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时期是人们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音乐对幼儿部分个性的培养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研究音乐对幼儿教育个性形成中发挥的一系列作用,进而得出如何用音乐对幼儿进行培养和教育,才能使幼儿健康向上、全面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音乐;学前教育;作用;培养方法
人类的教育进程通常会在幼儿期结束以后才逐渐开展起来的,幼儿教育的专业领域发展十分缓慢。正因为如此,很多人都忽略了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甚至经常对幼儿教育产生错误的理解,因此会常常把当前教育理念植入到对幼儿教育中,这类人往往会觉得学习成绩是幼儿教育的首位,忽略了对幼儿全面健康的培养。
一、音乐教育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一)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想象能力
音乐是声音塑造艺术形象,通过听觉在头脑中唤起联想、想象中的形象。听觉形象不像视觉形象那么具体可见。因此在音乐欣赏中,首先要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和情绪的发展变化,联系有关音乐的生活体验,唤起联想、想象中的形象,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的艺术美,进而领悟情感内涵。
(二)发展幼儿的记忆力、注意力
幼儿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在上课时往往注意力不够集中,很难记住老师教的内容。音乐有着较强的感染力,音乐教育可以引起幼儿的注意力。一些曲调活泼、节奏鲜明、情绪欢快的音乐,幼儿尤其喜欢。鲜明的情绪色彩容易感染幼儿,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教师如果趁机要求学生把这些歌词记住、自己唱,这样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
(三)发展幼儿身体运动的机能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有强烈节奏特点的旋律则常常会引起孩子们的动作反应。他们会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打拍子、晃动身体或者做动作。教师如果利用孩子们课间休息及离园前的这段时间,播放一些欢快、优美的民族民间的乐曲,并讲解一下音乐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再配上具有典型或者民族特点的动作,锻炼活动一下身体,这样可以增强幼儿体力,促进幼儿骨骼、肌肉、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生理机能发育,加快新陈代谢,增强他们的体质,使幼儿抵抗力增加。
(四)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
无论哪一种艺术,都是以感情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都具有引起人情感共鸣的力量,给人以美动人、以情动人,寓教于美的形象和美的享受。音乐教育正是以音乐艺术的独特形式来实现美德目的的。因为音乐艺术是最心灵化的艺术,是内容和形式最为浑融的艺术。教师如果在教学时有意识地点拨学生区别哪些音乐歌曲比较美,使人奋发向上,哪些音乐比较低迷,让人情绪低落,从而达到培养幼儿审美的能力的目的。
二、如何运用音乐对幼儿进行培养和教育
(一)改革音乐教学,加强幼儿品德教育
幼儿时期是人的个性品质形成的关键期,所以,品德教育十分重要。某位大教育家指出:“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之前是人格陶冶自身情操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培养能够打下良好的基础的幼儿,以后便能顺着好的方向延续培养,久而久之变会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幼儿由于在入园前所处的教育环境和施教者素质的差异,他们所受的教育在总体水平上是不高的,加上独生子女和隔代教育的数量较多。所以,会出现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方面有些不良倾向的幼儿。由此可见,幼儿的品德教育任务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音乐对于儿童而言,是一套有联系、相互依赖和个体化的活动,也是其个体发展的一种表现。音乐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儿童的认识、情感和个性发展的状况及个体差异。认真学习和领会上述教育思想、改革音乐教学、加强幼儿品德教育,便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
(二)尊重儿童在音乐学习中的兴趣和需要,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一位大教育家曾经说过:“唤起兴味。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龄前儿童更是如此,他们还不具备为适应教师的教来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意识和动力,他们学习主要不是服从目标,而是服从兴趣和自身的需要。儿童之所以喜欢音乐活动,是因为动作模仿、敲打物体、探究声音等行为,正是儿童最基本的音乐本能和冲动,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对音乐的自然倾向,这种自然倾向是任何后天非自然的强化和训练所无法取代的。
(三)充分了解孩子的音乐需求,引导孩子的音乐发展方向
我们都知道,学前班都是采取小班的模式,这样便于管理以及引导,这就为这一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孩子的音乐素养的培养是必须重视起来的学前教育课程。所以在开展音乐活动的时候,要善于选取孩子乐于接受的音乐形式。让孩子在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既可以掌握知识又能够培养情操。学前音乐教育的内容以及形式需要多样化。
(四)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要注意做到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是不同的,所以在开展音乐教育活动时要考虑到孩子自身的素质、经验以及认知能力,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以及需要提供相应的音乐内容。符合孩子需要的音乐才是最好的音乐。
三、总结
在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在获得音乐知识的同时获得一定的音乐素养,音乐素养的培养对于孩子今后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音乐素养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质,培养孩子创新思维起着很大作用。在今后学前教育工作中,我们应重视音乐教育对于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要拓展音乐教育思维在学前教育中的比重。
参考文献
[1]吳晓莉.浅谈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应用及发展[J].华章,2011,11.
[2]胡芬.发挥音乐元素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J].教学理论,2013,3.
[3]王育红.对学前教育专业和音乐教育专业中交叉学科的探究[J].美育园地,2010,8.
关键词:音乐;学前教育;作用;培养方法
人类的教育进程通常会在幼儿期结束以后才逐渐开展起来的,幼儿教育的专业领域发展十分缓慢。正因为如此,很多人都忽略了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甚至经常对幼儿教育产生错误的理解,因此会常常把当前教育理念植入到对幼儿教育中,这类人往往会觉得学习成绩是幼儿教育的首位,忽略了对幼儿全面健康的培养。
一、音乐教育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一)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想象能力
音乐是声音塑造艺术形象,通过听觉在头脑中唤起联想、想象中的形象。听觉形象不像视觉形象那么具体可见。因此在音乐欣赏中,首先要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和情绪的发展变化,联系有关音乐的生活体验,唤起联想、想象中的形象,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的艺术美,进而领悟情感内涵。
(二)发展幼儿的记忆力、注意力
幼儿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在上课时往往注意力不够集中,很难记住老师教的内容。音乐有着较强的感染力,音乐教育可以引起幼儿的注意力。一些曲调活泼、节奏鲜明、情绪欢快的音乐,幼儿尤其喜欢。鲜明的情绪色彩容易感染幼儿,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教师如果趁机要求学生把这些歌词记住、自己唱,这样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
(三)发展幼儿身体运动的机能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有强烈节奏特点的旋律则常常会引起孩子们的动作反应。他们会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打拍子、晃动身体或者做动作。教师如果利用孩子们课间休息及离园前的这段时间,播放一些欢快、优美的民族民间的乐曲,并讲解一下音乐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再配上具有典型或者民族特点的动作,锻炼活动一下身体,这样可以增强幼儿体力,促进幼儿骨骼、肌肉、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生理机能发育,加快新陈代谢,增强他们的体质,使幼儿抵抗力增加。
(四)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
无论哪一种艺术,都是以感情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都具有引起人情感共鸣的力量,给人以美动人、以情动人,寓教于美的形象和美的享受。音乐教育正是以音乐艺术的独特形式来实现美德目的的。因为音乐艺术是最心灵化的艺术,是内容和形式最为浑融的艺术。教师如果在教学时有意识地点拨学生区别哪些音乐歌曲比较美,使人奋发向上,哪些音乐比较低迷,让人情绪低落,从而达到培养幼儿审美的能力的目的。
二、如何运用音乐对幼儿进行培养和教育
(一)改革音乐教学,加强幼儿品德教育
幼儿时期是人的个性品质形成的关键期,所以,品德教育十分重要。某位大教育家指出:“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之前是人格陶冶自身情操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培养能够打下良好的基础的幼儿,以后便能顺着好的方向延续培养,久而久之变会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幼儿由于在入园前所处的教育环境和施教者素质的差异,他们所受的教育在总体水平上是不高的,加上独生子女和隔代教育的数量较多。所以,会出现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方面有些不良倾向的幼儿。由此可见,幼儿的品德教育任务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音乐对于儿童而言,是一套有联系、相互依赖和个体化的活动,也是其个体发展的一种表现。音乐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儿童的认识、情感和个性发展的状况及个体差异。认真学习和领会上述教育思想、改革音乐教学、加强幼儿品德教育,便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
(二)尊重儿童在音乐学习中的兴趣和需要,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一位大教育家曾经说过:“唤起兴味。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龄前儿童更是如此,他们还不具备为适应教师的教来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意识和动力,他们学习主要不是服从目标,而是服从兴趣和自身的需要。儿童之所以喜欢音乐活动,是因为动作模仿、敲打物体、探究声音等行为,正是儿童最基本的音乐本能和冲动,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对音乐的自然倾向,这种自然倾向是任何后天非自然的强化和训练所无法取代的。
(三)充分了解孩子的音乐需求,引导孩子的音乐发展方向
我们都知道,学前班都是采取小班的模式,这样便于管理以及引导,这就为这一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孩子的音乐素养的培养是必须重视起来的学前教育课程。所以在开展音乐活动的时候,要善于选取孩子乐于接受的音乐形式。让孩子在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既可以掌握知识又能够培养情操。学前音乐教育的内容以及形式需要多样化。
(四)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要注意做到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是不同的,所以在开展音乐教育活动时要考虑到孩子自身的素质、经验以及认知能力,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以及需要提供相应的音乐内容。符合孩子需要的音乐才是最好的音乐。
三、总结
在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在获得音乐知识的同时获得一定的音乐素养,音乐素养的培养对于孩子今后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音乐素养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质,培养孩子创新思维起着很大作用。在今后学前教育工作中,我们应重视音乐教育对于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要拓展音乐教育思维在学前教育中的比重。
参考文献
[1]吳晓莉.浅谈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应用及发展[J].华章,2011,11.
[2]胡芬.发挥音乐元素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J].教学理论,2013,3.
[3]王育红.对学前教育专业和音乐教育专业中交叉学科的探究[J].美育园地,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