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读,就是精读、深读,就是对课文的赏析、体味,这是语文学科特有的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对于作者用心斟酌的最准确、最传神地表达感情的字词,对那些内涵丰富而又深刻的语句段落,引导学生反复咀嚼、玩味、品析、吟诵。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培养语感。在各处教研教改百花齐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呼吁还语文教学本色。语文教学就是品读语言,学习语言的过程。那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掌握品读艺术呢?
一、品得细
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地、一句话一句话地、多角度地反复地咀嚼品味语言材料。如对《木兰诗》中“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两个诗句的品赏:①唤女声与流水声、嘶叫声,一面是亲情,一面是战情。②唤女声与流水声、嘶叫声,一面是思家之情,一面是卫国之情。木兰毅然服从了后者,勇敢地奔赴前方。③爷娘唤女的亲切、关怀、熟悉的声音与黄河水声、胡骑鸣叫声的陌生、凄厉、可怕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刻反映了木兰复杂、矛盾的心情。④“黄河流水鸣溅溅”写自然环境的严酷,“燕山胡骑鸣啾啾”写战争环境的严峻。⑤“不闻”與“闻”对照鲜明,深刻表现了木兰忠贞报国的精神。⑥两次“不闻”表现了木兰从军的坚定,两次“闻”表现了木兰所经受的历练。⑦两个诗句,写出了木兰离开家乡,走上征途——远征,再远征。⑧两个诗句句式相同,音节相对,反复咏叹,渲染出悲壮的气氛。
二、品得深
就是对课文见解深刻,从别人不易读或不能读的地方读出味道来,而且品读的角度与手法具有独特的个性。教学一篇课文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字字句句细细咀嚼、揣摩,这没有必要,时间也不允许。要抓住精要处、关键处,牵一发而动全身。抓住一个精彩的片断,几个动人的句子,甚至几个精妙的词和标点,引导学生细细琢磨,力求一课一得,长期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定会加强。学生有品读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与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一步步走向深入,在一次次的读中情感也得到深化。学生只有对语言文字的深层次品读,才能真正体会到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三、品得美
就是从“美”的角度、“妙”的角度、“好”的角度对课文进行品味揣摩,品评欣赏文中不同凡响的表达艺术。如对课文《紫藤萝瀑布》的“美点寻踪:①美在对盛开的藤萝花的渲染。作者对藤萝花的渲染,动人心魄。我们眼前是何等繁茂的一树花!它流光溢彩、铺天盖地、生机勃勃;一片辉煌的淡紫色显现出明净的色调,像瀑布从空中垂下显示出磅礴的气势,紫色条幅上的点点银光显露出生命的欢乐。这就表明,美丽的藤萝花是全文描写与抒情的主体,作者是在写“美”,写“生命”,写“活力”,写“情感”。②美在“淡紫色”在全文中的弥漫。柔美的“淡紫色”弥漫全文,富有诗情画意。那亮丽柔和的色彩不仅仅只是用于表现藤萝花。“我”所感受到、所体味到的、所领悟到的,也一定不会只是花色的艳美,是那花中闪现出的生命的美好、生命的欢乐、生命的灿烂、生命的辉煌的震撼,让“我”感到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③美在那充满生命力的“流动”。“流”字贯穿全文,虚实相随。它有时候写花的美感与动感,花之瀑布“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有时候写花的美好给“我”心灵的抚慰,“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有时候写盛开的藤萝花给人们带来的新、美、力、乐的感受,“紫色的瀑布……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有时候则表现着深刻而又含蓄的寓意——“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④美在对可爱的小花的描绘。作者对小花的描绘手法细腻,充满情感。最妙的是“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这两句,它们给我们带来多少美好的想象!在这样美丽的小花面前,谁能不感受到生活之可爱,生命之可爱,奋进之可爱呢?⑤美在那曾有过的一大株紫藤萝。那曾有过的一大株紫藤萝,既给文章敷上了时代的色彩,又为作者的抒情议论预设了基础。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着力地写“紫藤萝瀑布”的繁茂、热烈、奋进与喜悦,为什么要沉浸于激动于这种美呢?原来,时代进步了,“藤萝又开花了”,从它的身上,“我”自然地感受到时代的进步给人们带来的生机盎然、欣欣向荣之感,那是“流向人的心底”的切切实实的感受。⑥美在那一个点题段。文中深深打动我们的,就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那个抒情段,它点题精妙。原来,作者吟咏、赞叹花之美好,是为了引发出文字隽永、哲理深刻的人生感悟;原来文中一切让人动心的描写,是为了这令人回味的“点题”的出现。于是我们更进一步地明白,这种写法就是托物寄意,就是借物抒情,写花就是写人,写花就是写时代。“美点寻踪”到此,还没有完结。文中还有结构之美,层次之美,比喻之美,拟人之美,用词之美,写句之美……
四、品得奇
就是角度丰富,视野开阔,见解高妙奇特。这是“品读”的高层次境界。如对《醉翁亭记》中“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至于负者歌于途……”两个选段的欣赏:从表达作用看,前段承上,后段启下。从内容组合看,前段主要写景,景中有人;后段重在写人,人中有景。从描写笔法看,前段概括描写山间景色,后段详细描写游宴场面。从行文布局看,前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显分述总收之法;后段写滁人、宾客、太守的野游,现层层递进之状。从氛围表达看,前段给人以空寂的静美,后段表现出欢愉的动美。从质感描绘看,前段显“色”,后段传“声”。从表现手法看,前段描写景色,对比鲜明;后段描写活动,烘托有力。从句式特点看,前段基本上是一句一景,后段则是一句一事。从情感表达看,前段寓情于景,后段在叙事中抒情。用影视知识来赏析,这两段分别是一组快速闪过的空镜头和一个内容充沛的长镜头。用美术知识来赏析,这两段分别是美丽的风景和生动的风习画。用绘画技法来赏析,这两段分别运用了简练的写意之法和细致的工笔之法。用美学知识来赏析,这两段分别表现了“美中之乐”与“乐中之美”。用句法知识来赏析,这两段骄散相间,文笔多姿,音调优美。用音韵知识来赏析,两段文字中“者……也”选用,往复赞咏,自然流畅,一唱三叹。人们往往用“力透纸背”这个成语来形容书法遒劲有力,也往往用“力透纸背”这个成语来形容诗文立意深刻,造语精练。
一、品得细
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地、一句话一句话地、多角度地反复地咀嚼品味语言材料。如对《木兰诗》中“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两个诗句的品赏:①唤女声与流水声、嘶叫声,一面是亲情,一面是战情。②唤女声与流水声、嘶叫声,一面是思家之情,一面是卫国之情。木兰毅然服从了后者,勇敢地奔赴前方。③爷娘唤女的亲切、关怀、熟悉的声音与黄河水声、胡骑鸣叫声的陌生、凄厉、可怕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刻反映了木兰复杂、矛盾的心情。④“黄河流水鸣溅溅”写自然环境的严酷,“燕山胡骑鸣啾啾”写战争环境的严峻。⑤“不闻”與“闻”对照鲜明,深刻表现了木兰忠贞报国的精神。⑥两次“不闻”表现了木兰从军的坚定,两次“闻”表现了木兰所经受的历练。⑦两个诗句,写出了木兰离开家乡,走上征途——远征,再远征。⑧两个诗句句式相同,音节相对,反复咏叹,渲染出悲壮的气氛。
二、品得深
就是对课文见解深刻,从别人不易读或不能读的地方读出味道来,而且品读的角度与手法具有独特的个性。教学一篇课文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字字句句细细咀嚼、揣摩,这没有必要,时间也不允许。要抓住精要处、关键处,牵一发而动全身。抓住一个精彩的片断,几个动人的句子,甚至几个精妙的词和标点,引导学生细细琢磨,力求一课一得,长期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定会加强。学生有品读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与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一步步走向深入,在一次次的读中情感也得到深化。学生只有对语言文字的深层次品读,才能真正体会到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三、品得美
就是从“美”的角度、“妙”的角度、“好”的角度对课文进行品味揣摩,品评欣赏文中不同凡响的表达艺术。如对课文《紫藤萝瀑布》的“美点寻踪:①美在对盛开的藤萝花的渲染。作者对藤萝花的渲染,动人心魄。我们眼前是何等繁茂的一树花!它流光溢彩、铺天盖地、生机勃勃;一片辉煌的淡紫色显现出明净的色调,像瀑布从空中垂下显示出磅礴的气势,紫色条幅上的点点银光显露出生命的欢乐。这就表明,美丽的藤萝花是全文描写与抒情的主体,作者是在写“美”,写“生命”,写“活力”,写“情感”。②美在“淡紫色”在全文中的弥漫。柔美的“淡紫色”弥漫全文,富有诗情画意。那亮丽柔和的色彩不仅仅只是用于表现藤萝花。“我”所感受到、所体味到的、所领悟到的,也一定不会只是花色的艳美,是那花中闪现出的生命的美好、生命的欢乐、生命的灿烂、生命的辉煌的震撼,让“我”感到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③美在那充满生命力的“流动”。“流”字贯穿全文,虚实相随。它有时候写花的美感与动感,花之瀑布“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有时候写花的美好给“我”心灵的抚慰,“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有时候写盛开的藤萝花给人们带来的新、美、力、乐的感受,“紫色的瀑布……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有时候则表现着深刻而又含蓄的寓意——“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④美在对可爱的小花的描绘。作者对小花的描绘手法细腻,充满情感。最妙的是“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这两句,它们给我们带来多少美好的想象!在这样美丽的小花面前,谁能不感受到生活之可爱,生命之可爱,奋进之可爱呢?⑤美在那曾有过的一大株紫藤萝。那曾有过的一大株紫藤萝,既给文章敷上了时代的色彩,又为作者的抒情议论预设了基础。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着力地写“紫藤萝瀑布”的繁茂、热烈、奋进与喜悦,为什么要沉浸于激动于这种美呢?原来,时代进步了,“藤萝又开花了”,从它的身上,“我”自然地感受到时代的进步给人们带来的生机盎然、欣欣向荣之感,那是“流向人的心底”的切切实实的感受。⑥美在那一个点题段。文中深深打动我们的,就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那个抒情段,它点题精妙。原来,作者吟咏、赞叹花之美好,是为了引发出文字隽永、哲理深刻的人生感悟;原来文中一切让人动心的描写,是为了这令人回味的“点题”的出现。于是我们更进一步地明白,这种写法就是托物寄意,就是借物抒情,写花就是写人,写花就是写时代。“美点寻踪”到此,还没有完结。文中还有结构之美,层次之美,比喻之美,拟人之美,用词之美,写句之美……
四、品得奇
就是角度丰富,视野开阔,见解高妙奇特。这是“品读”的高层次境界。如对《醉翁亭记》中“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至于负者歌于途……”两个选段的欣赏:从表达作用看,前段承上,后段启下。从内容组合看,前段主要写景,景中有人;后段重在写人,人中有景。从描写笔法看,前段概括描写山间景色,后段详细描写游宴场面。从行文布局看,前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显分述总收之法;后段写滁人、宾客、太守的野游,现层层递进之状。从氛围表达看,前段给人以空寂的静美,后段表现出欢愉的动美。从质感描绘看,前段显“色”,后段传“声”。从表现手法看,前段描写景色,对比鲜明;后段描写活动,烘托有力。从句式特点看,前段基本上是一句一景,后段则是一句一事。从情感表达看,前段寓情于景,后段在叙事中抒情。用影视知识来赏析,这两段分别是一组快速闪过的空镜头和一个内容充沛的长镜头。用美术知识来赏析,这两段分别是美丽的风景和生动的风习画。用绘画技法来赏析,这两段分别运用了简练的写意之法和细致的工笔之法。用美学知识来赏析,这两段分别表现了“美中之乐”与“乐中之美”。用句法知识来赏析,这两段骄散相间,文笔多姿,音调优美。用音韵知识来赏析,两段文字中“者……也”选用,往复赞咏,自然流畅,一唱三叹。人们往往用“力透纸背”这个成语来形容书法遒劲有力,也往往用“力透纸背”这个成语来形容诗文立意深刻,造语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