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包含了数学阅读能力。这也意味着,现代教育体系下数学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阅读仅与语文和英语学习有关的思想,注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基于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探究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现数学阅读,引导学生形成数学阅读意识和习惯,并对以往数学教学进行反思。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阅读;核心素养
一、 引言
依据新课程标准,数学阅读能力也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然而,由于数学语言的特殊性,一般的阅读方法无法引导学生正确、有效地进行数学阅读。所以,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时,应基于数学阅读的特性,设计对应的数学语言训练和尝试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引领学生进行高品质的数学阅读,引导学生个体高效地学习数学。从以往的数学教学研究实践发现,数学阅读能力与学生自学、运算以及证明推理等能力发展密切相关,数学阅读既是当前数学教学的缺口,也是数学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教师应从数学与阅读的联系入手,将培养阅读能力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开展多样化的数学阅读训练,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与自学能力的发展。
二、 问题的提出
人类社会生活中,阅读所占据的地位是非常突出的。作为汲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阅读备受人们的重视。无论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还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都强调数学课程要提倡合作交流、实践探究、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素质教育也提倡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实践为主,注重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数学探究能力、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故而,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愈加注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发展,无论是中高考,还是小升初,试卷中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数学阅读理解题目。
虽然,新课改和素质教育都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数学教学实践中阅读现状却是一筹莫展。基于杨红萍(2014)在《数学阅读教学叙事研究》一文中所阐述的观点来看,一线教师对数学阅读缺乏全面的认识,不是没有听说数学还需要阅读,就是认为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数学学习比较困难,要么就是认为阅读教学只能小范围内采用,抑或是阅读教学目的出发点很好,但可操作性还有待进一步论证。管晓蓉(2016)在《数学阅读:小学数学教学的待补缺口》一文中指出,数学阅读对于学生而言难度较大,要求教师在创设情境和语言转化方面多下功夫,低质量的阅读教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质量和学习质量。
目前,多数教师都是将“让学生自己看书”与“数学阅读教学”画等号,但这种方式并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数学阅读是一种教学方法,如果无法在实践中运用数学阅读,也就无法培养和提升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如何进行数学阅读教学?有哪些数学阅读教学策略和技巧?数学阅读教学前景如何?怎样在阅读中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这些问题,都是当前数学阅读教学必须要解答的问题。
三、 数学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反思
(一)对数学阅读不够重视
多数学生和教师一样,并不覺得阅读和数学之间有联系,对数学阅读缺乏重视。一方面,学生本身对数学阅读功能和作用缺乏认识,并不了解数学阅读的目的和价值,没有目的就没有明确目标,也就使学生数学阅读习惯不是很好,忽视了数学阅读。另一方面,教师对数学阅读的认识局限性较强,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课堂教学中基本上很少会出现让学生自己看书的情况,多是学生听、教师讲,学生并不喜欢阅读数学课本,也就使学生从小都没有进行数学课本或课外阅读的意识。因此,无论是从教师教学模式,还是从学生学习习惯来看,数学阅读教学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意识不到数学阅读的功能与价值,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数学阅读,也就使师生对数学阅读缺乏全面的认识,轻视或忽视了数学阅读教学。
(二)数学阅读主体错位
当前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过于追求“短时高效”,讲课时恨不得把知识掰碎来讲,将过程细化,却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消化和吸收知识,使研读数学教材成为教师的任务,学生则从阅读主体转变为听讲主体,没有自主阅读的意识,仅仅是倾听和接收。教师的越俎代庖,使学生缺乏机会参与数学阅读,更难以在阅读中形成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此外,部分教师过于看重教学任务或忧心教学内容不完善,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讲课上,对阅读方法和阅读技能的指导非常仓促,没有结合教材内容和特点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指导,以至于不少学生在做题中犯了“阅读恐惧症”,稍微长一点的题目,学生看起来都觉得费劲。
(三)材料匮乏、缺乏监督
数学阅读的先天短板,在于缺乏课外读物。生活中会看到很多语文、英语课外读物,但关于数学的课外读本很少,以至于在教师和学生的印象中,数学阅读的读本只有课本,数学阅读比较刻板,不像语文那样有丰富的阅读资料。然而,实际上数学阅读也有着非常丰富的优质课外读物,只是教师缺乏提供阅读材料的意识,不利于学生结合读本理解知识,也就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再者,教师很少会在学生预习中布置阅读作业,更很少会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以至于多数学生无法回顾自己的阅读预习收获,学生觉得自己懂了,但实际上教师讲的时候又听不懂。
四、 数学教学中数学阅读实施的有效途径
(一)针对性开展阅读指导,挖掘隐藏内容
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言:“数学教学,本质上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是其他语言无法替代的,数学阅读教学应根据数学语言的特点,与之对应地开展相关的阅读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在阅读中了解数学概念、数学定理以及数学定义的含义。因为数学语言具有符号化与准确性等特点,数学语言的顺序也具有相应的规定,这对数学阅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多数学生而言,数学阅读能力培养都离不开教师指导和自主探索,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是要指导学生从简单的文字中提取所需的信息,并结合图形、表格等表达所能提出的信息,将隐含的知识挖掘出来。例如,在“全等三角形”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全等三角形的特性,针对“两边及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个判断定理,指导学生关注这句话中的关键词语——“两边”“夹角”“相等”,然后举例相应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结合形象的图形,快速准确地把握阅读重点,挖掘出三角形全等的隐含内容。 (二)提供适合的阅读材料,增强数学语感
数学阅读和语文、英语阅读还是有一定共通之处的。数学教师可以仿照语文、英语教师的阅读教学方式,在学生自主阅读期间,提供一些课外辅助的阅读材料,用于延伸阅读的广度与深度,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阅读内容。不同版本的教材所提供的阅读材料有所差异,例如,人教版数学教材中,就有“读一读”“数学活动”等10余个阅读材料,而青岛版数学教材中则有“小資料”“知趣园”“广角镜”等22个阅读材料。若是教师针对这些阅读材料,导入相关的课外阅读素材,就能帮助学生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起源与应用,进而增强学生数学阅读的语感。例如,在“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书本中所给出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与解集概念,运用数轴形象呈现不等式解集的同时,借助微课视频展开关于解和解集的讲解模式,并指导学生运用符号“≥”或“≤”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表达不同的解集,借助背景材料在知识应用中,深化对符号含义和表达式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符号感。
(三)根据年龄知识层次,合理安排阅读材料
虽然,新的数学教材在编写中已经充分考虑了学生心理特征与教材原理、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但教师依旧要根据班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情况,适当地调整教材内容和安排合适的阅读材料,以发挥课本阅读材料的有效价值,引导学生养成阅读课本的优良习惯。首先,根据教材目录,确定教材编排顺序,掌握知识框架结构,然后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身的阅读计划,基于教材的编排意图,合理分配阅读任务,让学生树立明确的阅读目标;其次,基于每个章节的教学重难点,围绕概念、定理等进行正确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文字、图形、符号的互译;最后,聚焦例题,指导学生掌握解题的正确思路以及了解解题正确格式,发散学生思维,探求多样化的解题途径。
五、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教育教学改革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进入了新的阶段,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要求也逐渐提升。要求数学教师将数学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数学教学环节中重视数学阅读活动,加强对学生数学阅读的重视,根据数学语言的特殊性展开对应的阅读训练,从而突破传统教育思想、教学模式的局限,引领学生个体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思想、体会数学魅力。
参考文献:
[1]杨红萍,杨捷.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结构的因素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5):14-18,91.
[2]王西昌,回钰.现代中学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菏泽学院学报,2018,40(5):139-142.
[3]杜育林.注重数学阅读教学 提高学生核心素养[J].中学数学杂志,2019(2):4-7.
[4]杨梅芬.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对策探究[J].考试周刊,2019(81):104.
[5]鄢清发.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精品,2019(4):133.
[6]李娟.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3(21):355.
作者简介:
洪淑霞,福建省福州市,福州金山小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阅读;核心素养
一、 引言
依据新课程标准,数学阅读能力也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然而,由于数学语言的特殊性,一般的阅读方法无法引导学生正确、有效地进行数学阅读。所以,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时,应基于数学阅读的特性,设计对应的数学语言训练和尝试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引领学生进行高品质的数学阅读,引导学生个体高效地学习数学。从以往的数学教学研究实践发现,数学阅读能力与学生自学、运算以及证明推理等能力发展密切相关,数学阅读既是当前数学教学的缺口,也是数学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教师应从数学与阅读的联系入手,将培养阅读能力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开展多样化的数学阅读训练,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与自学能力的发展。
二、 问题的提出
人类社会生活中,阅读所占据的地位是非常突出的。作为汲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阅读备受人们的重视。无论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还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都强调数学课程要提倡合作交流、实践探究、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素质教育也提倡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实践为主,注重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数学探究能力、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故而,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愈加注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发展,无论是中高考,还是小升初,试卷中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数学阅读理解题目。
虽然,新课改和素质教育都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数学教学实践中阅读现状却是一筹莫展。基于杨红萍(2014)在《数学阅读教学叙事研究》一文中所阐述的观点来看,一线教师对数学阅读缺乏全面的认识,不是没有听说数学还需要阅读,就是认为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数学学习比较困难,要么就是认为阅读教学只能小范围内采用,抑或是阅读教学目的出发点很好,但可操作性还有待进一步论证。管晓蓉(2016)在《数学阅读:小学数学教学的待补缺口》一文中指出,数学阅读对于学生而言难度较大,要求教师在创设情境和语言转化方面多下功夫,低质量的阅读教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质量和学习质量。
目前,多数教师都是将“让学生自己看书”与“数学阅读教学”画等号,但这种方式并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数学阅读是一种教学方法,如果无法在实践中运用数学阅读,也就无法培养和提升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如何进行数学阅读教学?有哪些数学阅读教学策略和技巧?数学阅读教学前景如何?怎样在阅读中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这些问题,都是当前数学阅读教学必须要解答的问题。
三、 数学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反思
(一)对数学阅读不够重视
多数学生和教师一样,并不覺得阅读和数学之间有联系,对数学阅读缺乏重视。一方面,学生本身对数学阅读功能和作用缺乏认识,并不了解数学阅读的目的和价值,没有目的就没有明确目标,也就使学生数学阅读习惯不是很好,忽视了数学阅读。另一方面,教师对数学阅读的认识局限性较强,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课堂教学中基本上很少会出现让学生自己看书的情况,多是学生听、教师讲,学生并不喜欢阅读数学课本,也就使学生从小都没有进行数学课本或课外阅读的意识。因此,无论是从教师教学模式,还是从学生学习习惯来看,数学阅读教学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意识不到数学阅读的功能与价值,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数学阅读,也就使师生对数学阅读缺乏全面的认识,轻视或忽视了数学阅读教学。
(二)数学阅读主体错位
当前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过于追求“短时高效”,讲课时恨不得把知识掰碎来讲,将过程细化,却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消化和吸收知识,使研读数学教材成为教师的任务,学生则从阅读主体转变为听讲主体,没有自主阅读的意识,仅仅是倾听和接收。教师的越俎代庖,使学生缺乏机会参与数学阅读,更难以在阅读中形成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此外,部分教师过于看重教学任务或忧心教学内容不完善,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讲课上,对阅读方法和阅读技能的指导非常仓促,没有结合教材内容和特点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指导,以至于不少学生在做题中犯了“阅读恐惧症”,稍微长一点的题目,学生看起来都觉得费劲。
(三)材料匮乏、缺乏监督
数学阅读的先天短板,在于缺乏课外读物。生活中会看到很多语文、英语课外读物,但关于数学的课外读本很少,以至于在教师和学生的印象中,数学阅读的读本只有课本,数学阅读比较刻板,不像语文那样有丰富的阅读资料。然而,实际上数学阅读也有着非常丰富的优质课外读物,只是教师缺乏提供阅读材料的意识,不利于学生结合读本理解知识,也就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再者,教师很少会在学生预习中布置阅读作业,更很少会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以至于多数学生无法回顾自己的阅读预习收获,学生觉得自己懂了,但实际上教师讲的时候又听不懂。
四、 数学教学中数学阅读实施的有效途径
(一)针对性开展阅读指导,挖掘隐藏内容
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言:“数学教学,本质上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是其他语言无法替代的,数学阅读教学应根据数学语言的特点,与之对应地开展相关的阅读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在阅读中了解数学概念、数学定理以及数学定义的含义。因为数学语言具有符号化与准确性等特点,数学语言的顺序也具有相应的规定,这对数学阅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多数学生而言,数学阅读能力培养都离不开教师指导和自主探索,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是要指导学生从简单的文字中提取所需的信息,并结合图形、表格等表达所能提出的信息,将隐含的知识挖掘出来。例如,在“全等三角形”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全等三角形的特性,针对“两边及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个判断定理,指导学生关注这句话中的关键词语——“两边”“夹角”“相等”,然后举例相应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结合形象的图形,快速准确地把握阅读重点,挖掘出三角形全等的隐含内容。 (二)提供适合的阅读材料,增强数学语感
数学阅读和语文、英语阅读还是有一定共通之处的。数学教师可以仿照语文、英语教师的阅读教学方式,在学生自主阅读期间,提供一些课外辅助的阅读材料,用于延伸阅读的广度与深度,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阅读内容。不同版本的教材所提供的阅读材料有所差异,例如,人教版数学教材中,就有“读一读”“数学活动”等10余个阅读材料,而青岛版数学教材中则有“小資料”“知趣园”“广角镜”等22个阅读材料。若是教师针对这些阅读材料,导入相关的课外阅读素材,就能帮助学生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起源与应用,进而增强学生数学阅读的语感。例如,在“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书本中所给出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与解集概念,运用数轴形象呈现不等式解集的同时,借助微课视频展开关于解和解集的讲解模式,并指导学生运用符号“≥”或“≤”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表达不同的解集,借助背景材料在知识应用中,深化对符号含义和表达式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符号感。
(三)根据年龄知识层次,合理安排阅读材料
虽然,新的数学教材在编写中已经充分考虑了学生心理特征与教材原理、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但教师依旧要根据班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情况,适当地调整教材内容和安排合适的阅读材料,以发挥课本阅读材料的有效价值,引导学生养成阅读课本的优良习惯。首先,根据教材目录,确定教材编排顺序,掌握知识框架结构,然后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身的阅读计划,基于教材的编排意图,合理分配阅读任务,让学生树立明确的阅读目标;其次,基于每个章节的教学重难点,围绕概念、定理等进行正确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文字、图形、符号的互译;最后,聚焦例题,指导学生掌握解题的正确思路以及了解解题正确格式,发散学生思维,探求多样化的解题途径。
五、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教育教学改革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进入了新的阶段,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要求也逐渐提升。要求数学教师将数学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数学教学环节中重视数学阅读活动,加强对学生数学阅读的重视,根据数学语言的特殊性展开对应的阅读训练,从而突破传统教育思想、教学模式的局限,引领学生个体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思想、体会数学魅力。
参考文献:
[1]杨红萍,杨捷.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结构的因素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5):14-18,91.
[2]王西昌,回钰.现代中学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菏泽学院学报,2018,40(5):139-142.
[3]杜育林.注重数学阅读教学 提高学生核心素养[J].中学数学杂志,2019(2):4-7.
[4]杨梅芬.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对策探究[J].考试周刊,2019(81):104.
[5]鄢清发.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精品,2019(4):133.
[6]李娟.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3(21):355.
作者简介:
洪淑霞,福建省福州市,福州金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