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横向分层教学研究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kikuk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改革如一缕春风吹向教育的大地。其中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深入人心。它强调全面发展人的综合素养。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尤其高年级是与新的教育阶段衔接在一起的。作为语文的核心内容,阅读的有效开展关系到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更能拓展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索能力。“横向分层”就是一种为实践所检验的可行的阅读教学方式。因此,本文从它的含义出发,对它的运用意义和实施策略进行创新性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 横向分层教学
  引言
  随着社会对“复合式”人才需求的增大,学校作为人才的储备阵地,在教育目标上被提出了新的期待和要求。教师不再仅限于传授给学生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对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来说,阅读教学是重中之重。然而,结合学生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情况来看,心智发展不够成熟【1】。性格各异的他们对于阅读表现出很明显的不同,包括阅读兴趣、速度、接受程度等。如果不重视个体的差异,采用灵活的分层教学方法就很难保证阅读的教学质量。如此,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自然无法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在探究有效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之前,有必要全面了解它对语文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横向分层教学和它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上的运用意义概述
  所谓“横向分层”侧重于“分层”。在语文课堂上指的是针对学生在阅读当中表现出来的阅读思维差异、能力差异、速度差异等,教师在分析这些不同的时候,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差别有步骤的教学方式。横向分层在阅读中具体实施的方式是,把相似或者相通的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或者把阅读教学过程中没办法让学生一次性接受的目标进行分解,从小目标着手,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学习积极性。而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或者引导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不超越自身理解范围的基础上进行思维的发散和素质的培养。分层教学主要遵循以下三个大的原则:
  第一,教育公平原则。即教师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不歧视学生的能力缺陷,让学生在轻松减压的状态下接受教育,最终实现共同进步。第二,因材施教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扬长避短,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第三,灵活性的原则。这点是前两个原则的综合体现。学生自身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发展的变化,灵活调整评价标准和检测标准,并且根据成绩的上升或下滑的情况灵活改变教学模式等。
  横向分层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应用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丰富了教师的阅读教学手段,让语文课堂更精彩。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往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因为阅读量和阅读技巧积累程度上的“落后”而给学生带来自信心上的挫败问题;由于语文阅读成绩不理想而让学生失去语文学习的动力等这些问题。
  二、横向分层教学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上的运用策略探究
  (一)课前分层准备
  可以从学生的分层和教学目标的设定两个方面进行分层准备。针对学生,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学生阅读的情况来进行分层。这些考察指标主要包括阅读的速度、阅读的兴趣点、阅读的理解思维、阅读所得的成绩这几个方面。对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之前可以根据这几项列出详细的表格,对应着这几个要素的表现给学生做一个对比【2】。然后划分等级进行教学。分层等级的多少可以根据班级人数来定。当然划分得越细致越好。其次是针对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可以把所讲的阅读按照知识点的构成划分为不同难易程度的学习目标,进而设置不同的问题。例如按照小学文章来看,一般第一层是梳理大意,把握全文。因此可设置的问题是“最让你印象深刻或者你觉得很感兴趣的是哪些语段,说说理由”;第二层是品析好处,体会情感。可以这样提问:“找出文章写得出彩的地方,看它是如何将人物个性表现出来的,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或者“这段心理描写的作用是什么,具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等。第三层是探索意义,升华境界。可以要求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分享出来,或者对文章进行改写、续写,并且表演出来,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二)课中分层实践
  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也清楚地给学生进行了阅读“症状”上的判断和分析。接下来阅读教学就是“对症下药”的过程【3】。要想顺利有效地开展课堂分层教学,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一方面,上课之前向班上的学生介绍分层教学的目标,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在照顾到他们自尊心的同时,鼓励学生认清自己在阅讀上存在的不足,对应着自己所处的分层位置大胆回答问题,并且齐心协力完成分层目标;另一方面,教师要秉着耐心和公正的原则,对不懂的地方及时予以纠正和指导,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分层阅读上实现自己的目标,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三)课外分层拓展
  课外阅读是夯实课内阅读基础的必要环节,更是培养语文素养的有效方式。因此,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分层。第一,以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对学生有教化功能的儿童文学为主,知识拓展类的为辅;第二,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和阅读兴趣进行合理推荐。例如对于能力比较高的学生可以推荐四大名著或者国外经典读物,如学生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去阅读《爱的教育》,进一步在内心种下爱的种子;对于能力比较低的学生可以推荐《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等引发学生阅读兴趣。第三,把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展览出来,为课内分层阅读营造良好的氛围。
  结束语:总之,在语文课堂上运用横向分层阅读教学方式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它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一种革新。语文教师要在实践中丰富它的运用策略,让分层教学在语文课堂上焕发出生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宝燕.探究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横向分层教学[J].好家长,2014(48):71-71.
  [2]曾彩芹.浅谈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横向分层教学策略[J].语文天地:小教版, 2015(3):50-50.
  [3]曹文娟.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横向分层的教学策略[J].开心素质教育,2015(1):69-69.
其他文献
【正】《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短篇小说,故事讲述的是两个觉醒的知识分子涓生和子君之间的爱情故事,或者说是他们从相识、相知、相爱到最后爱情破裂,甚至
【摘要】想要取得优异的学科成绩,要求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引起高度重视,预习、课堂教学、复习都要做到位,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进而取得优异的成绩。在考试中学生对试题经常会出现“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复习环节出了问题。本文就如何上好高中物理复习课展开论述,希望对学生的物理学科学习有一定的帮助。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以点带面的高中物
【摘要】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科目,贯穿于小学教育教学的始终。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阅读技能是是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容忽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更高一层次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课堂教学作为人类社会的其中一项实践活动,应以质量和效率作为自身存在的根据和价值,这就涉及到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主题。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语文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有效的课堂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目标整合的策略。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
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要通过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论研究,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方式,
【正】1992年,参加南平地区“优秀青年教师”教学比武,获南平地区“教坛新秀”称号。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有的孩子喜欢表现,有的孩子内敛,有的孩子喜欢有语言打动别人,有的孩子喜欢用行动证明自己……不同的孩子生活背景、家庭环境不同,这种特定的生活和社会文化氛围,导致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个性。然而,当孩子进入课堂后,这些个性,却无情地被老师们忽视,不管基础如何,制定相同的标准,让数学考试成绩成为将学生分类排队的工具,淘汰学生的“筛子”;不管差距多大,采用同一步调,结果好生“吃不饱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既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又是国际数学课程改革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第25~26页,例2、及练习四的第3~4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  2、使学生会应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4、使学生在经历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锥的体积”
【摘要】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的课文就是学生写作的最佳范文,教师要加强课外教学,善于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法,积极开展写作训练,长期坚持,学生就会在感悟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写作。  【关键词】课文教学 写作训练  学习课文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学习作者的高超的写作技法,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中所选的文本都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