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理答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回答进行反馈与评价。理答折射的是教师的理念与修养,显现的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整合的是学生的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内心体验等多重目标。积极而有效的理答,应具备激励性、助推性、主体性、深刻性与细节性等特征,能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形成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理答 维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4-012
课堂理答指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所做的言语反馈与评价。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能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状况,及时做出积极而又有效的理答,必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够把握正确的阅读导向,达到提升阅读效果的目的。
理答的表现形式多样。崔允漷教授曾把它分为积极反应、消极反应、探问和转问、再组织这几种。其中的积极反应、探问和转问、再组织是行之有效的理答方式,需要我们加以锤炼与运用;而消极反应则是我们需要避免的。在家常课上,消极反应司空见惯。比如,对学生过慢的回答,教师显得不耐烦,随意打断;对学生的回答不满意,教师就直接批评学生,并直接公布答案,结束探究过程。笔者认为,理答应该尽可能实现以下几点,才是有效的。
一、春风化雨,激励学生学习
在阅读教学中,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以及期待。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积极的语言与表情等因素综合在一起,可以对学生的乐学行为进行正强化,助推他后期的行为,保持并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鲸》一课时,笔者就文中“鲸隔一定时间必须呼吸一次”中的“必须”一词展开讨论。这时,有个学生举手表示想试一试,我让他回答。他却又支支吾吾说不上来。我进行引导:“还没有想好吗?你再想一想,我看你有这个能力。”过了一会儿,在别的学生回答完后,这个学生又举手了。我再次让他回答。他说,如果去掉“必须”这个词,就不能体现鲸呼吸的经常性,因为动物是必须要吸氧气才能存活的。于是,我这样点评:“你品味得非常细致,让我们感觉到鲸需要有不断的氧气供应才能存活的道理。大家还有吗?”这时又有学生说:“我们在介绍说明事物时也要像作者一样力求准确,来不得半点马虎。”这样,学生对说明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感受更加深刻了。同时,一个问题学生两次回答,让他在课堂上原本留下的遗憾得以圆满解决。可见,教师要善于通过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积极思考,焕发出学习的热情,这样才能把问题回答得更加完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投石问路,助推阅读探究
在阅读教学中,追问作为一种提问方式,也可作为课堂理答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学生对阅读内容理解较浅或者不知所以然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追问理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向深层学习目标迈进。
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时,笔者问学生:“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有的学生说:“母爱很伟大!”有的学生说:“母亲对‘我’很好,在那样艰难的条件下还愿意支持‘我’买书看。”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没有直接评价对错,而是追问:“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在生活艰苦的条件下母亲仍然支持‘我’买书看,表现了什么?”这样,一位深明大义,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仍然供“我”读书的母亲形象逐渐为学生所熟知。可见,当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比较肤浅的时候,教师要善于通过追问理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使他们获得对文本内容的深刻认识。需要注意的是,追问理答必须围绕学习目标与教学重点进行,必须体现一定的逻辑梯度,从现象上升到本质,否则就会偏离教学的轨道,违反认知的规律,那将徒劳而无益。
三、转抛绣球,关注学生主体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做评价,而是把问题抛给其他学生,以充分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称为“转问理答”。转问能激活学生的再次思维,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体现阅读教学的主体性。
在教学《金色的鱼钩》时,为了增强学生对老班长的理解,教师提问:“文中对老班长的外貌是如何描写的?”学生很快从文中找出:“老班长快四十岁了……额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听了学生的回答,教师没有评价,而是转问:“你身边不到四十岁的人大致是怎样的?老班长不到四十岁为什么就满脸皱纹,两鬓斑白?”在教师的转问下,有的学生认为:“这是因为老班长太操劳了。”有的学生说:“这说明了老班长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生活。”就这样,教师通过转问理答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起了学生对人物的重新审视与思考。这比教师直接进行阐述更具有思维训练的价值。
四、适时留白,深刻挖掘主题
时效性并非说明理答越及时就越好。教学中,除了上述在学生回答后即时理答外,还有一种延时性理答。所谓延时性理答,就是指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没有马上进行总结性理答,而是把问题重新抛给学生,给学生留足充分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从而使学生的思考更有广度。
如,在教学《穷人》时,教师问学生:“当桑娜看到邻居西蒙死去以后,她做了一个怎样的决定?”学生回答:“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教师反问道:“桑娜自己有五个孩子已经够困难了,她这样做难道不怕丈夫责骂吗?”经过思考,学生认为,桑娜已经把照顾邻居西蒙的孩子作为自己应该做的一部分,即使面对丈夫的责骂也要担当,这充分表现桑娜善良的精神品质。可见,一开始学生的理解只局限于文本中的“是什么”“怎么样”的信息。这种信息可以在文中直接得到,缺乏的是对现象背后的本质探究。教师的反问式理答,可以使学生在更深层次的思考过程中获得对文本主旨的最佳理解。这种理解需要有时间上的保证,教师切忌操之过急,或者越俎代庖,让教学过程草草结束。只有这样,阅读教学才能有深度,课堂教学才能有效度。
五、 随时关注,注意理答内容的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理答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习惯、方法、感受与效果等各个方面。因此,在课堂教学不同的时间段、在文本的不同部分,理答关注点是不同的。关注点应聚焦于某一细节,通过细节散发出文本独有的芬芳与教师独特教学的魅力。
薛法根老师在教学《珍珠鸟》时,有一个学生说:我印象中的珍珠鸟也是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它好肥,好肥,好肥……老师理答:我们知道了,它好肥。(众人大笑)于是,课堂变得热闹起来。这时,有一个学生说:“珍珠鸟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也有的说:“它一天到晚都坐立不定……”薛老师紧接着回应:“淘气、调皮这是小鸟的天性,就像你们一样!” 这里教师首先关注到了学生的一个“肥”字,于是借此发挥,使课堂活力四射。“就像你们一样”更是把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与教师对这些活泼可爱的学生的欣赏结合在一起,可谓一箭双雕。
总之,理答作为课堂教学中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应引起教师的重视。理答折射的是教师长期教学磨练体现出来的理念与修养,显现的是教师驾驭课堂的随机应变能力,整合的是学生的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内心体验等多重目标。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掌握名家的课堂教学技巧,更要谙熟他们的先进理念,追随他们的教学理想。上文所述的只是笔者理解的有效理答的几个因素,所举理答方式难免挂一漏万。期待同仁进一步探索,让阅读课堂因为科学理答而充满智慧之光,使阅读课堂教学绽放出别样的精彩!
(责编 韦 雄)
[关键词]阅读教学 理答 维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4-012
课堂理答指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所做的言语反馈与评价。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能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状况,及时做出积极而又有效的理答,必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够把握正确的阅读导向,达到提升阅读效果的目的。
理答的表现形式多样。崔允漷教授曾把它分为积极反应、消极反应、探问和转问、再组织这几种。其中的积极反应、探问和转问、再组织是行之有效的理答方式,需要我们加以锤炼与运用;而消极反应则是我们需要避免的。在家常课上,消极反应司空见惯。比如,对学生过慢的回答,教师显得不耐烦,随意打断;对学生的回答不满意,教师就直接批评学生,并直接公布答案,结束探究过程。笔者认为,理答应该尽可能实现以下几点,才是有效的。
一、春风化雨,激励学生学习
在阅读教学中,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以及期待。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积极的语言与表情等因素综合在一起,可以对学生的乐学行为进行正强化,助推他后期的行为,保持并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鲸》一课时,笔者就文中“鲸隔一定时间必须呼吸一次”中的“必须”一词展开讨论。这时,有个学生举手表示想试一试,我让他回答。他却又支支吾吾说不上来。我进行引导:“还没有想好吗?你再想一想,我看你有这个能力。”过了一会儿,在别的学生回答完后,这个学生又举手了。我再次让他回答。他说,如果去掉“必须”这个词,就不能体现鲸呼吸的经常性,因为动物是必须要吸氧气才能存活的。于是,我这样点评:“你品味得非常细致,让我们感觉到鲸需要有不断的氧气供应才能存活的道理。大家还有吗?”这时又有学生说:“我们在介绍说明事物时也要像作者一样力求准确,来不得半点马虎。”这样,学生对说明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感受更加深刻了。同时,一个问题学生两次回答,让他在课堂上原本留下的遗憾得以圆满解决。可见,教师要善于通过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积极思考,焕发出学习的热情,这样才能把问题回答得更加完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投石问路,助推阅读探究
在阅读教学中,追问作为一种提问方式,也可作为课堂理答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学生对阅读内容理解较浅或者不知所以然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追问理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向深层学习目标迈进。
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时,笔者问学生:“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有的学生说:“母爱很伟大!”有的学生说:“母亲对‘我’很好,在那样艰难的条件下还愿意支持‘我’买书看。”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没有直接评价对错,而是追问:“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在生活艰苦的条件下母亲仍然支持‘我’买书看,表现了什么?”这样,一位深明大义,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仍然供“我”读书的母亲形象逐渐为学生所熟知。可见,当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比较肤浅的时候,教师要善于通过追问理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使他们获得对文本内容的深刻认识。需要注意的是,追问理答必须围绕学习目标与教学重点进行,必须体现一定的逻辑梯度,从现象上升到本质,否则就会偏离教学的轨道,违反认知的规律,那将徒劳而无益。
三、转抛绣球,关注学生主体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做评价,而是把问题抛给其他学生,以充分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称为“转问理答”。转问能激活学生的再次思维,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体现阅读教学的主体性。
在教学《金色的鱼钩》时,为了增强学生对老班长的理解,教师提问:“文中对老班长的外貌是如何描写的?”学生很快从文中找出:“老班长快四十岁了……额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听了学生的回答,教师没有评价,而是转问:“你身边不到四十岁的人大致是怎样的?老班长不到四十岁为什么就满脸皱纹,两鬓斑白?”在教师的转问下,有的学生认为:“这是因为老班长太操劳了。”有的学生说:“这说明了老班长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生活。”就这样,教师通过转问理答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起了学生对人物的重新审视与思考。这比教师直接进行阐述更具有思维训练的价值。
四、适时留白,深刻挖掘主题
时效性并非说明理答越及时就越好。教学中,除了上述在学生回答后即时理答外,还有一种延时性理答。所谓延时性理答,就是指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没有马上进行总结性理答,而是把问题重新抛给学生,给学生留足充分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从而使学生的思考更有广度。
如,在教学《穷人》时,教师问学生:“当桑娜看到邻居西蒙死去以后,她做了一个怎样的决定?”学生回答:“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教师反问道:“桑娜自己有五个孩子已经够困难了,她这样做难道不怕丈夫责骂吗?”经过思考,学生认为,桑娜已经把照顾邻居西蒙的孩子作为自己应该做的一部分,即使面对丈夫的责骂也要担当,这充分表现桑娜善良的精神品质。可见,一开始学生的理解只局限于文本中的“是什么”“怎么样”的信息。这种信息可以在文中直接得到,缺乏的是对现象背后的本质探究。教师的反问式理答,可以使学生在更深层次的思考过程中获得对文本主旨的最佳理解。这种理解需要有时间上的保证,教师切忌操之过急,或者越俎代庖,让教学过程草草结束。只有这样,阅读教学才能有深度,课堂教学才能有效度。
五、 随时关注,注意理答内容的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理答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习惯、方法、感受与效果等各个方面。因此,在课堂教学不同的时间段、在文本的不同部分,理答关注点是不同的。关注点应聚焦于某一细节,通过细节散发出文本独有的芬芳与教师独特教学的魅力。
薛法根老师在教学《珍珠鸟》时,有一个学生说:我印象中的珍珠鸟也是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它好肥,好肥,好肥……老师理答:我们知道了,它好肥。(众人大笑)于是,课堂变得热闹起来。这时,有一个学生说:“珍珠鸟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也有的说:“它一天到晚都坐立不定……”薛老师紧接着回应:“淘气、调皮这是小鸟的天性,就像你们一样!” 这里教师首先关注到了学生的一个“肥”字,于是借此发挥,使课堂活力四射。“就像你们一样”更是把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与教师对这些活泼可爱的学生的欣赏结合在一起,可谓一箭双雕。
总之,理答作为课堂教学中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应引起教师的重视。理答折射的是教师长期教学磨练体现出来的理念与修养,显现的是教师驾驭课堂的随机应变能力,整合的是学生的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内心体验等多重目标。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掌握名家的课堂教学技巧,更要谙熟他们的先进理念,追随他们的教学理想。上文所述的只是笔者理解的有效理答的几个因素,所举理答方式难免挂一漏万。期待同仁进一步探索,让阅读课堂因为科学理答而充满智慧之光,使阅读课堂教学绽放出别样的精彩!
(责编 韦 雄)