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忽略的重点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sterl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初中识字写字教学目标:
  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1]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初中的识字写字教学,是在一定识字量基础上开展的教学。然而,有的老师把初中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中所提到的“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仅仅理解为增加了“500字会认,500字会写”的识字量,因此觉得与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两年时间的要求相比,用三年的时间认识500字,教学目标比较容易达成。这其实是对于初中识字写字教学目标的静态认识。
  实际上,识字写字教学目标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字,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不但包含着新增加的500个会认,500个会写,更包含着对原来所认识的常用汉字的新意义的理解和运用。有许多我们原来已经接触过的字,到了新的语言环境中呈现出新的意义,当它们以新的作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会不认识或误认识它们,这应该也在“累计认识”的范围之内,同样是初中阶段识字写字教学不能忽略的重点。
  比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收录了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其中“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横”字,学生在小学三年级课文《赵州桥》中已经学过:“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横”也属于常用字,大多数老师就不再要求学生学习这个“横”字,同学们也觉得自己理解运用这个字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当笔者让同学们用画笔把他们心目中的“舟自横”的画面画出来时,同学们为“船怎样才是横着的”争论不休,无法确定到底垂直于河岸是“横”,还是平行于河岸是“横”。原来很多同学把“横”理解为“横竖”的“横”。其实,这样理解“横”是不正确的。王宁老师讲得好:“横”由“横向的挡门的门闩”,引申为“横竖”与“横逆”两义,由“横逆”引申为“迂曲”、“任意”、“不定向”等意义。“江水横流”、“才华横溢”的“横”字的意思是“多向的”、“不定向的”,“舟自横”的“横”用的正是这个义项。船在渡口的湾里,自由自在地、方向不定地漂泊,完全是一种动态的景象。[2]理解了“横”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才能体会水急舟横的无为与无奈,明白作者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
  再比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节选自《战国策》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说,“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其中的“修”字,文下有注释:“长,这里指身高”。这个字,学生在小学三年级课文《花钟》中就学过,是“建造”的意思:“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很早就熟悉的字,加上文下的注释,多数老师和学生认为,经过比较,理解这个字是没有难度的。殊不知仅仅把“修”理解为“长”,远远没有把握“修”的确切含义和作者想要传达出的丰富内涵。当我们把“修”放到“修长”的语境中,“修”字所包含的意义就凸显出来了,“修”除了有“长”的意义外,还有“细”、“美”、“匀称”等含义,《汉语大字典》中“修”字除了包含“长”的意义外,还有“美”、“善”的义项[3],用“修”字来形容美男子邹忌,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倘若单单是用“长”字,是无法表达邹忌之美的。
  对这些“旧”字的学习,字音、字形都不是难题,其学习重点在于字义。这些字的新义大都能在字典中找到其相对义项,理解起来相对容易。还有很多时候,必须通过对具体语言环境的把握才能获得对其较为准确的理解。正如王宁教授所言:“成功的教学都要从抽象的词语中开掘出言语意义——也就是蕴含在其中的作家的具体经验和审美情趣”。缺失了对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字义的理解,我们就无法走进作者的心灵,无法理解作品的真正意义。但是由于具体语言环境的不同,语言文字呈现的意义将更为丰富多样,要做到正确理解和恰当运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有一些字的含义的理解需要联系具体的语境。比如,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孔乙己》一文中“便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同学们有多种理解:有的同学认为,孔乙己是把九个铜板“摆成一排”;有的同学觉得,孔乙己的手上动作,应当是类似于“抛”的;有的同学认为,“排”是将九文大钱排在手上,一拍而出的,这样才能排出气势,应对那些人的嘲笑;有的同学说,一方面说明其生活相对困窘,需郑重其事地拿出来,另一方面说明其动作比较“儒雅”;还有的同学说,你们说得都不对,排的动作我会做,但写不出来,简单地说,排,不是把钱往前推,而是手往后退,这样一个一个地倒退着,就把钱排出来了。
  到底此处的“排”字,表达的是何种情形,必须联系具体语境才能真正理解。这里所指的语境,至少有三:第一,孔乙己是个怎样的人,
  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第二,孔乙己处在什么样的境遇中: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第三,作者要表达什么?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在“排”字的前面,作者加了一个“便”字,“便”字对后面的“排”字增加了影响,至少提示了后面的“排”字是缓慢的,还是迅疾的。
  有一些字义的理解需要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一文中的“熬”,文下注释为“忍受,艰苦支持”;设若是单单读读注释,学生对“熬”字不会深入理解。笔者在教学本文时,就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体验来揭示“熬”字背后所蕴含的内容。有的同学说,“熬”字说明时间的漫长;有的同学说,“熬”字蕴含着艰辛;有的同学说,“熬”字预示着痛苦;有的同学说,“熬”字更说明除了苦苦的等待、忍受、坚持之外你别无选择。通过讨论交流,同学们对“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因为人生总有这样的日子:努力、奋斗却看不到结果,咬牙坚持、艰苦忍受的过程就只有一个字可以表示——熬。更体会到了“熬过”一词带给我们的大松一口气的轻松和庆幸。于是,同学们开始关注“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体会出其中包含着的漫长与无奈,从而更深刻地体验并理解了作者由衷的感慨: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此时,学生阅读《散步》,读出的就不仅仅是中年人的责任与孝道,也不全是浓浓的亲情,还有爱——特别是对于生命的珍爱。
  还有一些字义的理解需要掌握必要的修辞知识。比如于漪老师在教学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一文时,有学生提出“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中,“为什么不说叫嚣乎‘东南’、隳突乎‘西北’”,引起于漪老师对最常见的“东南西北”一词的解释:
  如《木兰诗》中“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并非实写商业区东市西市,而是用互文铺陈的手法描写木兰替爷从军准备的繁忙。而《楚辞·招魂》中“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托些……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魂兮归来,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魂兮归来,北方不可以止些……”这是屈原的招魂之作,“东南西北”是方位词,意思是楚国之外的四方均险恶,还是回到美好的楚国来。再如汉乐府《江南》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后四句重复运用,不一定指方位,而是表现到处鱼戏的活泼生动的场景。“东南西北”或“东西南北”可两两连用,表示到处的意思。”
  原本指方位的“东西南北”或者“东南西北”,在其本义的基础上,由于修辞手法的运用具备了更为丰富的语境意义。“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中“东西”、“南北”在此语境中指的是范围,这里用互文铺陈的修辞手法来表示悍吏们东西南北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凸显“悍吏”之悍。而之所以用“东西”、“南北”,不说“东南”、“西北”,是由于“东南”、“西北”也可以指具体的方位,容易造成歧义,这里为了避免歧义的出现,选择“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则更为合适。
  语文教学,不但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认准字形,更要能够准确把握其具体的语境意义,体味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与情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把握“字”的确切意义,在对“字”的意义的准确理解中掌握其运用方法。而语文教材中的“旧”字“新”义,也应该是初中阶段识字写字教学不能忽略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李节.语言学视野中的语文教学.语文建设,2008(9).
  [3]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 白文军)
其他文献
阅读,作为一种再创造的艺术活动,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读者面对同一作品可以从不同角度审视、探索,归纳出不同的主题。长期以来,我们多是采用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理论去分析和评价作品,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阐释文学现象,侧重研究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单一的批评方法使文学阐释陷入到一种模式和框架之中,一味地强调文学的社会意义和道德教化作用,不可避免地忽视了对文学自身价值的关注。将丰富多样的
11月4日 星期日 天气:晴  一曲“巩固”、二曲“审题”、三曲“反思总结”,跟我一起放下懈怠,奏響三部曲吧!  姓名:江南  班级:四(1)班  亲爱的老师大人:秦雨哲  一曲  高效巩固之曲  想要取得好成绩,不仅在于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复习,更重要的是平时的积累。平时上课认真听讲,思维高速运转起来,回家后再利用零碎的时间巩固当天所学内容,这样才能在考试时临危不惧。  二曲  细心审题之曲  光
一、不确定性符合学校德育的本质特点  对于“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争论早在古代就有,不确定性之所以存在,其原因比较复杂,不仅有人们认识的有限性与世界的无限性所引起的不确定性,也有人们理解的差异性与相对性所导致的不确定性等等。而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及人类理性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不确定性”的认识和关注越来越多。尤其是网络的飞速发展对学校德育环境产生了复杂的影响,给德育有效性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一、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性    1 网络环境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  因特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以往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用户通过网络,不仅可以方便、快捷地使用:本馆的信息资源,还可以共享到他馆的文献资源,同时获取科研、管理、经营及学习活动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因此,网络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技术条件。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冲破了传统图书馆的建筑实体,使得图书馆的资源基础从文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在体育教学中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着眼于普遍提高全体学生的体质水平,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与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完善以“动”为主的课程体系和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能力“三维健康”的课程目标指向。由此可见,新课程目标下的体育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注意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因此,在体育教
感恩是一种伟大的人文精神,在人类历史上源远流长。然而,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利己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消极思想逐渐抬头,人们的感恩思想受到冲击,出现感恩精神缺失的现象。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推进青少年的感恩教育是学校当前必须直面的问题。  一、感恩及其文化内涵  “感恩”一词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感恩:感,动人心也。从心咸声。恩,惠也。从心因声。在现代汉
围炉说雅事  晚明时期的江西文士费元禄曾在《鼂采馆清课》里总结了冬日三月里的消闲雅事,费元禄的清课名单分别是:十月,刘林看丹枫、尝鳊鱼,相思河送友人南归;十一月,冬至家宴、生朝家宴、食蟹、南园看橘、含英堂赏白山茶;十二月,望湖楼赏雪、跨驴探梅、峨眉山踏雪、闺中围炉、二十四祀灶、除夜守岁。  就在同一時期,杭州的艺术鉴赏家高濂也做过类似归纳。他在《遵生八笺》里整理了“冬时幽赏十二条”,这可能是江浙文
摘要: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及空间格局的研究,直接关系到新型城镇化在西部省份的实施策略。以贵州省为例,选取人口、经济、空间、社会4个子系统17个指标,运用熵值法对贵州省9个市州2000—2014年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ArcGIS10.0软件对贵州省各市州城镇化综合水平进行地理空间的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1)贵州省城镇化综合水平整体上呈稳步上升状态,贵阳市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市州;(2)
在学校中,教师的职称最集中地反映教师的能力、水平、荣誉和地位,每位教师都非常重视自己的职称问题,都希望早日获得与自己的知识、才干和能力相应的更高一级的职称。然而,学校在教师的职称评审工作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重科研,轻教学,普遍地存在着单纯看科研论文的极不合理的现象,严重地影响着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学校在今后的教师职称评聘工作中,应尽快改变这种极不合理的现象,不仅在口头上,
本文根据课程资源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对甘肃甘南少数民族地区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分析;并在甘肃甘南地区自然地理资源特征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可以根据自然地理资源开发的体育课程内容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对开发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阐释。  一、研究目的  目的是通过研究,能利用本地得天独厚的周边自然环境资源的开发来弥补校内场地、器材等条件性资源的不足,使体育课程增强对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