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特别是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辅助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适时、适度、适量地运用多媒体的电教手段,使电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制成高质量大容量的教学内容能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将枯燥的文字化为生动形象的图像,从而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突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时空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催化剂。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动力,激发求知的欲望。那么,怎样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首先,从课堂开始就紧紧地吸引住学生。
如我在讲《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时,上课伊始我就给学生展示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沙漠的画面。沙漠中有很多恶鬼和火热的风,“沙被风吹永远流动着。”无比恐怖;“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见一只走兽。举目远看净是沙。”十分荒凉;“认不出路,只是循着从前死人死马的骨头向前走。”多少沙漠过客遭到悲剧的结局。一边让学生观察欣赏,一边告诉学生沙漠里的这些奇怪现象,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从而激起学生探求真相的欲望。这样不需多说,学生的身心自然会沉浸到课文中去,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恰当地设置疑问,促使学生产生急于探究其详的心情。
如在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时,从出示题目开始,我就找学生回答:文章明明是探究花朵各种各样颜色形成的原理,为什么要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标题?为什么要突出“红”呢?然后出示一些五颜六色花朵的画面问:“为什么说花儿这样红,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工培育的成果呢?”在具体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理由时,运用了化学、生物、物理等方面的知识,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多媒体屏幕上一个个问题的出现无需多说,学生就产生了“愿闻其详”的迫切愿望和急于探究课文的学习心理,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从课文中找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二、 运用多媒体刺激学生情感共鸣
感情对人的知识和行动起着刺激作用。有些文章仅靠文学分析是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学生只有融入情景,借助多媒体,与作品中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真正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使其达到读懂课文,养成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
1、情景再现,以境激情
语文教材中的不少篇目,由于其表达的内容不少已远离现实生活,这种差异给学生理解课文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可以在课堂这一较短的时间里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所表达的时代背景之中,从而刺激学生的情感共鸣。如:在教学《罗布泊,消失的仙湖》一文时,课文中写道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而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既遥远又陌生。在教学时我就运用录像这一视觉媒体,将成片死亡的胡杨林、裸露于地表的岩石呈现在学生面前,此时我趁机告诉学生:罗布泊在上一世纪是一个美丽、充满生机的仙湖,牛羊成群、绿树环绕,由于人们的愚昧,肆意破坏环境而变成了今日这样的惨状。在教《生物入侵者》一文时,我适时地引用多媒体展示了昔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美景和如今西湖被蓝藻入侵后环境破坏时的情景进行了对比,从而激发了学生对西湖美景的向往。这样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而精炼的语言,使学生稚嫩的脸上开始出现对如今环境污染的憎恶。一种美丑的观念深入学生的大脑,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油然而生。
2、制造气氛,渲染氛围
浓郁的氛围是情感共鸣的基础。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丰富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潜能和创造力就能得到充分发挥。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完整独立的文章,每篇文章的内容都会形成一定的情景和氛围,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就需要渲染课堂气氛,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调,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一致的情景,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景中,从而更好的理解和体会文章的内容。
如《故乡》这篇课文,通过对比的手法,引起人们对农村经济日益凋敝,农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根源的深刻思考,激发了人们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在教学中我用课件先打出两副故乡的彩图:一副显示萧索故乡图,一副记忆中美好的故乡图,让同学们感受到截然不同的故乡面貌。然后顺势加以引导:为什么记忆中如此美好的故乡,竟在现实中的变得如此悲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再用课件展示闰土刺猹图和20年后的闰土图,让学生观察彩图阅读课文,找出20年后闰土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20年前的那个机智勇敢的小闰土,会变成“木偶“似的闰土呢?通过图像所创设的情境,使学生产生情绪上的共鸣,为理解闰土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打下牢固的基础,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主题。
再如:教朱自清的《背影》是一文时,我们一开始用多媒体播放满文军的《懂你》,并配以父亲爬月台的幻灯片,然后我用低沉的声音阅读课文。深沉的歌曲,感人的画面和舒缓的朗读,使同学们全身心的融入了课文中,自然地产生了对课文中父亲的崇敬之情,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打通学生思维障碍
当学生对教材中重、难点的理解出现障碍,导致“思维受阻”时,教师及时运用多媒体,能帮助学生的思维实现具体化、角色化、多元化,有效的推动学生积极思维,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体手段可以创设意境,化抽象为形象。在中学语文教材汇中,有些课文内容含义比较深刻或过于抽象,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难以理解和认识,此时借助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生动有趣,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课文中所讲的知识。如《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涉及地质学的“板块构造”、“撞击说”,远离学生生活,学生难以理解和认识,我就借助电教手段播放模拟板块和宇宙中星球撞击画面,使课文中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有在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他们能充分的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更透彻,这比枯燥的说教效果好得多。
1、运用多媒体指导作文教学
传统作文教学已经落后,徒然增加了教师的负担。教师虽然精批细改,学生却不愿品味体会,只注意分数。如果运用多媒体,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次作文后,教师可选取好、中、差三篇作文制成课件,让全体学生共同讨论评改,了解哪些地方可以借鉴,哪些地方值得商榷,常见的毛病又哪些,如何修改,然后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减少教师课下批改的负担,而且能让学生从评改中找出差距,提高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当然,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多方面的,只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任务、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到好处的运用,优势互补,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学生兴趣浓厚,“苦学”就成了“乐学”,教学效益提高,教学效果好。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催化剂。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动力,激发求知的欲望。那么,怎样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首先,从课堂开始就紧紧地吸引住学生。
如我在讲《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时,上课伊始我就给学生展示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沙漠的画面。沙漠中有很多恶鬼和火热的风,“沙被风吹永远流动着。”无比恐怖;“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见一只走兽。举目远看净是沙。”十分荒凉;“认不出路,只是循着从前死人死马的骨头向前走。”多少沙漠过客遭到悲剧的结局。一边让学生观察欣赏,一边告诉学生沙漠里的这些奇怪现象,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从而激起学生探求真相的欲望。这样不需多说,学生的身心自然会沉浸到课文中去,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恰当地设置疑问,促使学生产生急于探究其详的心情。
如在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时,从出示题目开始,我就找学生回答:文章明明是探究花朵各种各样颜色形成的原理,为什么要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标题?为什么要突出“红”呢?然后出示一些五颜六色花朵的画面问:“为什么说花儿这样红,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工培育的成果呢?”在具体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理由时,运用了化学、生物、物理等方面的知识,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多媒体屏幕上一个个问题的出现无需多说,学生就产生了“愿闻其详”的迫切愿望和急于探究课文的学习心理,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从课文中找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二、 运用多媒体刺激学生情感共鸣
感情对人的知识和行动起着刺激作用。有些文章仅靠文学分析是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学生只有融入情景,借助多媒体,与作品中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真正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使其达到读懂课文,养成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
1、情景再现,以境激情
语文教材中的不少篇目,由于其表达的内容不少已远离现实生活,这种差异给学生理解课文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可以在课堂这一较短的时间里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所表达的时代背景之中,从而刺激学生的情感共鸣。如:在教学《罗布泊,消失的仙湖》一文时,课文中写道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而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既遥远又陌生。在教学时我就运用录像这一视觉媒体,将成片死亡的胡杨林、裸露于地表的岩石呈现在学生面前,此时我趁机告诉学生:罗布泊在上一世纪是一个美丽、充满生机的仙湖,牛羊成群、绿树环绕,由于人们的愚昧,肆意破坏环境而变成了今日这样的惨状。在教《生物入侵者》一文时,我适时地引用多媒体展示了昔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美景和如今西湖被蓝藻入侵后环境破坏时的情景进行了对比,从而激发了学生对西湖美景的向往。这样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而精炼的语言,使学生稚嫩的脸上开始出现对如今环境污染的憎恶。一种美丑的观念深入学生的大脑,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油然而生。
2、制造气氛,渲染氛围
浓郁的氛围是情感共鸣的基础。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丰富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潜能和创造力就能得到充分发挥。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完整独立的文章,每篇文章的内容都会形成一定的情景和氛围,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就需要渲染课堂气氛,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调,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一致的情景,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景中,从而更好的理解和体会文章的内容。
如《故乡》这篇课文,通过对比的手法,引起人们对农村经济日益凋敝,农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根源的深刻思考,激发了人们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在教学中我用课件先打出两副故乡的彩图:一副显示萧索故乡图,一副记忆中美好的故乡图,让同学们感受到截然不同的故乡面貌。然后顺势加以引导:为什么记忆中如此美好的故乡,竟在现实中的变得如此悲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再用课件展示闰土刺猹图和20年后的闰土图,让学生观察彩图阅读课文,找出20年后闰土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20年前的那个机智勇敢的小闰土,会变成“木偶“似的闰土呢?通过图像所创设的情境,使学生产生情绪上的共鸣,为理解闰土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打下牢固的基础,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主题。
再如:教朱自清的《背影》是一文时,我们一开始用多媒体播放满文军的《懂你》,并配以父亲爬月台的幻灯片,然后我用低沉的声音阅读课文。深沉的歌曲,感人的画面和舒缓的朗读,使同学们全身心的融入了课文中,自然地产生了对课文中父亲的崇敬之情,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打通学生思维障碍
当学生对教材中重、难点的理解出现障碍,导致“思维受阻”时,教师及时运用多媒体,能帮助学生的思维实现具体化、角色化、多元化,有效的推动学生积极思维,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体手段可以创设意境,化抽象为形象。在中学语文教材汇中,有些课文内容含义比较深刻或过于抽象,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难以理解和认识,此时借助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生动有趣,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课文中所讲的知识。如《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涉及地质学的“板块构造”、“撞击说”,远离学生生活,学生难以理解和认识,我就借助电教手段播放模拟板块和宇宙中星球撞击画面,使课文中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有在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他们能充分的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更透彻,这比枯燥的说教效果好得多。
1、运用多媒体指导作文教学
传统作文教学已经落后,徒然增加了教师的负担。教师虽然精批细改,学生却不愿品味体会,只注意分数。如果运用多媒体,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次作文后,教师可选取好、中、差三篇作文制成课件,让全体学生共同讨论评改,了解哪些地方可以借鉴,哪些地方值得商榷,常见的毛病又哪些,如何修改,然后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减少教师课下批改的负担,而且能让学生从评改中找出差距,提高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当然,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多方面的,只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任务、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到好处的运用,优势互补,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学生兴趣浓厚,“苦学”就成了“乐学”,教学效益提高,教学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