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与社会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倡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指出:要“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乡土课程资源,包括本乡本土的历史遗址、遗迹、文物和蕴涵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等物质资源,以及历史见证人和阅历丰富的长者等人力资源。乡土资源作为一种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课程资源,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与作用,它们以其形象具体生动,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丰富了历史与社会课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获得人文素养的提高。乡土资源是生活环境中可以感知的,人物事件都是土生土长的,家乡辉煌的过去,灿烂的文化,名人的事迹是引以为豪的最佳材料,可成为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思想感情的生动教材。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课程资源的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金乡古镇资源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古镇资源在课堂导入中的运用
课堂导入要密切结合课堂教学的主干内容,如果契合度强的引课素材会使整节课有很强的美感,反之则会给人有牵强附会之感,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对于逝去的历史,老师讲解地再生动,学生也无法形成深刻的印象。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一张学生熟悉的照片或者一段文字介绍都是很好的引课素材。例如,在七下历史与社会“我是社会小主人”的教学中,运用一封学生向镇政府反映环城路上堆放垃圾的来信导入新课,学生倍感亲切,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热烈,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比较活跃。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学生就积极主动的把集中精力投入到教学内容的各环节中,使教学起到良好的效果。又如,古镇的“戏台寺庙”这一乡土资源的引入,可使八上综合探究三“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的教学水道渠成,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整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上。
二、古镇资源在课堂演绎和拓展中的运用
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对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为了达到如下目标:通过乡土课程资源的挖掘、利用,来拓展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和责任感。
例如,八年级“保护身边的古老文明”,可以让学生“诠释民谣”,寻访民谣提到的历史遗迹。另外,古镇的古民居大都是典型的硬山顶穿斗式明清风格,有些保存比较完整。一些细部,如屋顶的脊饰吻兽,栋梁的雕刻、花窗格式也充分反映了清代的建筑艺术,这些是金乡人民宝贵的历史遗存。通过学生寻访民谣提到的历史遗迹和参观保存至今的明清时期的民居,就是进行保护古老文明的教育。
例如,2012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的教学中,就可以与古镇相结合。首先,影响城市选址的条件。信国公汤和设计的卫城有两大特点:一是军卫化;二是按刘基建南京紫禁城设计的“八卦乾坤布局。”与其说,金乡的布城格局是出乎阴阳风水的需要,还不如说是出于刘基的军事防卫之必要。其次,城市的现状,评价城市的功能分区,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分布。大仓桥地处仓桥街、俞巷街、城西街、城北街之十字路口,历来为闹市所在。其三,城市未来的发展,也可与古镇的重建结合起来。全国著名的农民城龙港至金乡的30米大道(龙金大道)峻工通车后,已大大改善了外地至金乡及去沿海渔村、度假村的交通状况,为吸引内地及海外投资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例如,2012年人教版七下历史与社会“水乡孕育的城镇”的教学中,介绍水乡人们的生活时,展示两组典型水乡城镇的图片,一组是周庄,一组是古镇,让学生观察水乡城镇的景观特色,然后让学生辨认哪一组是本地的?从中寻找不同之处。古镇原有“九顶桥”架城内九曲河之上,分别有定远桥、凤仪桥、张家桥、鲁公桥、木桥、大仓桥、火神桥、驿馆桥。由于城内河道现均已成为地下暗沟水道,故九桥仅有遗址而已。在这基础上,让学生思考水乡城镇化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学生就有话可说了。
2012年人教版七上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傍水而居”的教学中,也可结合古镇展开。金乡镇历来有鱼米之乡、“邹鲁之邦”的美誉。这里气候宜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金乡镇三面临海,有巴艚、炎亭、石坪、大渔、小岙诸多渔港和鲜活美味的海产品,“涂头跳鱼烧菜干”“清水蝤蛑爬菜篮”等顺口民言,均反映了海产品的丰盛。这些乡土资源可以稻作文化和耕海牧渔的教学进行整合。
总之,乡土资源的探索方面是比较容易开展的,在他们的生活里就有许多资源,同时家里的前辈们可以提供给他们丰富的历史资料。家谱、族谱可以作为乡土史课程资源研究和教学的资料,不同时代的老照片、实物、长辈的回忆等,都可以作为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
近年来,运用乡土资源开展历史与社会教学、提高学生素质,虽然已成为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乡土资源的教育潜能的挖掘和研究仍有较大的空间。教师为了运用乡土资源进行教学以提高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效率,教师不但要掌握全国通史的内容,同时也要熟悉当地的乡土历史,教师要深入当地进行实地调查了解乡土资源的情况,对搜集到的乡土史料进行分析筛选以致运用于教学中。教师在调查乡土资源的实践中也对所教学的本地区的民俗风情以及经济状况特别是当地的教育概况是一个深入了解的过程,这有利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根据该地区的基本情况采取比较适宜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化水的要求。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去探索如何运用乡土资源,使历史与社会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一、古镇资源在课堂导入中的运用
课堂导入要密切结合课堂教学的主干内容,如果契合度强的引课素材会使整节课有很强的美感,反之则会给人有牵强附会之感,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对于逝去的历史,老师讲解地再生动,学生也无法形成深刻的印象。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一张学生熟悉的照片或者一段文字介绍都是很好的引课素材。例如,在七下历史与社会“我是社会小主人”的教学中,运用一封学生向镇政府反映环城路上堆放垃圾的来信导入新课,学生倍感亲切,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热烈,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比较活跃。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学生就积极主动的把集中精力投入到教学内容的各环节中,使教学起到良好的效果。又如,古镇的“戏台寺庙”这一乡土资源的引入,可使八上综合探究三“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的教学水道渠成,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整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上。
二、古镇资源在课堂演绎和拓展中的运用
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对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为了达到如下目标:通过乡土课程资源的挖掘、利用,来拓展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和责任感。
例如,八年级“保护身边的古老文明”,可以让学生“诠释民谣”,寻访民谣提到的历史遗迹。另外,古镇的古民居大都是典型的硬山顶穿斗式明清风格,有些保存比较完整。一些细部,如屋顶的脊饰吻兽,栋梁的雕刻、花窗格式也充分反映了清代的建筑艺术,这些是金乡人民宝贵的历史遗存。通过学生寻访民谣提到的历史遗迹和参观保存至今的明清时期的民居,就是进行保护古老文明的教育。
例如,2012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的教学中,就可以与古镇相结合。首先,影响城市选址的条件。信国公汤和设计的卫城有两大特点:一是军卫化;二是按刘基建南京紫禁城设计的“八卦乾坤布局。”与其说,金乡的布城格局是出乎阴阳风水的需要,还不如说是出于刘基的军事防卫之必要。其次,城市的现状,评价城市的功能分区,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分布。大仓桥地处仓桥街、俞巷街、城西街、城北街之十字路口,历来为闹市所在。其三,城市未来的发展,也可与古镇的重建结合起来。全国著名的农民城龙港至金乡的30米大道(龙金大道)峻工通车后,已大大改善了外地至金乡及去沿海渔村、度假村的交通状况,为吸引内地及海外投资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例如,2012年人教版七下历史与社会“水乡孕育的城镇”的教学中,介绍水乡人们的生活时,展示两组典型水乡城镇的图片,一组是周庄,一组是古镇,让学生观察水乡城镇的景观特色,然后让学生辨认哪一组是本地的?从中寻找不同之处。古镇原有“九顶桥”架城内九曲河之上,分别有定远桥、凤仪桥、张家桥、鲁公桥、木桥、大仓桥、火神桥、驿馆桥。由于城内河道现均已成为地下暗沟水道,故九桥仅有遗址而已。在这基础上,让学生思考水乡城镇化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学生就有话可说了。
2012年人教版七上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傍水而居”的教学中,也可结合古镇展开。金乡镇历来有鱼米之乡、“邹鲁之邦”的美誉。这里气候宜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金乡镇三面临海,有巴艚、炎亭、石坪、大渔、小岙诸多渔港和鲜活美味的海产品,“涂头跳鱼烧菜干”“清水蝤蛑爬菜篮”等顺口民言,均反映了海产品的丰盛。这些乡土资源可以稻作文化和耕海牧渔的教学进行整合。
总之,乡土资源的探索方面是比较容易开展的,在他们的生活里就有许多资源,同时家里的前辈们可以提供给他们丰富的历史资料。家谱、族谱可以作为乡土史课程资源研究和教学的资料,不同时代的老照片、实物、长辈的回忆等,都可以作为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
近年来,运用乡土资源开展历史与社会教学、提高学生素质,虽然已成为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乡土资源的教育潜能的挖掘和研究仍有较大的空间。教师为了运用乡土资源进行教学以提高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效率,教师不但要掌握全国通史的内容,同时也要熟悉当地的乡土历史,教师要深入当地进行实地调查了解乡土资源的情况,对搜集到的乡土史料进行分析筛选以致运用于教学中。教师在调查乡土资源的实践中也对所教学的本地区的民俗风情以及经济状况特别是当地的教育概况是一个深入了解的过程,这有利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根据该地区的基本情况采取比较适宜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化水的要求。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去探索如何运用乡土资源,使历史与社会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