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智慧课堂下的生物教学

来源 :教育·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zhi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主张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将课堂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物理环境延伸到网络虚拟环境,创建具有一定智慧(如感知、推理、辅助决策)、多元评价、个性服务的学习时空环境。东北师范大学钟绍春教授提出,智慧课堂应以主动、轻松愉快、高质高效和提升学生智慧为根本目标。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智慧课堂集合了多种教学媒体以及丰富教学资源等软硬件设施,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弥补常规教学短板,短时高效完成深度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在生物学新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理解生命的特征”是值得每位生物教师深入研究的课题。而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和发展,“让生物课堂智慧、高效起来”已不再是空想。在初中生物课堂上,笔者尝试利用ipad设备带领学生探究微观、抽象的生命世界,借助智慧课堂线上、线下完美对接的方式打造高效课堂,实现深度教学。下面,以《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一课为例,谈对智慧课堂下的生物教学做的初步探究。
  本课例在常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一课中,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绘制细胞简图。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先演示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学生记忆后再多次练习,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这样的实验课步骤多,容量大,难管理,效果差。很多学生由于操作问题根本看不清显微物像,这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与“通过现象认识生命的本质特征”教学目标相背离。为此,笔者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选择利用智慧课堂平台打造高效、有深度的生物实验课。
  利用智慧课堂解决问题的思路
  课前录制微课,通过智慧平台推送,让学生反复观看熟悉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课是学生既兴奋又恐慌的课型,一个操作步骤的错误很可能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所以,必须保证实验课的秩序井然和操作规范。要做到这两点就要以学生熟悉实验操作规程为前提,因此教师的演示操作必不可少。“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的演示视频网络上有现成的,但这些视频往往背景过于严肃,色彩较为单调,语调也有失活泼。让学生面对这样的画面多次重复观看,他们很快就会失去新鲜感。而如果是自己的老师出现在画面里,用熟悉的声音讲解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并且不时地留个小问题或设个小破绽,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于是笔者利用ipad录制“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演示视频,并设置“以下哪个步骤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样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等小问题。再于实验前一天制作好微课,通过智慧课堂发布作业的方式推送给学生,要求学生反复观看,思考微课中的问题,熟悉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及步骤,以备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正确操作完成实验。
  课上利用智慧课堂一键同屏,实时拍摄投影操作典范及显微物像 在《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课堂上,经过前一天的微课学习,大部分学生都已熟悉操作步骤,现在需要的就是实地练习了。如何将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呈现出来,以供大家参考借鉴呢?笔者通过智慧课堂实时拍摄、一键同屏技术,将学生操作中的典范呈现出来。其他同学在参考了别人成功或失败的做法后,都明白了操作要点,很快掌握了实验技巧。由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是一个人观察,并不能让所有学生同时看到一个细胞,这给大家识别植物细胞的结构带来了不便。此时,數码显微镜和同屏技术的应用,却可以让这个难题迎刃而解。笔者利用数码显微镜将临时装片中的植物细胞投影到大屏幕中,微小的细胞瞬间“长大了”,使学生直面活生生微观世界。相比课本上的图片,数码显微投影的画面非常清晰,它给学生带来了直观的视觉刺激。这时的教师无需强调“好好听课,认真观察”,学生自会带着热情和兴奋参与到观察活动中去。面对同一个物像,学生们一起识别细胞结构,表达交流,避免了因物像差异造成错误认知。由此可见,智慧课堂上对数字化仪器的使用,给学生带来的是一场充满愉悦和幸福感的视觉盛宴,而这场视觉盛宴必将有助于深度学习的展开。
  课下及时推送习题及拓展资料,课堂延伸至课下,师生互动、趁热打铁,满足不同学力学生的需求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通过练习及时复习新知是强化记忆的有效方式。而实验课由于程序复杂,课上时间相对比较紧迫,随堂巩固练习会比较受限制。在课后,及时通过智慧课堂平台推送习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根据建构主义观点,及时的练习和阅读拓展资料,可帮助学生把外部环境中的知识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促进学生自身的不断丰富、提高和发展。智慧课堂平台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及时推送习题及拓展资料,将线上线下的学习交流完美结合,打造深度学习的生物课堂。
  【文章出自作者省级电教课题《信息技术支持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研究案例】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北市西园中学)
其他文献
加速度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席卷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世界各国在这一年里都过得有些手忙脚乱。经济、贸易、制造业等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被迫放缓了脚步,甚至停摆。而与此同时,在中国南方的“创新之都”深圳,一家叫作亦诺微(Immvira)的医药科技公司却“逆水行舟”,接连传出了令业界震惊的好消息。  3月19日,亦诺微宣布,公司首个专利产品——新一代瘤内注射的疱疹溶瘤病毒MVR-T3011正式启
在儿童文学作品的学习、理解和欣赏中,文学想象贯穿始终,是幼儿理解文学作品内容,感受文学作品意境的重要工具。《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中指出:文学作品是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散文、诗歌、故事是文学作品的重要形式,这些文学作品中充满着丰富的文学想象。面对幼儿在看图书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理解作品的含义的状况,我想尝试在绘本阅读中发展幼儿文学想象的研究,希望通过研究能帮助幼儿更好地阅读绘本,
上学期,化学教研组准备共读一本书,最后选择了特级教师王云生所著的《课堂转型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研读、组内分享、交流研讨、教学实践,组内同事都表示有很大收获。现在把我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点滴感悟,记录下来和大家一一分享。  首先,我们组选的这本书非常契合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很有针对性。普通高中新课标标准(2017版)已经发布,高一、高二年级已经在按新课标实施教学了,遗憾的是,两年
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学习中,培养幼儿主动学习能力可以为他们的一生学习奠基。基于此,我们对如何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做了一些探讨。  深入理解幼儿学习的发生有规律可循  学习的发生需要经历与所处环境互动和心理获得的过程。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学习的互动过程。它由两个因素决定:环境水平和个体水平。也就是说幼儿所处的学习环境影响着幼儿的学习效果。比如:在故事教学中,教师口头讲述故事内容,或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内
越来越多的初中生因课业负担导致睡眠不足而影响身心健康,探究找到初中生有效时间管理策略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有效提升学习效率,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本研究以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实验学校初中部共1450名学生为抽样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初中生时间管理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初中生的时间管理意识和时间管理行为情况,探究初中生有效时间管理的策略。  问卷调查结果及统计分析  作业情
“童化作文”将“童年”作为一种特定的教学文化,将“儿童”自身作为一种丰厚的写作资源,将“儿童交往”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的写作动力,将孕育“文心”作为习作教学的理想旨归。十年来,“童化作文”与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改革共同成长,努力探寻适合儿童言语和精神发展的教学通道,逐步形成自身的教学主张和运行方式,逐步成为一种独特的教学话语。  一、文化观:契合“儿童哲学”的意义前提  童年是一个人独特的生命阶段,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核心素养理念的深入,尤其是地方戏曲等进课堂给初中音乐课堂增添了新活力,使音乐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有趣。绍剧是萧山和绍兴及其他浙沪一带的地方戏曲,它以洒脱豪放的表演、高亢激越的唱腔、粗犷朴实的音乐、文武兼备等特点形成了独有的艺术风格。让学生更了解绍剧,从而热爱绍剧,并把绍剧这一地方戏曲在校园里更好地传承下去,是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课程开发的缘起  本课题的尝试与实践,主
正月初一清早,年三十儿忙碌了一夜的刘军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医生宿舍。疫情发生后医院为了方便医护人员休息,临时把储藏间改成了宿舍。   刘军吃力地脱下防护服,把里面已经被汗水溻透的衬衫和背心一股脑脱了下来,换上了新的背心、衬衫。   吃了两块蛋糕,喝了杯牛奶后,刘军上床躺下了。躺在床上,刘军翻来覆去难以入眠,他还是没有忍住,抓起一旁的手机。   在县医院工作的刘军被选派到武汉这家大医院进修已经一年了
在“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逐步缓解后,社会和家长对学前教育质量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期待。幼教督学队伍的专业水平影响着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为加强幼教督学队伍建设,我们对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幼教督学队伍建设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从基本信息、工作情况、专业素质、选聘与培训等四个方面分析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策略。  区域幼教督学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幼教督学队伍结构存在问题 幼教督学队伍
在当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幼儿园的教研工作越来越重视从传统的教学管理型教研向促进师幼共同成长的发展型教研转型。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发挥好一个“教师头儿”的核心角色,在带领教师队伍实现专业发展的同时,又能让幼儿获得真正发展的益处,从而更好地践行《纲要》与《指南》精神,这是值得每一位从事教研工作的管理者深入思考的话题。  教育家吉鲁说过:“课程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生活世界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