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学习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会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较为抽象,但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关键词】 小学数学;情境设置;激发兴趣
数学学习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会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较为抽象. 但是,如果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提供一些有趣的情境辅以教学,那么,就会有事半功倍之效果,使学生更多地发挥参与性,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通过情境设置,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挑战,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下面笔者就以苏教版小学数学课本内容为例,谈谈如何通过情境设置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游戏
对于小学生,在帮助他们建立数字观念时,以及进行简单的计算时,教师可以通过建立以下情境进行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果. 如下:
(一)如何加强圆的认识
情境一:在家里.
教师:吃过晚饭后,爸爸拿了一个皮球,妈妈拿了一个鸡蛋,你拿了一个梨.
问题一:哪个是圆的?
问题二:哪个是椭圆的?
学生:踊跃回答.
(二)如何加强百分数的认识
情境二:在超市.
教师:同学们,妈妈去超市买水果. 苹果买了一斤,橘子买2斤,西瓜买了1斤.
问题一:苹果占了百分之几?
问题二:西瓜占了百分之几?
学生:积极回答.
此外,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可以在教学前进行安排. 如:让学生一是到银行存一次钱,二是调查一下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的年利率分别是多少. 学生有了参与感,自然会对即将要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增高,课堂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二、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 所以,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每一名学生参与进来. 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也不要过多的惩罚,要以鼓励为主.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 ” 设计每一个游戏时要考虑到趣味性和参与性.
如,在讲有关“概率与统计”时,教师可以设置如下游戏.
(一)游戏一
教师:从一只装有5个白球,5个黑球的袋中摸出一球,问:摸到白球的概率有多大?摸到黑球的概率有多大?
学生:(答案各异)
(二)游戏二
教师:我们班同学明天要和邻班的同学进行足球比赛,请预测这两支球队赢的可能性分别有多大?
学生一:我们班.
学生二:邻班.
(三)游戏三
老师拿出一个盒子,盒子里有 4个白球和1个黑球.
教师:如果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 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有多大,黑球呢?(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后并组内交流. )
学生 1: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是黑球.
学生 2: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 4/5 ,因为有5个球,其中4个是白球.
设计每一个游戏目的就是让学生想参与并且愿意参与,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统计与概率部分的学习,由趣味性导入到理论推断和总结.
三、将情境教学与理论总结和验证相结合
如在教学有关“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内容时,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的特点,教师可以先通过情境式的引导,来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然后,可以板书加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最后,由加减法的交换律来对乘除法进行交换律、结合律的引导. (即:把原来定律中的“加法”改为“乘法”,“相加”改为“相乘”,“和”改为“积”. )
最后,教师导出问题:“到底乘法里有没有这样的定律呢?我们需要进行验证!”
此时,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 兴趣大增,教师可就势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规律.
任何情境设置在实际的操作中都会有一些差异和不确定性,因此,将每次活动中的问題记录下来进行课后反思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这些活动是要让学生能够进行数学式的思考、探索和学习,也就是数学思维的活动. 所以,教师要通过不断的摸索和改进,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的素材,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兰红梅. 怎样突破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难点[J]. 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1).
[2]聂艳军.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3(1).
[3]康宝琴.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感悟[J].吉林教育,2008(16).
[4]姚国兴. 浅谈小学数学的课前预习指导[J]. 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1).
[5]赵顺宇. 假设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 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4).
【关键词】 小学数学;情境设置;激发兴趣
数学学习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会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较为抽象. 但是,如果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提供一些有趣的情境辅以教学,那么,就会有事半功倍之效果,使学生更多地发挥参与性,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通过情境设置,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挑战,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下面笔者就以苏教版小学数学课本内容为例,谈谈如何通过情境设置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游戏
对于小学生,在帮助他们建立数字观念时,以及进行简单的计算时,教师可以通过建立以下情境进行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果. 如下:
(一)如何加强圆的认识
情境一:在家里.
教师:吃过晚饭后,爸爸拿了一个皮球,妈妈拿了一个鸡蛋,你拿了一个梨.
问题一:哪个是圆的?
问题二:哪个是椭圆的?
学生:踊跃回答.
(二)如何加强百分数的认识
情境二:在超市.
教师:同学们,妈妈去超市买水果. 苹果买了一斤,橘子买2斤,西瓜买了1斤.
问题一:苹果占了百分之几?
问题二:西瓜占了百分之几?
学生:积极回答.
此外,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可以在教学前进行安排. 如:让学生一是到银行存一次钱,二是调查一下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的年利率分别是多少. 学生有了参与感,自然会对即将要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增高,课堂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二、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 所以,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每一名学生参与进来. 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也不要过多的惩罚,要以鼓励为主.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 ” 设计每一个游戏时要考虑到趣味性和参与性.
如,在讲有关“概率与统计”时,教师可以设置如下游戏.
(一)游戏一
教师:从一只装有5个白球,5个黑球的袋中摸出一球,问:摸到白球的概率有多大?摸到黑球的概率有多大?
学生:(答案各异)
(二)游戏二
教师:我们班同学明天要和邻班的同学进行足球比赛,请预测这两支球队赢的可能性分别有多大?
学生一:我们班.
学生二:邻班.
(三)游戏三
老师拿出一个盒子,盒子里有 4个白球和1个黑球.
教师:如果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 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有多大,黑球呢?(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后并组内交流. )
学生 1: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是黑球.
学生 2: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 4/5 ,因为有5个球,其中4个是白球.
设计每一个游戏目的就是让学生想参与并且愿意参与,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统计与概率部分的学习,由趣味性导入到理论推断和总结.
三、将情境教学与理论总结和验证相结合
如在教学有关“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内容时,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的特点,教师可以先通过情境式的引导,来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然后,可以板书加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最后,由加减法的交换律来对乘除法进行交换律、结合律的引导. (即:把原来定律中的“加法”改为“乘法”,“相加”改为“相乘”,“和”改为“积”. )
最后,教师导出问题:“到底乘法里有没有这样的定律呢?我们需要进行验证!”
此时,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 兴趣大增,教师可就势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规律.
任何情境设置在实际的操作中都会有一些差异和不确定性,因此,将每次活动中的问題记录下来进行课后反思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这些活动是要让学生能够进行数学式的思考、探索和学习,也就是数学思维的活动. 所以,教师要通过不断的摸索和改进,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的素材,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兰红梅. 怎样突破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难点[J]. 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1).
[2]聂艳军.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3(1).
[3]康宝琴.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感悟[J].吉林教育,2008(16).
[4]姚国兴. 浅谈小学数学的课前预习指导[J]. 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1).
[5]赵顺宇. 假设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 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