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青春电影中浓厚的女性主义色彩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anga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青春电影在银幕频频现映,通过对典型影片的分析即可发现:现代青春电影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结构的设置和人物在感情中的主动地位等方面,都有着浓厚的女性主义色彩。
  关键词:青春电影 女性主义 幻想
  近年来。青春电影的热映,在引发全民的青春怀想热潮的同时,也收获了可观的票房。而通过对他们的共性分析即可发现其中有着浓厚的女性主义色彩。下面,即以《初恋这件小事》(简称《初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简称《那些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简称《致青春》)为例,从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和在感情中的主动地位这三方面人手,分析其共同特征。
  一、人物塑造
  在人物塑造上,虽然三部影片的方式有所不同,但都把好的品性集中于女性身上。在《初恋》中,小水是最丰满又最中心的人物,她虽相貌平平,甚至有些丑,却心地善良、有上进心。如她为了能去美国见爸爸,而努力想考第一名;虽长相一般,却不自卑,而是努力把自己变得漂亮和优秀,正如她所说:“不能让全世界的人都看不起我们。”这样一个类似灰姑娘的女生,自然就成为很多普通女生的精神寄托。影片安排既帅又善良的阿亮学长一直默默喜欢她。无疑也是对小水的一个肯定,也让女生们从中得到慰藉。
  《那些年》里,这种倾向就更明显,影片的叙述者是柯景腾,“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的“我们”指的是男生们。但把整部影片看下来就会感觉到,其实中心人物是那个“女孩”沈佳宜。沈佳宜几乎集中了中学女生所有美好的资质:成绩优异、青涩动人、美丽大方,她是最乖的好学生,所有男生都喜欢她。这样一个女生,会让其他女生都羡慕嫉妒恨,但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她。此外,片中另一个女生虽没有沈佳宜耀眼,但依然有男生追求她,她最后成了“弯弯”——部落格的主编,这似乎是对其人生的另一种补偿和肯定。相反,与美丽成熟的女生相比,男生则有些黯然失色。他们成绩差、打架捣乱,甚至有性幻想,作为叙述者的柯景腾,更显得幼稚和不自信,他想通过格斗赛证明自己的强大,结果却被打得遍体鳞伤。换来了沈佳宜的“你就是幼稚”。也造成了两人的突然分手。他不敢知道沈佳宜是否喜欢他的答案,致使两人后来的误会。在这两种角色刻画的对比中,女性的光芒凸显,聚焦点自然集中到了女性身上。
  另一部经典的青春片《致青春》,是改编自辛夷坞的小说、由赵薇导演的电影,两人都是女性,因而其中的女性主义色彩更加浓厚。剧中都把女性塑造得很美好,如“玉面小飞龙”郑微敢爱敢恨、充满自信、大胆热情,虽然有时不免嚣张霸道,但她爽朗的性格反而让人觉得她很可爱,如同《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一样。片中女神级的人物——阮莞,则更完美,她美丽大方、善解人意,外表柔弱而内心坚强。她为了爱而隐忍,不仅多次原谅男友犯下的错误,甚至接受男友让另一个女生怀孕的现实,还陪她去打胎。这些常人难以做到的举动,让人不禁佩服,更为她的美丽坚强所倾倒,而影片中“唯有阮莞的青春是不朽的”这一评价。也确是对她最大的肯定。其他角色如朱小北、曾毓,以及客串的韩红和杨澜,都把女性的知性和掌控局面的能力演绎得淋漓尽致。相比之下,男性则几乎是清一色的“渣男”,如陈孝正虽然很上进、刻苦读书、成绩优异,但只顾埋头读书,有些无理,甚至冷漠和软弱,就像是“粪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他为了自己的前途而抛弃和郑微的感情,又为拿到绿卡娶了美国姑娘。最后又离婚而把妻儿都留在美国,连他都认为自己唯利是图,变成了自己最反感的人。赵世永也是片中的主要男性角色,他懦弱、不负责任,他对阮莞的辜负,更使他成为千夫所指。而如林静、许开阳、张开等角色,也显得软弱,缺少勇气和担当。与《那些年》相比,《致青春》对这些男性的批评甚至指责更明显。
  因此,从人物塑造的对比中,这几部影片都在将女性美化,从而凸显女性的位置,这也契合了女性的审美心理,从而获得了女性的青睐。
  二、情节结构
  电影理论家明斯特贝格认为电影和观众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他从审美心理生成的角度出发。认为人在观影时,不仅仅是消极的接受,“在这一过程中,观看者是制片者的一个合作者”。“电影不存在于银幕,只存在于观众的头脑里。”因此,观众在观看电影时,会在心理上主动参与其中,不自觉地把自己当做其中一员。而在这几部青春电影里,其情节设置都符合女性的要求和幻想。
  丑小鸭变白天鹅、灰姑娘变白雪公主是每个女孩的心愿,《初恋》可谓充分满足了她们的这一幻想。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小水暗暗喜欢优秀帅气而又善良的阿亮学长。为了他而不断努力,最后由相貌平平、常遭人嘲笑而变成了美丽温柔、被众多男生追求的校花级女孩,是一个典型的灰姑娘故事。小水在话剧中饰演白雪公主,也是一个隐喻,传递了编剧者的意图。这样的童话色彩在《致青春》中也有用到,如影片开始时郑微穿公主水晶鞋,她和陈孝正在一起时水晶鞋的又一次出现,两部影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此外,《初恋》中设计的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如因为意外,阿亮替演王子,亲吻熟睡的白雪公主;小水意外得到当军乐队指挥的机会,成为自己转型的一个好平台。这些都很好地满足了女生的想象。
  《那些年》则由九把刀执笔,讲述了高中期间几个男生一起追求班花的青春故事。在这里,沈佳宜是所有男生的梦中女孩,他们关注她的一举一动,一个扎马尾的轻微改变都能引起他们的注目。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无疑是男生们各种各样的追求方式,廖该边会变一些弱智的魔术,逗她开心;曹国胜用篮球在她面前炫耀、耍酷,想以此吸引她;阿和则采用大人的方式,带她去看演唱会;许博淳则展现自己最笨拙的一面。在她楼下吹笛,走调的笛声反而招来沈佳宜的厌烦;而柯景腾则为了她而拼命读书,他故意刁难沈佳宜,实际是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是另一种喜欢的方式罢了。女生们在为这些稀奇古怪的手段捧腹大笑时,也心生羡慕。把这些男生的追求也不自觉地投射到自己身上。把自己想象成那个伊人。享受着男生求之不得而辗转反侧的被追求的满足。
  《致青春》则通过“80后”从大学到工作后成长经历,以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中心,展现这一代人的青春蜕变,尤其是女生情感的成长历程。因此,整部影片的情感发展,都是以女性为线索的,郑微经过林静的突然消失、陈孝正的无情离开所带来的打击。也终于明白“谁也不亏欠谁。青春就是用来怀念的。”完成了一代人的成长。阮莞始终爱得情深,在结婚之前,也因惦记辜负自己的赵世永以致车祸而离去,她为恪守爱情而牺牲自己,也成全了自己的青春。此外,朱小北、黎维娟、施洁、曾毓的经历,影片也是用浓重的笔墨将其刻画出来,展现其心理和情感的蜕变。而陈孝正、林静则相对处于情节缺失的状态,没有他们,情节照样发展,他们只是影片中女性成长的一个过客罢了。在这样的情节结构中,几乎所有女生,都能从这几个女性角色中找到自己成长的倒影,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三、感情中的主动权
  这三部影片中,无论是女生追男生、男生追女生,主动权都掌握在女生手中。即使男生先把女生抛弃,但男生后来的追悔就是对男性主动权的否定。
  在《初恋》中,每个女生都想尽办法追自己喜欢的男生。女老师们也不例外,大胆地向喜欢的男老师展开攻势。这种女追男的方式,打破女性娇羞而不敢表露情感的传统,和《致青春》有着相同的默契。而最后小水经过不断努力,不但使自己越来越优秀,而且重拾了和阿亮学长差点错过的爱情。这种事业和爱情双丰收的结尾,虽然不免有些花好月圆老套的感觉。却是对女性大胆追求爱情的肯定。
  而在《那些年》中,是男生追女生,看似主动权在男生手中,其实并非如此。一群男生追一个女生,结果没有一个人得到,沈佳宜最后反而嫁给一个比自己大8岁、跟自己的青春没有一点瓜葛的男人,她在片中所说的“青春本来就是徒劳无功的”,也是对这一过程的一个回答。
  在《致青春》这部以女性为主体的影片中,一切完全由女性主掌,男性甚至显得胆小怯弱。如敢爱敢恨的郑微,在感情上永远是主动、勇敢而潇洒的,喜欢陈孝正时,她不顾一切去追,而当陈孝正抛弃自己远赴国外却又再回到自己身边时,她也断然拒绝;阮莞,更是以自己的付出和牺牲,显示了对爱情的执著和坚守:这些都与陈孝正为了所谓的前途而抛弃情感、变成自己都讨厌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再如朱小北为了维护尊严而不肯屈服,就和陈孝正为出国而欺骗郑微形成反差;即便是跟郑微不合的曾毓,因为爱才,在她不爱陈孝正后也大方让出了出国名额。这些,都使得女性的美丽更为凸显,也使得其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综上所述,现代青春电影从人物形象塑造、情节结构设置到感情中的主动权,都有着强烈的女性主义色彩。在社会不断发展和开放的今天,人们的意识越来越开放。要求男女平等、反对歧视等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对人们观念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影片中呈现这样的意识,就情有可原。
其他文献
摘 要: “第二课堂”概念最早来自于在课堂教学之外开展的校内校外活动,通常是相对于学校传统常规教学的第一课堂而言的。自新课标实施改革以来,中学生的素质教育得到高度重视,一线教育工作者就中学第二课堂开展了较多的研究,但围绕第二课堂活动探索学生更实际的需求的研究较少,对在偏远地区中学普及第二课堂的实践研究也不够。本文通过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期间,对仙游县地区中学第二课堂的教学实践进行实际调查研究,采用
摘 要: 李佩甫的最新小说《生命册》以走出无梁村的“我”为线索人物,描摹了中原乡村半个世纪的广阔社会生活图景和各色人物。本文从小说的人物命运和生活状态入手,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对小说中各色人物进行了评论,揭示了人物命运和社会环境相辅相成的道理,还就作者在小说中展现的人性批判进行了评论,概括了作者笔下形形色色人物的灵魂世界。  关键词: 《生命册》 历史观照 人性观照  2015年8月16日,举国
摘 要: 抗日战争前后,中国学术界纷纷进行学术转型,从原来的纯学术转向实用之学,其中尤以钱穆为著。他由驾轻就熟的先秦“子学”迅速地转向中国通史的研究,几年完成了《国史大纲》一书,以此增强国人对本民族文化历史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同样,史学界的张荫麟、陈垣及文学界的陈梦家、闻一多等人,亦出现类似的学术变化。这一中国人文学术界集体学术转型的现象,无疑说明当时的学术界面对民族危亡,以学术为武器,积极参与抗
摘 要: 本文通过巴金《鸟的天堂》创作的时代背景及其先期经历,剖析其创作心态,结合课文分析主旨,从而对教学给以建议:以文章主旨为纲,提纲挈领、深入浅出地引领学生精细品读语言、阅读补充资料、联系前后语段,感受文中的明亮、充满蓬勃生命力的“鸟的天堂”。  关键词: 《鸟的天堂》 巴金 文本解读 课堂教学  对文本的深入准确的解读无疑是师生课堂高质量对话的基础。深度解读文本,需要联系作者写作时的
摘 要: 为了贯彻落实山东外贸职业学院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方案,作者所讲授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多年课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在课程改革中新修订了教学大纲,设计了教学日历,优化了教学内容,改革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重构了考核机制,并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完善,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改革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
摘 要: 《花园茶会》是英国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后期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之作。通过娴熟地运用各种现代主义技巧,她把当时社会背景下不同阶级地位的人们的生活如此真实又艺术化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构建了一个具体化的当时社会的缩影,通过阶级意识的激烈碰撞、生活场景的明暗对比及对女主人公劳拉纠结不安的内心刻画向我们勾勒出了劳拉在短短一天时间里的自我意识觉醒及在冲突对立下的心灵成长之路。  关键词: 冲突对立
摘 要: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构建地方高校教师师德评价体系的根本原则,对地方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及学校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针对地方高校师德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构建完善的地方高校教师师德评价体系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师德 评价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
摘 要: 龙母信仰是两广西江流域地区极为重要的民间信仰,位于西江中游的小镇悦城因其有龙母祖庙之故,在龙母信仰中居位重要,凭借每年龙母的三个诞日,历来在经济收益上所获甚丰。通过对西江潮期、悦城及其周边集镇集期及龙母诞期的考察,可以说龙母信仰与悦城的发展并非只是传说所带来的便利,其背后有关键的现实因素。  关键词: 龙母信仰 悦城 西江  关于龙母传说的记载,据考最早见于刘宋时沈怀远所撰的《南越
摘 要: 新疆医科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生在预科一年中集中学习汉语科目。新疆医科大学汉语教学以医用汉语为主,汉语口语、汉语阅读、汉语写作等科目为辅。本校教师在教授预科少数民族学生医用汉语时,考虑到要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出现了过于偏重医学知识,而忽略了语言学习的重要性的现象。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将医用汉语中的医学知识和语言有机结合起来。  关键词: 医用汉语 语言 结合  一、医用汉语介绍  为
摘 要: 学术界和传媒界往往存在这样的争论:究竟电视这一具有大众性和娱乐性的媒介是否适合用来传播精英文化?许许多多的文化类节目纷纷在收视率上败下阵脚,就在我们感叹文化类节目似乎不适合用电视这样的大众媒介来传播之时,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推出的《百家讲坛》于2004年全面改版,并且在收视率上大获成功,时至今日《百家讲坛》栏目仍然长久不衰。《百家讲坛》的成功是电视媒体精英化和大众化融合无数次失败之下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