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体系,是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语文作业的个性化设计是教学改革的一个环节,作业设计的好坏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各方面素质能力的培养。作业的目的不外乎有两个:一是通过练,掌握并加深理解学过的课堂知识。二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所以,作业的设计应当形式多样,并留有思考的余地,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己选择、计划、探究、体验。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革作业的形式与内容,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变机械重复的作业为实践型的作业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但是,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因此,这种单一的书写作业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单调的书写工作也常常是一些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做或不完成作业的原因之一。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争取使作业富有创造性,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都得到切实的训练。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认知水平,我设计了许多类型的作业。有的是随堂练习:有的是课前的预习:更多的是学习课文时的动手动脑作业: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许多实践性很强的作业。例如,在教学古诗《山行》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
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有积累才会有创新,创新是在一定知识基础上的突变,因此知识积累非常重要。布置这类作业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知道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到生活中。如预习生字时,让学生搜集生字能与哪些字搭配成词,可问父母,可自查字典,或从课外读物中查找,也可自己独立想,这样学生得到的词汇量就很丰富,不局限于课文的词语搭配,让学生对字词有完整的认识,也便于实际生活中准确运用,同时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变硬性统一的作业为自主性作业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挥性,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在教学中,我经常把作业设计成“快餐”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如:a套餐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b套餐的题型再低一层次:而c套餐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这样的作业布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做的,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另外,在作业形式上实行了多样化,使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游戏以及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
另外,一刀切的作业往往是后进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果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让学业负担停留在适当的位置上。另外,对于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把“合作”作为必要的素质来培养。自主性的作业应当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合作完成。
三、重视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变教师主导性为学生主体性
(一)、布置“说”的作业
口头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功,所以教师应多留给学生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有表达的场所和机会。家庭作业是在家里完成的,让学生说给父母听,一是让家长知道孩子学习情况,二是给学生展示机会,让他们得到父母的赞赏,激发继续努力的兴趣和信心。“说”的作业形式有:向父母讲一讲所学课文内容:向父母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一背要求背诵的内容,讲一讲通过课文学习明白了什么……通过作业,培养学生学会文明准确地进行人际沟通与交流。
(二)、布置“自选”作业
只有学生喜欢做的事,才会以积极的心态认真做好。我们倡导学生“自主、灵活”,就应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自主性,从而调动学生主动性,因此在布置作业时不应千篇一律,一寸不变。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设计几个作业题型,供学生自由选择,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自觉主动完成。如:学习了《三袋麦子》后,我设计以下几类作业,让学生任意选作(要求不会的字拼音代替)①课文中生字能组几个词,就组几个,看谁组得又多又对;②把课文背、写一遍:③自己知道哪些小动物表现,列出来和同学交流:④把你知道的要三个小动物处理麦子的过程写下来:⑤你能自己设计有关动物的谜语(内容不限)让同学们猜吗?请把你的创作写下来。学生们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字掌握不好的大多选择了①题型,掌握好的选择了后面几题,令人惊喜的是多数学生选择了几个题型去完成。
总之,教师应加强作业开放性的研究,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加强作业设计内容的应用性开发,形成作业设计的新概念;贴近生活,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校所学知识的价值。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变机械重复的作业为实践型的作业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但是,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因此,这种单一的书写作业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单调的书写工作也常常是一些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做或不完成作业的原因之一。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争取使作业富有创造性,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都得到切实的训练。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认知水平,我设计了许多类型的作业。有的是随堂练习:有的是课前的预习:更多的是学习课文时的动手动脑作业: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许多实践性很强的作业。例如,在教学古诗《山行》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
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有积累才会有创新,创新是在一定知识基础上的突变,因此知识积累非常重要。布置这类作业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知道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到生活中。如预习生字时,让学生搜集生字能与哪些字搭配成词,可问父母,可自查字典,或从课外读物中查找,也可自己独立想,这样学生得到的词汇量就很丰富,不局限于课文的词语搭配,让学生对字词有完整的认识,也便于实际生活中准确运用,同时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变硬性统一的作业为自主性作业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挥性,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在教学中,我经常把作业设计成“快餐”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如:a套餐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b套餐的题型再低一层次:而c套餐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这样的作业布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做的,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另外,在作业形式上实行了多样化,使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游戏以及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
另外,一刀切的作业往往是后进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果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让学业负担停留在适当的位置上。另外,对于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把“合作”作为必要的素质来培养。自主性的作业应当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合作完成。
三、重视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变教师主导性为学生主体性
(一)、布置“说”的作业
口头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功,所以教师应多留给学生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有表达的场所和机会。家庭作业是在家里完成的,让学生说给父母听,一是让家长知道孩子学习情况,二是给学生展示机会,让他们得到父母的赞赏,激发继续努力的兴趣和信心。“说”的作业形式有:向父母讲一讲所学课文内容:向父母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一背要求背诵的内容,讲一讲通过课文学习明白了什么……通过作业,培养学生学会文明准确地进行人际沟通与交流。
(二)、布置“自选”作业
只有学生喜欢做的事,才会以积极的心态认真做好。我们倡导学生“自主、灵活”,就应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自主性,从而调动学生主动性,因此在布置作业时不应千篇一律,一寸不变。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设计几个作业题型,供学生自由选择,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自觉主动完成。如:学习了《三袋麦子》后,我设计以下几类作业,让学生任意选作(要求不会的字拼音代替)①课文中生字能组几个词,就组几个,看谁组得又多又对;②把课文背、写一遍:③自己知道哪些小动物表现,列出来和同学交流:④把你知道的要三个小动物处理麦子的过程写下来:⑤你能自己设计有关动物的谜语(内容不限)让同学们猜吗?请把你的创作写下来。学生们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字掌握不好的大多选择了①题型,掌握好的选择了后面几题,令人惊喜的是多数学生选择了几个题型去完成。
总之,教师应加强作业开放性的研究,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加强作业设计内容的应用性开发,形成作业设计的新概念;贴近生活,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校所学知识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