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实用的古诗词认知和欣赏读本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n_____l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诗?《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也就是说,诗是个人情志的表达与抒发。中国是诗歌的泱泱大国,从春秋到现代,成千上万的优秀诗人,创作了无数名篇佳句,成为文化天空的亮丽风景,也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有力纽带。中国人自古就重视学习诗歌,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孔子提倡学诗,首先看重诗能起到潜移默化地提高人的基本素质的教育作用;人们喜欢诗,则因为诗短小精致,声韵和谐,既深含哲理又富有辞采之美,诵读起来,余音袅袅,犹弦在耳,给人以美好的精神享受与情操陶冶。引导孩子从幼年开始读诗,是提高人们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
  本书以诗话形式撰写。什么是诗话?古代将评论名家名诗、记叙诗人轶事、讲解诗歌法则、辑录诗学典实的书文,统称为诗话。
  “诗话”一词始见于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仅宋代就有苏轼的《东坡诗话录》、陈师道的《后山诗话》、陆游的《山阴诗话》等。元、明、清三代,诗话著作更层出不穷,著名的有袁枚的《随园诗话》、赵翼的《瓯北诗话》、王夫之的《姜斋诗话》,以及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这些诗话,大都自出机杼,抒发个人的见解与心得,多视角地展示诗歌创作的各种特质,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成为赏析与研究古诗的重要参阅资料。本书在前人诗话的基础上,依据时代特点与当今的阅读需求,谈个人习读古诗的一些心得体会。
  笔者希望在这套书中,自己像一个导游,陪同读者朋友们,一起行进在中国三千余年风光旖旎的诗歌旅程中,去体察先祖的审美与情感,去感受中国古代诗歌无与伦比的魅力,故名之为《古诗行旅》。
  这套书的编写以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宗旨,在全民读书的热潮中,努力营造习读古诗的氛围。以突出古诗文化内涵为特色,打造一个习读古诗、提升文化素养的平台,为青年学生和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实用的古诗认知和欣赏读本。
  本书按历史朝代分编“诗经”“楚辞”“汉诗”“魏晋南北朝诗”“唐诗”“宋辽金诗”“元明诗”“清诗”八个模块,共选编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有时代文化特色的近700首广为流传的著名诗篇,读后可以从中窥见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面貌和独有特色。
  本书的编写,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摆脱学究气,增强趣味性,拉近古诗与现代生活的距离。书中每一历史朝代的诗选部分,都编有“概述”,对一个时代的诗歌发展及特色做概貌介绍;对一些有深远影响的诗人,从作品篇日的选择与编排上,体现诗人的“人生轨迹线”,沿着这条线逐步深入地了解诗人的人生、人品、人格及其诗作。
  对古诗的赏析,主要侧重两个方面。一是知人论世。每一首成功的诗,都是“在心为志(感情),发言为诗”,都是有所感而发,不是附庸风雅,更不是无病呻吟,因而要读懂一首诗,先要了解诗人这个人,以及诗人所生活的时代,知其人论其世,才能准确把握诗的内涵。二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即侧熏解析不同诗人不同的风格。比如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王维的恬淡、李商隐的隐深、苏轼的潇洒、陆游的率真等,都带有时代与个人思想感情的印痕,与他们的诗所写的内容高度统一。了解这些,方知所谓风格,实际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内化与升华。
  我终生从事教师职业,教过中学,又教过大学,我了解学生和诗歌爱好者对古典诗歌的学习需求,也了解他们欣赏古诗的兴奋点与存在的困难。因此本书的编写多运用读者容易接受的聊天方式释词解句,领悟诗意,赏析诗境,将一些不易懂的寓意内涵陈述于事例中,同读者一起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地读懂每首诗,也享受每首诗。希望本书能对读者古诗阅读能力的提高和文化素养的提升有所助益。能否如愿,还有待读者批评。
其他文献
作文作为一种综合的智力技能。模仿与创造总是交织、糅合在一起的,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恰当、有效地使用例文,恰恰可以为学生指点迷津。那么,在小学生习作指导中该如何使用例文才能做到恰当、有效呢?    一、感悟内容,体验情感。在赏读中学会选材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句话也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习作教学。目前,在小
2016年,荣维东教授的专著《交际语境写作》于语文出版社出版;2018年,该著作再版。作者提出了交际语境写作这样一个有价值的前瞻性问题,并对交际语境范式的发生发展、理论依据、知识要素、运行机制以及写作策略作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这对我国语文写作教学已经产生也必将继续产生重要影响。交际语境写作主要由“交际”“语境”“语篇”三个呈内在关联的子命题构成,以下围绕这三个命题及其关系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写作
《长恨歌》作于元和元年(806),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清代学者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说:“香山诗名最著,及身已风行海内,李谪仙后一人而已……盖其得名,在《长恨歌》一篇。”赵翼的评价颇能代表学界对白居易诗歌成就的主流看法。或许是咏吟对象太特殊,或许因为故事情节太感人,白居易在世时,这首诗的名气就已经很大了,甚至有歌妓在别人面前夸口说:“我能诵白学士《长恨歌》,岂与他妓等哉!”就连唐宣宗都在写给
统编本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收录了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此文创作于元丰六年(1083年)十月,是苏轼黄州文学的精品,亦是其谪居生涯的精神结晶。全文虽仅85字,在苏氏小品文中短小罕见,但是其中寄寓的生命诉求却极为丰富。因为篇幅短小,文章书写,如叙事、描写、抒情皆点到即止,这无疑也增大了文章理解和课堂教学的难度。  许多解读尝试将“闲人”作为理解文章主旨的切口,教材配套教参亦主张“贬谪的悲凉、人生的
编者按:2008年我们刊发了程永超老师的《文言文教学:行于“文”“言”之中》、周保华老师的《也谈“文言文教学:行干‘文’‘言’之中”》等文,阐释了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本期我们刊发三篇文言文教学设计,在实践层面对文言文教学问题进行再探讨。  《人琴俱亡》为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文,所在单元主题为“至爱亲情”,本文侧重表现深厚的兄弟情谊。全文语言简洁,寥寥数十字,叙事曲折
【教学目标】  1,梳理情节,分析祥林嫂的形象。  2,分析祥林嫂悲剧的根源,领悟小说的深层意蕴。  3,理解“祝福”景象的描写对刻画人物和突出主题的作用。  【课时安排】  两课时(学生需提前预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梳理情节,分析祥林嫂形象。  一、导入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他的小说《祝福》,一起来认识祥林嫂,走近祥林嫂
思辨写作是指客观理性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讲究逻辑,有理有据。思辨写作可以促进批判性素养的培养,即全面客观地看问题,明辨是非,鉴别美丑,理性辩证。这是一个现代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到:“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讲究逻辑;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习反驳,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这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对高中“思
【摘要】本文从阅读教学过程性评价的视角切入,聚焦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单元学习任务的评价设计,呈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任务设计路径,梳理出整体与整合、情境与问题、思维与过程、反馈与量表四项任务设计的策略维度,并通过反复实践探索制作了评价任务设计工具表,总结了评价实施要点,旨在有效提高评价任务设计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解释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过程性评价,评价任务设计,评价实施,单元学习任务  评价
研究显示:学习热情与大脑“线条体”相关    人一旦有成就感,学习热情就会高涨,所以通常受表扬的学生会更加好学。日本专家研究表明,这一现象与大脑控制原始本能行为的“线条体”有关。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大阪市立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14名大学生进行了两项数字测试智力实验,并在测试时用仪器分析他们的大脑活动。  在第一项测试中,电脑屏幕上会显示相应的图标,让学生们即时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随着
应试教育负面影响我国幼教    在日前召开的第四届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指出,应试教育正在对我国幼儿教育产生日渐严重的不良影响,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秩序的混乱现象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整治。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博士储昭辉说,一些民办幼儿园受经济利益驱动,在教育教学上违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以开发智力为名,搞所谓的“快速成才”“双语教育”“早期识字阅读”“珠心算”等活动,实质是蒙骗家长,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