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将阅读与鉴赏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因此对诗歌的创新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在诗歌教学中,我尝试运用了美读法、专题法和活动法等一些教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诗歌鉴赏 美读法 专题法 活动法
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诗歌是培养学生文学趣味和文学素养的最佳媒介之一。 诗歌以其凝炼性、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决定了它自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以下是我在诗歌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美读法——以读带讲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形象地说明了诵读的重要性。学诗歌尤其要重视读,美读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用美读法来品味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音乐美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特质,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把握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这就是诗歌的音乐美。最早的诗歌不就是在老百姓在劳动中喊出来的吗?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或浅吟,或低唱,动情处放声高歌又有何不可呢?在琅琅读书声中,来体味“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落寞之情,“天地一沙鸥”的凄凉之意,“悠然见南山”的散淡之心;在琅琅读书声中, 来揣摩苏轼、李白的豪放,杜甫、辛弃疾的雄浑,柳咏、李清照的婉约。美读不同于朗诵, 美读时教师要适当指导点拨,学生要倾注自己的感情,这样就很容易探求诗人内心情感变化的脉络和作品的内涵。
二、专题法——以点带面
学习诗歌要抓住诗词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段,比如意象、象征、意境等。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应该系统地了解诗词方面的知识,掌握了这些知识,就可以自学,教师不能一首接一首地教完就算完成任务,应该教会学生行之有效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地开一些专题讲座,来集中讲授这些知识,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比如“意象”。首先给学生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学生读完后思考:全诗给你什么感觉?有的语感好的同学马上就能回答:全诗笼罩着一种衰败、凄凉、孤寂的氛围。这就是意象在起作用,“藤”“树”“鸦”在现实中分属植物和动物,本身并没有感情色彩,但是它们被作者“加工”(加了“枯”“老”“昏”)和“剪辑”(组合在一起)后,就不是自然界的客观事物了,而是带有强烈主观感情的意象,因此所谓意象就是内在的思想情感内涵和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它有着浓烈的主观意向和情绪色彩。比如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的“病树”和“沉舟”也不是现实事物的真实写照,而是诗人惆怅而达观的思想表现。有时我们能看到用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达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体现。“鸟”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恋情、婚嫁有关,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孔雀东南飞”;“雨”的意象往往和离情别绪,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帘外雨孱孱”;“月”这个意象往往和思乡怀远有关,“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化秋月何时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了解这些原型意象的意义,对认识和把握作品的内涵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诗人们用意象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再比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不再重复由于“柳、留”音近而折杨柳枝送别的习俗,独出心裁创设了一个崭新的柳的意象, 诗人笔下康桥河畔夕阳中的柳树,柳枝,映在波光里的金色的倒影无比艳丽,叫人联想到了金装的仪态万千的新娘。表明诗人对这里一草一树的依恋,竟像蜜月中的爱侣那样难舍难分。可见,“金柳”这一意象是富有创新性的,具有诗人的独特的个性特征。
三、活动法——以练带学
且不说楚辞乐府的辉煌灿烂,也不说唐诗宋词的登峰造极,单说多灾多难的近现代中国,也涌现出无数极富创新精神、取得卓越成就的诗人,甚至在那专制黑暗的动乱年代,对生活抱有信心和希望的人们也在手抄,在传诵。黎明曙光来临的时候,诗人们高歌“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那一切丢失了的,我都在认真思考”;(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穿上它吧”(海子《亚洲铜》)。让我们以校园为阵地,让我们的学生感受诗歌美的真正享受。
在教学中通过一学期一次的诗歌朗诵比赛,朗诵篇目古今中外不限,朗诵形式灵活多样,可配乐,可配舞蹈,可几人同时朗诵等等。学生选定好内容后,绞尽脑汁想与众不同,有的买恰当的音像资料,有的不辞辛苦去借道具。整个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出来的是高涨的热情和创新精神,让老师们大跌眼镜。这不正是素质教育下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生动体现吗?
新课标语文教学主张在教师指导下以自学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素质全面迅速地得到提高,这应是语文素质教育的努力方向,整个高中阶段进行文学鉴赏要贯穿这个基本思想。
参考文献:
[1]李莉.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8.
【关键词】诗歌鉴赏 美读法 专题法 活动法
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诗歌是培养学生文学趣味和文学素养的最佳媒介之一。 诗歌以其凝炼性、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决定了它自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以下是我在诗歌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美读法——以读带讲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形象地说明了诵读的重要性。学诗歌尤其要重视读,美读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用美读法来品味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音乐美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特质,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把握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这就是诗歌的音乐美。最早的诗歌不就是在老百姓在劳动中喊出来的吗?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或浅吟,或低唱,动情处放声高歌又有何不可呢?在琅琅读书声中,来体味“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落寞之情,“天地一沙鸥”的凄凉之意,“悠然见南山”的散淡之心;在琅琅读书声中, 来揣摩苏轼、李白的豪放,杜甫、辛弃疾的雄浑,柳咏、李清照的婉约。美读不同于朗诵, 美读时教师要适当指导点拨,学生要倾注自己的感情,这样就很容易探求诗人内心情感变化的脉络和作品的内涵。
二、专题法——以点带面
学习诗歌要抓住诗词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段,比如意象、象征、意境等。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应该系统地了解诗词方面的知识,掌握了这些知识,就可以自学,教师不能一首接一首地教完就算完成任务,应该教会学生行之有效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地开一些专题讲座,来集中讲授这些知识,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比如“意象”。首先给学生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学生读完后思考:全诗给你什么感觉?有的语感好的同学马上就能回答:全诗笼罩着一种衰败、凄凉、孤寂的氛围。这就是意象在起作用,“藤”“树”“鸦”在现实中分属植物和动物,本身并没有感情色彩,但是它们被作者“加工”(加了“枯”“老”“昏”)和“剪辑”(组合在一起)后,就不是自然界的客观事物了,而是带有强烈主观感情的意象,因此所谓意象就是内在的思想情感内涵和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它有着浓烈的主观意向和情绪色彩。比如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的“病树”和“沉舟”也不是现实事物的真实写照,而是诗人惆怅而达观的思想表现。有时我们能看到用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达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体现。“鸟”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恋情、婚嫁有关,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孔雀东南飞”;“雨”的意象往往和离情别绪,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帘外雨孱孱”;“月”这个意象往往和思乡怀远有关,“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化秋月何时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了解这些原型意象的意义,对认识和把握作品的内涵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诗人们用意象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再比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不再重复由于“柳、留”音近而折杨柳枝送别的习俗,独出心裁创设了一个崭新的柳的意象, 诗人笔下康桥河畔夕阳中的柳树,柳枝,映在波光里的金色的倒影无比艳丽,叫人联想到了金装的仪态万千的新娘。表明诗人对这里一草一树的依恋,竟像蜜月中的爱侣那样难舍难分。可见,“金柳”这一意象是富有创新性的,具有诗人的独特的个性特征。
三、活动法——以练带学
且不说楚辞乐府的辉煌灿烂,也不说唐诗宋词的登峰造极,单说多灾多难的近现代中国,也涌现出无数极富创新精神、取得卓越成就的诗人,甚至在那专制黑暗的动乱年代,对生活抱有信心和希望的人们也在手抄,在传诵。黎明曙光来临的时候,诗人们高歌“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那一切丢失了的,我都在认真思考”;(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穿上它吧”(海子《亚洲铜》)。让我们以校园为阵地,让我们的学生感受诗歌美的真正享受。
在教学中通过一学期一次的诗歌朗诵比赛,朗诵篇目古今中外不限,朗诵形式灵活多样,可配乐,可配舞蹈,可几人同时朗诵等等。学生选定好内容后,绞尽脑汁想与众不同,有的买恰当的音像资料,有的不辞辛苦去借道具。整个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出来的是高涨的热情和创新精神,让老师们大跌眼镜。这不正是素质教育下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生动体现吗?
新课标语文教学主张在教师指导下以自学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素质全面迅速地得到提高,这应是语文素质教育的努力方向,整个高中阶段进行文学鉴赏要贯穿这个基本思想。
参考文献:
[1]李莉.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