中午,孩子又没叠被子。情急之中,我把被子搬到办公室,请来当事人跟老师学习叠被子,叠好后我让他亲自把被子搬回宿舍。对比高老师的做法,我感到愧疚。我一直以为我很爱我的学生,正直无私,宽容有度,但高老师的“阳光味道”让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我不就像那不动脑的北风只会猛吹,让孩子离我越来越远了吗?为什么我不再给他多一次改正机会?为什么我要让一个孩子抱着被子跑上跑下?为什么我不能再耐心教他叠好被子……我自责,我惭愧!我这是在教育孩子吗?我这是在爱孩子吗?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以理服人;但它更是一门艺术,需要以情感人,需要我们从他人的角度去感受,去思考,用智慧去爱。
二、拥抱“阳光”,春风化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一个小男孩成长的故事。一个叫巴甫里克的学生,入学的时候,他活泼好动,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热情。可是不久,他变得沉默寡言,上课一言不发,整天只是呆坐在教室。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他的女老师经常斥责他,严格地要求他遵守规矩,甚至过分地把他定为“思维迟钝的儿童”。一直到小巴甫里克小学四年级毕业时也没有好转。上了中学以后,一位植物学老师发现了小巴甫里克,他看到了小巴甫里克与众不同的才能,并不断激励。长大以后,巴甫里克成为一位农艺师。假如小巴甫里克一入学就能遇到一位善解人意的老师,就能受到公正的待遇,他的潜能也就能得到开发,也许他还有可能成为大科学家……
從高老师的讲座中,从教育家所举的实例中,我们确实感觉到老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阳光的味道”,是一种温暖人心的味道、一种神奇充满力量的味道,“阳光味道”更应该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是一种虚怀若谷的胸怀。
教育思想的转变是一瞬间的事,但真正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我努力要求自己,让自己更有人情味——学生迟到了,我会让他把早餐吃完再回座位,尽管他还在重复昨天迟到的理由;作业没有完成,我只是询问学生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让他赶紧把作业补上;上课学生插嘴,我会笑着等他把话讲完,然后告诉他应该经过老师允许发言才有礼貌……我不再像以前那样遇到问题就追究责任,不顾一切坚持原则。我想,只要我坚持不懈,暖风长吹,只要我真心关切,循循善诱,教室里就不会有阳光照不到的角落。
三、追求“阳光”,心怀感恩
听了高老师的讲座以后,我一直谨记高老师的教诲,要像太阳一样宽厚博大,要像阳光一般温暖灿烂,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去理解他们,善待他们。我坚持写教学反思,坚持写工作日记,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渐渐地,我感觉我的内心越来越平和,“阳光味道”,让我和孩子们越走越近。
追求“阳光”,首先要尊重理解每一个学生,不急不躁,站在对方的角度多去想一想。阳光,温暖、明亮、无私、大方、普照每一寸土地……我们要学会像太阳一样博大普照,尊重理解每一个学生,怀着平静的心态认真倾听学生的话。学生只有得到尊重,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诉班主任。那个不愿叠被子的小男孩,如果换个角度理解他,也就释然了:可能时间太急了?可能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老师心平气和地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就不会生气急躁了。
追求“阳光”,还要学会欣赏我们的学生,寻找他们身上可贵的闪光点。一个经常得到老师赏识关注的学生怎能不自信,不热爱学习呢?班上有个小孩,叫李想,活泼顽皮,贪玩好斗。第一次见面,我就记住了他。他讲话直着脖子,仰着头喊。听他妈妈说,因为脾气臭,说话喜欢喊叫,把嗓子给弄坏了。我试着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欣赏他。虽然他调皮捣蛋,喜欢捉弄人,但他大方幽默,灵气可爱;虽然作业没有完成,但他虚心接受意见,能马上改正;虽然上课讲闲话,但他思维活跃,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记得三年级第一次习作课上,李想的文章通篇没有标点符号,让人找不到一句话的开始和结束。但我发现,这孩子写作喜欢讲真话,充满童真童趣,而且挺幽默的。课堂上,我朗读了李想的文章,他的小脸红扑扑的,眼睛里满是得意。就在我一次又一次的赞许和肯定中,李想变了。 追求“阳光”,更要学会包容、体谅、等待。对学生的错误要区别对待,严慈相济,讲究方法。不要以为孩子难受了,害怕了,就不敢犯错误了。北风和太阳,谁优谁劣,一辨即明。可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容易着急,容易狂风骤雨,容易伤害学生。所以,追求“阳光”是修身养性,是品格锻造,是历练情操。孩子的成长不会一帆风顺,谁不是一边犯错一边长大?谁的童年没有个乐事趣事闹事?只要不是太过分,不影响不伤害同学,就不要穷追猛打,非把黑白是非辨个清楚。刚刚孩子们还在互相指责推拉拽顶,可不到一分钟,你会发现那两个孩子已经手拉手又玩在一起了……所以对孩子,我们不能真生气,就是生气也要装着生气,否则得不偿失,既伤害了学生,又烦恼了自己。
还是说说那调皮可爱的李想吧。有一次班干竞选,他想当劳动委员,我笑着让他试一试。第一天,李想叉着腰神气地指挥同学;第二天,他拿着扫把边聊天边扫地;第三天,他背着书包下去打乒乓球了!就这样,一个星期不到,“劳动委员”被同学们撤职下岗了。我也不找他谈话,他顽劣的个性不是靠老师批评教育能改正过来的,现在需要的是等待。又是一次写作——“你最欣赏的同学”,没想到有好几个学生写李想,而且是写他挂职劳动委员的事。我精心挑选了一篇,请学生在全班面前朗诵。李想瞪着大眼睛,歪着小脑袋,细心聆听,那眼里难以置信的神情让我忍俊不禁。受到鼓励后,接下来李想一学期的值日再没有让同学提醒了。看,阳光——照到了李想身上,也照亮了全班同学的心。
这学期大队干部竞选,李想报名参加,演讲稿的题目是“因为我调皮,所以我来竞选大队干!”多么张狂,多么自信!虽然我和同学们知道這次结果可能和上次劳动委员一样命运坎坷,但全班同学依然全力支持,为他鼓掌喝彩。现在,他自认为是全班的写作天才,无人能比!
四、享受“阳光”,享受教育
李想真的变了,与其说是我的信任和鼓励使他进步,倒不如说是他的进步鼓励了我,使我对教育更加充满信心。孩子是成长中的花朵,离不开阳光的温暖,老师就是孩子成长中的那束阳光,能给孩子以希望和动力。“阳光味道”,一种暖暖的人情味,让爱看得见,让爱更亲切。我愿意一生追求——做一名“阳光老师”。
【参考文献】
[1]刘徽教学的锦囊妙计——读《给教师的建议》(下)[J].现代教学,2013(11):75-77.
[2]周长军.从兴趣出发,让学生动起来——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有感[J].黄河之声,2011(05):58-59.
[3]李妍霖.教师评价素养的结构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7(19): 11-15.
[4]刘冬岩.实践智慧:一种可能的教学价值[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