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学习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点,使得其学习过程对于有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作为教师而言,我们在教学中要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完成教学目标。对于小学生而言,“激励法”不失为一种最好的教学方法。激励强调的是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对学生多加鼓励,使他们在情绪上得到满足,使之学习心境保持“愉悦”,从而使学生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都处于良好的活动状态,产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强化学习效果,并取得求知的成功。激励是孩子生命中的空气和水,对孩子进行激励,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心理,树立信心。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更要求教师能激励孩子,以学生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和谐氛围,而向全体,承认差异,尊重个性,因材施教。通过发现闪光点帮助每个学生树立信心,在“我能行,你也行,我们大家都能行”的大氛围中,让学生在激励中学会激励,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数学教学如何充分地利用激励,使学生领悟到学数学的无限趣味。
关键词:激励;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2-277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面对的多数是性格迥异、基础参差、期望不同的学生。这就需要教师顾及到学生自身存在的特点,及时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部动力,并多给学生一些建立自信心的机会。教师的评价,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往往能对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对于学生获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功和进步,都应给予真诚的肯定和赞扬。喜欢鼓励学生的教师,犹若清晨的一缕曙光,足以照亮学生心底黯淡的殿堂。往往老师一句体谅的言语,就能使学生的情绪稳定下来,重新恢复信心;一番指引暗示的劝导,就能帮助学生走出迷雾,远离误区。
(1)适当开展竞赛,激发学习动机,发挥孩子的智能潜力。
动机是激励人们去行动的主观原因,学生学习动机越强烈,越能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进而转化为学习的一种内动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要千方百计地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并鼓励他们参与新奇、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
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刺激学生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一般的学习竞赛对于中等的学生影响最大,因此大部分孩子会在竞赛中通过努力不断进步。若采用竞赛与自我竞赛相结合的形式就会使先进的学生更先进,后进的学生也变先进。这样还有利于防止学生的骄傲情绪和自卑心理。
例如在《加减乘除混合》的复习整理课时,我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竞赛分为三部分:口算、我当小考官和抢答思考题。每一项均为全班参与,并从各组选出不同人次进行评判记入该组成绩。由于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以比赛的形式上复习课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安排层次性强,同学自己出题考自己,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还有爬数学山、夺红旗、数学医院好医生,找朋友等竞赛活动,也能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他们的潜能。
(2)激发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
我在教《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开始,我拿出一个正方形的框,然后演示把一只球放在框的中间,球掉下去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回答:“球为什么会掉下去?”进而再问:你能想一个简单的办法,讓球不掉下去吗?,学生会想到在框的的中间加一片硬纸挡住球就不会掉下去了,从而引出了“面”,通过这样的置“疑”,使学生对“面”有了一个感性认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激发了兴趣,使之乐于学。另外,在课结束前,出一道难易适当的思考题,也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善于设“疑”的教师,无疑是一个好老师。
(3)宽容、提醒策略。
激励教育首先要解决“不激励”问题,改变指责、抱怨的习惯心态。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要抱着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不要纠缠缺点,要学会等待。没有宽容之心是不能实现激励的。激励教育还要解决“假激励”问题,改变一味地溺爱、一味地表扬、奖励的错误倾向。批评和激励不是矛盾的对立面,必要的批评也是需要的。教师要善于在学生遇到困难和出现错误的情况下及时给予提醒。但是,即使进行严厉的批评的时候也不能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做好引导、帮助的工作。
刘某是班上出名的“小人精”,非常聪明同时又十分令老师头疼。他极其贪玩,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为了改变他,老师尝试了各种方法,但他往往只有两三天的热度。后来,老师对他转变了态度,面对他的“老毛病”不再急躁,不再大动肝火,而是有了更多的耐心和宽容心,悄悄把他拉到身边,让他补做、订正。每当他完成老师的要求,就及时给予鼓励。但对他的错误也从不放任,而是用细磨轻敲的办法,带着他,拉着他,不让他越走越远。少了指责、少了怒气,教师的心态变好了,孩子的情感和行为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习成绩也逐步好转。老师们得出一个结论:孩子,需要宽容和等待。
总之,激励是对学生个性尊重的教育,对学生进行赞扬和鼓励的教育。在教学中少责备和惩罚学生,尤其是那些所谓学后进生、学困生,取而代之的是多给他们关心、鼓励和常识,及时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并公开地予以肯定,学生是可以转化的。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当一个人被认可、被信任、被尊重时,他的爱心、善心就会不断被强化,他的自尊、自信也就会逐渐提升。对于一个不断成长的学生,我们给他们最好的礼物,是多给他们一些欣赏和期待,多给他们一些赞美和鼓励。
参考文献
[1]沈贵鹏.教育激励模式初探[J]. 教育探索, 1997, (6):16-17.
[2]李祖超, 陈学敏. 小学教育激励研究报告[J]. 当代教育科学, 2002, (2):36-39.
[3]韩永国. 激励在教育中的作用[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4):59-60.
[4]金晓华. 浅谈“激励”[J]. 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3):90-91.
[5]张碧霞. 谈激励在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通讯,2000(Z1):46-47.
关键词:激励;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2-277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面对的多数是性格迥异、基础参差、期望不同的学生。这就需要教师顾及到学生自身存在的特点,及时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部动力,并多给学生一些建立自信心的机会。教师的评价,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往往能对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对于学生获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功和进步,都应给予真诚的肯定和赞扬。喜欢鼓励学生的教师,犹若清晨的一缕曙光,足以照亮学生心底黯淡的殿堂。往往老师一句体谅的言语,就能使学生的情绪稳定下来,重新恢复信心;一番指引暗示的劝导,就能帮助学生走出迷雾,远离误区。
(1)适当开展竞赛,激发学习动机,发挥孩子的智能潜力。
动机是激励人们去行动的主观原因,学生学习动机越强烈,越能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进而转化为学习的一种内动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要千方百计地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并鼓励他们参与新奇、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
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刺激学生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一般的学习竞赛对于中等的学生影响最大,因此大部分孩子会在竞赛中通过努力不断进步。若采用竞赛与自我竞赛相结合的形式就会使先进的学生更先进,后进的学生也变先进。这样还有利于防止学生的骄傲情绪和自卑心理。
例如在《加减乘除混合》的复习整理课时,我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竞赛分为三部分:口算、我当小考官和抢答思考题。每一项均为全班参与,并从各组选出不同人次进行评判记入该组成绩。由于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以比赛的形式上复习课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安排层次性强,同学自己出题考自己,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还有爬数学山、夺红旗、数学医院好医生,找朋友等竞赛活动,也能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他们的潜能。
(2)激发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
我在教《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开始,我拿出一个正方形的框,然后演示把一只球放在框的中间,球掉下去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回答:“球为什么会掉下去?”进而再问:你能想一个简单的办法,讓球不掉下去吗?,学生会想到在框的的中间加一片硬纸挡住球就不会掉下去了,从而引出了“面”,通过这样的置“疑”,使学生对“面”有了一个感性认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激发了兴趣,使之乐于学。另外,在课结束前,出一道难易适当的思考题,也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善于设“疑”的教师,无疑是一个好老师。
(3)宽容、提醒策略。
激励教育首先要解决“不激励”问题,改变指责、抱怨的习惯心态。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要抱着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不要纠缠缺点,要学会等待。没有宽容之心是不能实现激励的。激励教育还要解决“假激励”问题,改变一味地溺爱、一味地表扬、奖励的错误倾向。批评和激励不是矛盾的对立面,必要的批评也是需要的。教师要善于在学生遇到困难和出现错误的情况下及时给予提醒。但是,即使进行严厉的批评的时候也不能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做好引导、帮助的工作。
刘某是班上出名的“小人精”,非常聪明同时又十分令老师头疼。他极其贪玩,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为了改变他,老师尝试了各种方法,但他往往只有两三天的热度。后来,老师对他转变了态度,面对他的“老毛病”不再急躁,不再大动肝火,而是有了更多的耐心和宽容心,悄悄把他拉到身边,让他补做、订正。每当他完成老师的要求,就及时给予鼓励。但对他的错误也从不放任,而是用细磨轻敲的办法,带着他,拉着他,不让他越走越远。少了指责、少了怒气,教师的心态变好了,孩子的情感和行为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习成绩也逐步好转。老师们得出一个结论:孩子,需要宽容和等待。
总之,激励是对学生个性尊重的教育,对学生进行赞扬和鼓励的教育。在教学中少责备和惩罚学生,尤其是那些所谓学后进生、学困生,取而代之的是多给他们关心、鼓励和常识,及时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并公开地予以肯定,学生是可以转化的。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当一个人被认可、被信任、被尊重时,他的爱心、善心就会不断被强化,他的自尊、自信也就会逐渐提升。对于一个不断成长的学生,我们给他们最好的礼物,是多给他们一些欣赏和期待,多给他们一些赞美和鼓励。
参考文献
[1]沈贵鹏.教育激励模式初探[J]. 教育探索, 1997, (6):16-17.
[2]李祖超, 陈学敏. 小学教育激励研究报告[J]. 当代教育科学, 2002, (2):36-39.
[3]韩永国. 激励在教育中的作用[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4):59-60.
[4]金晓华. 浅谈“激励”[J]. 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3):90-91.
[5]张碧霞. 谈激励在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通讯,2000(Z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