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的“少教多学”,实际上就是指通过老师的“少教”来达到学生的“多学”,这就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需要老师片言只语的指点来引导学生勤动脑勤思考,做到自主学习。但是“少教”并不意味着不教,而是指“精教”,老师要学会组织好自己的语言概括简洁地将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多学”也不见得就是学习更多的知识,而是要让学生懂得有所为而学。下面让我们来浅谈一下“少教多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创造性;挑战性;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251-02
与填鸭式教学方法不同,“少教多学”改变了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地位,也打破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的一种局面。按照过去的教学观念来说,老师教的少那么学生自然也就学的少,一个老师如果学识渊博那么他的学生必然也能够受到文化的洗礼。但是这种过分依赖于老师讲课的教学完全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懂得运功于课堂之外,尽量不要占用太多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时间,构建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少教”与“多学”
在优质课堂中,“教”是服务于“学”的,也就是说“教”的出发点就是在于学生能够“学”。要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做到“少教多学”,老师首先要做好课前的准备,懂得在课堂上有所取舍,减少大量的讲课时间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学空间。而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主动阅读、勤于提问,真正地去理解和获取知识。
1.做好教学准备,使老师“少教”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避免浪费课堂时间。其次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教学的质量并不在于教学内容的量多,而是课堂上学生是否真正投入到了课本中,与文本进行了深入地交流。老师可以在讲课的语言上突显出生活性、问题性与探究性,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然后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质疑课本老师甚至是质疑作者,这样一来对学生的挑战精神以及创新意识就有很大的培养。老师对于课本上的课文并不需要每篇都仔细讲解,这样既枯燥又没有效率,所以在教学上的设计要能够优化,语言要能够简练,同时课堂的层次性要能够分明。
2.留出活动空间,让学生“多学”
老师“少教”的情况下,通常都会带快课堂的节奏,这时候学生如果不提前熟悉课本内容,就跟不上老师的步伐,自然也学不到东西。对于老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提问与启发,学生也不能够及时地思考与探究。所以学生要主动地去预习课本,赶在老师步伐的前面,超出老师的预设,在课堂上有效性地学习。学生也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多多尝试各种形式的教学,例如扮演角色朗读课文等方式对课本知识进行消化,这样会强化学生的自主体验,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二、“少教多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1.以读为基础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读乃是教学之本。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在语文课本中,读就是将文字转变为语言符号来刺激学生的感觉,反复阅读反复刺激,学生就会加深对课文的印象,渐渐领悟其中的情感,明白了作者的思路。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能够感受到语言的和谐之美以及文词的华丽之美,给予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我们在初中教育中有明文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学会背诵240篇古詩,课外阅读量高达400万字,这就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所以说我们不仅在课堂上要能够大声朗读课文,在课外我们还要扩大自己的阅读量,多多参与古诗文朗诵比赛或者是读书经验交流会这种活动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2.以议为核心
“少教多学”主要强调的是学生不懂的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弄懂的不需要老师再在课堂上花费时间,而对于学生不懂的地方他们要敢于议,也就是要敢于向老师提问,敢于向老师说不。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肯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要敢于和老师讨论从而获得真正的理解。因为在对课文的理解上,学生有自己的选择,也就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对文章进行不同的理解,然后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各抒己见。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一个很好的锻炼,同时也能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减少了无效劳动。
3.以精为重点
在这里还要强调一下,“少教”并不意味着偷工减料,而是指“精教”,其教学的精髓便在于懂得取舍。老师在教学内容上不仅要做到精简,还要懂得寻找教的“引爆点”,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找到一很好的教学突破点,那么带来的教学影响可想而知,这是教再多的知识也比拟不了的。在教课文的过程中,学生不懂得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那么老师就要在旁边起到引导作用,教会学生直接将关注点给予课文的重要段落上,然后概括简练地学习文章的精华,同时老师还要在选材上懂得挑选一些具有典型性的材料,给予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有趣的探索。
三、小结
“少教多学”的理念对于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老师能够做到学识渊博,还要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而我们学生要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尽可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创造性的思维,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才是“少教多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真正体现。
参考文献
[1]于丽娟.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探讨[J].学周刊B版,2014,(2):32-32.
[2]苏亚平.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11):23-23,18.
[3]杨殿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少教多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6,(7):76-76.
【关键词】创造性;挑战性;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251-02
与填鸭式教学方法不同,“少教多学”改变了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地位,也打破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的一种局面。按照过去的教学观念来说,老师教的少那么学生自然也就学的少,一个老师如果学识渊博那么他的学生必然也能够受到文化的洗礼。但是这种过分依赖于老师讲课的教学完全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懂得运功于课堂之外,尽量不要占用太多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时间,构建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少教”与“多学”
在优质课堂中,“教”是服务于“学”的,也就是说“教”的出发点就是在于学生能够“学”。要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做到“少教多学”,老师首先要做好课前的准备,懂得在课堂上有所取舍,减少大量的讲课时间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学空间。而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主动阅读、勤于提问,真正地去理解和获取知识。
1.做好教学准备,使老师“少教”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避免浪费课堂时间。其次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教学的质量并不在于教学内容的量多,而是课堂上学生是否真正投入到了课本中,与文本进行了深入地交流。老师可以在讲课的语言上突显出生活性、问题性与探究性,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然后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质疑课本老师甚至是质疑作者,这样一来对学生的挑战精神以及创新意识就有很大的培养。老师对于课本上的课文并不需要每篇都仔细讲解,这样既枯燥又没有效率,所以在教学上的设计要能够优化,语言要能够简练,同时课堂的层次性要能够分明。
2.留出活动空间,让学生“多学”
老师“少教”的情况下,通常都会带快课堂的节奏,这时候学生如果不提前熟悉课本内容,就跟不上老师的步伐,自然也学不到东西。对于老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提问与启发,学生也不能够及时地思考与探究。所以学生要主动地去预习课本,赶在老师步伐的前面,超出老师的预设,在课堂上有效性地学习。学生也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多多尝试各种形式的教学,例如扮演角色朗读课文等方式对课本知识进行消化,这样会强化学生的自主体验,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二、“少教多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1.以读为基础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读乃是教学之本。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在语文课本中,读就是将文字转变为语言符号来刺激学生的感觉,反复阅读反复刺激,学生就会加深对课文的印象,渐渐领悟其中的情感,明白了作者的思路。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能够感受到语言的和谐之美以及文词的华丽之美,给予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我们在初中教育中有明文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学会背诵240篇古詩,课外阅读量高达400万字,这就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所以说我们不仅在课堂上要能够大声朗读课文,在课外我们还要扩大自己的阅读量,多多参与古诗文朗诵比赛或者是读书经验交流会这种活动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2.以议为核心
“少教多学”主要强调的是学生不懂的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弄懂的不需要老师再在课堂上花费时间,而对于学生不懂的地方他们要敢于议,也就是要敢于向老师提问,敢于向老师说不。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肯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要敢于和老师讨论从而获得真正的理解。因为在对课文的理解上,学生有自己的选择,也就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对文章进行不同的理解,然后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各抒己见。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一个很好的锻炼,同时也能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减少了无效劳动。
3.以精为重点
在这里还要强调一下,“少教”并不意味着偷工减料,而是指“精教”,其教学的精髓便在于懂得取舍。老师在教学内容上不仅要做到精简,还要懂得寻找教的“引爆点”,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找到一很好的教学突破点,那么带来的教学影响可想而知,这是教再多的知识也比拟不了的。在教课文的过程中,学生不懂得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那么老师就要在旁边起到引导作用,教会学生直接将关注点给予课文的重要段落上,然后概括简练地学习文章的精华,同时老师还要在选材上懂得挑选一些具有典型性的材料,给予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有趣的探索。
三、小结
“少教多学”的理念对于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老师能够做到学识渊博,还要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而我们学生要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尽可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创造性的思维,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才是“少教多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真正体现。
参考文献
[1]于丽娟.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探讨[J].学周刊B版,2014,(2):32-32.
[2]苏亚平.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11):23-23,18.
[3]杨殿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少教多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6,(7):7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