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但推行改革以来,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通过到各普通高中调研以及到广东、海南课改推行较早、效果较好地区实地考察,现对推行高中新课程课改提出五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统一认识,着力营造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的良好舆论氛围
推进高中课改工作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更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学生及其家长和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任务和意义。要争取社区、家长的积极配合,认真听取家长和社区对课改工作的意见、建议,积极探索建立家庭、社区有效参与课程改革的新机制,形成领导重视、群众理解、全社会支持的良好课改氛围。
二、加强培训,提升能力,切实抓好三支新课改队伍建设
1.加强对教育行政干部和校长的培训,提升课改理解、课改规划、新课开发、课改指导和文化建构等五方面能力。
2.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把岗前培训与实施过程中的跟进式培训结合起来,把集中培训与分散研修结合起来,加强一线教师队伍的培训,实现普通高中新课程“全员培训”“全面培训”和“全程培训”的目标,着力转变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
3.着力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教研指导和专家咨询队伍。这支队伍要以教研系统的科研人员为主体,要以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为主导,以一定数量从事教学的骨干教师为实践载体,以部分学生家长为顾问,全程跟踪课改实施进度,及时研究解决进程中的困难与问题,定期对课改成果进行评测,充分发挥专业支持和引领作用。教研员一定要改变过去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必须确立学校在教学研究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地走向校本教研,研究校本教研,宣传校本教研,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三、整合资源,实现共享,积极解决经费短缺问题
1.积极整合校内资源。根据新课程的需要对已有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场地和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升级,特别是加强最能体现课程改革特点的选修课教室、通用技术教学场所的建设,同时注重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多培养一专多能型教师。
2.积极整合校外资源。注重加强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融合与渗透,吸取成功经验,借助于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课程资源和教学活动场所,解决开设通用技术、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困难;主动开发社会资源,努力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积极争取和利用学校所在地的工厂、农村、部队、社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及其人力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活动空间。
3.组建高中教改协作体学校。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建立教育教学合作互助制度,在教师、基地等资源的共享以及备课、评课、质量分析、教师培训、教育科研等具体工作开展中,进行深层次合作。
4.构建“巴彦淖尔市高中教育教学网络服务平台”。筹建区域性学科教学资源库,遴选优质的教学设计、教案、课后反思、本课及本单元主题学习资源、教学视频、学生反馈等教学资源入库,通过网络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享;开设教研活动平台,及时发布各校优秀教研组活动的公告,组织各学科教师参加教学交流研讨,并将活动纪实、研讨纪实以及活动后反思等系列资料进行公开发布,便于改进教研组的工作,提升教研活动的质量。
四、树立样本,以点带面,带动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
抓紧建设两所样本学校,通过加强这两所学校建设,在点上先行取得突破,积极发挥它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辐射作用,带头参加各种课改活动,承担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课题,力争推出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使之成为全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研究基地、攻坚基地、示范基地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基地,为全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提供经验,并指导全市的高中课程改革。鼓励非样本学校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实验,实验成功就迅速推广。同时,利用高三毕业后的时间,组织新学期任教的教师到广东、海南等取得成效的课改试验区广泛地参观和学习,通过取百家之长走出一条具有我市特色、我市风格的普通高中课改之路。
五、充分挖掘,形成合力,为推进新课改提供保障
1.争取市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加强对课改工作的指导,加大对课改经费的投入,保障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资源配置、专业教室建设、实验仪器图书装备等所需经费,根据高中课改需求,增加教师编制,公开招聘有一技之长的教师到高中任教,为课改提供师资保证。
2.坚持开门办教育,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高中课改提供资源支撑和保障。争取企业、农业、水利、科技等部门的支持,努力与中等职业学校、大学建立教学合作关系、资源共享关系,利用各方面的师资、设备和场所进行相关课程的模块教学。通过课程资源建设,为学生提供充分、完整的教育背景,让学生享受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保证各类学习模块能够高质量地开设,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地发展。
作者单位:巴彦淖尔市教研室历史教研员
一、加强宣传,统一认识,着力营造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的良好舆论氛围
推进高中课改工作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更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学生及其家长和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任务和意义。要争取社区、家长的积极配合,认真听取家长和社区对课改工作的意见、建议,积极探索建立家庭、社区有效参与课程改革的新机制,形成领导重视、群众理解、全社会支持的良好课改氛围。
二、加强培训,提升能力,切实抓好三支新课改队伍建设
1.加强对教育行政干部和校长的培训,提升课改理解、课改规划、新课开发、课改指导和文化建构等五方面能力。
2.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把岗前培训与实施过程中的跟进式培训结合起来,把集中培训与分散研修结合起来,加强一线教师队伍的培训,实现普通高中新课程“全员培训”“全面培训”和“全程培训”的目标,着力转变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
3.着力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教研指导和专家咨询队伍。这支队伍要以教研系统的科研人员为主体,要以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为主导,以一定数量从事教学的骨干教师为实践载体,以部分学生家长为顾问,全程跟踪课改实施进度,及时研究解决进程中的困难与问题,定期对课改成果进行评测,充分发挥专业支持和引领作用。教研员一定要改变过去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必须确立学校在教学研究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地走向校本教研,研究校本教研,宣传校本教研,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三、整合资源,实现共享,积极解决经费短缺问题
1.积极整合校内资源。根据新课程的需要对已有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场地和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升级,特别是加强最能体现课程改革特点的选修课教室、通用技术教学场所的建设,同时注重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多培养一专多能型教师。
2.积极整合校外资源。注重加强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融合与渗透,吸取成功经验,借助于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课程资源和教学活动场所,解决开设通用技术、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困难;主动开发社会资源,努力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积极争取和利用学校所在地的工厂、农村、部队、社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及其人力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活动空间。
3.组建高中教改协作体学校。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建立教育教学合作互助制度,在教师、基地等资源的共享以及备课、评课、质量分析、教师培训、教育科研等具体工作开展中,进行深层次合作。
4.构建“巴彦淖尔市高中教育教学网络服务平台”。筹建区域性学科教学资源库,遴选优质的教学设计、教案、课后反思、本课及本单元主题学习资源、教学视频、学生反馈等教学资源入库,通过网络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享;开设教研活动平台,及时发布各校优秀教研组活动的公告,组织各学科教师参加教学交流研讨,并将活动纪实、研讨纪实以及活动后反思等系列资料进行公开发布,便于改进教研组的工作,提升教研活动的质量。
四、树立样本,以点带面,带动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
抓紧建设两所样本学校,通过加强这两所学校建设,在点上先行取得突破,积极发挥它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辐射作用,带头参加各种课改活动,承担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课题,力争推出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使之成为全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研究基地、攻坚基地、示范基地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基地,为全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提供经验,并指导全市的高中课程改革。鼓励非样本学校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实验,实验成功就迅速推广。同时,利用高三毕业后的时间,组织新学期任教的教师到广东、海南等取得成效的课改试验区广泛地参观和学习,通过取百家之长走出一条具有我市特色、我市风格的普通高中课改之路。
五、充分挖掘,形成合力,为推进新课改提供保障
1.争取市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加强对课改工作的指导,加大对课改经费的投入,保障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资源配置、专业教室建设、实验仪器图书装备等所需经费,根据高中课改需求,增加教师编制,公开招聘有一技之长的教师到高中任教,为课改提供师资保证。
2.坚持开门办教育,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高中课改提供资源支撑和保障。争取企业、农业、水利、科技等部门的支持,努力与中等职业学校、大学建立教学合作关系、资源共享关系,利用各方面的师资、设备和场所进行相关课程的模块教学。通过课程资源建设,为学生提供充分、完整的教育背景,让学生享受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保证各类学习模块能够高质量地开设,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地发展。
作者单位:巴彦淖尔市教研室历史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