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于寓言故事的教学,教师应准确地抓住文本的特点,充分开发文本资源,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探究、大胆想象、感悟发现。这样,语文课堂将充满智慧之美。
[关键词]寓言教学 课堂智慧 探究 想象 发现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1-078
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该是充满智慧的。教师对文本透彻独到的解读,对教学目标精准的定位,对教学过程精心的设计,对学生机智的激励引导,都是构成智慧课堂的必备因素。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故事都很简短,我总觉得学生一读就懂,没什么可挖掘探究的。可是在聆听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姜树华执教的《伊索寓言》一课后,我深为震撼。姜老师从大语文教育观出发,以学生为主体,依托文本,引领学生在品读探究中感悟寓言体裁的特点。对于本课的三个小寓言故事,姜老师既有单个故事的阅读理解,又有三个故事整合的品读感悟;既有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又有思想内涵的深刻体会。姜老师巧妙开发文本资源,深入浅出,教出了语文味,教出了寓言味!
一、体会寓言的有趣,美在探究
上课之前,教师播放动画片《狐狸和乌鸦》,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看完后教师请三名小组代表分别讲述本篇课文中的三则寓言故事(课前布置预习,练讲故事)。讲完后师生共同点评。课前的讲故事,一是检查预习情况,二是达到预热效果,为本节课的学习热身,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学习开始了,姜老师一边板书课题一边问:“我看得出同学们非常喜欢寓言故事,你们为什么喜欢呢?”学生抢着回答:“因为许多伊索寓言故事的主角都是动物,像狐狸呀,老虎呀,乌鸦呀等,这些动物为我们上演了许多精彩有趣的故事,故事还能给我们启发。”姜老师顺势写下“有趣”两字,边写边说:“其实,这‘有趣’就是寓言的一大特点。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个有趣的活动,请大家从这三则寓言故事中找出说谎者的‘破绽’,看谁找得准、找得多。”学生对这一问题非常感兴趣,迫不及待地默读、思考、做记号。在接下来的全班交流中,学生纷纷结合文中的词句讲述自己的阅读所得。有的说狐狸言行不一,自欺欺人;有的说狐狸夸大其词,信口开河;还有的说放羊的孩子一开始是虚张声势,后来担心害怕……可见,说谎者终究是会露出马脚的。
第一环节的教学设计真是独具匠心。姜老师抓住三则寓言故事中存在的共同特点——谎言,以寓言“有趣”的特点为突破口,用寻找“破绽”的方式,引导学生愉快地探究品读。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把前后文联系起来分析,感受到了说谎者的虚伪、可笑。姜老师带领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中,与文本展开了深层次的对话。学生像寻宝一样,边读边思考,体会到了阅读探究的无穷乐趣。
二、品读寓言的凝练, 美在想象
在探究了寓言“有趣”的特点后,姜老师又设计了一个想象表达的教学环节。他问大家:“狐狸想尽了各种办法去摘葡萄,但是白费劲。他想了哪些办法?又是怎样做的呢?”学生积极思考,小组讨论后纷纷发言。姜老师夸奖道:“大家的想象很丰富,描述也很具体。那伊索为什么不这样详细讲呢?原来作者的目的是要借故事告诉大家一个寓意,他不需要用细节描写来突出故事中人物的个性特点,他只需要精彩有趣的短小情节,这样才能更加鲜明地突出寓意。‘凝练’是寓言的又一大特点。”
姜老师先巧妙利用一个补白,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然后进行设问,激发学生思考,并运用形象的比较,启发学生感悟寓言“凝练”的特点。教师充分地开发文本资源,创造性地运用文本,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对文本进行二次加工,达到了深度解读的目的。
三、感受寓言的深刻,美在发现
课堂最后,姜老师又引出寓言 “深刻” 的特点。他说:“寓言除了‘有趣’‘凝练’的特点外,还有一个特点——‘深刻’。作者在每则寓言的最后,大都会用一句精辟的话点明故事的寓意。” 接着,教师出示三则寓言的最后一句话,进行引读,然后让学生写写自己对寓意的感悟。学生的发言精彩至极:“欺骗自己真是愚蠢至极。欺骗别人,最终害的还是自己。”“不要被别人的甜言蜜语冲昏头脑。”“记住他人的教训,谨防上当受骗。”……
姜老师最后带领学生集中感悟三则故事的寓意,充分凸显出寓言故事的文体特点。以写感悟结束本课的学习,既是一个写的训练,又是一个与学生对话的过程,学生们各抒己见,这又是一个学习内化的过程。
本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教者的智慧,凸显出“为学生学好语言文字而教”的教学指导思想。姜老师把本课的学习作为一个起点,在阅读中充分地让学生思考、对话、读写,学生的积极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阅读思维宽广而深远,听说读写能力也得到了有效训练。教者用充满智慧的课堂为学生的阅读打开了一扇大门,指明了一条美丽快乐的阅读之路。
(责编 刘宇帆)
[关键词]寓言教学 课堂智慧 探究 想象 发现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1-078
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该是充满智慧的。教师对文本透彻独到的解读,对教学目标精准的定位,对教学过程精心的设计,对学生机智的激励引导,都是构成智慧课堂的必备因素。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故事都很简短,我总觉得学生一读就懂,没什么可挖掘探究的。可是在聆听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姜树华执教的《伊索寓言》一课后,我深为震撼。姜老师从大语文教育观出发,以学生为主体,依托文本,引领学生在品读探究中感悟寓言体裁的特点。对于本课的三个小寓言故事,姜老师既有单个故事的阅读理解,又有三个故事整合的品读感悟;既有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又有思想内涵的深刻体会。姜老师巧妙开发文本资源,深入浅出,教出了语文味,教出了寓言味!
一、体会寓言的有趣,美在探究
上课之前,教师播放动画片《狐狸和乌鸦》,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看完后教师请三名小组代表分别讲述本篇课文中的三则寓言故事(课前布置预习,练讲故事)。讲完后师生共同点评。课前的讲故事,一是检查预习情况,二是达到预热效果,为本节课的学习热身,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学习开始了,姜老师一边板书课题一边问:“我看得出同学们非常喜欢寓言故事,你们为什么喜欢呢?”学生抢着回答:“因为许多伊索寓言故事的主角都是动物,像狐狸呀,老虎呀,乌鸦呀等,这些动物为我们上演了许多精彩有趣的故事,故事还能给我们启发。”姜老师顺势写下“有趣”两字,边写边说:“其实,这‘有趣’就是寓言的一大特点。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个有趣的活动,请大家从这三则寓言故事中找出说谎者的‘破绽’,看谁找得准、找得多。”学生对这一问题非常感兴趣,迫不及待地默读、思考、做记号。在接下来的全班交流中,学生纷纷结合文中的词句讲述自己的阅读所得。有的说狐狸言行不一,自欺欺人;有的说狐狸夸大其词,信口开河;还有的说放羊的孩子一开始是虚张声势,后来担心害怕……可见,说谎者终究是会露出马脚的。
第一环节的教学设计真是独具匠心。姜老师抓住三则寓言故事中存在的共同特点——谎言,以寓言“有趣”的特点为突破口,用寻找“破绽”的方式,引导学生愉快地探究品读。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把前后文联系起来分析,感受到了说谎者的虚伪、可笑。姜老师带领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中,与文本展开了深层次的对话。学生像寻宝一样,边读边思考,体会到了阅读探究的无穷乐趣。
二、品读寓言的凝练, 美在想象
在探究了寓言“有趣”的特点后,姜老师又设计了一个想象表达的教学环节。他问大家:“狐狸想尽了各种办法去摘葡萄,但是白费劲。他想了哪些办法?又是怎样做的呢?”学生积极思考,小组讨论后纷纷发言。姜老师夸奖道:“大家的想象很丰富,描述也很具体。那伊索为什么不这样详细讲呢?原来作者的目的是要借故事告诉大家一个寓意,他不需要用细节描写来突出故事中人物的个性特点,他只需要精彩有趣的短小情节,这样才能更加鲜明地突出寓意。‘凝练’是寓言的又一大特点。”
姜老师先巧妙利用一个补白,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然后进行设问,激发学生思考,并运用形象的比较,启发学生感悟寓言“凝练”的特点。教师充分地开发文本资源,创造性地运用文本,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对文本进行二次加工,达到了深度解读的目的。
三、感受寓言的深刻,美在发现
课堂最后,姜老师又引出寓言 “深刻” 的特点。他说:“寓言除了‘有趣’‘凝练’的特点外,还有一个特点——‘深刻’。作者在每则寓言的最后,大都会用一句精辟的话点明故事的寓意。” 接着,教师出示三则寓言的最后一句话,进行引读,然后让学生写写自己对寓意的感悟。学生的发言精彩至极:“欺骗自己真是愚蠢至极。欺骗别人,最终害的还是自己。”“不要被别人的甜言蜜语冲昏头脑。”“记住他人的教训,谨防上当受骗。”……
姜老师最后带领学生集中感悟三则故事的寓意,充分凸显出寓言故事的文体特点。以写感悟结束本课的学习,既是一个写的训练,又是一个与学生对话的过程,学生们各抒己见,这又是一个学习内化的过程。
本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教者的智慧,凸显出“为学生学好语言文字而教”的教学指导思想。姜老师把本课的学习作为一个起点,在阅读中充分地让学生思考、对话、读写,学生的积极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阅读思维宽广而深远,听说读写能力也得到了有效训练。教者用充满智慧的课堂为学生的阅读打开了一扇大门,指明了一条美丽快乐的阅读之路。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