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以“研学后教”理念为指导,将小学六年级美术欣赏教学作为研究内容,深入分析当前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自主性不足、探究不足、合作不足,并结合研学后教流程,从课堂导学、课堂研学和课堂教学三个层面举例提出教学设计建议——课堂导学加强多媒体使用,课堂研学加强游戏探索,课堂教学应加强动手能力培养。
关键词:研学后教;小学六年级;美术欣赏教学;教学策略
“研学后教”是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核心,突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等多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先进教育理念。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的美术欣赏课注重强调学生的感受、体验以及表达与批评,所以笔者认为小学美术欣赏课主要是指,围绕某一主题,引导学生对美术现象、美术作品以及其他审美对象进行感知、描述、分析与判断,并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审美判断能力的活动。将“研学后教”理念和方法运用于小学六年级美术欣赏教学中,能够有效转变欣赏教学的模式,提升教学效果,对于美术欣赏这类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
一、“研学后教”教学理念概述
“研学”主要是教师在深入研究课标、教材、学情和学法的基础上,编写引导学生学习的目标、内容、方法的“研学案”。学生在“研学案”的指引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钻研知识和探求方法,提升能力。“后教”主要是通过交流展示学习成果、生生互教,针对学生存留的困惑与发现的问题,教师给予恰当的点拨、拓展和延伸,讲到实处,点到关键,充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研学后教”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升级后的“研学后教”课堂突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学科培养、学科教学的价值导向功能以及课堂教学技术手段的辅助优势,要求进一步提升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益。
二、小学六年级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自主性不足,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深入思考
小学六年级是小学阶段中最重要的一个学年,在这个学年中,学生需要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对教学内容有主动研究的兴趣和正确的思考方法。从美育角度看,小学六年级的美术欣赏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深入思考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从自身观点和认知角度出发,准确表达自己对作品内容、核心主旨的理解,从而增强对美的捕捉和认知能力。目前大多数六年级的美术欣赏教学,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评价方法,都倾向于以教师为主,向学生阐述作品中蕴含的美学元素,学生对作品缺乏发散式的主动理解,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训练和提升。
(二)探究不足,学生缺乏对审美能力的主动探索
探究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在当前小学六年级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探究受制于既定的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会将大纲中的“理解”直接传授给学生,学生自身没有对作品本身的美进行有效探究,这就容易导致学生本身多元化、各异的审美视角和审美能力,被统一的教学内容影响,进而同质化。
(三)合作不足,学生之间缺乏学习交流
现代教育中,生生之间的合作重要性越发凸显。从这个角度看,在大多数小学六年级美术欣赏教学中,生生合作的推广还不够,无论是合作探讨的内容、范围还是方法、时间、成果、评价等方面,距教学改革方案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也影响了通过美术欣赏教学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目标的实现。
三、基于“研学后教”的美术欣赏教学策略
(一)课堂导学应加强多媒体使用
在小学六年级美术欣赏教学中,课堂导学环节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和手段,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从而增强学生审美探究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习兴趣。比如,在开展与《民间玩具》有关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民间玩具的纪录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对于民间玩具这一类型的艺术作品有整体和直观的了解,感受民间玩具的色彩、造型以及不同民族区域的作品风格;进而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例如“这些玩具的制作材质是什么”“民间玩具的象征意义有哪些”“文案图样有什么特色”等等,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从而对教学内容形成自主理解。
(二)课堂研学应加强游戏探索
在研学后教理念下,课堂研学环节是游戏开展的最佳时间,通过游戏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达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的培养目标。游戏的设计与实施应当侧重于锻炼学生的美术欣赏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游戏,主动掌握美术作品的审美技巧,从而进一步鼓励学生创作美术作品。比如,在有关《动物》的教学中,可以不选择为学生做示范,而是从开展一场“克隆动物园”剪纸游戏开始。在游戏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创设“动物运动会”的模拟场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创作不同形象的動物剪纸作品,贴到黑板上相应的区域,最终形成一幅热火朝天的动物运动会场景。在游戏结束后,还要邀请几位学生分享一下自己的创作心得,增加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机会。
(三)课堂教学应加强动手能力培养
“研学后教”不是不注重“教”,而是侧重于通过“精讲”来使“教”的环节更有针对性,更能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常说的“以学定教”。在“教”的过程中,不应只是由教师讲,还应当侧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美术创作和欣赏角度来看,懂得如何欣赏才能懂得如何创作,而任何创作都需要动手实践才能实现。可以在“教”的环节设置一些动手能力的训练。还是以《剪纸》为例,可以将剪纸娃娃作为主体,事先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兼职娃娃”的素材,通过前面的研学过程,形成“对称、连接不断、有趣图像”等设计理念,让学生根据自己找到的元素,尝试运用剪纸创作的技巧,无论作品的精美程度如何,都是一次很好的教学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基于分工的“生生合作”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剪纸创作,并要求小组之间最终要对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从而提升教学的实际效果,达到美术欣赏能力与美术创作能力协同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春桂.浅谈“先学后教,当课训练”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17(03).
[2]陈文娟.依托“研学后教”课堂,放飞学生创新能力[J].快乐阅读,2016(04).
[3]翟秀宏.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J].美术教育研究,2015(20).
[4]林致实.全方位着手,细节处雕琢——刍议小学美术高效课堂建构策略[J].新课程,2017(12).
[5]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01).
[6]尹少醇.文化·核心素养·美术教育——围绕核心素养的思考[J].教育导刊,2015(09).
[7]蒋华剑.美术·核心素养·探究教育——高中美术教育对话与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6(13).
关键词:研学后教;小学六年级;美术欣赏教学;教学策略
“研学后教”是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核心,突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等多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先进教育理念。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的美术欣赏课注重强调学生的感受、体验以及表达与批评,所以笔者认为小学美术欣赏课主要是指,围绕某一主题,引导学生对美术现象、美术作品以及其他审美对象进行感知、描述、分析与判断,并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审美判断能力的活动。将“研学后教”理念和方法运用于小学六年级美术欣赏教学中,能够有效转变欣赏教学的模式,提升教学效果,对于美术欣赏这类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
一、“研学后教”教学理念概述
“研学”主要是教师在深入研究课标、教材、学情和学法的基础上,编写引导学生学习的目标、内容、方法的“研学案”。学生在“研学案”的指引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钻研知识和探求方法,提升能力。“后教”主要是通过交流展示学习成果、生生互教,针对学生存留的困惑与发现的问题,教师给予恰当的点拨、拓展和延伸,讲到实处,点到关键,充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研学后教”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升级后的“研学后教”课堂突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学科培养、学科教学的价值导向功能以及课堂教学技术手段的辅助优势,要求进一步提升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益。
二、小学六年级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自主性不足,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深入思考
小学六年级是小学阶段中最重要的一个学年,在这个学年中,学生需要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对教学内容有主动研究的兴趣和正确的思考方法。从美育角度看,小学六年级的美术欣赏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深入思考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从自身观点和认知角度出发,准确表达自己对作品内容、核心主旨的理解,从而增强对美的捕捉和认知能力。目前大多数六年级的美术欣赏教学,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评价方法,都倾向于以教师为主,向学生阐述作品中蕴含的美学元素,学生对作品缺乏发散式的主动理解,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训练和提升。
(二)探究不足,学生缺乏对审美能力的主动探索
探究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在当前小学六年级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探究受制于既定的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会将大纲中的“理解”直接传授给学生,学生自身没有对作品本身的美进行有效探究,这就容易导致学生本身多元化、各异的审美视角和审美能力,被统一的教学内容影响,进而同质化。
(三)合作不足,学生之间缺乏学习交流
现代教育中,生生之间的合作重要性越发凸显。从这个角度看,在大多数小学六年级美术欣赏教学中,生生合作的推广还不够,无论是合作探讨的内容、范围还是方法、时间、成果、评价等方面,距教学改革方案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也影响了通过美术欣赏教学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目标的实现。
三、基于“研学后教”的美术欣赏教学策略
(一)课堂导学应加强多媒体使用
在小学六年级美术欣赏教学中,课堂导学环节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和手段,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从而增强学生审美探究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习兴趣。比如,在开展与《民间玩具》有关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民间玩具的纪录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对于民间玩具这一类型的艺术作品有整体和直观的了解,感受民间玩具的色彩、造型以及不同民族区域的作品风格;进而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例如“这些玩具的制作材质是什么”“民间玩具的象征意义有哪些”“文案图样有什么特色”等等,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从而对教学内容形成自主理解。
(二)课堂研学应加强游戏探索
在研学后教理念下,课堂研学环节是游戏开展的最佳时间,通过游戏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达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的培养目标。游戏的设计与实施应当侧重于锻炼学生的美术欣赏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游戏,主动掌握美术作品的审美技巧,从而进一步鼓励学生创作美术作品。比如,在有关《动物》的教学中,可以不选择为学生做示范,而是从开展一场“克隆动物园”剪纸游戏开始。在游戏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创设“动物运动会”的模拟场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创作不同形象的動物剪纸作品,贴到黑板上相应的区域,最终形成一幅热火朝天的动物运动会场景。在游戏结束后,还要邀请几位学生分享一下自己的创作心得,增加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机会。
(三)课堂教学应加强动手能力培养
“研学后教”不是不注重“教”,而是侧重于通过“精讲”来使“教”的环节更有针对性,更能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常说的“以学定教”。在“教”的过程中,不应只是由教师讲,还应当侧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美术创作和欣赏角度来看,懂得如何欣赏才能懂得如何创作,而任何创作都需要动手实践才能实现。可以在“教”的环节设置一些动手能力的训练。还是以《剪纸》为例,可以将剪纸娃娃作为主体,事先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兼职娃娃”的素材,通过前面的研学过程,形成“对称、连接不断、有趣图像”等设计理念,让学生根据自己找到的元素,尝试运用剪纸创作的技巧,无论作品的精美程度如何,都是一次很好的教学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基于分工的“生生合作”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剪纸创作,并要求小组之间最终要对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从而提升教学的实际效果,达到美术欣赏能力与美术创作能力协同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春桂.浅谈“先学后教,当课训练”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17(03).
[2]陈文娟.依托“研学后教”课堂,放飞学生创新能力[J].快乐阅读,2016(04).
[3]翟秀宏.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J].美术教育研究,2015(20).
[4]林致实.全方位着手,细节处雕琢——刍议小学美术高效课堂建构策略[J].新课程,2017(12).
[5]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01).
[6]尹少醇.文化·核心素养·美术教育——围绕核心素养的思考[J].教育导刊,2015(09).
[7]蒋华剑.美术·核心素养·探究教育——高中美术教育对话与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