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注学生学习”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着力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从而“生成”自己的认知结构。智对语文教学的生成,及时巧妙地运用,优化课堂教学,能提高学习效率,让知识的“生成”更有深度、更有智慧,在“生成”中建构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体验学习的乐趣。当今的语文课,老师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同样的课题,同样的教学设计,同一位老师,面对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结果。其实正是因为这种种不同,才构成复杂多样的学情。
有此思考,源于一次校内教研活动,我执教苏教版六年级《船长》一课。当我问学生书中的人物船长是否伟大,你们是否喜欢他,很多同学表示他们非常喜欢船长,认为他是舍己救人的大英雄。有个思维活跃的女孩是这样回答的:我不喜欢船长,因为他不爱惜自己的生命。他是船长,他一定会游泳,没有必要和轮船一起沉没,连自己生命都不爱惜的人,能谈得上伟大吗?这样的回答是我始料未及的。我没有否定这位同学的回答,而是表扬她爱思考,即时给予鼓励。
语文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中,我们应该尽量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让课堂更多地呈现出一种开放与生成。教师应该及时“抓彩”,顺势引导,让每一堂语文课都能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把师生互动和积极探索引向纵深,使课堂再次产生新的思维碰撞,从而再有所发现,有所拓展,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
一、倡导自主质疑,引学生思绪飞扬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双边的信息交流活动。学生在课堂上会有很多问题,学生的质疑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资源。教师一旦抓住学生的自主质疑,顺势疏导,深化教学内容,以学定教,顺势而教,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时,一位学生在自学课文时提出:“老师,我觉得文章写得有点不切实际,也有点浮夸了。我读完课文,根本感受不到彭德怀是喜欢他的大黑骡子!喜欢还要杀掉吃肉!真是不可理解呀!”学生这突如其来的一问,课堂变得乱起来,我并没有生气,也没有及时作出评价,而是及时巧拨妙引,顺势引导。“彭德怀为什么要杀了大黑骡子?你再好好地读读课文,再和同学在小组内交流交流。”这位同学又积极地投身于朗读之中,大家展开了讨论:
生1:彭德怀偷偷塞一些干粮给大黑骡子,自己舍不得吃,留给大黑骡子吃,可以看出彭德怀是非常喜欢大黑骡子的。
生2:彭德怀命令部下是那么坚决,一心想杀死大黑骡子,这怎么能说是喜欢呢!爸爸妈妈喜欢我们,也没有说要杀了我们呀!我感觉不合情理。
生3:我们要想一想,彭德怀是为什么要杀大黑骡子的呢?因为他看到很多战士因饥饿倒下!他作为首长,心里非常难过、着急,他是非常爱他的战士的。
生4:你读一读他的话,再用心体会体会,你就会感受到他是喜欢大黑骡子的,他杀大黑骡子是没有办法呀!那叫忍痛割爱呀!
生5:对呀!杀了大黑骡子给战士们充饥,让更多的战士活下来,我读出了彭德怀对战士们那份浓浓的爱,也体味到他对大黑骡子的不舍和深深的爱。
生6:彭德怀并没有吃大黑骡子的肉汤,推开的一瞬间,我感受到了彭德怀内心的难过和不舍,可以看出彭德怀是非常难过的!他是把大黑骡子当成自己的亲人和战友了,他对大黑骡子有着深深的爱。
从学生提出意外的问题进行讨论,大家纷纷对文章的主旨有了自己的理解。课堂中,我们总会遇到学生的质疑,有些问题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产生的,有些是学生自己在解读课文。上面课例中教师巧用质疑,把它们转化成了学习资源,构筑出了一道靓丽的课堂风景。
二、珍视独特体验,促课堂动态生成
由于我们的学生还是一个个不成熟的读者,他们的知识、经验、认识与课文的文本意义还存在着天然的差距,因此学生在阅读中的感受、体验常常浅尝辄止,教师应以敏锐的触角及时加以捕捉与点燃。
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苏教版四年级课文《开天辟地》最后一段,让学生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时,一位学生突然冒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世间万物都是盘古的身体变化而来的,那么课文插图中盘古顶天立地时围在腰间的树叶是哪来的?他的板斧、凿子又是哪里来的?……”孩子们一下子冒出许多疑问来,他们有这些见解,主要是能把握住神话这一文学形式的特点,神话只是一种美好想象。于是,我以学生熟知的“嫦娥奔月”“大闹天宫”等神话故事展开了与学生的对话。
师:你们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
生:知道,嫦娥吃了仙药,飞到月球上去了。
师:那么,古时候真有此事吗?嫦娥真的住在月球上吗?
生:没有。
师:“大闹天宫”的故事听过吧?你们相信天上真的有那么多神仙吗?
生:不相信,因为我知道那些故事都是我们的前人编出来的!
师:对了,这些故事都是我们的前人编出来的。虽然这些故事都不是真实的,但是我们却都很喜欢听,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它们都是神话故事。
生:因为这些故事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让人感觉很神奇。
生:我知道了,盘古开天辟地需要工具,人们就想象他拿着斧子和凿子。
师:对呀!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领略到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现在让我们回到课文当中,找找文中还有哪些美妙的想象,好好地品味一番。
课堂调控的能力是衡量教师智慧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这里,我们不得不为这位老师“起死回生”的教学机智而喝彩!从引人入胜的问题开始,吸引住学生,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投入。
三、妙用灵动生成,让学生智慧彰显
课堂上学生会突然产生一些生成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与教学目标关系紧密。我觉得应大雪无痕地妙用,使之顺理成章地为教学服务,进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在灵动的生成中预设,在即兴的预设中生成,在智慧中寻求完美的教学。
我在教学《月光启蒙》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真切体会月光下母亲像一尊玉石雕像,感悟月光下母亲的美丽纯洁,我用投影展示了一组图片,让学生观看,然后再配乐指导朗读句子,让孩子们通过欣赏图片、品读文字来体味。 大部分学生沉浸在美丽的月色中,发出啧啧赞叹,而一位女同学却趴在课桌上哭起来。当我问她原因时,她却说:“这些画面一点都不美!”同学们都很不解,有的纳闷地问:“为什么呢?”“母亲很平常,穿着也很平常,哪有你们说的那么美呀!”只见她说着说着,泪流满面。我想她一定另有隐情,就让她接着说。她说道:“我妈妈去年抛下我和爸爸,跟着别人走了!所以我感觉天下的妈妈不全是像你们想象的那么完美!”我没有表态,而是让她坐下,再听听别的同学的意见。
生1:我觉得这些图片很美,妈妈更美。昨天晚上,我的妈妈还给我讲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呢!真好听!
生2:这些景色真是太美了!我的妈妈和作者的妈妈一样美!我们爱唱歌,她教了我很多的歌曲呢!
生3:每到夏天的晚上,我家的院子里也会很热闹,爸爸妈妈经常给我们唱黄梅戏,非常好听!看了这些图片,我一下子想到了我的妈妈!我爱妈妈!
这位女同学忍不住了,她大哭起来,说:“我妈妈没有出走之前,也是像你们的妈妈那样的,其实我也知道这些图片是很美的……”
读文章就要带着自己的情感,让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我巧妙地运用这个学生极富个性的体会,适时总结,升华文本教学中迸发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思维火花。这些火花稍纵即逝,抓住了,便会让你的教学锦上添花。这一生成点,让学生畅所欲言,使课堂呈现出动态生成的魅力,散发出绚丽的光彩。
四、促进拓展生成,让学生生命丰盈
阅读课堂的拓展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结合文本,让学生多读、多思、多练,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011版《新课程标准》的颁布,让教师越来越重视阅读课的拓展。拓展延伸时我们要立足于课内、课外相结合,体现有效学习的过程,还要适度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后拓展生成要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效度,很多有效的拓展内容可以很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更好地深入了解课文的一些背景。促成拓展延伸的生成点,能起到对课文学习的巩固作用。如在学习了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海伦·凯勒》一课时,我即时引导,让学生进行了合理的知识拓展,给学生补充介绍海伦·凯勒的学习经历,特别是她的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以及取得的辉煌成就。我还给学生看了名人卡片,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海伦·凯勒的奋斗人生,补充介绍她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学生探讨像海伦·凯勒一样的霍金、张海迪等人的感人事迹和光辉业绩;让他们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一谈,对他们进行适时的人格和品德教育。
课堂是师生生命经历的重要场所,教师要形成动态生成的正确态度,把握有利时机,运用有效策略,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师生互动,个性飞扬,灵动生成,绽放出生命的异样光彩!要想真正实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生成“学生学”,建立高效、智慧的生态课堂,需要我们教师智慧面对教学各个环节的生成,进行深入地研究和预设,处理好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的关系。这样课堂就会真正成为孩子们快乐的海洋!
有此思考,源于一次校内教研活动,我执教苏教版六年级《船长》一课。当我问学生书中的人物船长是否伟大,你们是否喜欢他,很多同学表示他们非常喜欢船长,认为他是舍己救人的大英雄。有个思维活跃的女孩是这样回答的:我不喜欢船长,因为他不爱惜自己的生命。他是船长,他一定会游泳,没有必要和轮船一起沉没,连自己生命都不爱惜的人,能谈得上伟大吗?这样的回答是我始料未及的。我没有否定这位同学的回答,而是表扬她爱思考,即时给予鼓励。
语文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中,我们应该尽量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让课堂更多地呈现出一种开放与生成。教师应该及时“抓彩”,顺势引导,让每一堂语文课都能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把师生互动和积极探索引向纵深,使课堂再次产生新的思维碰撞,从而再有所发现,有所拓展,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
一、倡导自主质疑,引学生思绪飞扬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双边的信息交流活动。学生在课堂上会有很多问题,学生的质疑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资源。教师一旦抓住学生的自主质疑,顺势疏导,深化教学内容,以学定教,顺势而教,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时,一位学生在自学课文时提出:“老师,我觉得文章写得有点不切实际,也有点浮夸了。我读完课文,根本感受不到彭德怀是喜欢他的大黑骡子!喜欢还要杀掉吃肉!真是不可理解呀!”学生这突如其来的一问,课堂变得乱起来,我并没有生气,也没有及时作出评价,而是及时巧拨妙引,顺势引导。“彭德怀为什么要杀了大黑骡子?你再好好地读读课文,再和同学在小组内交流交流。”这位同学又积极地投身于朗读之中,大家展开了讨论:
生1:彭德怀偷偷塞一些干粮给大黑骡子,自己舍不得吃,留给大黑骡子吃,可以看出彭德怀是非常喜欢大黑骡子的。
生2:彭德怀命令部下是那么坚决,一心想杀死大黑骡子,这怎么能说是喜欢呢!爸爸妈妈喜欢我们,也没有说要杀了我们呀!我感觉不合情理。
生3:我们要想一想,彭德怀是为什么要杀大黑骡子的呢?因为他看到很多战士因饥饿倒下!他作为首长,心里非常难过、着急,他是非常爱他的战士的。
生4:你读一读他的话,再用心体会体会,你就会感受到他是喜欢大黑骡子的,他杀大黑骡子是没有办法呀!那叫忍痛割爱呀!
生5:对呀!杀了大黑骡子给战士们充饥,让更多的战士活下来,我读出了彭德怀对战士们那份浓浓的爱,也体味到他对大黑骡子的不舍和深深的爱。
生6:彭德怀并没有吃大黑骡子的肉汤,推开的一瞬间,我感受到了彭德怀内心的难过和不舍,可以看出彭德怀是非常难过的!他是把大黑骡子当成自己的亲人和战友了,他对大黑骡子有着深深的爱。
从学生提出意外的问题进行讨论,大家纷纷对文章的主旨有了自己的理解。课堂中,我们总会遇到学生的质疑,有些问题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产生的,有些是学生自己在解读课文。上面课例中教师巧用质疑,把它们转化成了学习资源,构筑出了一道靓丽的课堂风景。
二、珍视独特体验,促课堂动态生成
由于我们的学生还是一个个不成熟的读者,他们的知识、经验、认识与课文的文本意义还存在着天然的差距,因此学生在阅读中的感受、体验常常浅尝辄止,教师应以敏锐的触角及时加以捕捉与点燃。
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苏教版四年级课文《开天辟地》最后一段,让学生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时,一位学生突然冒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世间万物都是盘古的身体变化而来的,那么课文插图中盘古顶天立地时围在腰间的树叶是哪来的?他的板斧、凿子又是哪里来的?……”孩子们一下子冒出许多疑问来,他们有这些见解,主要是能把握住神话这一文学形式的特点,神话只是一种美好想象。于是,我以学生熟知的“嫦娥奔月”“大闹天宫”等神话故事展开了与学生的对话。
师:你们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
生:知道,嫦娥吃了仙药,飞到月球上去了。
师:那么,古时候真有此事吗?嫦娥真的住在月球上吗?
生:没有。
师:“大闹天宫”的故事听过吧?你们相信天上真的有那么多神仙吗?
生:不相信,因为我知道那些故事都是我们的前人编出来的!
师:对了,这些故事都是我们的前人编出来的。虽然这些故事都不是真实的,但是我们却都很喜欢听,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它们都是神话故事。
生:因为这些故事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让人感觉很神奇。
生:我知道了,盘古开天辟地需要工具,人们就想象他拿着斧子和凿子。
师:对呀!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领略到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现在让我们回到课文当中,找找文中还有哪些美妙的想象,好好地品味一番。
课堂调控的能力是衡量教师智慧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这里,我们不得不为这位老师“起死回生”的教学机智而喝彩!从引人入胜的问题开始,吸引住学生,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投入。
三、妙用灵动生成,让学生智慧彰显
课堂上学生会突然产生一些生成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与教学目标关系紧密。我觉得应大雪无痕地妙用,使之顺理成章地为教学服务,进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在灵动的生成中预设,在即兴的预设中生成,在智慧中寻求完美的教学。
我在教学《月光启蒙》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真切体会月光下母亲像一尊玉石雕像,感悟月光下母亲的美丽纯洁,我用投影展示了一组图片,让学生观看,然后再配乐指导朗读句子,让孩子们通过欣赏图片、品读文字来体味。 大部分学生沉浸在美丽的月色中,发出啧啧赞叹,而一位女同学却趴在课桌上哭起来。当我问她原因时,她却说:“这些画面一点都不美!”同学们都很不解,有的纳闷地问:“为什么呢?”“母亲很平常,穿着也很平常,哪有你们说的那么美呀!”只见她说着说着,泪流满面。我想她一定另有隐情,就让她接着说。她说道:“我妈妈去年抛下我和爸爸,跟着别人走了!所以我感觉天下的妈妈不全是像你们想象的那么完美!”我没有表态,而是让她坐下,再听听别的同学的意见。
生1:我觉得这些图片很美,妈妈更美。昨天晚上,我的妈妈还给我讲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呢!真好听!
生2:这些景色真是太美了!我的妈妈和作者的妈妈一样美!我们爱唱歌,她教了我很多的歌曲呢!
生3:每到夏天的晚上,我家的院子里也会很热闹,爸爸妈妈经常给我们唱黄梅戏,非常好听!看了这些图片,我一下子想到了我的妈妈!我爱妈妈!
这位女同学忍不住了,她大哭起来,说:“我妈妈没有出走之前,也是像你们的妈妈那样的,其实我也知道这些图片是很美的……”
读文章就要带着自己的情感,让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我巧妙地运用这个学生极富个性的体会,适时总结,升华文本教学中迸发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思维火花。这些火花稍纵即逝,抓住了,便会让你的教学锦上添花。这一生成点,让学生畅所欲言,使课堂呈现出动态生成的魅力,散发出绚丽的光彩。
四、促进拓展生成,让学生生命丰盈
阅读课堂的拓展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结合文本,让学生多读、多思、多练,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011版《新课程标准》的颁布,让教师越来越重视阅读课的拓展。拓展延伸时我们要立足于课内、课外相结合,体现有效学习的过程,还要适度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后拓展生成要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效度,很多有效的拓展内容可以很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更好地深入了解课文的一些背景。促成拓展延伸的生成点,能起到对课文学习的巩固作用。如在学习了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海伦·凯勒》一课时,我即时引导,让学生进行了合理的知识拓展,给学生补充介绍海伦·凯勒的学习经历,特别是她的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以及取得的辉煌成就。我还给学生看了名人卡片,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海伦·凯勒的奋斗人生,补充介绍她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学生探讨像海伦·凯勒一样的霍金、张海迪等人的感人事迹和光辉业绩;让他们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一谈,对他们进行适时的人格和品德教育。
课堂是师生生命经历的重要场所,教师要形成动态生成的正确态度,把握有利时机,运用有效策略,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师生互动,个性飞扬,灵动生成,绽放出生命的异样光彩!要想真正实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生成“学生学”,建立高效、智慧的生态课堂,需要我们教师智慧面对教学各个环节的生成,进行深入地研究和预设,处理好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的关系。这样课堂就会真正成为孩子们快乐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