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作者对新课程改革和江苏省五严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实现减负增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和策略,对新时期高中数学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减负增效 策略
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减负增效呢?
一、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
教师的职责不是把课本、教参上的文字重复讲出来,让学生听明白,不出错误;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搞“题海”,使学生成为缺乏创新的低能者。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及时恰当地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达到完整。也就是说,教师是要塑造灵魂而不是禁锢灵魂。如《函数的零点》教学中“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c∈(a,b),使得f(c)=0,这个c也就是方程f(x)=0的根。”要让学生自己得出闭区间上连续和端点函数值异号的必要性。为此在教学中我作了如下设计:
探求1: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f(b)>0时,函数在区间(a,b)内没有零点吗?
探求2: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并且有f(a)·f(b)<0时,函数在区间(a,b)内有零点,但是否只一个零点?
探求3: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并且函数在区间(a,b)内有零点时一定有f(a)·f(b)<0?
探求4: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不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函数在区间(a,b)内有零点时一定有f(a)·f(b)<0?图1(反例)
教师总结闭区间上连续和端点函数值异号两个条件:
1)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
2)在区间[a,b]上有f(a)·f(b)<0
接下来我继续引导学生探索:如果要求函数在区间(a,b)内只有一个零点,应该增加什么条件—函数在区间(a,b)内单调。这样设计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只有教学思想转变了,才能做到设计出先进的教学思路,即不只是给出结论,而是更注重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才能切实做到“减负增效”。
二、教师在课前课后给自己增加负担是为了给学生减轻负担
“减负增效”并不是给教师减负,有的教师认为新一轮教育改革下课时减少了,我们教师轻松了,实际上“减负增效”的教改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能力。现在,知识信息正高速发展,教育系统的新事物也是层出不穷,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多媒体的制作,软件的开发等等。教学方法更是不断优化和创新,具有其先进性。所以,教师得不断学习充电,吸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手段,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为高效率的教学创造自身条件。提高课堂效率其次是备课上下功夫。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教师在备课上应多研究,多斟酌,多进行教学探索。有句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准备充分,对一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逻辑清晰可见,教学目标明确无误,是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为此,教师应化几倍于一堂课的时间和精力去备好一堂课。例如我在讲授《椭圆的标准方程》时是这样创设情景的:在我上中学时候老师说哈雷彗星将于1986年2月9日光临地球,它是本世纪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回归地球。天文学家却推断76年以后它还会再次光临地球上空,那么他们的依据是什么呢?我以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如此亲切的话语既拉近师生的距离,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明确了探究、学习《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必要性,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自主探索阶段。再如:白居易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映的怎样的一个数学现象?让学生联想到数学中的概念—周期。诸如此类要求教师在备课中认真思考精心准备。
三、高中数学教育减负增效的关健是向课堂要效益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在教材、学生和教法等方面应作充分的准备,在没有以往较多的辅导课、习题课、复习课的情况下,更要认真备课,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精心挑选每一道例题和习题。当然备好课不等于能上好课,备课中的主角是教师本身,而上好课的主角是师生双方。上好课除了课前的充分准备以外,课堂上要把握好几点是关键。
1、是课堂教学的原则要体现教师为主导作用,学生为主体作用。上课做到明白、准确、新颖、生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即使教师上得再认真,如果学生不积极参与,不认真听讲,我想谈课堂效率也是一句空话。为此教师要利用所学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合理组织教学。哪怕教师穿了新衣服或换了新发型都要事先到教室亮相,防止因学生的无意注意影响有限的45分钟的效益。不敢在这里说细节决定成败,但至少对教学有影响,这是众所周知的。
2、是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和综合利用。任何事作都应一分为二地看待,我们一方面要应用电化教学手段,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如在《多面体和旋转体的侧面积和体积》的教学中就应该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动画演示多面体和旋转体的侧面展开图理解记忆侧面积公式,理解棱柱和棱锥的体积关系,理解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再如在学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时采用电化教学手段演示底数对图像的影响,帮助理解图像的位置、形状、变化趋势等。这样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3、学校在可能的条件下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和客观条件,采用适当的辅导方法,作为一般教学形式的补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形式的小组分层辅导等。我想在这方面每个学校甚至每个教师都有丰富的经验,只是确实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符合新教改的精神。
总之,素质教育所主张的“减负增效”实际上是对学生的成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结果必然是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这才是我们要“减负”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减负增效 策略
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减负增效呢?
一、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
教师的职责不是把课本、教参上的文字重复讲出来,让学生听明白,不出错误;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搞“题海”,使学生成为缺乏创新的低能者。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及时恰当地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达到完整。也就是说,教师是要塑造灵魂而不是禁锢灵魂。如《函数的零点》教学中“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c∈(a,b),使得f(c)=0,这个c也就是方程f(x)=0的根。”要让学生自己得出闭区间上连续和端点函数值异号的必要性。为此在教学中我作了如下设计:
探求1: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f(b)>0时,函数在区间(a,b)内没有零点吗?
探求2: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并且有f(a)·f(b)<0时,函数在区间(a,b)内有零点,但是否只一个零点?
探求3: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并且函数在区间(a,b)内有零点时一定有f(a)·f(b)<0?
探求4: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不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函数在区间(a,b)内有零点时一定有f(a)·f(b)<0?图1(反例)
教师总结闭区间上连续和端点函数值异号两个条件:
1)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
2)在区间[a,b]上有f(a)·f(b)<0
接下来我继续引导学生探索:如果要求函数在区间(a,b)内只有一个零点,应该增加什么条件—函数在区间(a,b)内单调。这样设计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只有教学思想转变了,才能做到设计出先进的教学思路,即不只是给出结论,而是更注重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才能切实做到“减负增效”。
二、教师在课前课后给自己增加负担是为了给学生减轻负担
“减负增效”并不是给教师减负,有的教师认为新一轮教育改革下课时减少了,我们教师轻松了,实际上“减负增效”的教改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能力。现在,知识信息正高速发展,教育系统的新事物也是层出不穷,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多媒体的制作,软件的开发等等。教学方法更是不断优化和创新,具有其先进性。所以,教师得不断学习充电,吸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手段,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为高效率的教学创造自身条件。提高课堂效率其次是备课上下功夫。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教师在备课上应多研究,多斟酌,多进行教学探索。有句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准备充分,对一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逻辑清晰可见,教学目标明确无误,是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为此,教师应化几倍于一堂课的时间和精力去备好一堂课。例如我在讲授《椭圆的标准方程》时是这样创设情景的:在我上中学时候老师说哈雷彗星将于1986年2月9日光临地球,它是本世纪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回归地球。天文学家却推断76年以后它还会再次光临地球上空,那么他们的依据是什么呢?我以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如此亲切的话语既拉近师生的距离,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明确了探究、学习《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必要性,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自主探索阶段。再如:白居易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映的怎样的一个数学现象?让学生联想到数学中的概念—周期。诸如此类要求教师在备课中认真思考精心准备。
三、高中数学教育减负增效的关健是向课堂要效益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在教材、学生和教法等方面应作充分的准备,在没有以往较多的辅导课、习题课、复习课的情况下,更要认真备课,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精心挑选每一道例题和习题。当然备好课不等于能上好课,备课中的主角是教师本身,而上好课的主角是师生双方。上好课除了课前的充分准备以外,课堂上要把握好几点是关键。
1、是课堂教学的原则要体现教师为主导作用,学生为主体作用。上课做到明白、准确、新颖、生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即使教师上得再认真,如果学生不积极参与,不认真听讲,我想谈课堂效率也是一句空话。为此教师要利用所学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合理组织教学。哪怕教师穿了新衣服或换了新发型都要事先到教室亮相,防止因学生的无意注意影响有限的45分钟的效益。不敢在这里说细节决定成败,但至少对教学有影响,这是众所周知的。
2、是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和综合利用。任何事作都应一分为二地看待,我们一方面要应用电化教学手段,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如在《多面体和旋转体的侧面积和体积》的教学中就应该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动画演示多面体和旋转体的侧面展开图理解记忆侧面积公式,理解棱柱和棱锥的体积关系,理解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再如在学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时采用电化教学手段演示底数对图像的影响,帮助理解图像的位置、形状、变化趋势等。这样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3、学校在可能的条件下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和客观条件,采用适当的辅导方法,作为一般教学形式的补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形式的小组分层辅导等。我想在这方面每个学校甚至每个教师都有丰富的经验,只是确实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符合新教改的精神。
总之,素质教育所主张的“减负增效”实际上是对学生的成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结果必然是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这才是我们要“减负”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