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北赤壁,古战场的狼烟散尽,风光依旧旖旎,源远的长江水和悠久的历史魂孕育了众多文人豪杰,曾大兴教授便是其一。其人气质楚狂,酒入豪肠,绣口一吐,便是《词学的星空》大观。虽不是羽扇纶巾,却也在谈笑之间,实现了建立中国文学地理学学会的想望。他担任会长,常为学会事宜四处奔忙,但初心不忘,学术著作亦不耽误,陆续出版了《文学地理学研究》《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气候、物候与文学——以文学家生命意识为路径》等大著,研究深入,领域宽广。新近又推出多年在此研究领域之集大成之作《文学地理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相信必将在文学地理学学术史上产生重要影响。此书是对文学地理学学科做通盘考虑的第一书,这对一个尚在建设中的学科具有突破性意义。此书提纲挈领,清理学科的发展脉络,明确学科的研究对象,细分学科的研究内容,高举学科的目标定位,探索学科的批评方法,论证有理有据,分析鞭辟入里,引例翔实生动,它是文学地理学学科的一份独立宣言,是曾大兴教授献给世界文学地理学研究者的一份珍贵礼物。
一份文学地理学学科的顶层设计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地理学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文学研究领域。2011年至今,文学地理学学科成为一门新兴学科的呼声越来越高。“一个学科能不能成立,关键在于有没有自己的研究对象,有没有一个准确的学科定位,有没有一套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包括概念体系),有没有重要的学科意义、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文学地理学概论》的出版,真切地告诉世界,文学地理学学科已经具备了这些条件,它吹响了学科独立的号角。
《文学地理学概论》共分九章,另附“文学地理学学术史略”。首章提纲挈领,明确学科的基本概念,概述学科研究对象、学科定位、知识体系和研究意义。作者对文学地理学的定义清晰明了,它是“研究文学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文学事象的分布、变迁及其地域差异的科学”。对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也明晰了,它研究文学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作者以“把文学地理学建设成为文学这个一级学科下的与文学史双峰并峙的二级学科”为目标,构建了由文学地理学学术史、文学地理学原理、文学地理学研究方法、文学地理学批评与各式各样的文学地理五部分所组成的学科知识体系,并从六个方面详述了该学科的研究意义。文中很多概念为作者首创。
该书第二章至第七章,是文学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此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为地理环境对文学的影响、文学家的地理分布、文学作品的地理空间、文学扩散与接受、文学景观、文学区。作者对每一个概念,既煞费苦心地辨析它的内涵和外延,又以古今中外的丰富事例来加以论证。这种源于乾嘉考据之学的、以归纳法为主的理论概括,可以说是在潜移默化中为研究者构建了研究范例。第八章、第九章是关于文学地理的研究方法和批评原理的论述。系地法、现地研究法、空间分析法、区域分异法、区域比较法、地理意象研究法等六种方法的实用性很强,结合作者对批评原则与步骤的分析,既能让研究者明确研究要求,又能给予研究指导。
对于一个新兴学科,有追求者,自然也会有质疑者,这是任何一个新事物都必须面对的局面。误解不破,概念不立。曾大兴教授在首章便破除部分研究者对文学地理学研究的两个误解,一是认为研究会陷入“地理环境决定论”,二是认为研究只是一种外部研究。对于前者,作者强调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文学与地理的关系,这是一种双向互动、双向影响的关系,绝非单方面的决定关系;对于后者,作者指出文学地理学的研究不只是外部研究,更要深入作家、深入文本、深入读者,是一种内外兼顾的文学本体研究。曾大兴教授不躲不闪,既拥有直面问题的勇气,也拥有解决问题的学识,这也是他为学科发展作长远谋划的体现。
/一部文学地理学的教科书/
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的理论基础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通常所说的一个学科成立的三个必备条件。前两个是学术层面的,后一个是实践层面的,曾大兴教授说,《文学地理学概论》这本书致力于探讨前两个问题。但是实际上,此书也在为培养专业人才做准备,是一部体例完备、论据翔实、指导性强、可读性强的文学地理学教科书。
据该书所附“文学地理学学术史”介绍,有关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诞生的时代,此后一直到1905年,都属于片段言说阶段。1905年至2011年是文学地理学的系统研究阶段。2011年以来,才进入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设阶段。文学地理学研究蓄势已久,只待一朝铸成体系,如今的文学地理学已经成为一门显学。但是不得不说,很多一头扎入文学地理学的浩瀚大海中的研究者都是新手,他们急需这样一本书来作参考和指引。
研究者要想问津一个新学科,首先必须弄清楚该学科的基本概念、研究历史、研究要求、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最好还有研究范例可以参考,《文学地理学概论》可以大致满足以上所有的要求。对于学科的基本概念,曾大兴教授不仅指出了相关概念在文学地理学中的专属意义,也区分了它在其他领域的所指,使专属于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一目了然。比如在文学区一章,曾大兴在明确了文学区的定义与特征后,提到了三種类型的文学区,形式文学区、功能文学区和感觉文学区,他强调,文学地理学所讲的文学区,不是按行政职能划分的功能文学区,也不是按感觉划分的缺少边界的感觉文学区,而是在相对稳定的文学空间、具有一定文学要素、拥有中心、边缘和过渡地带的形式文学区;对于研究史,曾大兴教授专门附录了文学地理学研究史略,横纵结合,探寻历史的长河里与世界的版图中文学地理的研究发展状况;对于研究方法,曾大兴教授不仅探究、归纳了6种特殊方法,更在每章内容中都有示范。如采用溯源法分析概念的本来意义、采用文本分析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文学景观、采用数据统计与文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考察文学家的地理分布等。作者能将丰富扎实的史料切入严密的论证体系之中,在论述材料的选择上,深浅得当,生动可读,并无堆垛史料之感。不仅如此,在第九章的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原则中,作者提出了“环境干预”的原则,这是指批评家应具环保意识,在对文学作品进行地理批评时,应即时指出某些作者对环境破坏视而不见甚至赞美夸大的失误。这种与时俱进的环保原则被鲜明地提出,既体现了作者的环保姿态与对环境保护的呼吁,也说明它是文学地理学研究的題中应有之义。
文学地理学,作为一种研究视角或者研究方法,已得到学界公认并有很多有价值的成果。作为一个学科,它需要在理论上解决文学地理学与文学史的关联问题。对此,《文学地理学概论》也作出了积极的探索。需要指出的是,本书的某几个细节还需进一步打磨,如文学地理学的知识体系中的第五板块“各式各样的文学地理”,命名尚可更精准,表述尚可学理化;文学景观的意义和文学景观的价值分别作为第六章的第三节和第四节,论述略显单薄等。但是此书所彰显的“独立”之呼号意义重大,这是对文学地理学科的独立的呼唤,亦是中国研究创新独立的意义体现。诚如作者所言,此书或为世界上第一本关于文学地理学概论的书,它只是一个开始。但它已经搭好了文学地理学学科的框架,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探索实践下,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大厦必将建成。
(作者简介:刘川鄂,湖北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黄盼盼,湖北大学研究生。)
一份文学地理学学科的顶层设计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地理学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文学研究领域。2011年至今,文学地理学学科成为一门新兴学科的呼声越来越高。“一个学科能不能成立,关键在于有没有自己的研究对象,有没有一个准确的学科定位,有没有一套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包括概念体系),有没有重要的学科意义、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文学地理学概论》的出版,真切地告诉世界,文学地理学学科已经具备了这些条件,它吹响了学科独立的号角。
《文学地理学概论》共分九章,另附“文学地理学学术史略”。首章提纲挈领,明确学科的基本概念,概述学科研究对象、学科定位、知识体系和研究意义。作者对文学地理学的定义清晰明了,它是“研究文学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文学事象的分布、变迁及其地域差异的科学”。对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也明晰了,它研究文学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作者以“把文学地理学建设成为文学这个一级学科下的与文学史双峰并峙的二级学科”为目标,构建了由文学地理学学术史、文学地理学原理、文学地理学研究方法、文学地理学批评与各式各样的文学地理五部分所组成的学科知识体系,并从六个方面详述了该学科的研究意义。文中很多概念为作者首创。
该书第二章至第七章,是文学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此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为地理环境对文学的影响、文学家的地理分布、文学作品的地理空间、文学扩散与接受、文学景观、文学区。作者对每一个概念,既煞费苦心地辨析它的内涵和外延,又以古今中外的丰富事例来加以论证。这种源于乾嘉考据之学的、以归纳法为主的理论概括,可以说是在潜移默化中为研究者构建了研究范例。第八章、第九章是关于文学地理的研究方法和批评原理的论述。系地法、现地研究法、空间分析法、区域分异法、区域比较法、地理意象研究法等六种方法的实用性很强,结合作者对批评原则与步骤的分析,既能让研究者明确研究要求,又能给予研究指导。
对于一个新兴学科,有追求者,自然也会有质疑者,这是任何一个新事物都必须面对的局面。误解不破,概念不立。曾大兴教授在首章便破除部分研究者对文学地理学研究的两个误解,一是认为研究会陷入“地理环境决定论”,二是认为研究只是一种外部研究。对于前者,作者强调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文学与地理的关系,这是一种双向互动、双向影响的关系,绝非单方面的决定关系;对于后者,作者指出文学地理学的研究不只是外部研究,更要深入作家、深入文本、深入读者,是一种内外兼顾的文学本体研究。曾大兴教授不躲不闪,既拥有直面问题的勇气,也拥有解决问题的学识,这也是他为学科发展作长远谋划的体现。
/一部文学地理学的教科书/
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的理论基础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通常所说的一个学科成立的三个必备条件。前两个是学术层面的,后一个是实践层面的,曾大兴教授说,《文学地理学概论》这本书致力于探讨前两个问题。但是实际上,此书也在为培养专业人才做准备,是一部体例完备、论据翔实、指导性强、可读性强的文学地理学教科书。
据该书所附“文学地理学学术史”介绍,有关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诞生的时代,此后一直到1905年,都属于片段言说阶段。1905年至2011年是文学地理学的系统研究阶段。2011年以来,才进入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设阶段。文学地理学研究蓄势已久,只待一朝铸成体系,如今的文学地理学已经成为一门显学。但是不得不说,很多一头扎入文学地理学的浩瀚大海中的研究者都是新手,他们急需这样一本书来作参考和指引。
研究者要想问津一个新学科,首先必须弄清楚该学科的基本概念、研究历史、研究要求、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最好还有研究范例可以参考,《文学地理学概论》可以大致满足以上所有的要求。对于学科的基本概念,曾大兴教授不仅指出了相关概念在文学地理学中的专属意义,也区分了它在其他领域的所指,使专属于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一目了然。比如在文学区一章,曾大兴在明确了文学区的定义与特征后,提到了三種类型的文学区,形式文学区、功能文学区和感觉文学区,他强调,文学地理学所讲的文学区,不是按行政职能划分的功能文学区,也不是按感觉划分的缺少边界的感觉文学区,而是在相对稳定的文学空间、具有一定文学要素、拥有中心、边缘和过渡地带的形式文学区;对于研究史,曾大兴教授专门附录了文学地理学研究史略,横纵结合,探寻历史的长河里与世界的版图中文学地理的研究发展状况;对于研究方法,曾大兴教授不仅探究、归纳了6种特殊方法,更在每章内容中都有示范。如采用溯源法分析概念的本来意义、采用文本分析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文学景观、采用数据统计与文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考察文学家的地理分布等。作者能将丰富扎实的史料切入严密的论证体系之中,在论述材料的选择上,深浅得当,生动可读,并无堆垛史料之感。不仅如此,在第九章的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原则中,作者提出了“环境干预”的原则,这是指批评家应具环保意识,在对文学作品进行地理批评时,应即时指出某些作者对环境破坏视而不见甚至赞美夸大的失误。这种与时俱进的环保原则被鲜明地提出,既体现了作者的环保姿态与对环境保护的呼吁,也说明它是文学地理学研究的題中应有之义。
文学地理学,作为一种研究视角或者研究方法,已得到学界公认并有很多有价值的成果。作为一个学科,它需要在理论上解决文学地理学与文学史的关联问题。对此,《文学地理学概论》也作出了积极的探索。需要指出的是,本书的某几个细节还需进一步打磨,如文学地理学的知识体系中的第五板块“各式各样的文学地理”,命名尚可更精准,表述尚可学理化;文学景观的意义和文学景观的价值分别作为第六章的第三节和第四节,论述略显单薄等。但是此书所彰显的“独立”之呼号意义重大,这是对文学地理学科的独立的呼唤,亦是中国研究创新独立的意义体现。诚如作者所言,此书或为世界上第一本关于文学地理学概论的书,它只是一个开始。但它已经搭好了文学地理学学科的框架,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探索实践下,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大厦必将建成。
(作者简介:刘川鄂,湖北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黄盼盼,湖北大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