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人见智 各领风骚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lp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天下,峨嵋共比高”,这是人们对唐宋八大家中三苏的赞扬。的确,作为散文大家,他们确实是“嵋峨共比高”,苏洵以“纵横善辩,雄健犀利”见长,苏轼以“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出众,苏辙则以“汪洋淡泊,诗醇温粹”拔俗。下面仅就苏洵与苏辙的同题之作《六国论》作一下比较。
  贾谊在《过秦论》中所道“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扣关而攻秦,”对于六国来说,真可谓土地广袤,兵多将广,人才济济,那么,六国又何以灭亡呢?在这两篇《六国论》中作者做了精当分析,我们略作比较。
  就内容而言,两文都以探求六国灭亡的原因为切入点,展开议论。所不同的是苏洵紧紧抓住“赂”字,层层展开,得出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结论,同时深刻地指出了“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不赂者以赂者丧”的后果。最后文章点明写作主旨。“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而苏辙的《六国论》扣住了一个“势”字,从韩魏在秦取六国中的战略地位来说。“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岂知天下之势邪?”以上我们不难看出,苏洵认为韩魏楚以地事秦终招灭亡,甚而至于“堀门失火,殃及池鱼”,使不赂秦的齐燕赵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灭亡。其意在于强调“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的道理,从而警示宋朝统治者“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灭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一可悲性。而苏辙则从四国与韩魏关系入手,针对韩魏特殊的地理位置从六国之间的关系着眼,深刻地剖析了“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
  我们不难看出,秦远交近功的计策能够实现。正是抓住了诸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弊病,利用蚕食政策,最后使六国落得个“唇亡齿寒”的可悲下场,进而告诉人们,不要“贪疆场尺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因此,苏洵的《六国论》意在借古讽今,而苏辙则是在冷静地分析,是一篇成功的史论文章。至此我们稍加分析,不难体会到如把二苏的分析统而观之,那么对六国灭亡的原因剖析得就更加全面了。
  就结构而言,洵文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接着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作为赂秦者,以有限之地送无厌之秦,必然会遭到“赂秦而力亏”,力亏而灭亡的悲惨结局;作为不赂者,亦有不赂而胜之之势,然而齐,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燕赵虽也用兵,赵甚至二败而三胜,但终因用武不终走向灭亡。这样在充分铺垫的基础生,作者点明写作意图:“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辙则从读史感受起笔,用一“疑”字引出“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接着从秦与诸侯之争和诸侯与秦之争对比分析并用“秦未得韩魏之心而攻齐之刚、寿,范雎以为忧”证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既然如此,秦何以灭掉六国的呢?苏辙接着做了分析,秦之攻燕赵,越韩过魏,毫无忧虑,变危道为坦途,就六国而言,足以为借之而蔽其西,可以无患矣,却不知厚韩亲魏以摈秦,其结果必然是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这样从读书感受到地理位置再到危害后果一气呵成,层层深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事物,不同作家,同一作家在不同的时期都可能抒发不同的情感,这也使文艺百花园“百般红紫斗芳菲”。
  注:苏洵的《六国论》见高中语文课本90页
其他文献
犹大是耶稣的门徒,是他出卖了耶稣,导致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而他自己则被永远钉在了基督徒心中的历史耻辱柱上,备受基督徒的唾弃.达&#183;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描画了犹
期刊
摘 要: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文章就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从教学方法、多媒体的运用、学习习惯的形成以及作业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片新天地。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剖析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5(c)-0017-01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既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要进行人文思想教
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在此作些初步探讨,以求抛砖引玉,供同仁参考。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
今年现代文阅读<乡土情结>秉承了全卷人文性、综合性、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的倾向,试题朴实无华,注重高中语文教育的基础性,尤其是在检验用新观念处理新教材上体现出明显的导向
2041年那个象牙色的瓮,一路捧回来,还真有点重.他小心翼翼地把瓮放进书房的最高的柜子里,轻轻地合上柜子的小门.
期刊
北京景山学校创建干一九六。年春,当时同内和国际上都处于一片教学改革的浪潮之中。一九五七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之后,极大地震动了美囤,动摇了对现代派杜成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信赖,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教学改革,重点是加强三门基础课,即数学、自然科学和现代外语,叫做“新三艺”,这一浪潮迅速波及到日本等国。
无论属于什么样的民族或国家,也无论持有怎样的信仰或价值现,只要是人类大家庭中健康的一员——具有理性、爱心、正义感和同情心的人,都会对遇难的宇航员表示悲悼和敬意。  美国又出事了,时值中国的羊年春节。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2月1日9时,在完成了16天的太空之旅返回地球途中突然解体,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  对于哥伦比亚号的失事,上自各国政要,下至许多普通百姓,都寄予了极大的哀悼和同情。联
我国教育理论界在研究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发学说时,很少注意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之间的联系。因此,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正确和深入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开始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时,他关心和研究人的问题。他最先考察的是人的异化和人的片面发展现象。一八四三年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上发表文章,提出了自己关于异化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的思想。他指出:无产阶级是人类解放这一历史使命的承担者,无产阶级“它本身表现了人的完全丧失,并因而只有通过人的完全恢复才能恢复自己”。(《马克思思格斯全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可以用生活教育来概括。那么,生活教育的特征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