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文献情报中心,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完成学校教学任务和实现学校总体目标的重要机构,21世纪的图书馆正向着信息化、网络化发展,信息社会对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结合图书馆工作实践,就新时期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分析,并对如何改进读者服务工作提出一些思考及对策。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读者;个性化服务
1.高校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
1.1观念落后读者流失
读者服务较差的现状就是图书馆及工作人员思想观念落后。有些高校把图书馆当成藏书楼,注重珍藏文献而不注重文献的利用,很多珍贵的文献不提供或提供限制性服务。高校图书馆馆员大多持有“开好门”、“管好书”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思想。服务态度差,工作不积极,不认真,缺乏主动服务的精神,不能很好地满足读者需求,导致大量读者流失。
1.2馆藏文献资源利用率低
文献资源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馆藏质量上问题突出,藏书层次低、品种少、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本科教学、科研的要求。
1.2.2有些高校合并后,图书馆资源没有很好地整合,文献资源分布不合理,给读者查阅带来许多不便;
1.2.3图书馆只按文献语种集中布置藏书势必隔裂了某一学科中文资料和外文资料的衔接和联系,给读者全面掌握某学科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和科学前沿造成一定困难。
1.3个性化服务不到位
读者的信息需求量多元化、综合化,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图书馆的中介作用日益削弱,读者不满足图书馆提供简单的书刊传递工作,而是需要图书馆员在众多的条件下,为其提供经过检索、挖掘、整理的专业信息,为其进行综合性、专业性的检索,而许多高校图书馆还停留在“借借还还”的单一服务方式,针对读者的个性化需求的服务还没有真正开展。因此,掌握读者阅读需求情况及阅读规律,为读者积极提供“为人找书”,主动“为书找人”,“按需所取”的服务,才能使读者更多更有效的利用图书文献,使高校图书馆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
2.对改进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几点想法
2.1 创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提倡以人为本,提供人性化服务,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一种精神动力和发展趋势。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加强对图书馆员和读者的管理。在服务层面上,要树立以读者为本的理念,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强调是顾客至上,而在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中,要着重强调图书馆员“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从服务环境、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水平等各方面全面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层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2.2 优化馆藏建设,合理布局馆藏文献,实现资源共享
高校图书馆应立足现实,根據本校的馆藏现状、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和科研需要,合理调整馆藏结构,重点加强新学科、新专业的馆藏建设。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除传统的纸质文献外,文献载体由单一的印刷型向光电型、缩微型以及视听型方向发展。电子图书、电子报刊、多媒体资料等,将逐渐成为图书馆馆藏的重要形式,使得图书馆在馆藏文献载体上呈现多样化特点,实现资源共享。
馆藏布局是指一个图书馆内各种文献资料的布局,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馆藏布局是否合理、科学,将直接关系文献信息资源能否充分利用,关系到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效益的高低。
随着“以人为本”等服务理念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深入,“以藏为主”的管理模式逐渐向“以用为主”的管理模式转变,一种新型的,集收藏、外借、阅览、咨询为一体的流通管理模式——藏、借、阅一体化在高校图书馆得以推广,它强调“藏以致用”,拉近了读者与文献的距离,极大方便了读者,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改变了过去以文献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实现“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体现人性化服务。
2.3 加强图书馆队伍建设,提升馆员综合素质
馆员素质是指馆员在从事图书馆工作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和稳定的品德,即馆员的知识、技能、观念和情感的总和,它是馆员内在综合素质的反映。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基本细胞,馆员的素质关系到图书馆事业的兴旺,同时也制约着馆员在工作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和行为去服务读者。高校图书馆员是实现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的载体,馆员的素质决定着图书馆服务的水平,离开图书馆员,图书馆的功能无法得以实现。有资料表明,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建筑物占5%,信息资料源占20%,图书馆员占75%。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员良好服务的提供对于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和提高图书馆的地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对馆员素质的要求逐渐趋向理性和成熟。在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对人员具备的素质要求主要侧重以下几方面:(1)诚信品格、责任心、奉献精神与良好的个性特点;(2)计算机与网络的应用能力;(3)团队的合作与协调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4)适应环境和服务对象变化、拓展的能力;(5)创新意识和能力;(6)进取心和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敏感意识、求知欲及良好的学习能力。
总之,高校图书馆应注重调整现有人员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真正建立起一支适应本馆特点的高层次、现代化的专业队伍,使图书馆最大限度地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文献信息服务,更好服务于教学和科研,确保图书馆在本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延红.试论藏、借、阅一体化管理的馆藏资源布局改革[J].图书馆论坛,2008,(8).
[2]曾娜,冯坤.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对策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06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读者;个性化服务
1.高校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
1.1观念落后读者流失
读者服务较差的现状就是图书馆及工作人员思想观念落后。有些高校把图书馆当成藏书楼,注重珍藏文献而不注重文献的利用,很多珍贵的文献不提供或提供限制性服务。高校图书馆馆员大多持有“开好门”、“管好书”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思想。服务态度差,工作不积极,不认真,缺乏主动服务的精神,不能很好地满足读者需求,导致大量读者流失。
1.2馆藏文献资源利用率低
文献资源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馆藏质量上问题突出,藏书层次低、品种少、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本科教学、科研的要求。
1.2.2有些高校合并后,图书馆资源没有很好地整合,文献资源分布不合理,给读者查阅带来许多不便;
1.2.3图书馆只按文献语种集中布置藏书势必隔裂了某一学科中文资料和外文资料的衔接和联系,给读者全面掌握某学科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和科学前沿造成一定困难。
1.3个性化服务不到位
读者的信息需求量多元化、综合化,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图书馆的中介作用日益削弱,读者不满足图书馆提供简单的书刊传递工作,而是需要图书馆员在众多的条件下,为其提供经过检索、挖掘、整理的专业信息,为其进行综合性、专业性的检索,而许多高校图书馆还停留在“借借还还”的单一服务方式,针对读者的个性化需求的服务还没有真正开展。因此,掌握读者阅读需求情况及阅读规律,为读者积极提供“为人找书”,主动“为书找人”,“按需所取”的服务,才能使读者更多更有效的利用图书文献,使高校图书馆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
2.对改进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几点想法
2.1 创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提倡以人为本,提供人性化服务,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一种精神动力和发展趋势。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加强对图书馆员和读者的管理。在服务层面上,要树立以读者为本的理念,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强调是顾客至上,而在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中,要着重强调图书馆员“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从服务环境、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水平等各方面全面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层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2.2 优化馆藏建设,合理布局馆藏文献,实现资源共享
高校图书馆应立足现实,根據本校的馆藏现状、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和科研需要,合理调整馆藏结构,重点加强新学科、新专业的馆藏建设。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除传统的纸质文献外,文献载体由单一的印刷型向光电型、缩微型以及视听型方向发展。电子图书、电子报刊、多媒体资料等,将逐渐成为图书馆馆藏的重要形式,使得图书馆在馆藏文献载体上呈现多样化特点,实现资源共享。
馆藏布局是指一个图书馆内各种文献资料的布局,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馆藏布局是否合理、科学,将直接关系文献信息资源能否充分利用,关系到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效益的高低。
随着“以人为本”等服务理念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深入,“以藏为主”的管理模式逐渐向“以用为主”的管理模式转变,一种新型的,集收藏、外借、阅览、咨询为一体的流通管理模式——藏、借、阅一体化在高校图书馆得以推广,它强调“藏以致用”,拉近了读者与文献的距离,极大方便了读者,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改变了过去以文献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实现“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体现人性化服务。
2.3 加强图书馆队伍建设,提升馆员综合素质
馆员素质是指馆员在从事图书馆工作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和稳定的品德,即馆员的知识、技能、观念和情感的总和,它是馆员内在综合素质的反映。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基本细胞,馆员的素质关系到图书馆事业的兴旺,同时也制约着馆员在工作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和行为去服务读者。高校图书馆员是实现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的载体,馆员的素质决定着图书馆服务的水平,离开图书馆员,图书馆的功能无法得以实现。有资料表明,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建筑物占5%,信息资料源占20%,图书馆员占75%。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员良好服务的提供对于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和提高图书馆的地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对馆员素质的要求逐渐趋向理性和成熟。在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对人员具备的素质要求主要侧重以下几方面:(1)诚信品格、责任心、奉献精神与良好的个性特点;(2)计算机与网络的应用能力;(3)团队的合作与协调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4)适应环境和服务对象变化、拓展的能力;(5)创新意识和能力;(6)进取心和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敏感意识、求知欲及良好的学习能力。
总之,高校图书馆应注重调整现有人员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真正建立起一支适应本馆特点的高层次、现代化的专业队伍,使图书馆最大限度地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文献信息服务,更好服务于教学和科研,确保图书馆在本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延红.试论藏、借、阅一体化管理的馆藏资源布局改革[J].图书馆论坛,2008,(8).
[2]曾娜,冯坤.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对策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