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任何学科都要以教材为基础,然后指导学生根据其规律与特点进行学习、探究.对高中化学也同样如此.然而,教材只是静态语言素材,需要教师将其活化,赋予其生命力.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教材,巧用方法,围绕教材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拓宽知识面,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一、弄清教材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材本身是没有生命的,需要教师钻研,才能富有生机、活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学生的认知脉络,尤其是认知的障碍点、关键点,充分发掘教材每一节内容、每一单元、每一册的编写意图,使学生弄清教材知识点,发展线索;内容广度与深度;知识的价值与功能;问题处理中所需证据素材.这样,学生才能明确学习内容,调动积极性,避免产生畏难等消极情绪.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也应及时指导,培养其成就意识,激发学习热情,使其知难而进,产生学习动力.
化学实验为学生创造了具体的、可感的现象,把奇妙化学现象生动展示在学生面前,如焰色反应、酸碱指示剂颜色变化等,使其在化学环境里运用感官意识,全面感知现象,由好奇心展开思考,激发学习热情.
二、提供充足素材,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概念是学习的基础,是建立认知结构的前提.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概念,促进其建立起合理、科学的概念知识结构,从而提高概念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我们往往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总感觉自己已理解了概念,然而一遇到化学概念则难以下手.那么,如何解决此问题?首先,应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整合,内涵就是同类事物的相同本质属性;而外延是同类事物涉及到的范围.其次,依据题目中的条件,弄清化学过程及情景,化抽象成具体.
三、发掘演示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化学过程
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而在实验过程中隐含了不少科学方法与思想.包含操作技能与问题处理能力,还有思辨性假设、猜想,逻辑思考与论证、推理及准确表述.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应有新异感,尽量设置启发性、趣味性的化学情景,如充满趣味性的比喻,引人深思的提问,拨动心弦的情境设计,或者回味无穷的结尾,从而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欲.如教学“硫酸”时,学习浓硫酸的氧化性,在课本中描述浓硫酸与铜反应现象是:溶液变成蓝色,产生让品红溶液可褪色的气体.那么,当真如此吗?教师可引导学生独立实验探究,然后发现现象:(1)在加热初始阶段,铜片表面渐渐变成黑色;(2)接着加热,然后产生大量的刺激性气味,同时有墨绿色浊液形成,灰白色沉淀出现在试管底部;(3)继续加热,观察到试管中有白雾出现,浊液澄清,出现灰白色沉淀,铜片消失;(4)冷却、静置,把试管中的液体倒进另外一支盛水试管里,发现管壁发烫,其溶液略为蓝色,把灰白色固体放入中,变为蓝色溶液.在实验后,教师可鼓励学生查阅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共同讨论、解释化学现象,以帮助学生认识化学过程,理解化学知识.
四、巧编幽默故事,帮助学生识记所学知识
在化学教学中,为了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可通过幽默方式,如幽默的动作、语言或表情等,将枯燥内容生动展现出来.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想与哲理,启迪智慧,实现寓教于乐.当然,这需要教师能够准确地把握住教材内容,有分寸地抓住课文内容的趣味性,然后巧妙地向学生传递知识,从而吸引与感染学生,由此及彼地锻炼其想像力,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具体化,简单化,浅显化,变单调为有趣.如教学 “铁和铁的化合物”时,当教学完铁的性质之后,教师可以幽默语言向学生展示铁的性质:我叫铁,我的符号为Fe.从春秋时期,在人类帮助下,我经过火的洗礼由矿中现出原形.此后,我和人类有了不解之缘.在农业、工业、航天、交通、日常生活中,都有我的存在.有人说我外表丑,事实上,我非常温柔.有人说我长得黑,实际上,我很白且有金属光泽;总体说来,我性格较为活泼,尽管比不上锌与镁,却比铜活泼;当和氧气接触时,我会因不同反应条件而变化.处于潮湿空气中时,我会锈迹斑斑、“遍体鳞伤”;于纯氧中把我点燃,则剧烈燃烧;我在冷的浓HNO3、浓H2SO4中会保持本色;置身于硫酸铜溶液中,我会 “长胖”;投入稀H2SO4或盐酸中,我则会很生“气”;若在高温下,给我“洗蒸气澡”,则越洗越黑.
江苏省盐城中学 (224000)
一、弄清教材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材本身是没有生命的,需要教师钻研,才能富有生机、活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学生的认知脉络,尤其是认知的障碍点、关键点,充分发掘教材每一节内容、每一单元、每一册的编写意图,使学生弄清教材知识点,发展线索;内容广度与深度;知识的价值与功能;问题处理中所需证据素材.这样,学生才能明确学习内容,调动积极性,避免产生畏难等消极情绪.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也应及时指导,培养其成就意识,激发学习热情,使其知难而进,产生学习动力.
化学实验为学生创造了具体的、可感的现象,把奇妙化学现象生动展示在学生面前,如焰色反应、酸碱指示剂颜色变化等,使其在化学环境里运用感官意识,全面感知现象,由好奇心展开思考,激发学习热情.
二、提供充足素材,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概念是学习的基础,是建立认知结构的前提.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概念,促进其建立起合理、科学的概念知识结构,从而提高概念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我们往往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总感觉自己已理解了概念,然而一遇到化学概念则难以下手.那么,如何解决此问题?首先,应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整合,内涵就是同类事物的相同本质属性;而外延是同类事物涉及到的范围.其次,依据题目中的条件,弄清化学过程及情景,化抽象成具体.
三、发掘演示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化学过程
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而在实验过程中隐含了不少科学方法与思想.包含操作技能与问题处理能力,还有思辨性假设、猜想,逻辑思考与论证、推理及准确表述.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应有新异感,尽量设置启发性、趣味性的化学情景,如充满趣味性的比喻,引人深思的提问,拨动心弦的情境设计,或者回味无穷的结尾,从而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欲.如教学“硫酸”时,学习浓硫酸的氧化性,在课本中描述浓硫酸与铜反应现象是:溶液变成蓝色,产生让品红溶液可褪色的气体.那么,当真如此吗?教师可引导学生独立实验探究,然后发现现象:(1)在加热初始阶段,铜片表面渐渐变成黑色;(2)接着加热,然后产生大量的刺激性气味,同时有墨绿色浊液形成,灰白色沉淀出现在试管底部;(3)继续加热,观察到试管中有白雾出现,浊液澄清,出现灰白色沉淀,铜片消失;(4)冷却、静置,把试管中的液体倒进另外一支盛水试管里,发现管壁发烫,其溶液略为蓝色,把灰白色固体放入中,变为蓝色溶液.在实验后,教师可鼓励学生查阅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共同讨论、解释化学现象,以帮助学生认识化学过程,理解化学知识.
四、巧编幽默故事,帮助学生识记所学知识
在化学教学中,为了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可通过幽默方式,如幽默的动作、语言或表情等,将枯燥内容生动展现出来.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想与哲理,启迪智慧,实现寓教于乐.当然,这需要教师能够准确地把握住教材内容,有分寸地抓住课文内容的趣味性,然后巧妙地向学生传递知识,从而吸引与感染学生,由此及彼地锻炼其想像力,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具体化,简单化,浅显化,变单调为有趣.如教学 “铁和铁的化合物”时,当教学完铁的性质之后,教师可以幽默语言向学生展示铁的性质:我叫铁,我的符号为Fe.从春秋时期,在人类帮助下,我经过火的洗礼由矿中现出原形.此后,我和人类有了不解之缘.在农业、工业、航天、交通、日常生活中,都有我的存在.有人说我外表丑,事实上,我非常温柔.有人说我长得黑,实际上,我很白且有金属光泽;总体说来,我性格较为活泼,尽管比不上锌与镁,却比铜活泼;当和氧气接触时,我会因不同反应条件而变化.处于潮湿空气中时,我会锈迹斑斑、“遍体鳞伤”;于纯氧中把我点燃,则剧烈燃烧;我在冷的浓HNO3、浓H2SO4中会保持本色;置身于硫酸铜溶液中,我会 “长胖”;投入稀H2SO4或盐酸中,我则会很生“气”;若在高温下,给我“洗蒸气澡”,则越洗越黑.
江苏省盐城中学 (2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