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未来的社会里,教育真正意义不在于获得一堆知识,而在于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它是着眼于发挥学生的潜能,着眼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的教学。对于数学正如布鲁纳所说:“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而小学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阶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开展探究性学习呢?就此本人谈几点实践中获得的体会。
一、激发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探究性学习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动寻根问底、寻找满意答案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会激发他们的智力活动,促使他们积极探索、大胆猜想、深入研究问题,并灵活地运用知识来解决各种问题。同时兴趣还能使其遇到挫折时,坚持到底。
从数学的角度来说,它有助于让学生自主参与新知识发生的全过程,了解公式、关系的来龙去脉,加强理解。
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激发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探究性学习。例如:教学“能被3 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师让学生当场书写一些数,师生进行比赛,看谁最先判断出这些数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跃跃欲试, 但随着数位增加,数目的增大,他们的判断会越来越慢 。很自然这时学生就会很好奇,学习的兴趣大增,会想:老师用的是什么诀窍,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教师抓住这一“火候”,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达”的愤悱境地,引起对新知强烈的探究愿望,把学生带入广阔的数学天地。
二、传授探究方法,促进探究习惯形成
探究活动看起来有些纷杂,但是也并非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有其一定的规律性,而小学生想象虽然丰富,但知识经验缺乏,能力还不高,在探究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较难抓住事物的本质,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对小学生进行比较简单的方法指导,以促使小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和探究习惯的养成。例如:在“圆的面积”教学中,“等积变形”实验可以提示和传授学生探究的方法。
首先,复习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其次,引导学生把圆形转化为面积不变的其他图形;最后,提炼出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的策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材料,学会在讨论的基础上提炼较好意见的方法。
三、创设民主、融洽的探究氛围,促进探究性学习的发展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民主、自由、宽松、安全的课堂教学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探究的最大障碍是害怕失败,主要原因在于成功受奖励,失败受惩罚。要鼓励想法,想法越多越好,越奇特越好,一些奇异的想法似乎不符实际,但我们认为重要的是能突破习以为常的思维模式,触发新颖、有用的思考。
教师要注意:
一是爱护和保护,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怀疑感。怀疑能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科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前进。包括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品质;
二是帮助和培养,鼓励学生创造性提出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克服整齐规划的刻板思想,鼓励学生拔尖和个人突出,特别对敢于幻想的要给予鼓励,采取宽容的态度,这样有利于他们今后在某个领域有突破性发展。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三是开发和扶持。开发学生的禀赋与潜能,对他们的创新成果给予积极的肯定和扶持,鼓励他们努力探索、努力发现、努力创造。
因而课堂教学要遵循下列原则:①尊重学生提出的古怪问题。②尊重学生别出心裁的念头。③让学生知道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④不时让学生做些事,但仅仅是为了练习,而不进和评论。⑤在因果关系上开展评价。在营造创造性教学氛围时要做到公开地向学生表示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行为以及任何探索迹象都是好事情。让学生自主实验操作,让学生自由地交流,让师生平等到地讨论。做到: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想好的允许再想,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不明白的问题允许发问,老师有错的允许提意见,消除戒备心理。使学生在民主、融洽的氛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有意义的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可让学生亲自尝试到发现数学真理的“滋味”,经历数学发现的全过程,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思维轨迹,种下探究自然规律的“种子”,为今后成长为具有强烈探究欲与创新能力的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南京市月苑第一小学江苏210042】
一、激发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探究性学习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动寻根问底、寻找满意答案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会激发他们的智力活动,促使他们积极探索、大胆猜想、深入研究问题,并灵活地运用知识来解决各种问题。同时兴趣还能使其遇到挫折时,坚持到底。
从数学的角度来说,它有助于让学生自主参与新知识发生的全过程,了解公式、关系的来龙去脉,加强理解。
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激发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探究性学习。例如:教学“能被3 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师让学生当场书写一些数,师生进行比赛,看谁最先判断出这些数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跃跃欲试, 但随着数位增加,数目的增大,他们的判断会越来越慢 。很自然这时学生就会很好奇,学习的兴趣大增,会想:老师用的是什么诀窍,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教师抓住这一“火候”,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达”的愤悱境地,引起对新知强烈的探究愿望,把学生带入广阔的数学天地。
二、传授探究方法,促进探究习惯形成
探究活动看起来有些纷杂,但是也并非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有其一定的规律性,而小学生想象虽然丰富,但知识经验缺乏,能力还不高,在探究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较难抓住事物的本质,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对小学生进行比较简单的方法指导,以促使小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和探究习惯的养成。例如:在“圆的面积”教学中,“等积变形”实验可以提示和传授学生探究的方法。
首先,复习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其次,引导学生把圆形转化为面积不变的其他图形;最后,提炼出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的策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材料,学会在讨论的基础上提炼较好意见的方法。
三、创设民主、融洽的探究氛围,促进探究性学习的发展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民主、自由、宽松、安全的课堂教学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探究的最大障碍是害怕失败,主要原因在于成功受奖励,失败受惩罚。要鼓励想法,想法越多越好,越奇特越好,一些奇异的想法似乎不符实际,但我们认为重要的是能突破习以为常的思维模式,触发新颖、有用的思考。
教师要注意:
一是爱护和保护,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怀疑感。怀疑能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科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前进。包括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品质;
二是帮助和培养,鼓励学生创造性提出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克服整齐规划的刻板思想,鼓励学生拔尖和个人突出,特别对敢于幻想的要给予鼓励,采取宽容的态度,这样有利于他们今后在某个领域有突破性发展。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三是开发和扶持。开发学生的禀赋与潜能,对他们的创新成果给予积极的肯定和扶持,鼓励他们努力探索、努力发现、努力创造。
因而课堂教学要遵循下列原则:①尊重学生提出的古怪问题。②尊重学生别出心裁的念头。③让学生知道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④不时让学生做些事,但仅仅是为了练习,而不进和评论。⑤在因果关系上开展评价。在营造创造性教学氛围时要做到公开地向学生表示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行为以及任何探索迹象都是好事情。让学生自主实验操作,让学生自由地交流,让师生平等到地讨论。做到: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想好的允许再想,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不明白的问题允许发问,老师有错的允许提意见,消除戒备心理。使学生在民主、融洽的氛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有意义的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可让学生亲自尝试到发现数学真理的“滋味”,经历数学发现的全过程,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思维轨迹,种下探究自然规律的“种子”,为今后成长为具有强烈探究欲与创新能力的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南京市月苑第一小学江苏21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