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且发病渐趋年轻化化。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60万人因心血管病死亡,心血管病已成为严重危害国人健康的“头号杀手”。为提高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携手上海数十家医院于2007年起共同举办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今年已是第六届。而本次大会反映出的心管病防治三大新理念,尤其值得关注。
新理念一:“更微创”
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以往需要“开大刀、冒大风险”的严重心血管病,如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主动脉瓣狭窄等,都能够通过微创介入的方法得以解决。
二尖瓣反流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在美国每年有超过25万名患者诊断为二尖瓣反流。在晚期心衰患者中,大部分合并有二尖瓣反流。以往治疗二尖瓣疾病,患者均必须接受胸外科手术,创伤大、风险高。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教授在国内率先为3名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成功实施了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TMVR),每例手术耗时约2小时。术后,3名患者的二尖瓣反流明显减轻,左房压力明显减少,情况良好。该手术在实时三维食管超升引导下,通过心脏导管技术完成,无需开胸,创伤小,为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特别是无法耐受胸外科手术的患者带来了福音,也填补了我国二尖瓣返流的介入治疗的空白。
新理念二:“重康复”
目前,我国冠脉介入治疗的数量急剧上升,去年我国的介入手术量已高达33万例左右,但心血管病的康复治疗却仍处于起步阶段。患者在出院后缺乏科学治疗和疾病监测,经常出现随意停药等问题。医生在患者出院时,也缺乏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教育和指导。对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胡大一教授指出,昂贵的支架换来的是重生的机会,但温情的康复治疗才能带来更持久的幸福生活。心血管病的治疗和康复是心血管病治疗的两个重要步骤。心血管病医生在应更加注重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并争取早日贯通医院、社区、家庭的医疗服务链。
新理念三:“更安全”
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且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西医和中医都是从临床实践出发,致力于改善人体健康,但由于观察指标不同,故两者对疾病机制的解释不同,所用的方法也不同。要检验其正确与否,主要是看其是否符合疾病的客观规律,以及是否经得起临床实践的检验,有利于解除患者的病痛或改善其预后。后者,就是“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即“循证医学”。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教授范维琥教授认为,医生应当信守的原则是,让患者得到目前为止所能得到的、经验证过的最有效治疗,不给予患者无益甚至有害的治疗。以稳定性心绞痛为例,虽然血运重建(PCI和CABG)可改善重度心绞痛和左主干病变、三支血管病变患者的症状和预后,但对轻中度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而言,血运重建尚无优于药物治疗的临床证据。对这些患者而言,硝酸酯、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滯剂可有效缓解和预防心绞痛,应当首先考虑。对疗效不满意、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这些西药的患者而言,可以选用或联用经证实安全、有效的中药。我国的临床实践证明,中成药在心血管病的辅助治疗方面有一定效果,并且患者乐于接受,依从性好。
中西医并存是我国的客观现实,两者优势互补是正确的方向。以人为本、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将规范化治疗和患者的个体特点相结合,以改善患者症状和预后为最终目的,是目前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新理念一:“更微创”
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以往需要“开大刀、冒大风险”的严重心血管病,如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主动脉瓣狭窄等,都能够通过微创介入的方法得以解决。
二尖瓣反流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在美国每年有超过25万名患者诊断为二尖瓣反流。在晚期心衰患者中,大部分合并有二尖瓣反流。以往治疗二尖瓣疾病,患者均必须接受胸外科手术,创伤大、风险高。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教授在国内率先为3名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成功实施了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TMVR),每例手术耗时约2小时。术后,3名患者的二尖瓣反流明显减轻,左房压力明显减少,情况良好。该手术在实时三维食管超升引导下,通过心脏导管技术完成,无需开胸,创伤小,为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特别是无法耐受胸外科手术的患者带来了福音,也填补了我国二尖瓣返流的介入治疗的空白。
新理念二:“重康复”
目前,我国冠脉介入治疗的数量急剧上升,去年我国的介入手术量已高达33万例左右,但心血管病的康复治疗却仍处于起步阶段。患者在出院后缺乏科学治疗和疾病监测,经常出现随意停药等问题。医生在患者出院时,也缺乏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教育和指导。对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胡大一教授指出,昂贵的支架换来的是重生的机会,但温情的康复治疗才能带来更持久的幸福生活。心血管病的治疗和康复是心血管病治疗的两个重要步骤。心血管病医生在应更加注重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并争取早日贯通医院、社区、家庭的医疗服务链。
新理念三:“更安全”
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且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西医和中医都是从临床实践出发,致力于改善人体健康,但由于观察指标不同,故两者对疾病机制的解释不同,所用的方法也不同。要检验其正确与否,主要是看其是否符合疾病的客观规律,以及是否经得起临床实践的检验,有利于解除患者的病痛或改善其预后。后者,就是“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即“循证医学”。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教授范维琥教授认为,医生应当信守的原则是,让患者得到目前为止所能得到的、经验证过的最有效治疗,不给予患者无益甚至有害的治疗。以稳定性心绞痛为例,虽然血运重建(PCI和CABG)可改善重度心绞痛和左主干病变、三支血管病变患者的症状和预后,但对轻中度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而言,血运重建尚无优于药物治疗的临床证据。对这些患者而言,硝酸酯、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滯剂可有效缓解和预防心绞痛,应当首先考虑。对疗效不满意、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这些西药的患者而言,可以选用或联用经证实安全、有效的中药。我国的临床实践证明,中成药在心血管病的辅助治疗方面有一定效果,并且患者乐于接受,依从性好。
中西医并存是我国的客观现实,两者优势互补是正确的方向。以人为本、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将规范化治疗和患者的个体特点相结合,以改善患者症状和预后为最终目的,是目前和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