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思探究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chao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进行,《生物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这一理念,要求学生在亲身体验的探究活动中获得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而当前中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象依然存在,要改变这种苦教苦学的局面,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开展诱思探究教学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诱思探究”是陕西师大张熊飞教授创立的。“诱思探究”就是诱导、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在探索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理论。 “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系统中,教的真正含义是使学生真正地学,是优化和促进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学策略,不是以教为中心去设计教学进程,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去组织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只有把“循循善诱”调谐到学生的“独立思考”上,才会使教与学和谐一致,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高中生物诱思探究的尝试谈几点体会:
  一、变教为诱,落实教师主导作用
  “变教为诱”要求教师循循善诱,很好地发挥其主导作用,始终以引路、诱导的方式,把学生领进生物学知识的殿堂,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结构硬灌给学生,硬让学生接受。古人云:施教之功,贵在诱导。运用典型的问题,设置情境,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个良好的开端,就是激发欲望的好办法,在导言上,可通过一个别致的提问、一个笑话、幽默的语言、生产生活的具体事例,引发学生的情感,刺激学生大脑兴奋点。如在学习“基因突变”一节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言: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琦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当时死了20几万人,而在幸存的人中后来发现多人患有白血病。这是为什么呢?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露事件,后来在当地发现了一些个体特别大的老鼠和青蛙,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在极短的时间内,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另外在高三一轮复习中我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如在复习“特异性免疫“时,我先展现了一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挖空图解让学生填写,通过回忆,多数学生能完成图解的填写,此时再由一名学生上黑板写全过程,然后再让另一名学生在图解上补充讲解二次免疫的途径和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作用,让学生动脑思考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夯实基础,从而使复习工作更具有针对性。避免把一轮复习上成新授课的重复,提高了复习的效果。
  二、变学为思,突出学生主体作用
  “变学为思”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刻意渗透方法、能力的培养,调动起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和规律,自己得出结论,做学习的主人,实现学生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如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教学中,我先通过课件展示噬菌体与大肠杆菌的结构模式图,再展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Flash动画,让学生对实验材料有直观的感性认识。
  教师不是把这些知识直接讲授给学生,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设疑、激疑、导疑,使学生的思维环环相扣,层层登攀,不仅使学生了解了科学家所做的实验,更重要的是熟悉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求知的欲望。
  三、以诱达思,独立探究客观世界
  探,即让学生通过观察去探索、寻求掌握知识的途径;究,即启发学生積极思维去研究、揭示知识的奥秘,从而获取知识,并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在教师的诱导启发下,“以诱达思”,学生积极思维,并且尝试探索客观世界。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力求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真知。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对实验的展示,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凡是可以让学生动手的实验尽量让学生自己来做。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好奇心得到了满足,从而会主动的探求现象背后的本质。如在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时,有一组出现了蓝色沉淀,学生对此感到很好奇,很想弄清其原因,我没有直接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提示他们看看是否在操作上有失误,鼓励他们自己寻找答案。
  学生围绕发现的问题积极思考,而教师根据学生思维展示过程中的漏洞、偏差不失时机地加以因材点拨,“以诱达思”,同时启发其他学生共同探讨,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四、迁移深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沿着有一定知识难度的梯度斜面进行思维爬坡,
  去分析、解决新问题,让新的客观纳入主观,并同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
  如在复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我首先提出①能量流动的特点是什么?②能量逐级递减的原因?③能量传递的效率?这几个问题都比较基础,学生在熟练掌握这些内容的基础上,我想检查一下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些内容以及实际应用的情况,又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像小说中的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以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你随身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千克玉米。请问哪种方法可以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①先吃鸡,再吃玉米 ②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这种设疑既对前面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又将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向纵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了更高的层次。
  学习的目的不是把知识贮存与大脑之中,而是最终要化为能力,去解决不同情境的问题。上述问题的呈现,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延伸到生活、生产实际中,学以致用,能解决实际问题,是实践活动的一次升华。
其他文献
化 学 试 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注意事项:  1.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3.请同学们自己保存第I卷,只交第II卷。  
期刊
摘 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数学学科教学水平,这是新时期广大数学教师着力探讨的课题。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信息量大,变换速度快,反应灵敏,视听效果好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使声音和形象、视觉和听觉、语言和情景有机结合,突破了以往课堂教学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能较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教育 优化教学  在课堂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情设景,激发学生积极参
期刊
摘 要:语文学习过程是一个不可缺少想象力和联想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过程。多媒体语文课与传统语文课相比有着极大的优越性,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我们要很好地语文课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利用信息技术特有的学科魅力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着力避免以上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弊端。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课堂教学 弊端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大力提倡开发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将是
期刊
一、调查背景  1.我国森林资源现状我国现有森林面积1.34亿公顷,森林蓄积101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五位. 但我国地大人多,土地面积占世界总量的7%,人口占世界总量的22%,而森林面积仅占世界4%,林木蓄积不足世界总量的3%。按人均占有量计算,人均森林面积0.11公顷,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6;人均森林蓄积量8.6立方米,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8;属于世界上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
期刊
众所周知,地图具有直观、简明的特征,历史地图当然也不例外,历史地图是对教材文字的有效补充或形象解释,也是浓缩的历史。历史地图册是专门配合教材的,所以更是学习课本知识的好助手。恰当的使用历史地图册对我们的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我就以“隋朝大运河” 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为例来谈谈历史地图册在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为了说明特定历史时期的空间概念,我们就需要具体地向学生讲述当时的各种地理空间概念
期刊
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 体卫艺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部分,是门面,是形象,更是学生全面发展以及众生营养之必需。把体卫艺工作上升到艺术的高度去思考实践并探索,是我们学校体卫艺工作的一种创新,也是一种升华,是高品位,高标准体卫艺工作的一种独有的艺术思考与实践探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
期刊
关键词:多媒体 作文教学 辅助作用  在作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弥补学生认识与实际生活的差距,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融汇于五彩斑斓的画面之中,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某些事物有较详细的了解,使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结合,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拓展思维空间,减小训练坡度,使作文课变得生动活泼。从而优化作文教学过程,提高作文教
期刊
内容摘要:传统的历史教学常被认为是枯燥乏味的,造成学生喜欢历史,却不喜欢历史课,教师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利用相关学科知识,利用影视作品、利用有效地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分角色朗讀、学生自编演历史剧等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激情,从而构建高效的历史教学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青少年中产生困难的最重要原因,就在于教育行动以赤裸裸的方式出现在他们面前。”①,历史课一直被一些人认为是枯燥单
期刊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合作、生存、做人”。这就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现代思维科学认为:质疑设问是思维的起点,是实现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皆从问题开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培养他们质疑问难的习惯,形成善于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独特品质。  一、 初读感知——想  新课伊始,教师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通过音乐、图片、
期刊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先生的这一番话,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和政教干事更要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处处的去观察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与他们建立深厚的友谊,达到心灵的沟通。这时就会感到异常的愉悦。这份愉悦的感受来自学生带给你的感动,它如蒙蒙细雨,湿漉漉地滋润种子的梦境;如融融春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